?

拈筆論畫

2024-04-24 15:45李炯
書畫世界 2024年1期
關鍵詞:尤物實則中國藝術研究院

李 炯Li Jiong

李炯,1983 年生于安徽淮北,2006 年本科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2017 年碩士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創作專業?,F為中國畫院畫家、河北省工筆畫學會理事、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啟功書院藝委會委員、李可染畫院畫家、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客座教授,書畫鑒藏學者及藝術評論人,出版有《彼岸江山——李炯文集》《李炯畫集》。作品被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外交部、中共中央外聯部、人民大會堂、中國藝術研究院、日本富士美術館,中國駐法、駐印大使館及私人收藏。

環境

南北畫風有異,南畫偏潤北畫略蒼,與人與氣候皆有關聯。我畫花鳥工寫兼備,不圖工細更期蒼潤氣象。個人而言,不喜在北京3月末和11月初兩個時段畫畫,因為總覺室內有一定的濕度,紙張綿軟,行筆略感濕膩,不如冬季有暖氣或秋季干燥時節行筆那么有滄桑感和力度感。南北畫風因地域不同、干濕不同而迥異。我筆下這種風格的花鳥畫,濕潤實則不如干燥更好些,潤則潤了,但少了骨感和蒼勁感,本就工細的花鳥畫再加上濕潤便會“膩”得有些脂粉氣。我這幾年春游江南、秋游大西北亦是“借氣”,畫可有“女人氣”,但絕不能缺乏“大丈夫氣”,此為畫家胸懷大小與格局高低之可見耳。

荒寒

世人論中國繪畫的荒寒大多以字面意而論,“荒涼”“蕭瑟”“沉寂”“寂寥”,一看就讓人覺得冷颼颼、陰沉沉而毫無生氣。實則“荒寒”不僅是“無邊落木蕭蕭下”的蕭索漸沉,更有“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曠遠沉毅和生命的蓬勃律動。中國繪畫的文人意識崛起后,荒寒之境逐漸成為主調進而成為雄視眾境之巔?!坝幕暮疅o善畫,賴傳悲壯有能琴”,王安石以荒寒評畫,深得畫之要旨?!皸魅~荻花秋瑟瑟”,深秋之標志景物,猩紅的楓葉對比雪白的蘆花,于煙林清曠、草木賁華間透露出沁人心脾的清雅之趣。畫家寄生命之溫熱于靜寂荒寒,若三秋之雨蕩滌浮塵?;暮幸嘤型窦s處,似春雨潤物靜膩無聲。記得一位好友曾作詞相贈:“閑夢舊時光,庭院仍依舊。為許終宵話短長,兒女還相嗅。雪厚覆清街,燈老埋紅豆。百轉千回總是空,小屋何其陋?!蹦鞘钱嬛械臏赝?,是清冷長夜中暖人心田的一點燭火?;暮沃褂凇盎摹?、何止于“寒”,實則內蘊無限生機張力,只待生命萌芽破土,盡情生長,豪情綻放。這荒寒恰似文士和將軍的合體,酒酣胸膽尚開張,零落杯盤漸酒空,辭章率性句亦工。偶攜筆墨迎名士,漫向江湖涌大風。

你在荒寒的畫面中看到了什么,又悟到了什么?“秋未老,夢還童,修得肝膽欲沉雄?!惫识部梢哉f,荒寒是“沉雄”的?!伴e翻太史公評語,細雨無聲點落紅?!被暮鹊热纹湓u說,但勿止于“荒寒”。

顏值

古人相女之美“上看頭下看腳”,可見“顏值”第一,至于修養內涵等皆居其后,今人相女更是如此。美之至極可稱尤物,尤物足以移人。何為尤物?媚態是也,非美色可比。媚態之在人身,猶火之有焰,燈之有光,珠貝金銀之有寶色,是無形之物,非有形狀之物也。

論顏值之高之媚,美人如此,畫亦如此。然畫更須有風骨、有大丈夫氣,不刻意諂媚迎合,不以諸色亂相,外柔而內剛,中氣方能十足。古人論畫不可“媚”,此“媚”實為“諂媚”“媚骨”也,此“媚”非彼“媚”,當分而論之。

(本文選自李炯《拈筆論畫》)

策劃、組稿、責編:金前文

猜你喜歡
尤物實則中國藝術研究院
派對尤物
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談會
事務主義:看似辛辛苦苦,實則一事無成
莫當“井中葫蘆”——看似深入,實則漂浮
奧斯卡主持人,看似光鮮,實則黯淡!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青年藝術家捐贈作品展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十周年作品選登
The Poetic Sense of the Second Coming
看似荒謬而實則正確的等式
邦女郎永不凋謝的花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