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贛伊班蛛在廬山的分布特征

2024-04-24 17:35尹海陽
農業災害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分布特征廬山

尹海陽

摘 要:江西廬山以“雄奇、秀絕、靈秀、神奇”著稱。自唐代起,廬山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從唐代到宋代,廬山的文化、宗教、名人均曾經在此留下足跡。唐代白居易在《草堂記》中曾有過“匡廬奇秀,甲天下山”的美譽, 近代以來,廬山更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勝地。2020年7月,井岡山大學蜘蛛生物學研究團隊首次在井岡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采集到伊班蛛屬蜘蛛,并且詳細記錄了它的生活習性。2023年8月,筆者所在的生物研究團隊在江西廬山采集標本期間,首次拍攝記錄到世界唯二、中國唯一的一種伊斑蛛——贛伊班蛛(蟹蛛科伊班蛛屬)。經查詢,目前沒有學者在廬山地區做贛伊班蛛分布的研究,因此研究廬山贛伊班蛛的形態特征、生態習性、棲息環境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贛伊蜘蛛;廬山;分布特征

中圖分類號:S185 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1–00-03

伊班蛛屬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于東南亞熱帶地區的婆羅洲島上,該屬由斯里蘭卡的蛛形學家Benjamin博士于2014年建立,在此之前,世界僅發現1種。2020年7月,劉科科帶領團隊成員首次在井岡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采集到伊班蛛屬蜘蛛。并于2022年發布確認為新種,僅在井岡山有記錄分布。2023年8月,筆者所在的生物研究團隊在江西廬山采集標本時,首次拍攝記錄到世界唯二、中國唯一的一種伊斑蛛——贛伊班蛛(蟹蛛科伊班蛛屬),此次在廬山記錄到罕見的贛伊班蛛,不僅將其分布從贛南的井岡山擴展至贛北的廬山,而且還證明了廬山乃至整個江西省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以及亟待持續挖掘的生物資源潛力。

這類蜘蛛大多在樹林邊緣或灌木叢中生活,或在花叢中筑巢產卵,常棲息于枯枝落葉堆,因此很不容易被人們發現。由于贛伊班蛛數量較少,目前尚無關于它的資料記載。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愈加重視,“贛伊班蛛”在廬山首次發現生存軌跡,通過觀察該蛛幼蟲、成蟲的形態特征、生態習性等,同時通過對廬山贛伊班蛛生活習性及棲息環境等的研究,為進一步了解和掌握該蛛類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習性提供參考。

1 贛伊班蛛的生物學與形態特征

1.1 生物學特征

贛伊班蛛屬蜘蛛目,蟹蛛科,伊班蛛屬。廬山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十分適宜贛伊班蛛的生存與繁衍。2023年7月,江西井岡山大學蜘蛛生物學研究團隊在井岡山發現了伊班蛛新種。以前,這種蜘蛛只在國外被發現過,為了紀念這個新的發現,井岡山大學副教授劉科科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李樞強以江西省別稱“贛”,為這個新物種命名,叫作“贛伊班蛛”。它通體呈綠色或者灰黑褐色,體長為5 mm左右;背腹扁平;前中眼間距為3 mm左右;前中眼與后中眼之間距離為1 mm左右;腹部寬扁,略呈三角形,每節有6個刺;后中眼與前中眼之間距離約為2 mm;后中眼區占整個腹部的1/3以上。該蛛的雌、雄卵期分別為:雌蛛卵期7~10 d、雄蛛7~11 d。贛伊班蛛主要以蝸牛、蛞蝓等軟體動物為食。

贛伊班蛛一般棲息于闊葉樹與針葉樹之間的空地上。在廬山地區,該蛛主要分布于闊葉樹的樹冠上,也有少量分布于針葉樹的樹冠上。贛伊班蛛喜在樹上結網。贛伊班蛛的網結構特殊,一般呈圓錐形,每根蛛絲都是由兩根蛛絲構成的。當它結網時,先把蛛絲在地面上鋪好后再在上面爬行、織網,織成1個圓錐形的大網。贛伊班蛛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據觀察,該蛛白天不結網,只在傍晚和夜間出來活動。它最喜歡在灌木叢中、石塊下、枯樹和樹干上結網[1]。當它織好網后便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待天黑時再織第二張網。當它白天休息時,它也不去覓食,只是把蛛絲鋪在地上休息一會兒而已。它們可以將蛛絲的一端固定在樹干上或者樹干上的某個部位上,然后爬行至蛛絲覆蓋的地方找蝸牛、蛞蝓等軟體動物吃。

1.2 形態特征

(1)該蛛幼蟲呈草綠色,無毛,背甲黑色,腹部背面有3條縱溝,第1~2腹節各具1對刺,腹部背面有3條縱溝,第1~2腹節各具1對刺突,第3~5腹節各具1對刺。

(2)該蛛的蛹體長0.22~0.27 mm,呈暗褐色,具有明顯的環紋和縱帶。胸部有2個褐色斑,第1個斑點位于胸背中央,第2個斑點位于兩側胸側的兩側。腹部背面有明顯的縱溝。

(3)該蛛成蟲呈灰綠色,在腹部末端有1對白色斑點,腹背中央具有1條白色縱紋。腹部背面具有2對刺突。腹部背面中央具1對三角形黑色斑。

(4)該蛛幼蟲、蛹及成蟲生活在樹上樹皮下或附近草叢中;分布在落葉、雜草及農作物上;主要捕食蚜蟲等昆蟲;以腐木和植物殘體為食;成蟲捕食蚜蟲等昆蟲。

2 廬山的生態環境

2.1 地質地貌

廬山,作為一座典型的孤峰型山峰,以其獨特的地貌結構和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無數游客。南北長約15 km,東西寬約7 km,山體呈南北走向,東西狹窄,北坡陡峭,南坡平緩。這種特殊的地形使得廬山在第四紀冰川侵蝕作用下形成了許多陡峭的石壁和石峰。

從山腳到山頂,廬山共有500多座山峰和1 000多座山巒。站在山頂,俯瞰群山,仿佛置身于一幅壯美的山水畫卷之中。從山谷到山坡,有1 000余條溝壑和3 000余條溪流蜿蜒曲折,猶如一條條銀鏈穿梭于群山之間[2]。這些溪流不僅為廬山增添了生機與活力,還形成了許多美麗的瀑布和深潭。

2.2 氣候特征

廬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了理想的生態環境。年平均氣溫維持在16 ℃,而平均年降水量則達到1 600 mm左右,使得廬山四季濕潤,植被繁茂。

廬山的夏季特點是雨熱同期,為植物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熱量。冬季則陰冷濕潤,為生物提供了避寒的溫暖之地。春、秋兩季短暫,夏秋季節較長,這種季節分配使得廬山的氣候變化多樣。春季升溫快速但不穩定,秋季降溫迅速且幅度大,進一步增加了氣候的復雜性。此外,廬山的氣候也受到寒潮和臺風的影響。冬季最低氣溫曾達到零下4 ℃,而夏季最高氣溫則能攀升至35 ℃。這些極端氣溫的波動都反映了廬山氣候的多變性。

在植被方面,廬山的種類豐富多樣。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的常綠闊葉林、以針闊混交林為主的落葉闊葉林構成了廬山復雜的森林生態系統。這種多樣化的植被不僅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家園,還為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平衡提供了保障。

廬山四季分明、氣溫變化明顯、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等特征,都使得廬山成了一個生態多樣性的寶庫。無論是寒潮還是臺風,都成了廬山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塑造了這座美麗的自然景觀。

2.3 土壤類型

廬山土壤類型主要有紫色土、水稻土、黃棕壤、山地黃壤等。在紫色土中,紅壤占50%左右;在水稻土中,灰褐土和黃紅壤占25%左右;而在山地黃壤中,主要是紅黃壤。廬山的植被主要有針葉林、闊葉林、灌叢3種類型。廬山針葉林主要是馬尾松林和杉樹林,闊葉林主要是松、杉、竹等;灌叢主要有毛竹、青岡櫟等。廬山的土壤屬于酸性土。在酸性土中,石灰質的含量通常較高。在酸性土中,其pH值一般為3.5~4.0;而在堿性土壤中,其pH值一般為3.0~4.5。廬山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普遍較低。廬山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主要是硅、錳、鋁、鐵等。

2.4 植被特征

廬山的種子植物多達1 000余種,包括維管束植物635種(含變種),蕨類植物58種(含變種)、被子植物703種(含變種);高等植物1 026種(含變種);蕨類植物75種(含變種);裸子植物5種(含變種);被子植物1 116種(含變種)。植被類型包括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苔蘚層。以常綠闊葉林為主體,少量常綠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林混交,人工造林也占一定比例。廬山森林植被類型主要有馬尾松林、馬尾杉林、杉木林、松針落葉松林、松樹林等。

廬山的植被有2個明顯的垂直分布帶:第一個垂直帶是常綠闊葉林與常綠針葉林間的過渡帶;第二個垂直帶是高山草甸、山地森林草甸、灌木叢草原植被垂直帶。植被垂直變化明顯,且變化較大。這些特點不僅豐富了廬山的生物多樣性,也為其生態平衡提供了重要保障。

除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廬山還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自東晉以來,文人墨客便紛紛前來廬山隱居、游覽、創作,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和人文景觀。如白居易的《廬山草堂記》、蘇東坡的《題西林壁》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些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互輝映,使得廬山更具文化底蘊。

2.5 動物區系的組成

廬山動物區系組成比較復雜,現已發現有脊椎動物16目47科125屬190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種,江西省重點保護動物13種。廬山動物區系具有明顯的亞熱帶性質和古北界成分。它與浙江天目山關系密切,還與四川峨眉山有密切的聯系。廬山動物區系的生態環境比較復雜,為各種生物的生長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由于廬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氣候條件,為許多動物提供了棲息環境,所以廬山動物區系具有較強的生物多樣性。

如今,廬山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每年吸引著大量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為了保護廬山的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當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游客數量、加強生態保護等。同時,也積極推動科學研究、文化交流和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 贛伊班蛛在廬山的分布情況

3.1 闊葉林

廬山的闊葉林主要分布在廬山的中部地區,這些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由于植被覆蓋面積較大,贛伊班蛛無法在這些地區形成明顯的優勢種群。其中,在廬山東部地區(廬山五老峰、廬山瀑布等景點附近)的闊葉林中發現贛伊班蛛的個體數量較多,但受環境條件的限制,贛伊班蛛無法在這些闊葉林中形成優勢種群。在廬山東部的闊葉林中贛伊班蛛的數量并不多,但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種群。其中,在廬山東部地區發現贛伊班蛛個體數量最多的闊葉林為五老峰和三疊泉附近的闊葉林,這2個地區分別是廬山東部地區的主要景區。

五老峰位于廬山東南部,是一個相對封閉、地勢較高的區域。由于五老峰的植被覆蓋面積較大,并且從該地區通往廬山南部景區、廬山瀑布等景點相對方便,因此成為贛伊班蛛重要的棲息地。而三疊泉附近闊葉混交林中贛伊班蛛也相對集中,其分布地點主要位于廬山南部景區、三疊泉瀑布及廬山瀑布等附近。

3.2 針闊葉混交林

廬山針闊葉混交林主要由樟樹、櫟樹、水杉、木荷等組成,由于這些樹種生長較快,枝葉茂密,它們在林地的整個分布面積較大,常與針葉林和闊葉林形成1個相對穩定的群落結構。調查時發現了“贛伊班蛛”的蹤跡,并且其數量也較多。

樟樹是廬山針闊葉混交林的主要樹種之一,它與其他針葉林、闊葉林形成了1個穩定的群落結構,這種穩定的群落結構是由樟樹和其他樹種的大量繁殖和相互競爭而形成的。樟樹生長快、枝葉茂密、樹冠高大,而其他樹種則生長慢、枝葉稀疏,兩者之間形成了強烈的競爭關系。這種相互競爭的結果是:一方面,樟樹高大繁茂,其枝葉覆蓋整個林地,它們之間的空間小且十分狹窄;另一方面,由于樟樹根系發達、枝葉繁茂、樹冠高大,它們之間相互競爭,彼此爭奪生存空間。這使樟樹周圍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群落結構。在三疊泉一帶調查時發現,贛伊班蛛頻繁出現于這2個群落結構中,說明贛伊班蛛很可能是這2個群落結構中的一種動物。因為贛伊班蛛與樟樹形成了一個穩定群落結構。

3.3 雜木林

雜木林常見的有雜木麻黃、雜木老林。在廬山的雜木林群落中發現了大量的贛伊班蛛,有2只個體最大,一只個體長2.25 mm,寬1.95 mm;另一只個體長2.20 mm,寬1.78 mm。從以上2個個體的形態特征看,這2只贛伊班蛛應該是雜木林中的新種類,其顏色為紅褐色。

贛伊班蛛主要分布在雜木林中的闊葉樹上,這與李振聲研究員在三疊泉采集到的贛伊班蛛主要分布在雜木林中是一致的。雜木林中有一棵巨大的山毛櫸樹,直徑約為8 cm,高約20 m。這棵山毛櫸樹樹干粗壯,枝葉茂盛,遮陰效果好。山毛櫸樹的樹干上棲息著大量的昆蟲和其他動物,包括贛伊班蛛在內的大量昆蟲都聚集在這里,“贛伊班蛛”就是這些昆蟲的天敵。在雜木林中贛伊班蛛應該也有一定數量。雜木林群落中常見的樹有山毛櫸、青岡、樟樹、松樹等樹種。雜木林中也有很多贛伊班蛛出現,這棵巨大的山毛櫸樹樹干上棲息著大量的昆蟲和其他動物,如贛伊班蛛就是這些動物中的一種。

4 討論與保護建議

4.1 討論

廬山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植被茂密,山巒起伏,形成了以森林植被為主體的復雜多樣的生態環境系統,成為眾多動物的棲息之地。為了更好地保護廬山的生態環境,對廬山生物多樣性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發現:贛伊班蛛在廬山分布地點是存在的,而且它們主要棲息于樹林邊緣或灌木叢中。雖然它不能生活在樹皮上,但卻可以生活在樹干或樹枝上。在繁殖季節,它主要以贛伊班蛛為對象進行產卵,并在雌蛛產下的卵中孵化成幼蟲。

4.2 保護建議

為了更好地保護廬山的生物多樣性,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將廬山特有的贛伊班蛛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以此加大對該蛛類的保護力度。紅色名錄是評估生物多樣性狀況、制定保護政策的重要依據,將贛伊班蛛列入其中,意味著對其保護的重視,有助于引起社會各界對該物種的關注。

其次,對廬山贛伊班蛛進行長期有效的監測與保護。通過設立專門的監測站點,定期進行調查和記錄,了解其種群數量、分布區域和生活習性等基本情況。同時,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如劃定自然保護區、限制人類活動等,防止該物種的棲息地遭受破壞。

再次,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廬山贛伊班蛛及其獨特的分布特征。通過開展科普活動、制作宣傳資料、舉辦展覽等方式,向公眾普及該物種的知識,提高人們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增強保護意識。

最后,增強人們對該蛛類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識,倡導人們共同參與保護工作。通過教育和引導,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形成全民參與的保護氛圍。同時,鼓勵和支持相關科研機構、環保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贛伊班蛛的保護工作,共同推動廬山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取得更大成果。

保護廬山贛伊班蛛對維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加大有效監測與保護、宣傳的力度、增強公眾保護意識等措施,可以共同為廬山贛伊班蛛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為保護廬山的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鐘楊,曾夢云,劉科科.中國贛伊班蛛的雄性補充(蜘蛛目:蟹蛛科)[J].蛛形學報,2022, 31(2):141-146.

[2] 周年興,黃震方,蔣銘萍,等.廬山森林景觀美學質量與景觀格局指數的關系[J].地理研究,2012,31(7):1224-1232.

猜你喜歡
分布特征廬山
望廬山瀑布(外二首)
《望廬山瀑布》
做一次廬山客
毛澤東登廬山
《李白 廬山謠》
南京市畜禽養殖業氨排放分布特征及防治對策
嶺南地區冠心病中醫證型及證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加拿大入境中國大陸旅游流空間分布特征及差異研究
五壘島灣海域石油烴分布特征
池塘淤泥氮營養物質分布特征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