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

2024-04-24 17:35馬少龍
農業災害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技術栽培技術林業

馬少龍

摘 要:林業資源是我國社會經濟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寶貴資源。為了促進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在對林業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使用科學、合理的林業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十分重要。這2項技術的有效實施可以促進林業生態效益的有效發揮,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針對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了研究,希望對林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林業;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1–00-03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生態環境保護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在生態保護工作中,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其中的重要組成環節,而且對森林資源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受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國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所以在當前的生態環境保護中,保護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對林業栽培技術和林業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有效研究,為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做鋪墊。

1 我國林業發展的現狀

當前,我國林業包括用材林、防護林、經濟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等五大林種。除此之外,還包含6項重點的林業工程,如天然保護林工程、退耕還林還草、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工程、環北京地區防沙治沙工程等[1]。在當前的林業栽培中,常見的林業栽培方式是大批量、大面積栽培,這種栽培方式雖然栽培效率較高,但也存在因栽培面積過大而導致的樹木成活率較低的情況。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因此,為了提高林業栽培的樹木成活率,我國許多省份均響應了退耕還林還草的國家號召,加大了對林業栽培技術的研究。但在實際的林業栽培中,不僅受到栽培技術的影響,還受到不同程度病蟲害的影響。在全球氣候變暖的過程中,林業病蟲害的發生率也在不斷提高,對人力、物力等資源均造成了較大的危害。為了促進我國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積極研究林業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為林業資源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2 林業栽培技術的應用研究

2.1 合理選擇苗木

在林業栽培技術中,合理選擇苗木是保證林木健康生長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苗木作為栽培的起點,其質量和適應能力直接影響著后期的栽培效果。因此,科學、合理地選擇苗木是林業栽培的關鍵。苗木的來源決定了其質量和適應能力,選擇正規的苗木生產基地或合格的苗木供應商是保證苗木品質的重要保障。正規的苗木生產基地通常具備優良的生產設施和技術支持,能夠提供經過科學管理和繁育的苗木。而合格的苗木供應商則應具備合法的資質和證書,能夠提供符合標準的苗木產品。因此,在選擇苗木時,應優先選擇正規的苗木生產基地或合格的供應商,確保苗木的品質和適應能力。

苗木的品質是選擇的重要依據[2]。苗木品質包括苗木的生長狀況、根系健康狀況、枝干結構等。通過觀察苗木的生長情況,如株高、枝條數量、葉片狀況等,可以初步判斷苗木的健康狀況和生長潛力。同時,需要仔細觀察苗木的根系情況,根系發達、無病蟲害和損傷的苗木具有更好的適應能力。此外,選擇正常的枝干分布和均勻的枝條排列有利于樹冠的形成和生長。

在選擇苗木時,苗木的適應性也是選擇的重要指標。不同地區和環境條件下,苗木的適應能力會有所差異。因此,在選擇苗木時,需要根據具體的栽培地點和環境條件,選擇適應性較強的苗木品種。比如,針對干旱地區,可以選擇具有較強耐旱能力的苗木;針對濕潤地區,可以選擇適應濕潤環境的苗木。此外,還需要考慮苗木的抗病蟲害能力,選擇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苗木品種,減少后期的病蟲害危害。

2.2 根據苗木選擇合適的種植地

在林業栽培技術中,選擇合適的種植地對苗木的生長與發展至關重要。不同的苗木品種對環境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林木栽培過程中,根據苗木的特性選擇合適的種植地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其中,土壤條件是選擇種植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苗木對土壤的要求有所差異,有些苗木對土壤的質地、肥力、排水性有較高的要求,而有些苗木則對土壤的要求相對較低。因此,在選擇種植地時,需要根據苗木的特性,選擇適宜的土壤條件[3]。比如,針對喜歡濕潤環境的苗木,應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壤;針對喜歡酸性土壤的苗木,應選擇土壤酸性較高的地區。此外,還需要進行土壤檢測和分析,了解土壤的養分含量和pH值等,以便采取適當的土壤改良和施肥措施。

氣候條件也是選擇種植地的重要考量因素,不同苗木對氣候條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有些苗木對溫度、光照和濕度有較高的要求,而有些苗木對氣候條件的要求相對較低。因此,在選擇種植地時,需要根據苗木的特性,選擇適宜的氣候條件。比如,針對喜歡溫暖環境的苗木,應選擇氣溫適宜的地區;針對喜歡充足陽光的苗木,應選擇陽光充足的地區。此外,還需要考慮降水量和季節性氣候變化,選擇適宜的降水量和氣候穩定的地區,以確保苗木能夠順利生長和發展。

水資源也是選擇種植地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苗木來說,水是其生長和發展的基本需求,充足的水資源對苗木的生長至關重要。因此,在選擇種植地時,要考慮水資源的情況。如果地區水資源豐富,可選擇適宜的水源供給苗木;如果地區水資源匱乏,需考慮節水措施和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方法,以確保苗木的水分供應。

2.3 根據苗木特性適時地控制水量

在林業栽培技術中,適時地控制水量對苗木的生長與發展至關重要。不同類型的樹木對水分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應根據苗木的特性合理地控制水量。在林業栽培過程中,了解苗木的水分需求是適時控制水量的前提。不同類型的樹木對水分需求有所差異,有些樹木對水分的需求較大,而有些樹木對水分的需求相對較小。因此,在進行林木栽培時,需要根據苗木的特性,了解其水分需求[4]。

一般來說,速生類樹木和濕生類樹木對水分的需求較大,而耐旱類樹木和干生類樹木對水分的需求相對較低。通過了解苗木的水分需求,可以合理地控制水量,滿足苗木的生長需要。此外,土壤水分管理也是適時控制水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土壤是樹木獲取水分和養分的主要來源,合理管理土壤水分對苗木的生長至關重要。因此,在苗木栽培過程中,需要掌握土壤的含水量情況,并及時測量土壤濕度。通過合理的土壤改良和保水措施,比如:增加有機質含量、加入保水劑、覆蓋地膜等方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減少水分蒸發和滲漏,從而實現對土壤水分的有效管理。

灌溉技術對適時控制水量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灌溉是供給苗木水分的重要方式,合理的灌溉技術可以確保苗木獲得足夠的水分,促進其正常生長和發育。在選擇灌溉技術時,需要考慮苗木的特性和土壤條件,針對需水量較大的樹木,可以采用滴灌或噴灌技術,減少水分浪費;針對需水量較小的樹木,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滲灌技術,充分利用降水資源[5]。此外,在灌溉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灌水的時間和頻率,避免過度灌溉或灌溉不足,以保證苗木的水分供應和避免水分過多或過少對苗木造成不利影響。

2.4 對苗木進行定期施肥和除草

對苗木進行定期的施肥和除草是保證樹木健康生長和高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合理的施肥和除草措施可以為苗木提供充足的營養和空間,提高其抗逆性和生長速度。在苗木的發展中,定期施肥對苗木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施肥可以為苗木提供必需的營養元素,如氮、磷、鉀等,促進其健康生長和發育。但在進行施肥時,需要根據苗木的特性和土壤肥力狀況,選擇合適的肥料類型和施肥劑量,通過定期施肥,滿足苗木的營養需求,促進其根系發育和養分吸收,提高抗病蟲害和逆境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對苗木定期施肥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施肥方式也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常見的施肥方法主要有基肥和追肥?;适侵冈诿缒驹灾睬盎蛟灾矔r將肥料直接混入土壤中,為苗木的生長提供所需的養分。而追肥是指在苗木生長過程中,通過施肥為苗木的生長提供營養補充。追肥包括很多形式,如根際施肥、葉面施肥、滴灌施肥等,因此,在追肥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苗木的需求和土壤狀況選擇合適的施肥方式。同時,需要注意施肥的劑量和頻率,避免過度施肥或施肥不足,以確保苗木的健康生長[6]。

定期除草對苗木的生長發育也具有重要影響。除草可以減少雜草的競爭,為苗木提供更充足的養分和空間,促進其健康生長。雜草不僅會競爭苗木的營養和光線,還會吸引害蟲和病菌,對苗木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定期除草是保護苗木健康的重要措施。除草可以采用物理除草和化學除草2種方式。物理除草包括人工除草、覆蓋材料、翻耕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清除雜草。而化學除草則是利用除草劑來消除雜草,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根據雜草的類型和苗木的耐受性選擇合適的除草劑和施藥劑量。

3 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

3.1 完善病蟲害預報和預測體系

隨著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林業病蟲害問題對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為了及時、有效地防治林業病蟲害,完善對病蟲害的預測和預報體系顯得尤為重要[7]。在病蟲害防治技術中,完善對病蟲害的預測和預報體系對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預測和預報病蟲害的發生趨勢和分布規律,可以提前做好病蟲害防治的準備工作。預測和預報可以幫助林業管理者和決策者及時了解病蟲害的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防治策略,減少經濟損失和生態環境破壞。同時,預測和預報還可以提醒林業工作人員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增強病蟲害防治的效果。

在完善預測和預報體系時,需要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當前,隨著科技的發展,預測和預報技術也得到了極大幅度的提升??梢岳眠b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和氣象數據等,對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進行精確的預測和預報。

此外,完善預測和預報體系還需要注重數據積累和分析,建立完善的病蟲害數據庫,及時收集和整理病蟲害的監測數據,積累防治經驗[8]。通過對歷史數據和現場觀測數據的分析,可以揭示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影響因素,為預測和預報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還需要加強與相關科研機構和專家的合作,開展病蟲害的研究和監測工作,不斷提升其預測和預報的水平。

3.2 使用科學、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手段

林業病蟲害是林木健康和生長的重要威脅,對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具有較大影響。為了有效地防治林業病蟲害,科學、合理地選擇病蟲害防治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在防治病蟲害時,需要選擇科學、合理的防治手段。在制定防治策略時,應根據病蟲害的種類、發生程度、傳播途徑等因素,科學評估不同防治手段的適用性和效果。在選擇手段時,應堅持生態平衡和環境友好的原則,盡量避免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同時,還需充分考慮經濟可行性和實施難度,確保防治措施的可持續性和實效性。

防治病蟲害的措施有很多種,常見的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敵、寄生蟲、病原微生物等自然界的生物資源控制病蟲害。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可以有效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同時能保護生態系統的平衡。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力量或物理手段控制病蟲害的方法,如機械采摘、剪枝修剪、覆蓋防護等。物理防治手段可以直接作用于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環節,具有簡單、環保、無毒副作用等優點。

化學防治是通過使用化學農藥控制病蟲害的方

法[9]?;瘜W防治手段具有迅速、廣譜、殺蟲效果持久等特點,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病蟲害。

3.3 加強對林業工作人員的防病蟲害培訓

為了有效地防治林業病蟲害,提高林業工作人員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和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在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林業工作人員是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的主要力量,他們直接參與病蟲害防治的各個環節。因此,需要對這些林業工作人員加強培訓,以提高他們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增強防治意識,更好地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林業病蟲害防治培訓內容應包括病蟲害的種類、發生規律、傳播途徑、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知識。通過講授理論知識、示范實操、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培訓還應注重實踐操作環節,通過實地考察和模擬實驗等活動,讓工作人員親身參與病蟲害防治工作,加深對病蟲害的認識與理解。

此外,在培訓過程中,可以采取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如講座、培訓班、在線學習等,以滿足不同工作人員的學習需求。培訓也可以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安排專門的防病蟲害實習和實訓,讓工作人員在實踐中得到提高。還應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和考核,不斷地提高工作人員的防病蟲害技術水平和意識。

4 結束語

對于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來說,在林業資源的栽培方面,不僅需要做好前期栽培技術的落實,更需要結合實際地理狀況,對整地和養護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林業栽培技術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而且在后期的林業管理中,還需要對林業資源做好相應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在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積極使用病蟲害防治技術,并且強化對林業病蟲害情況的檢測,全方面、有效地促進林業資源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侯鴻敏,孫曉紅,姜生輝,等.“福九紅”蘋果免套袋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程[J].煙臺果樹,2023(4):41-42.

[2] 代敏.草莓種植生育期科學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河南農業,2023(28):15.

[3] 姜麗堃.林業育苗中病蟲害防治技術存在問題及提升措施[J].新農業,2023(17):38-39.

[4] 張杰.百香果栽培種植技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河北農機,2023(1):85-87.

[5] 張春霞.水稻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J].當代農機,2022(12):67,69.

[6] 劉呈芳,張麗萍,張謙,等.臨沂市小麥高產高效栽培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J].鄉村科技,2022,13(23):73-75.

[7] 李振洪.無公害優質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1):39-40.

[8] 趙春香.黃淮海產區大豆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1):217-218.

[9] 紀啟材.滁州市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分析[J].現代園藝,2021,44(22):38-39.

猜你喜歡
病蟲害防治技術栽培技術林業
歡迎訂閱《林業科學研究》
land produces
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棉花田間管理與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