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林業技術在林場發展中的作用淺析

2024-04-24 17:35曹蓁袁久葉劉健鋒
農業災害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生態效益

曹蓁?袁久葉?劉健鋒

摘 要:新泰市國有太平山林場全面貫徹以生態建設為主的發展戰略,以現代林業技術促進林場發展,由單純造林育林向采育結合轉變,由單純營林投資型向生態經營型轉變,科學編制與實施森林經營方案技術促進現代林業發展,在建設過程中,提高林業經營管理水平,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經驗,注重應用現代林業新技術新成果,該場經營的科學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國有林場的經營在林區中起到了積極的帶頭示范和輻射作用。為此,介紹了新泰市國有太平山林場,分析了森林資源現狀,闡述了森林區劃及經營類型組織,進行生態公益林經營,提高森林經營效益。

關鍵詞:現代林業技術;低效林改造;生態效益

中圖分類號:S712 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1–00-03

1 基本概況

1.1 地理位置

新泰市國有太平山林場位于新泰市東南部的汶南鎮境內。西臨泰山,東接蒙山,北望蓮花山;南部與平邑縣岐山、五臺鎮接壤。林場屬于魯中南低山區地帶,屬蒙山余脈。

1.2 氣候條件

林場地處蒙山西部,以陰坡半陰為主,立地條件良好,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氣候變化明顯,其特點為春季干燥多風,少雨干旱;夏季溫高雨多,間有夏旱;秋季天高氣爽,帶有秋旱;冬季長而寒冷,雨雪稀少,最低氣溫為-7 ℃,極端最低氣溫為-21.6 ℃。

1.3土壤條件

母巖為花崗巖、片麻巖,土類屬棕壤,質地多為砂壤土,土層厚度30~50 cm,結構疏松,層次不明顯,顯微酸性(pH值6.0~7.0)。

1.4 動植物資源

林區內森林植被茂密,野生植物資源豐富,現有各類樹種45科120余種,還有靈芝、丹參、百合等中草藥100多種。野生動物有狼、獾、鷹、黃鼬、野兔等,鳥類80多種,形成了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群落。

1.5 森林經營

林場是以經營赤松、黑松、油松、櫟類等防護林為主的事業單位,以水土保持、涵養水源為主要功能。太平山林場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注重現代林業科技的應用,推廣采用良種壯苗,營造混交林,新建了側柏、國槐等種植基地,撫育管理從粗放到注重干形培育。

2 森林資源現狀

林場林地覆蓋率為90.2%。有林地分為防護林、經濟林。主栽樹種為黑松、赤松、油松、刺槐、麻櫟、板栗等。

3 森林區劃及經營類型組織

根據國有太平山林場的森林資源現狀和社會經濟條件,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實行分類經營,不斷提高森林經營效益,以培育松類、櫟類和部分風景林為主,發展一定數量的經濟樹種,實行集約經營,科學管理,不斷提高林地生產力,提高森林總體質量。

3.1 森林區劃

國有太平山林場主要功能為水土保持,動植物資源保護。從林種劃分上為生態公益林、經濟林,其森林經營類型主要是水土保持林、特種用途林2種經營類型。主要植被類型為以赤松、麻櫟等為建群種的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對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多種生態服務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

3.2 林種規劃

堅持發展生產與保持生態平衡并重的方針,做到各林種結構合理,協調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合理配置各林種結構,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發展;重視生態公益林建設,最大限度地提高森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3 林種結構的調整

根據《山東省省級公益林劃定和管理辦法》規定,原有生態公益林林種不能改變。目前,林場原有生態林不再作調整;對于現有的速生用材林,待進入成熟齡采伐后更新為彩葉風景林,增加風景林比重;對于原有的經濟林面積保持穩定;完成林間隙地造林

40 hm2,發展生態公益林[2]。

4 森林經營規劃設計

森林經營規劃設計是實現森林可持續利用,促進林業生產力發展的前提,是合理調整森林結構和提高森林資源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設定年森林采伐限額的主要依據。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出發,堅持生態優先,合理利用,保護與發展并重的原則,確定森林經營方向。

5 生態公益林經營

5.1 森林培育

森林資源培育工作通過多形式合作造林,擴大林場經營規模,增加林場資源總量,壯大林場經濟。一是加快植樹造林步伐,加強國有林場森林經營管理,大幅度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滿足人們對森林的多樣化需求。二是有組織、有步驟、科學、合理地大力推進低質低效林分改造,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多種功能。在林分改造中,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先近后遠、先易后難、先無林地后有林地的原則,采用造、補、疏、撫、封、管等并舉的多種改造模式來進行,調整全場森林資源結構,提高現有林分質量和效益[3]。

5.2 低效林改造

5.2.1 改造方式

采用綜合改造方式,經營期內以人工補植造林為主,集中力量,連片整穴,以春季和雨季為主,根據生長狀況采取更替、撫育、復壯等措施對原有樹木進行低效林改造。

5.2.2 改造樹種與密度

根據部頒標準和省定標準,確定林場主栽及適栽樹種為黑松、赤松、油松、刺槐、側柏等。根據立地質量、坡位、坡度、樹種等因素確定造林密度,要求適當密植。造林比例按照松類70%,刺槐、側柏和其他樹種30%進行栽植。造林密度按松類2 m×2 m,即2 200~

2 300株/hm2,刺槐、側柏和其他樹種密度1 m×2 m,即3 100~3 300株/hm2進行栽植。

5.2.3 改造主要技術措施

適地適樹,選擇中、厚層土地營造刺槐,選擇薄層土營造針葉林;林地準備以開挖魚鱗坑,采用實生苗或無性苗造林,并用一級苗,嚴禁出現不合格苗木。針葉樹種松柏造林時間為雨季,采用2~3年生容器苗造林;闊葉樹種刺槐造林時間為春季,采用截干造林。做到栽深、栽直、根系舒展,并做到“隨起苗、隨運苗、隨造林”,以確保造林質量[4]。

5.2.4 改造規模

改造面積105 hm2,主要為生長不良的衰老林、殘次林。

5.3 林分撫育

5.3.1 幼林撫育

幼林撫育是鞏固造林成果,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進林木生長,加快郁閉成林的重要環節,也是林木速生豐產的重要措施之一。針對各年度造林中不同的造林類型,采取相應的撫育措施,在本經營期內,主要采取松土、鋤草、培土、清淤、修枝等措施。促進幼林生長,造林前3年進行中耕鋤草,第一年進行3次,第二年進行2次,第三年進行1次的幼林撫育方法,改善幼林生長環境,在坡度陡的地方選擇帶狀或塊狀除草,保留部分林下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以改善幼樹的生長環境。到本經營期后3年,采用修枝撫育的形式,及時調整林分結構,加強幼林撫育管理,提高林分質量[5]。

5.3.2 成林撫育

為了提高森林質量和經營效益,對已達到成林(幼、中齡、近、成、過熟)的林木,根據其林種、樹種、起源、林況、經營目的和經營能力等因素,適時進行成林撫育。成林撫育是改善林內衛生條件,促進林木生長、成材,調整林木組成,改善森林環境,提高林木質量和增加單位面積蓄積量,發揮森林多種效益,達到速生、優質、豐產的重要措施之一。成林撫育措施為修枝和間伐。

6 森林公園開發規劃

第一,調整森林經營方向,擴大風景林面積。均將主游線和步游道兩側的森林,景點景物周圍及游人視景范圍之內的森林劃歸風景林,并按風景林的要求進行調整和管理。

第二,森林植被以常綠針葉和落葉林為主體,充分體現暖溫帶植被特色。山頂、山脊和山坡上部以松類、山槐為主,混有少量連翹、欒樹、火炬樹、櫟類等花木和色葉樹種,中下部以松刺、櫟刺、松櫟等混交為主。溝谷以板栗、核桃、枰柳、柿子、楊類、杉類、果樹等為主。

第三,風景林改造。對青龍峪、龍門以上,逐步改造成以松櫟為主,林下點綴黃櫨、五角楓等彩葉樹種,混交林13.3 hm2,形成協調美麗的風景林。全園以松、刺、櫟為基調樹種,樹種選擇要適地適樹。喬木觀景:以赤松、油松、黑松、刺槐、麻櫟為主,形成片狀混交,此外,還有為數不多的華山松、山槐、枰柳、核桃等,構成景區內景觀結構的主體。林?;ǔ保荷置?,林下灌木、草本花卉,裝點著景區的春、夏、秋三季。如桃、杏、李、刺槐、連翹、杜鵑、胡枝子、石竹、野菊、黃花、毛茛、卷丹等花,構成景區的主要景觀之一。板栗觀光:面積40 hm2,集中成片,40余年生板栗,最大胸徑40 cm,夏季賞花,秋季觀葉采實。青龍潭:小型水庫,水位變化較大。主要完成青龍潭水庫大壩的封頂,并在大壩兩邊設立安全防護欄桿,保障人身安全。

第四,空地綠化。對主游線兩側的空(農)地采用不規則小地配置進行綠化。其中,從山門至干河壩兩側綠化美化2 km,樹種選用雪松、白皮松、銀杏、圓柏、華山松、櫻花、紫薇、桃、杏等;主游線兩側的農田地發展果樹觀光林8.3 hm2,以黃櫨、五角楓、杏、桃、蘋果、石榴、梨等為主。

7 森林保護規劃

森林保護規劃實現對森林火災的及時撲救和林業有害生物的實時監測、及時預警、有效封鎖和科學防治,不發生較大森林火災,實現對林業有害生物的可持續控制,保障林業健康發展,保護生態安全。

7.1 有害生物防治

病蟲害測報人員和護林員負責調查林區有害生物的監測,積極開展林木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及時報告林木病蟲害信息,有效指導全場科學進行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針對美國白蛾科學制定了防治措施,采用大型迷霧機械設施、飛防等有效手段,防止美國白蛾蔓延。設立檢查站,嚴格做好入山口的檢疫檢查工作,嚴防病蟲害進入林場。制定林業有害生物預防及除治方案,一旦發生林業有害生物,及時組織人員進行調查,并實施除治方案。同時,對除治效果進行檢查和綜合評價,將結果報告上級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的林業有害生物監測調查、預報及除治的檔案材料。

7.2 森林防火措施

為切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太平山林場嚴格落實上級關于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落實“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做到“五個強化”“五個到位”,確保森林防火萬無一失。一是強化制度建設,確保工作落實到位。嚴格實施野外用火、防火戒嚴等管理制度,加強對野外火源的管理,杜絕森林火災隱患。二是強化宣傳教育,確保思想認識到位。在入山路口和林區內,設立護林防火宣傳警示碑,促使廣大群眾認識到火災的嚴重性,從而降低火災的發生概率。轄區護林員負責該轄區的巡山護林、野外用火管理、督促鄉規民約的執行、通報火險等級和防火戒嚴令。將森林防火宣傳貫穿森林防火工作的全過程,組織開展了森林防火“十嚴禁”“百日攻堅”等活動,制作防火警示牌180個、永久性防火宣傳碑15個,刷寫防火標語800多幅,印發宣傳資料5 000多份,以《森林防火條例》和防火安全知識為主要內容,開展防火宣傳“五進”活動5場次,營造濃厚的防火輿論氛圍。三是強化隱患治理,確保防范措施到位。全面排查林區輸配電線路隱患,完善配套電力設施。嚴控外來車輛進入林區,對確需進入林區的車輛和人員嚴格檢查,收繳火種,做好登記。堅決制止燒荒、燒地堰等野外違規用火行為。加強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人員的管理,確保防火工作不出差錯。四是強化巡查布控,確保預警巡護到位。各檢查站、瞭望臺、監控室、防火值班室24小時在崗在位,做到地面有巡護、山上有瞭望、山頂有監控、路口有檢查,形成全天候、立體式林火監測網絡,確保有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五是強化撲火準備,確保應急措施到位。不斷加強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物資管理,提前做好防火油料儲備,定期對撲火裝備機具、車輛進行維護保養。做好處置突發火情的應急準備,組建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定期開展防火專業培訓和撲火技能演練,全面提高火災綜合防控能力,做到科學指揮、科學撲火、責任到人,提高實戰能力,提高森林防火能力和火災撲救能力。

8 森林經營效益

8.1 生態效益

初步建設形成比較完善的生態公益林體系,既保護森林資源,又起到調節氣候環境、保護水土資源、美化環境、凈化空氣、防止污染、降低噪聲的作用,為社會提供健康環境。

8.2 經濟效益

預計到2025年森林公園年接待森林旅游人數達2萬人次,森林旅游經營年收入達15萬元,能夠有效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增加了社會就業機會,對增加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8.3 社會效益

通過積極開展封山育林、森林撫育、森林“三防”和林間隙地荒山造林,使林場的林分結構大為改觀,森林生態群落初步形成,將成為周邊各群營林區乃至全市林區的樣板,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示范基地,社會意義巨大。

9 結束語

新泰市國有太平山林場以現代林業技術為指導,以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為重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逐步形成多產業協調發展的國有林場經濟新格局。新泰市國有太平山林場以科技興林,保護自然資源,推進自然資源工作。

參考文獻

[1] 吳海龍.現代林業建設中森林撫育的重要性及提升策略[J].山西林業科技,2023,52(S1):50-51.

[2] 吳振秋.林業技術創新與現代林業的發展研究:以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為例[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3,26(7):192-194.

[3] 朱強.現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研究[J].河南農業,2023 (14):33-35.

[4] 趙如龍.林業技術創新對現代林業發展的作用及優化措施[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3,52(4):181-183.

[5] 任靜.林業技術創新與現代林業的發展探討[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6):80-82.

猜你喜歡
生態效益
漫談生態效益特性
森林生態效益評價軟件系統的研建1)
森林生態效益似乎不相關模型及其應用1)
生態效益及其特性
城市園林綠化的生態效益
灰色關聯投影理論在水土保持生態效益評估中的應用
全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技術與管理培訓班在慈利舉行
ISO發布生態效益評估新標準
大興安嶺年創生態效益160億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