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沿海防護林可持續經營的途徑和對策

2024-04-24 21:45王景凱張明霞張傳華
農業災害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可持續經營山東省環境保護

王景凱 張明霞 張傳華

摘 要:分析了沿海防護林的重要性,揭示其在生態、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價值,梳理了山東省沿海防護林建設歷程與現狀,指出存在的問題與挑戰,并提出了可持續經營的理論框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可持續經營途徑與對策,包括制定經營規劃與結構調整、實施分類經營與多功能利用、加強森林培育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及推動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

關鍵詞:沿海防護林;可持續經營;山東??;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S759.2 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1–0-03

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沿海防護林在我國沿海地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沿海地區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壓力,如海岸侵蝕、氣候變化等問題越發顯著。而沿海防護林作為一道生態屏障,不僅能有效抑制風沙侵蝕、穩定沙丘、凈化空氣,還具有保護海岸線、維護生態平衡等重要功能。山東省作為我國重要的沿海省份,其沿海防護林在維護當地生態平衡、保障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沿海防護林的重要性與現狀分析

1.1 沿海防護林的生態、社會、經濟價值

沿海防護林是指位于沿海地區,起到防止海水侵蝕、穩定海岸線、保護內陸農田和居民安居等作用的特定林地。其在生態、社會和經濟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保護了沿海農業和漁業生產,減少了各類風暴潮、臺風等造成的損失。

在生態方面,沿海防護林具有多重生態功能。首先,它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載體,承載著豐富的生物群落,為眾多野生動植物提供了棲息繁衍的場所。其次,防護林能夠凈化空氣、保持水土,有效降低鹽堿地的面積,有利于維護地下水資源的穩定。最后,沿海防護林還能抑制風沙的擴散,保護內陸農田免受侵蝕,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社會方面,沿海防護林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它為當地居民提供了穩定的居住環境,保障了居民的生活安全。另一方面,防護林作為生態屏障,為沿海城市提供了有效的防護,減輕了自然災害對城市建設的影響。此外,防護林的建設和管理也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從經濟角度來看,沿海防護林具有顯著的經濟價值。

1.2 山東省沿海防護林的建設歷程與現狀

山東省地處黃河下游,東臨黃海,北瀕渤海,海岸線長約3 000 km,占全國海岸線總長度的1/6,位于各省之首。依次分布著濱州、東營、濰坊、煙臺、威海、青島、日照,山東省作為我國重要的沿海地區之一,其沿海防護林的建設歷程與現狀具有顯著的特點和成就。自20世紀以來,山東省高度重視沿海防護林的建設與管理。20世紀50~60年代,隨著國家對防護林工程的大力支持,山東省相繼啟動了一系列的防護林建設項目。尤其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生態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山東省也不斷加大了對防護林建設的投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建設機制和管理體系。在建設歷程中,山東省充分發揮了各級政府、科研機構和社會力量的積極作用,形成了多方參與的合力。目前,山東省沿海防護林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到2025年將建設沿海防護林666.67 km2。

1.3 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山東省沿海防護林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實踐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與挑戰。防護林建設中存在結構不合理的情況。部分地區的防護林規劃和布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導致資源利用的浪費和生態功能的未能充分發揮。同時,一些防護林的品種選擇和配置也需要進一步優化,以適應當地的生態環境。防護林建設與經濟效益的平衡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一些地區,由于長期以來重視生態保護,因而對防護林的經濟利用程度不高,未能充分釋放其潛在的經濟價值。如何在保護的前提下實現防護林的經濟效益,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此外,防護林的管理與保護還需要進一步精細化和科學化。當前,由于地理環境的復雜性,防護林的管理難度較大,一些地區甚至存在管理盲區,容易導致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

2 可持續經營的理論框架

2.1 可持續經營的概念與原則

可持續經營作為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在滿足當前需求的同時,保護和維護環境資源,確保子孫后代也能滿足其需求。其核心概念是在資源利用、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實現一種動態平衡,保證資源的持續可利用性。在實踐中,可持續經營涵蓋一系列的原則。首先,資源的高效利用是其重要原則之一。這意味著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浪費,確保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其次,可持續經營需要考慮到社會公平與公正,保障各個群體的利益得到合理的保護。最后,長期的生態穩定也是可持續經營的一個基本原則,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取短期的經濟利益[1]。

2.2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

傳統上,經濟發展往往會伴隨著資源的過度開采和環境的破壞,這與可持續經營的理念存在矛盾。因此,如何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成為可持續經營的重要課題。在沿海防護林的可持續經營中,可以通過推動綠色產業的發展實現這一目標。例如,發展生態旅游業,將防護林作為旅游資源進行開發,既能保護生態環境,又能為當地經濟帶來可觀收益。同時,加強環保產業的發展,通過環保技術的引進與應用,增強防護林的保護效果,同時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2.3 生態系統服務與資源利用的平衡

作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防護林不僅能夠提供木材等資源,更承擔著保護水土、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等重要功能。因此,在經營防護林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其生態系統服務的特性,不能簡單地將其視為資源的來源,而忽視其生態保護的價值。為實現這一平衡,可以通過制定科學的經營規劃和管理政策引導防護林的合理利用。例如,通過實施分類經營,將防護林劃分為不同的功能區,分別制定相應的經營策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3 沿海防護林可持續經營的途徑與對策

3.1 制定經營規劃與結構調整

3.1.1 可持續發展示范區的建設

可持續發展示范區的建設是實現沿海防護林可持續經營的關鍵環節,其目的在于通過示范引領,推動防護林區域的整體可持續發展。建立多層次的示范區網絡。根據防護林區域的特點,劃分出示范區,每個示范區代表著一種特定的生態經營模式。例如,對于生態脆弱區域,示范區的建設應注重生態保護和恢復,引入生態旅游等輕度干擾產業,同時加強科研力量支持,推動保護型經營模式的示范。而在資源相對豐富的區域,可以建設以林下經濟為特色的示范區,通過發展林下種植、特色農業等方式,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建立示范區的科研與實踐平臺。在示范區內建設科研基地,吸引生態學、林業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展前沿科研工作,為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理論的升華提供支持。

3.1.2 林種結構與樹種配置的優化

林種結構與樹種配置的優化是保障防護林健康生長和提升生態效益的關鍵環節(表1)。相關人員應根據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科學選擇適宜的樹種。對于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區域,可以選擇楊樹、松樹等快速生長的樹種,增強防護林的綠化效果。對于鹽堿地區,應選擇耐鹽堿的樹種,如堿蓬、檉柳等,保證防護林的健康生長;優化林分結構,實現多層次的植被覆蓋。通過在防護林內引入不同生長周期和高度的樹種,形成立體的林分結構,既能有效地利用生態空間,又能提高林地的光能利用效率,實現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合理配置樹種比例,實現防護林的功能完善和經濟效益最大化。在沿海防護林區域,可以結合當地的市場需求和資源稟賦,合理安排經濟林與保護林的比例,發揮不同樹種的特色,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2]。

3.2 實施分類經營與多功能利用

3.2.1 林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

林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是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將防護林資源與旅游業相互結合,形成互補共贏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需要在規劃設計上做到精準定位,通過科學、合理的區域規劃,巧妙整合防護林內的自然景觀、文化遺產等特色資源,打造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針對不同類型的游客需求,可以設置豐富多樣的旅游項目和活動。例如,針對喜好戶外探險的游客,可以設計林間徒步、露營等項目;對于追求休閑度假的游客,可以提供優美的環境、溫馨的住宿設施等。同時,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體驗,增強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林業與旅游業的融合也需要加強生態教育和文化傳承。

3.2.2 森林資源的多效利用

森林資源的多效利用是指在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各種功能和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多方面收益??梢酝ㄟ^發展木材、竹材等森林資源的加工產業,提高資源的附加值,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利用森林中的植物資源進行藥用、食用等方面的開發,不僅可以豐富產品種類,還可以拓展經濟收入渠道;森林資源的多效利用還包括生態功能的發揮[3]。通過恢復和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可以提高土壤質量、促進水源涵養、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為可持續經營提供可靠保障。同時,通過合理規劃和管理,使森林成為社會公共產品,滿足民眾的休閑、健康等需求,提升社會福祉;森林資源的多效利用也需要注重科技創新和技術支持。以日照市2022年沿海防護林的經濟價值為例,詳見下表2。

3.3 加強森林培育與保護生物多樣性

3.3.1 生態系統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生態系統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實現沿海防護林可持續經營的重要策略之一。通過有針對性地進行生態修復和保護,可以有效提升防護林的整體生態功能,保持生態平衡,維護生態系統的健康運轉。同時,生態修復和保護也是保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舉措,促使防護林內各類物種的多樣性得到保護和延續。在實施生態系統恢復方面,可以采取多種手段,包括恢復退化生態系統、建立濕地保護區、推動植被恢復工程等,促進防護林內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同時,通過科學、合理的林地規劃和管理,保障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健康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梢酝ㄟ^建立生態保護區、加強對瀕危物種的保護等方式,保護防護林內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3.3.2 林地土壤的培肥與改良

林地土壤的培肥與改良是保障沿海防護林可持續經營的重要環節。通過科學、合理的土壤管理,可以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從而為植被的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首先,可以通過合適的施肥方案,補充土壤中的營養物質,提高土壤的養分含量,為植物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支持。其次,可以采取有機質的添加和覆蓋等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強土壤的抗逆性和生態穩定性。最后,可以利用植被的自生自滅機制,通過植被的生長、凋落和分解,不斷補充土壤有機質,形成良性循環[4]。

3.4 推動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

3.4.1 科技攻關與研究重點

在實現沿海防護林可持續經營的過程中,科技攻關和研究成果的應用是推動該目標實現的關鍵環節。首先,需要針對防護林的特點和面臨的問題,確定科技攻關的重點方向。例如,在防護林的種植技術方面,可以通過研發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新品種,增強防護林的適應性和加快生長速度,提高其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其次,在生態系統服務的提升方面,可以借助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技術手段,對防護林的生態功能進行全面監測和評估,為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可以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研究工作,保護珍稀瀕危物種,促進生態平衡的維持。最后,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防護林的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對防護林資源的精細化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例如,通過無人機、傳感器等技術手段,對防護林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現并處理林區內的問題。

3.4.2 科技示范與成果的實際應用

在實踐中,將科技示范與研究成果有效地應用于沿海防護林的可持續經營,是實現良好效果的關鍵一環。通過建立科技示范項目,可以在實地環境中驗證并推廣科技成果,為防護林經營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例如,引入先進的林業管理信息系統,結合實時數據監測,可以使管理者及時了解林區的生長狀況、病蟲害情況等重要信息,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保證防護林的健康生長??萍际痉哆€可以在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例如,通過舉辦培訓課程、技術交流會等活動,將先進的種植、保護技術傳授給當地農民和林業從業者,提高其技術水平,從而推動防護林的規范化管理。

4 結束語

通過對山東省沿海防護林可持續經營的研究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可持續經營策略在沿海防護林的實施中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制定經營規劃、實施分類經營、加強科技創新等措施,成功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的雙贏。然而,仍需要注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資源利用不合理、生態保護措施不到位等,需要在后續經營中加以改進。

參考文獻

[1] 胡海波,陳雪,楊兵.我國沿海防護林復合經營技術研究進展[J].世界林業研究,2021,34(4):77-83.

[2] 陶學竹,陶明智,尹海濤.營造多樹種、多層次、多功能沿海防護林的實踐探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2):226 -228.

[3] 胡勝云,李玉春,楊曉燕,等.煙臺沿海防護林省級自然保護區維管植物初步調查[J].大眾科技,2022,24(3):15-18.

[4] 李亦然.山東低山丘陵沿海防護林項目區立地類型劃分及評價[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9.

猜你喜歡
可持續經營山東省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
山東省交通運輸研究會正式成立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眷 戀
——山東省濟寧市老年大學之歌
基于環境保護的城市污水處理
南華森林撫育的技術與措施
山東省即墨市
新《環境保護法》解讀
廣德縣公益林資源現狀及可持續經營策略
關于幼兒園的管理與可持續經營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