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媒體藝術助推鄉村振興路徑分析

2024-04-25 04:36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戰略數字農業

榮 韜

(皖西學院,安徽六安 237012)

新時代,數字媒體藝術成為社會大眾所關注的焦點,覆蓋行業與領域日益廣泛,并且在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數字媒體藝術的支持。 為此,政府部門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彰顯數字媒體藝術的價值,促進數字鄉村的建設與發展。 伴隨信息技術的迭代更新,5G 技術逐漸呈現出產業化、商業化的特征,這為我國推進鄉村農業生產與數字媒體藝術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機,能夠推動我國鄉村現代化建設的進程,為發揮數字媒體藝術在鄉村經濟、文化、組織振興的作用,發揮現代科技在傳統農村發展中的功能,需明確數字媒體藝術的價值意蘊與關聯要素。

1 數字媒體藝術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價值意蘊

1.1 獲取農業數據,壯大農村產業

數字媒體藝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維度較為廣泛,首先,數字媒體技術可以為農業提供實時的“作物數據”,幫助農民實現精確的播種和施肥、智能種植,以及及時處理病蟲害。 這樣的技術應用將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減少損失,提高農民的產量和收益。 同時,該技術還可以優化飼料的使用和畜牧養殖方法,從而提高養殖效率。此外,數字媒體藝術有潛力完善農業機械,實現農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和現代化生產。 其次,利用數字媒體藝術能夠擴展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并增加其吸引力。 通過數字技術,我們可以向消費者展示產品的銷售、生產、加工和檢驗過程,增強產品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從而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信賴度。 電子商務是技術與農業發展相融合的產物,它可以幫助我們突破地域限制,將農產品銷售擴大到全國范圍甚至全球市場。 這不僅推動農產品的市場化和品牌化, 還能提升其知名度和市場份額。[1]。

1.2 培育新型農民,助推人才振興

推進農業數字化發展,需要培育一批信息領域的專業人才。 數字媒體藝術在我國農村應用,最為廣泛的是智能電視、智能手機。 借助數字媒體設備,農村居民可以學習到全國農村的生產經驗,融會貫通,將其應用到作物生產與畜牧養殖中,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然而要想充分發揮數字媒體在生產勞動中的作用,我們應幫助農民拓展知識邊界,深入了解畜牧業和種植業中的新技術和方法, 以及如何科學地管理和預防病害。在數字媒體藝術視域下,我們要注重技術與傳統知識的結合,培養出對農業充滿熱情并掌握先進技術的農民新一代,從而為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力量,幫助農村居民增加收入,提升農業生產的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及網絡化水平,建設一個幸福美好的新鄉村??偠灾?,充分應用數字媒體藝術能夠強化新型農民隊伍建設,促進鄉村人才振興。

1.3 創新傳播形式,實現文化振興

文化振興是文化、生態、人才、產業的重點,是鄉村全面發展與全面振興的鑄魂工程。打造數字媒體藝術平臺和設施, 能夠為鄉土文化發掘、整合、傳播、展示及利用提供必要的保障。譬如展覽平臺、演出平臺、放映平臺等,都能提高鄉村文化的曝光率與影響力,吸引更多市場與觀眾的關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進程[3]。 與此同時,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屬于一種技術密集型的應用形式,能夠伴隨科學技術的發展, 呈現出新的特點、新的特征,所以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中,數字媒體藝術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內容、 技術方法、技術標準。比如將人工智能技術與互動藝術裝置融合起來,構建音樂互動設備、交互式投影墻,能夠提升鄉村文化傳播的質量。

2 數字媒體藝術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關聯要素

2.1 數字農業

數字農業包括智慧、精準及互聯網農業等方面的內容, 蘊含著數字化概念與農業基礎學理論。 如土壤學、生態學、地理信息、網絡通信及自動化技術。能夠通過計算機技術、定位技術、生態學等學科的結合,實現對農作物“施肥狀況”“病蟲害”“發育狀況”“作物生長” 等信息的精準獲取,從而提升作物生產的質量與產量??偠灾?,數字農業是農業與數字媒體的結合產物,它為鄉村產業的復興、農民的增產增收、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以及農產品質量的提高提供了關鍵的驅動力。通過數字媒體技術,農業得以進入更智能、更現代、更網絡化的發展階段,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4]。

2.2 “戰略支撐”

“戰略支撐”為數字媒體藝術的“功能”和“作用”提供了持續的推動力,為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戰略創造了條件和場域。自2003 年起,我國各級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積極促進數字媒體藝術在農村的廣泛應用。無論是在物聯網領域的嘗試,還是在數字農業領域的發展,數字媒體藝術的功能與價值日益凸顯。 為進一步實現該目標,我國政府部門還專設了相關機構,探索并擴寬了農業與數字媒體藝術的“融合點”,通過整合大量的農業信息資源, 助推農業向更加開放、創新和前沿的方向發展,進而實現農民、農村和農業的整體進步。 為確保這些措施得以實施,政府還采取了技術費用減免、政策補助等措施,保障了相關政策和項目的實際落地,充分發揮了數字媒體藝術在鄉村振興中的關鍵作用。

2.3 農業現代化

數字媒體藝術在農村的應用,可以使得農產品的營銷與推廣更為便捷。例如,通過社交媒體、電商平臺等進行農產品的直播銷售,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到農村的優質產品,從而帶動農民收入的增加。 總的來說,數字媒體藝術在農村的廣泛運用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 還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 為農村的全面振興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優化農村產業鏈,提升農民的經濟獲取能力。 與此同時,數字媒體藝術還能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助推農民精神共同富裕與物質共同富裕的協調發展。 此外,人工智能、區塊鏈、通信網絡及大數據等數字媒體藝術的廣泛應用,又為農村、農民、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轉型的契機,讓農村社會發展、建設呈現出新特點、新特色、新意蘊,切實助推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5]。

3 數字媒體藝術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問題

數字媒體藝術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落實,擁有豐富的價值意蘊,能夠以戰略支撐為動力、數字農業為路線、農業現代化發展為目標,全面激活鄉村振興各要素,助推鄉村產業振興、鄉村組織振興、鄉村人才振興。 然而在數字媒體藝術應用與發展中,我們卻面臨著諸多層面的問題。

3.1 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力度薄弱

推進數字媒體藝術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應用,對農村經濟轉型與產業發展,擁有鮮明的現實作用,能夠幫助農民優化農業生產模式、完善銷售模式,提高經濟建設水平。 然而在鄉村文化建設領域, 數字媒體技術卻難以得到充分的應用。一般來講,很多農村在利用數字媒體藝術,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過程中,將技術應用方向和重點,集中在文化宣傳與整合上,難以實現文化建設與產業建設的充分融合,進而弱化了數字媒體藝術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價值與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政府部門或相關企業還沒有明確數字媒體藝術的價值意蘊,并且技術應用、實踐應用、理論研究流于“表面”。

3.2 “數字農業”建設進程緩慢

數字農業是數字媒體藝術與鄉村振興戰略相互融合的產物,是推進農村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是農業現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發展的基本路徑。推動數字農業建設需要結合農村發展實際,做好總體布局。 然而在數字媒體技術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推動數字農業建設中,卻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信息資源難以得到充分的流動,導致優質資源、數據很難涌入鄉村地區,提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的水平。二是技術轉化缺乏標準,成果轉化效率不高,容易影響到數字農業建設的進程。 三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緩慢,難以為農產品銷售,開辟出全新的思路和路徑。

3.3 人才隊伍難以滿足發展需求

鄉村振興與數字媒體藝術的深度融合為農村地區帶來了“創新機遇”與“發展前景”,為銜接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 提供了必要的支撐。 然而發揮“數字媒體藝術”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需要一批高質量、高數字的信息化人才作支撐。 但通過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很多農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同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存在一定差距,難以將數字媒體藝術設備、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提高農業生產質量。 而引進高校人才,又因為課堂教學與農村文化建設、經濟發展地脫節, 導致高校很難發揮出自身的人才供給功能。 總體來講,在數字媒體技術與鄉村振興戰略融合中, 我國普遍面臨人才隊伍建設不能適應鄉村振興戰略需求、 數字媒體藝術應用訴求的困境。

4 數字媒體藝術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路徑

4.1 以數字媒體藝術拓寬文化傳播渠道

數字媒體藝術能夠發掘、拓寬鄉土文化傳播的渠道,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使鄉土文化成為鄉村產業建設、產業融合、產業發展的新契機,從而變革文化傳播方式,提高文化傳播質量,為鄉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多維建設,提供必要的支持。譬如充分發揮廣播APP 的作用, 深入發掘鄉土文化資源,以“宣傳”帶動“服務”,促進鄉村文化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 但在文化振興領域,要想發揮數字媒體藝術的推進功能,還需要做好如下幾點:一是發掘并整合特色資源,打造具有市場影響力的鄉土文化品牌。 在新媒體傳播中,鄉村政府部門應深入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 農耕文化、地域特點、優勢資源及文旅優勢,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吸引大眾關注當地的鄉土文化。二是以鄉村旅游為“接續”載體,強化數字媒體藝術助推鄉村振興的作用。即通過發揮新媒體平臺的“引流”功能,將全國各地的游客引入到鄉村地區。借助數字媒體藝術,將非遺攝影照片、非遺文化特色呈現給游客,從而讓游客深化對鄉土文化的了解。 三是以非遺文化傳承為契機,強化文化傳播質量。 在鄉村旅游的視域下,我們應通過數字技術保存、加工非遺文化,使其以紀念品的形式,鞏固游客對鄉土文化、農耕文化、傳統民俗的認識,推動鄉村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設。

4.2 以數字農業建設推進農村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數字農業是數字媒體與鄉村振興融合的產物, 是全面推進農村農業轉型升級的中堅力量。構建數字農業、發揮數字媒體藝術作用,需要我們做好以下幾個點:一是加速推進全國農業信息平臺建設,提高農村農業資源的共享、利用及整合質量。而圍繞鄉村振興與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我們應規劃板塊功能,強化頂層設計,推進資源平臺建設,進一步對接高新技術,推動農業向現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提升農業效率與質量,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高效推進。此外,要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教育,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和應用這些技術,從而助推鄉村產業升級,為全面振興鄉村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二是加速數字農業技術的轉化與發展,推動農業創新創業成果與產業鏈的充分融合, 有效促進農業技術開發與應用。并對傳感器、數字裝備等要素,提供充足的保障。 并且加速智慧果園、智慧農場等“成熟做法”在全國的推廣。三是創新電商模式。通常來講,推動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在現代農業、農務、農村等領域的應用,能夠使政府、農戶及企業成為鄉村電商的參與主體。 所以,我們應切實發揮信息技術的識別、交互作用,形成“商家”+小農戶+企業+政府等新型電商模式,形成以商家服務、農戶轉型、企業履責、政府主導為主的新型數字農業發展模式。 此外,農業的智能化、現代化、信息化發展,需要雄厚、穩定的資金供給與保障。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與補貼政策,為數字媒體藝術助推數字鄉村建設提供了支持。但在社會實踐中,還應以需求為導向、以問題為抓手,提高政策制定的精準性。

4.3 以教育培訓體系建設促進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

推動鄉村數字化發展、信息化建設,需要信息領域的應用型人才的支撐,需要結合數字媒體技術在鄉村組織建設、鄉村生態建設、鄉村文化建設中的應用實際、特征特點及人才需求,積極開展針對農村居民與青年學生的教育培訓活動。一要開展基于農村居民的培訓活動。將數字媒體藝術應用到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中,要求農村居民擁有較高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及網絡思維, 能夠正確應用各類數字媒體設備、技術及產品,改善農業生產形式、農產品銷售模式。 各級政府部門應結合數字農業、農業現代化建設需求,構建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活動、教育活動,通過引進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提高農民培訓的專業化、規范化水平。 二要優化學校教育模式。 在數字媒體藝術助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高校應加強“政校合作”,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組織學生結合農村實際, 開展社會調研與實習活動,掌握數字媒體藝術的實踐技能與方法,使其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建設的過程中。但在此過程中, 鄉村政府應結合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需求,聯合學校構建訂單式培養計劃,讓學校所培養的大學生可以契合農業現代化建設、數字農業發展的需求,提升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設實效。 總而言之,要想充分發揮數字媒體藝術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價值,需要加強對信息領域應用型人才的培育,拓寬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維度,以此推進我國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的“進程”。

鄉村振興戰略是統籌三農問題, 助推形成發展,全面實現鄉村產業、文化、生態、組織及人才振興的重要依托。 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數字媒體藝術的支持, 通過發揮其作用和功能,實現鄉村的現代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發展,從而縮減城鄉差距,提高農村經濟、文化、組織、生態建設重量。 然而在社會實踐中,我們還應從鄉村振興的視角出發, 謀劃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維度, 提升技術應用的 “針對性”“有效性”“全面性”。

猜你喜歡
戰略數字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戰略
答數字
戰略
數字看G20
成雙成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