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翻轉課堂的金融學課程思政融合路徑

2024-04-25 08:54
當代教研論叢 2024年2期
關鍵詞:金融學考核思政

董 聆

(晉中信息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其中明確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立德樹人的成效是檢驗高校各項工作的根本標準?!笨梢?高校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筆者以金融學為例,探討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問題,以期為其他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金融學課程思政現狀

金融學作為高校經管類專業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程之一,其在課程設計上應遵循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指導思想,緊跟時代發展,緊密聯系金融行業的發展情況和運作特點。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下,授課教師既要授予學生金融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融入課程思政內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金融領域發展的新現象和新問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實現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當前,我國高校在金融學課程思政上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其中主要有:王健等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文化素養、法治意識五個方面挖掘提煉“金融學”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基于OBE理念的教案修訂方面,探索“金融學”課程思政的改革路徑,構建兼顧金融學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新教學體系。[1]張雷等從培養目標形成與修正視角出發,認為應注重培養學生唯物主義金融學理念,塑造學生正確金融學價值觀。[2]姬曉婷和胡君暉以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認為在課程評價中也應融入德育考核,采取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兩種方式。[3]王偉和黃穎從新聞線、解惑線、故事線三個部分結合思政內涵,引導學生探索中國金融故事背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高素質內涵。[4]王璐瑤和康健認為“言傳”之外還需“身教”,更要注重教師自身“四個自信”是否落實。[5]梁玉和蔡幸認為應該結合成員科研優勢挖掘思政內容,構建全過程嵌入式課程思政教育系統。[6]孟德鋒探索了“金融學”課堂教學課程教學大綱要融入思政主題,體現主要章節課程思政的融入方式、明確設計課題講授的時間。[7]徐敏利用金融學專業課程眾多歷史案例教學,將金融知識、金融技能、金融素養和思政元素充分結合。[8]徐建衛認為在金融學教學實施過程中要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加強課程設計,增強對中國情境的運用,注重對實踐的反饋,做到課程內容與思政導入的自然銜接,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同頻共振。[9]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并根據教學需要,筆者認為,金融學課程思政應從點(金融知識點、金融熱點)、線(以貫穿思政元素,培養學生金融素養為主線)、面(教學大綱、教學課件、教學方案、考核機制等)、體(各教學資源的有機整合)搭建層層遞進、聯系緊密的完整課程體系,以點帶線、以線建面、面面聚體,實現金融學課程思政的“立體化”教學。首先,找準課程思政切入點,與金融熱點、金融知識點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與學習自主性,讓學生講案例感悟,同時做好思政教學的過程考核。其次,在整個金融學課程體系中,既要落實思政教育,又要培養學生金融專業技能,做好從點到線的有機相連。再者,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進行教學大綱、教學課件、教學案例、教學目標、考核機制等的優化,從而實現思政教育與金融學課程的融合。

然而,傳統教學模式不能適應當前教育發展要求,而新出現的如中國慕課、微課等“互聯網+”線上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律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要求較高,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做到獨立內化線上教學內容,亟需引入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诋斍敖鹑趯W課程思政現狀,筆者建議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其既能有效融合線上線下兩種學習模式,又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二、翻轉課堂模式下金融學課程思政教學融合路徑

“翻轉課堂”又叫顛倒課堂,最早來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2007年,林地高中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Bergmann)和亞倫·薩斯(AaronSams)將知識點講解過程制作成微視頻上傳到網絡課程平臺上,布置課前觀看視頻的學習任務,而在線下教學課堂,學生和老師將大量時間用在對知識點進行練習以及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交流上。這種新式教學模式很受學生歡迎。這一模式被引入我國中小學及高等教育課堂實踐后,產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學研究成果。下文中探討翻轉課堂模式下金融學課程思政教學具體融合路徑。

1.課前引導環節

根據思政教育及金融學教學主線的安排,教師提前將微課視頻上傳到線上教學平臺上,布置小組協作任務,明確課程學習目標(知識技能目標及思政素養目標),讓學生在自主預習的同時,能利用教學資源完成課程任務。如在貨幣與貨幣制度章節預習任務時,應明確該章的知識技能目標有理解貨幣產生與發展、掌握貨幣的定義、種類以及職能、了解貨幣的制度;以劣幣驅逐良幣的歷史引導學生思考現有電子貨幣和發展中的數字貨幣是否會取代紙幣;在利率及其決定章節時提前上傳復利思維的思政教學案例,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及見解。學生帶著疑問和想法進入課堂學習,教學效果將會更好。

2.課中控制環節

根據教學設計的時間安排把握教學節奏、引導教學進程,在合理的時間段通過問題或金融案例導入進行啟發式教學,進行師生間互動和生生間互動,促進學生高效完成金融知識學習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并及時進行過程考核檢驗學生課程內化效果,包括:教師如何實現課堂精講、組織、引導與點評,如何安排學生分組匯報、討論與答辯、觀察學生的思政回答素養等。

(1)結合當前時事人物,巧引思政元素進課堂。如在利率及其決定章節的教學中,可以引入普通百姓在中國詩詞大會奪冠案例,引發學生的聽課興趣,再把課前預習案例簡單串聯,對學生的想法和見解進行點評,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復利思維的重要性,在該知識模塊結束時請學生思考如何應用復利思維規劃學習和生活。使學生通過單利和復利以及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等知識的學習,掌握基本的金融常識,辨清各類網絡貸款的本質,避免上當受騙。同時,告誡學生要充分認識到個人信用的重要性,提高誠信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做好資金和人生規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信用與信用形式章節的教學中,可以以《又見平遙》劇情為切入點,講解晉商誠信精神,再通過失信案例提高學生對誠信的重視,珍視個人信用、傳承晉商誠信精神。指導學生學習閱讀個人征信報告,規范借貸行為,維持良好信用,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結合新時代學生特點,正確引導學生認知。新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發展使文化交流更加頻繁,青年學生面對的誘惑更多,因此,通過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和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迫在眉睫。如:在“信用貸”模塊中,引入“校園貸”案例,可使學生正確認識校園貸的危害,識破校園貸的陷阱,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在“信用與信用形式”教學中,要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誠信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基礎,信用記錄是一個人的經濟身份證,在征信程序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失信將會承擔嚴重的后果。同時,引導學生要以誠信為本,堅持良好的職業道德、強烈的敬業意識和職業榮譽感,有強烈的遵紀守法意識和制度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應由教師引導、學生為主體,在案例討論中樹立正確認知,提升其思辨能力。

3.課后反饋環節

該環節主要包括學生反饋疑惑問題,教師點評學生報告,為學生解惑;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及思政效果的考核和評價,進行反思優化;鼓勵學生進行金融知識宣講活動等。教師可以根據專業課程知識與思政素養要求,在線上發布開放性題目,幫助學生理解課堂中學習的專業知識與思政內容,提升其思辨能力與表達能力,真正做到將專業素養內化于心;還可以結合現實生活案例進行應用分析,如:完成貨幣模塊學習后,讓學生梳理中國貨幣發展史,了解我國豐富燦爛的貨幣文明,提升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培養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在金融市場模塊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結合股市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內幕交易的危害性,讓學生分組探討,從而對其進行法制教育,使其樹立法制意識,指導他們在未來投資過程中要知法,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三、翻轉課堂模式下金融學課程思政教學優化策略

1.提升教師思政素養,促進專業知識技能與思政素養的融合

對于金融學專業教師來說,要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學習計劃,積極參與思政教育培訓,以不斷提升思政素養。同時,教師還要思考金融學教學設計怎樣整合時事的貫穿思政教育,使得思政元素能恰當的融入金融學課堂,并能提升大學生思政素養。要想思政元素精彩巧妙的融入金融學的教學章節內容當中,需要金融學教師不斷探索思政元素,并結合教學模式將從國家層面到社會層面再到個人層面的思政素養教育融合貫穿于金融學課程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鞏固思考三個教學環節之中,促進學生思政素養的提升。

2.翻轉課堂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實現專業與思政教學雙目標

金融學課程翻轉課堂強調兩個重點:一是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情景討論、探究學習、深度思辨、知識遷移的形式去學習;二是教師要勇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建立信息化教學改革意識,提升信息化教學設計及實施能力,要創新性的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如學習通、中國慕課、QQ、微信、騰訊會議等互聯網軟件幫助我們實現線上線下教學三環節的連接翻轉。在金融翻轉課堂形式下還要實現大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與思政素養提升雙提升的目標,課堂上既要一手抓學生對專業知識模塊的掌握及應用,也要貫穿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針對00后大學生更活躍和對信息化適應更快的特點,更要利用好X-mind、ChatGPT等信息化軟件搭建具有強交互、富吸引的金融學課堂,從而實現金融學翻轉課堂的教學雙目標。

3.完善金融學課程考核體系,檢驗應用翻轉課堂的思政教學效果

傳統金融學考核成績為期末成績加平時成績,期末成績比重較大,而平時成績比重較小,多為七三占比。翻轉課堂模式下融入思政教學的金融學課程必須完善現有的考核體系才能檢驗教學效果。而金融學課程考核體系的完善既要注重期末成績考核,又要適當細化體現平時成績的過程性考核,同時要適當加大過程性考核的比重。如個人學習成績=期末成績(50%)+平時成績(50%),而平時成績=線下課堂出勤(20%)+線上學習任務情況(微視頻學習、章節作業及討論)(30%)+隨堂表現(30%)+思政學習反饋(20%)。

猜你喜歡
金融學考核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內部考核
思政課“需求側”
創新完善機制 做實做優考核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淺述行為金融學
行為金融學在價值投資中的應用分析
淺析數學方法在金融學中的應用
中國金融學面臨的挑戰和發展前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