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時期花鳥畫中芭蕉題材的圖像學分析

2024-04-25 09:32張曉佳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圖像學明清時期花鳥畫

摘 要:芭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象征意義,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是花鳥畫中常見的題材之一。明清時期花鳥畫中的芭蕉題材,是對明清之前成果的復興和延續,在構圖、筆墨、色彩、造型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畫家通過對芭蕉的描繪,表達對自然美的獨特感悟和審美追求。通過圖像學的研究方法,對明清時期花鳥畫中芭蕉題材進行分析,并對芭蕉題材花鳥畫的構圖、造型、色彩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探討芭蕉題材在明清時期花鳥畫中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它所反映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審美觀念。

關鍵詞:明清時期;花鳥畫;芭蕉題材;圖像學

一、花鳥畫中芭蕉題材的前圖像志研究

芭蕉是一種自然生長的植物,其葉子寬大,形態優美,在花鳥畫中常被用來表現自然之美。芭蕉在我國的栽培歷史悠久,是美術領域花鳥畫中常見的題材之一,具有獨特的形態和美感。其圖像志研究可以從植物學特征和文化寓意、芭蕉在花鳥畫中的表現形式、歷史演變和地域特色等幾個方面展開研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芭蕉常被視為高雅、清幽、高潔的象征,與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相契合。例如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沈周的《聽蕉記》,將蕉窗雨聲描寫得如聞其聲,仿佛置身于芭蕉林中,這也印證了芭蕉是古代藝術作品中重要的植物意象。同時,書畫家還經常將芭蕉入詩入畫。芭蕉題材在花鳥畫中常以單獨或組合的形式出現,表現出獨特的形態和美感,它能夠與其他植物、動物或景物相結合,構成富有意境的畫面。

芭蕉題材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表現形式和風格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時代的審美趣味和文化背景。此外,芭蕉還是傳統園林造景的絕佳植物,自漢代起,芭蕉就作為奇花異草被引進園林。它經常與太湖石、石筍等搭配在一起,多置于墻拐、院角、路側等處,極富情趣。晉代時,芭蕉成為重要的植物意象。宋代以后,芭蕉受到越來越多文人墨客的青睞,被他們運用到更加廣泛的領域中,且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芭蕉題材花鳥畫在表現方式、風格和技法上體現出相應的文化特色和審美觀念。例如張大千作于1945年的《蕉蔭仕女圖》,描繪了一仕女端坐于蕉蔭巨石上。作者運用工筆畫法來描繪人物,芭蕉和巨石則為寫意畫法,形成呼應對照。此外,張大千還在畫中描繪了一枝兼工帶寫的墨竹,使整幅畫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韻味。而在北方地區,工筆花鳥畫中芭蕉題材的作品相對較少,僅有一些著名的畫家創作過此類作品。在文人畫中,芭蕉題材花鳥畫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畫家常以芭蕉為題材,傳達自己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二、芭蕉題材花鳥畫的發展歷程

芭蕉題材的花鳥畫出現于唐代,著名書法家懷素曾在故里零陵庵廣植芭蕉,取蕉葉代紙而書。到了宋代,芭蕉題材的花鳥畫逐漸流行起來,成為花鳥畫中的重要題材之一。在這個時期,許多著名畫家都創作了以芭蕉為題材的花鳥畫作品,如林椿、李迪、趙昌等。到了元代,芭蕉題材的花鳥畫繼續發展,產生了新的變革。明代,芭蕉題材花鳥畫又從衰落走向復興,芭蕉被視為高雅、清幽、堅韌的象征,它的形象常被用于文人墨客的詩歌、繪畫中。畫家們在繼承宋代傳統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表現芭蕉的個性和情感,出現了一些新的風格和題材,例如杜堇的《芭蕉仕女圖》和孫克弘的《芭蕉美人圖》。清代,文人畫家們追求筆墨情趣和意境,而芭蕉的形態和線條較為符合他們的審美標準,其形態優美,葉子寬大而富有變化,且葉脈清晰,較適合畫家用筆墨表現,成為畫家喜愛的創作題材,出現了惲壽平的《蕉石圖》、李鱓的《蕉石萱花圖》。此外,在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中也常見到芭蕉的身影,人們還常常將芭蕉與其他植物進行搭配,如竹子、梅花等,營造了富有意境的畫面。到了近現代,芭蕉題材的花鳥畫繼續發展,例如齊白石的《芭蕉圖》(圖1)和潘天壽的《貓石芭蕉圖》,都是備受人們稱贊的作品。

由此可見,芭蕉題材花鳥畫在中國傳統花鳥畫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發展經歷了唐代的初創、五代的發展、宋代的鼎盛、元代的衰落、明代的復興和清代的延續等階段,在每個階段都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色和價值。

明清時期的芭蕉題材花鳥畫的發展按時間線可以分為明代初期、明代中晚期以及清代。明代初期總體上可總結為繼承與創新,在繼承宋元的基礎上,注重筆墨的表現力和構圖的簡潔明快;明代中晚期的芭蕉題材花鳥畫非常盛行,此時芭蕉題材花鳥畫達到了鼎盛,不僅數量眾多,還出現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畫家;到了清代,這一題材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形成了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

三、芭蕉題材花鳥畫的圖像志分析

芭蕉題材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個重要題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芭蕉被視為吉祥之物,象征著長壽、富貴、多子多福等美好寓意。在花鳥畫中,芭蕉常被描繪成高大挺拔、枝繁葉茂的形象,寓意著生命力的旺盛和家族的繁榮。同時,芭蕉也是文人墨客喜愛的題材之一,因為它具有清高、淡雅、脫俗的氣質,與文人的精神追求相契合。當雨點擊打在芭蕉寬闊的葉面上時,淅淅瀝瀝,如泣如訴,因此畫家也常常把憂愁、苦悶借著“雨打芭蕉”表達出來。此外,芭蕉常被描繪成獨立的個體,或者與文人喜愛的其他花卉、禽鳥搭配,表現出文人的高雅情趣和清高情懷。

(一)構圖形式

在明清時期芭蕉題材的花鳥畫中,畫面構圖和布局往往注重形式美感和意境的營造。畫家們常常采用“一角”“半邊”等構圖形式,將芭蕉與其他景物相結合,營造出一種簡潔明快的意境。芭蕉常以高大挺拔的形象占據畫面的主要位置,形成一種主次分明、層次豐富的構圖形式。另外,畫家通過虛實對比,還可以增強畫面的立體感。比如在芭蕉題材花鳥畫中,可通過刻畫葉子的前后遮擋關系來表現芭蕉的空間感,使畫面中的元素分布有疏有密,避免過于均勻或密集。

徐渭是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青藤畫派”創始人,其《牡丹蕉石圖》是研究明代芭蕉題材花鳥畫的代表作之一。畫面左側畫有高大的芭蕉,枝干粗壯挺拔,蕉葉茂盛。闊大的蕉葉縱橫錯落,有的蕉葉向上,有的斜向下垂,有的平展,大小和形狀各異,并有形狀奇特的太湖石緊緊依靠在芭蕉樹干,奇石下長著數株盛開的牡丹花,枝葉茂密,體現了疏密有致的構圖原則。

另外,線條是構成畫面的基本元素。在芭蕉題材花鳥畫中,線條可以用來表現芭蕉的莖干和葉子的輪廓。畫家通過線條和形狀的變化,來傳達自己的情感和創意。如清代朱耷的《芭蕉竹石圖》中,幾片零落的芭蕉叢中央赫然生長出遒勁挺拔的竹枝,每片葉子的朝向貼合自然的生長狀態,分布的位置和諧有序。他運用豐富多樣的線條,體現出其強烈的感情色彩和精神內涵。

綜上所述,在芭蕉題材的花鳥畫中,芭蕉的姿態優美,畫家們非常注重芭蕉的形態和動態表現,進而展現芭蕉高雅氣質。此外,芭蕉題材花鳥畫的構圖需要考慮主體與陪襯、虛實對比、疏密有致、線條與形狀、色彩搭配等因素,以形成平衡、和諧及富有美感的畫面。

(二)筆墨技法和色彩運用

明清時期的芭蕉題材花鳥畫的筆墨技法和色彩運用豐富多樣。寫意潑墨畫法以粗筆點簇為主要方式,并加大用水量,使墨色自然滲化,以達到酣暢淋漓的效果,此種技法以明代徐渭為代表;水墨畫法則是用大筆蘸足濃墨,畫出大片的葉子,下筆時果斷利索,錯落有致,同時把筆沉下去,等墨色自然地從重墨過渡到淡墨,再用禿頭筆蘸濃墨勾出葉尖,在勾葉尖時要錯落有致,不要排列整齊。在色彩運用方面,明清時期的芭蕉題材花鳥畫以水墨為主,并點綴一些淡彩。如明代畫家陳淳的《芭蕉花卉圖》,芭蕉葉和花卉的色彩鮮艷明亮,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表現出芭蕉的生命力和美感。在清代朱耷的《芭蕉竹石圖》中,畫家對水分的掌握與控制得宜,濃淡干濕層次分明,給人以清新、渾厚之感。朱耷在色彩上以水墨為主,有時點綴一些淡彩;在筆墨上以大筆水墨寫意著稱,并善于潑墨。其所繪之竹以濃墨為主,線條流暢,筆法蒼勁有力,石頭以淡墨繪出,形狀不規則,與芭蕉葉和竹子形成鮮明的對比。清代惲壽平的花鳥畫代表作《花卉冊》,在色彩運用上以水墨為主,略施淡彩,畫中芭蕉葉以淡墨繪出,色調清新淡雅,與濃墨描繪的石頭形成鮮明的對比,使畫面更加生動活潑。

畫家們在芭蕉題材工筆花鳥畫的筆墨技法和色彩運用上都有其特點。在繪畫中,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風格來選擇合適的筆墨技法和色彩運用,進而表現芭蕉這一物象的高貴與優雅的氣質。

(三)造型表現

芭蕉題材花鳥畫中的物象線條流暢,具有很強的動感和節奏感,展現出芭蕉的生機和活力。如徐渭的《芭蕉圖》中,芭蕉葉的線條流暢自然,富有變化,表現出芭蕉的勃勃生機;清代李方膺的《芭蕉圖》中,芭蕉葉的姿態優美自然,彰顯出芭蕉的高雅氣質。這些特點使得芭蕉題材花鳥畫在中國傳統花鳥畫中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魅力。此外,惲壽平在《花卉冊》中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芭蕉圖。他以淡墨繪出幾片芭蕉葉,葉子形狀各異,有的向上伸展,有的向下垂掛,有的卷曲,有的平鋪,相互交錯,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感,不僅展現了惲壽平高超的繪畫技巧,還表達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感悟。

四、芭蕉題材在明清時期花鳥畫中的意義和價值

明清時期的芭蕉題材花鳥畫強調對自然的觀察和表現,通過對芭蕉的形態、色彩、紋理等方面的描繪,體現了文人的情懷和追求,表現出文人對于人生、自然、藝術的思考與感悟。此外,芭蕉還被視為吉祥之物,其葉子碩大,所以有家大業大的寓意。又因它的葉子大而寬闊,象征著平安和穩定,也被視為幸福、吉祥的象征,表達人們對幸福、吉祥的向往和追求。此外,芭蕉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象征意義,如憂愁、離別、友誼等。畫家通過對芭蕉的描繪,傳達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同時,在構圖、造型、色彩等方面也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畫家們通過對芭蕉形態的捕捉和表現,表達對自然美的獨特感悟和審美追求。

明清時期芭蕉題材花鳥畫的盛行,反映了當時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審美觀念,這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密切相關,是了解當時社會風貌和文化氛圍的重要窗口。芭蕉題材花鳥畫在明清時期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它不僅豐富了中國花鳥畫的藝術表現形式,還為后人研究明清時期的社會文化和審美觀念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五、結語

芭蕉題材花鳥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傳承方面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在研究方向上,未來的研究會更加注重芭蕉題材花鳥畫的藝術價值、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同時也會探索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相結合,以更好地傳承和發揚芭蕉題材花鳥畫的藝術魅力,并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活力和魅力。

藝術的發展和審美觀念的變化、繪畫工具和材料的不斷更新,都會為芭蕉題材花鳥畫的創作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在未來,工筆花鳥畫的發展會更加注重表現形式的創新和語言的個性化。因此,畫家們要嘗試新的題材、新的技法和新的表現形式,以創作出更加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的作品。同時,工筆花鳥畫的發展還會更加注重文化內涵和意境的表達。在現代藝術的語境中,藝術從業者要更加注重文化內涵和精神追求及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以創作出更加具有文化內涵和意境的作品。

參考文獻:

[1]吳娟.林若熹、莫高翔工筆花鳥畫的藝術風格比較:從圖像學的角度分析[J].藝術品鑒,2018(26):35-36.

[2]丁杰.芭蕉:中國園林藝術表現的國粹形態[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2.

[3]勞悟達.中國藝術中芭蕉的圖像學·葉展葉舒[M].殷凌云,畢夏,譯.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22.

[4]黃祎天.明代芭蕉題材繪畫研究[J].藝術品鑒,2020(21):2-3.

[5]陳若瑋.談中國花鳥畫中的寫生與創作[J].美與時代(中),2020(12):56-57.

[6]雍文昴.王維“雪中芭蕉”的佛學解釋層次與圖像意涵再研究[J].美術大觀,2022(1):84-89.

作者簡介:

張曉佳,蘇州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創作與技法研究。

猜你喜歡
圖像學明清時期花鳥畫
淺析唐代壁畫中的花鳥畫
畫學叢談·花鳥畫(下)
吳國良花鳥畫選
院體花鳥畫是怎樣來的?
梁楷《釋迦出山圖》之圖像研究
揚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況
明清室內陳設藝術
明清商品經濟發展在牙人牙行興盛中的作用
圖像學視閾下的廣安沖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城鎮景觀建設視角下的環境設計手繪圖像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