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監測技術分析

2024-04-25 19:38張家口市環境監測站武旻高麗星李子雁
河北農機 2024年1期
關鍵詞:重金屬污染土壤

張家口市環境監測站 武旻 高麗星 李子雁

前言

農業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而重金屬污染對農業土壤的影響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不同地區的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影響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開展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監測技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 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

1.1 重金屬污染嚴重超標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大量工業企業排放出的含有重金屬的廢氣和廢水進入大氣、土壤和水體,嚴重污染了環境。這些重金屬物質通過風化、徑流等途徑遷移到農田,最終富集在農業土壤中。多項監測結果顯示,當前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業土壤中鉛、鎘、汞、鉻、砷等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已經嚴重超過國家和地方標準,部分地區超標達到10 倍以上,污染狀況十分嚴重。土壤重金屬污染還通過食物鏈最終危害人體健康,因此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的嚴重性不容忽視。

1.2 各地重金屬污染有差異

我國不同地區的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存在較大差異。東部工業發達地區和農業生產大省如河北、山東、江蘇等省份,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而西部偏遠省份如青海、新疆等地區,由于人類活動較少,土壤環境質量相對較好,重金屬污染問題較輕。土壤類型、氣候條件等自然環境的差異,以及工業廢氣排放量、施肥農藥使用量等人為活動強度的差異,共同導致了各地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的差異[1]。為科學評估土壤污染風險,我們有必要開展常規監測,明確各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及動態變化趨勢。

2 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影響因素

2.1 工業生產活動

工業生產活動產生的廢氣和廢水,是導致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重要原因。實際上,我國許多工業園區和工礦企業,污染治理設施不完善,大量含重金屬的廢氣和廢水就直接排放出去了。這些重金屬物質,要么隨風塵四散,要么隨廢水流入周邊河流和湖泊,最后都會進入周邊農田。一旦重金屬在土壤中積累到超過環境容量,就會對農作物和土壤微生物造成傷害,這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個隱患。

2.2 農業生產活動

長期濫用農藥化肥,也是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罪魁禍首。如今,不少地方農藥化肥用量超標嚴重,部分劣質農藥化肥原料重金屬成分高,久而久之土壤重金屬堆積越來越多。還有,單一化學肥料會酸化土壤,也會促成土壤中重金屬的釋放。這些重金屬污染,對土壤微生物和農作物的危害性不容小覷。整改刻不容緩,否則農產品安全和環境可持續發展難以為繼。

2.3 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產生和無序堆放也成為導致周邊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重要因素。生活垃圾中塑料、電池、涂料等物品中含有鉛、鎘、汞、鉻等成分,在無序焚燒或長期露天堆放的條件下會逐步揮發或滲漏,最終通過大氣沉降或地表徑流的形式遷移和富集到附近農田土壤中。另外,生活垃圾中還含有大量的餐廚垃圾和降解緩慢的有機物,這些組分在填埋或堆肥利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沼氣和滲濾液。滲濾液中常含有高濃度的氨氮、重金屬等污染物,很容易通過地下徑流遷移到周邊土壤并匯聚富集[2]。重金屬進入土壤后會破壞土壤結構,降低土壤肥力,同時被作物吸收最終影響食品安全。如果生活垃圾得不到規范化處理,其中所含重金屬的遷移轉化將嚴重威脅周邊土壤環境的可持續利用。

2.4 交通污染

交通運輸工具產生的廢氣排放中含有大量鉛、鎘等重金屬成分,這些重金屬會隨尾氣的擴散最終沉積在道路周邊的土壤中。隨著私家車數量的不斷增多,這一問題日益嚴重。有調查顯示,北京近20 年間,主要路段邊土壤中的鉛、鎘與20 年前相比分別增加了2 倍和8 倍。這種交通運輸造成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已對周邊農田和農作物品質造成嚴重影響。重金屬會阻礙植物對磷、鉀、鎂、鈣等營養元素的吸收利用,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也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威脅人體健康。此外,重金屬污染還會降低土壤肥力,改變土壤酶活性及其他生物學性質,削弱土壤系統的生態功能。如果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理和防控,將對糧食安全和土壤的可持續利用能力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害。

2.5 污水灌溉

水資源匱乏地區存在大規模直接利用工業或生活污水灌溉農田的現象。這些污水通常含有較高濃度的鎘、鉻、銅、鉛、汞、鋅等有害重金屬。長期污水灌溉將導致土壤和農產品中的重金屬濃度逐步累積升高[3]。河北等干旱地區曾多次出現因污水灌溉引發的土壤和農產品重金屬超標事件。未來必須加強水資源節約循環利用,逐步減少直接污水灌溉?;蛟谖鬯喔惹白龊妙A處理,降低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

3 農業土壤重金屬檢測方法

3.1 野外取樣

在農業土壤重金屬監測中,野外取樣是首要步驟。不同種類的土壤,如黃壤、黑土、沙壤等,其對重金屬的吸附能力不同,需要根據土壤類型來設計取樣點。此外植被覆蓋也會影響表層土壤的流失和重金屬聚集。降水量的大小會改變重金屬的遷移狀態。因此取樣前需充分考慮上述因素,選擇能代表當地土壤總體特征的點位。采樣要規范操作,要使用干凈工具和容器,確保樣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為后續分析提供準確依據[4]。采樣點的選擇應當充分考慮可能存在的污染源,例如工業排放、農藥使用等,以及土壤的自然特征,如酸堿度、有機質含量等。采樣時需使用干凈的工具和容器,并避免與可能污染的物質接觸,確保取樣過程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3.2 實驗室分析

采集的土壤樣品在實驗室中進行重金屬含量分析前,樣品通常需要進行前處理,如用干燥器去除樣品中的水分,然后采用球磨機等設備將土壤研磨成粉末,增加化學實驗的反應界面。接下來進行酸消解預處理,常見方法有王水消解、濃硝酸-全氟酸消解等,目的是破壞土壤樣本的結構,釋放土壤中含有的重金屬。預處理完成后,可采用原子吸收光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等儀器對消解液中的重金屬元素含量進行測定,包括鉛、鎘、鉻、汞等。這些的技術靈敏度高,能夠檢測很低的重金屬濃度,定量結果準確。樣品消解是將土壤樣品中的有機和無機物質轉化為溶液的過程,可以為后續的分析提供條件。重金屬元素的測定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等,以確保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3.3 數據處理

實驗室得到的數據需要經過處理才能得出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程度和分布情況。數據處理的過程包括數據的整理、統計分析和空間分布分析等。在數據整理階段,需要對實驗室得到的原始數據進行清洗和整理,這是確保分析結果準確的基礎??赡苄枰獧z查數據中是否存在重復項或遺漏項,并手工核對實驗記錄,修改錯誤。對一些明顯偏離正常值范圍的異常數據點,要篩選出來并進行核查,防止其對后續分析產生干擾。數據整理完成后,可以采用均值、中位數、方差、極差等統計參數對數據進行描述,并利用線性回歸、相關性分析等統計方法挖掘數據間的定量關系。最后,我們需要進行空間分布分析,即結合地理信息系統(GIS)平臺,描繪不同地塊、不同區域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濃度分布趨勢和空間格局。將這些內容綜合起來,可以評估該地區土壤污染狀況并提供科學依據。

4 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措施

4.1 源頭治理

源頭治理的核心思路是在污染物生成之初就進行截流治理,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從源頭上控制土壤污染風險。具體來說,可以加大對電鍍、化工、皮革等重污染行業的監管力度,要求企業安裝廢氣廢水處理設備,或者采用清潔生產工藝,這就像為污染池子安裝了過濾裝置,在源頭切斷污染物外排。還可以建立排污許可制與超標排放懲戒機制,設定明確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懲超標行為,這相當于為污染池子定下了排放紅線,從管理層面堵住污染外流的通道[5]。通過源頭嚴密截控,大幅降低各類重金屬進入土壤的可能性與風險,實現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的源頭攔截與防控。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建立重點行業排污許可制,規范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對超標排放實施嚴懲。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大大減少工業產生的重金屬物質排向水體和大氣量,有效控制重金屬污染物進入周邊土壤的風險。同時,也需要加強對工業廢水和廢氣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管理,確保對廢水和廢氣的處理更加徹底和有效,從而減少對周圍土壤環境的污染。例如,可以加大對污水處理廠和煙氣脫硫裝置等設施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改造,使用更先進的脫硫、除鉻等處理技術,確保將污染物處理達標后再排放;加強對處理設施的運行監測和維護保養工作,一旦發現問題,立即排查解決,防止出現超標排放事故;建立處理設施運行日志制度,定期公布監測數據,接受社會監督;采用第三方環保檢測機構開展定期檢測評估工作,確保各項污染物的指標合規。

4.2 修復技術

土壤一旦遭受重金屬污染,進行治理和修復是當務之急。針對農田土壤,可以運用多種修復技術展開治理。例如物理修復法,就是先剝離表層受污染嚴重的土壤,再用干凈土壤進行替換和覆蓋,或者在土壤上鋪設阻隔層,切斷植物對土壤重金屬的吸收途徑。這像是進行土壤“翻新”,清除“損壞”部位,用“新的材料”更換和修補?;瘜W修復法則是利用藥劑等化學手段來萃取土壤中的重金屬;生物修復法是借助植物和微生物協同修復。這兩種方法則是利用“藥物”和“生命力量”凈化土壤,達到治理效果。還可以建造屏障墻攔截地表徑流,防止重金屬擴散;可以在田間建立階梯和水渠等基礎設施改善土壤,控制水土流失。這些物理措施可以徹底阻斷污染物在土壤環境中的遷移轉化,有效縮小污染范圍,為后期的生物修復創造良好條件?;瘜W修復技術則是利用化學物質對土壤中的重金屬進行穩定處理,減少其毒性。比如可以施用磷酸鹽、硫酸鹽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以和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生成難溶性化合物,減少重金屬的活性和植物吸收量。還可以使用一些螯合劑如乙二胺四乙酸在土壤中螯合鎖定重金屬離子,防止其向周圍環境遷移擴散。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土壤的重金屬污染狀況。生物修復技術則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體對土壤中的重金屬進行吸附、轉化或植物吸收,達到減少土壤重金屬含量的目的。例如將一些對重金屬具有較強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的植物種植在受污染土壤,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吸收和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屬;也可以人工導入一些能夠降解和轉化重金屬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到污染土壤中,促進重金屬的生物轉化。

4.3 管理措施

農業生產和生活污染是土壤重金屬堆積的主要來源,要筑牢防線,遏制污染輸入,就需從管理入手,構建嚴密的防控體系。在農業端,我們可選擇低毒低殘留農藥化肥,檢測土壤產品中的重金屬,科學制定使用計劃,杜絕過量使用。這像給污染建起了過濾墻,防止大量遷入;建立環保的標準化生產模式,推行節水節肥,則是在污染擴散前將其“溯源斷流”。在生活端,分類回收垃圾、設置污水處理設施、實行排放審批制約,可將生活污染封存隔離。這是在污染落地生根前將其截留,一網打盡。對于生活垃圾,要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對有毒有害垃圾實施專項管理,避免隨意丟棄重金屬污染物;對餐廚垃圾進行收集處理,規范堆肥工藝要求,確保垃圾滅活;推廣分類回收,對可回收利用的物品進行再生處理,減少污染;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多方聯動的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體系。同時,還可以推廣農業生產中的生態農業模式,通過合理的農業種植結構和耕作方式,減少對土壤的損害和污染。比如推廣實行輪作和間作制度,選用適宜的綠肥農作物與金霉病高發作物輪作,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連作障礙;采用帶狀間作或系統間作的間作模式,在主要經濟作物之間的空隙帶上間種綠肥、固氮或綠籬植物,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和空間,改善土壤營養狀況。

5 結語

總之,我國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已對可持續發展和人民健康造成重大威脅。工業生產中含重金屬的廢氣、廢水大量排放,農業種植過程中長期使用的化肥農藥也含有一定重金屬以及日益增加的生活污染,都是導致農田土壤重金屬含量持續積累的主要原因。為有效掌握不同地區土壤污染狀況和趨勢變化,需要采取標準化采樣、規范化實驗室分析等技術手段開展常規監測,明確各類土壤污染物的種類、分布和污染程度。在此基礎上,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源頭治理、土壤修復、科學管控等防治措施。只有加強部門間的信息溝通、建立責任分工機制,在政府支持、企業監管和公眾參與下,持續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才能有效消除污染影響。

猜你喜歡
重金屬污染土壤
土壤
重金屬對膨潤土膨脹性的影響
靈感的土壤
識破那些優美“擺拍”——鏟除“四風”的土壤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測定不同產地寬筋藤中5種重金屬
靈感的土壤
ICP-AES、ICP-MS測定水中重金屬的對比研究
再生水回灌中DOM對重金屬遷移與保留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