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構主義對油畫創作的影響研究

2024-04-25 04:44鄭琦鋆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油畫創作結構主義

摘 要:結構主義語言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哲學思維,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重要影響。闡述結構主義的緣起與發展,探析結構主義在西方繪畫中的應用,并結合塞尚、馬蒂斯、畢加索、蒙德里安這幾位畫家的創作經歷及其藝術思想來探索結構主義是如何影響繪畫的,然后分析結構主義對中國現代繪畫的影響,期為中國當代畫家帶來些許啟示。

關鍵詞:結構主義;油畫創作;中國現代繪畫

一、結構主義的緣起與發展

(一)結構主義概述

結構主義源于19世紀的一種方法論,而不是哲學派別。它由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創立,后由維特根斯坦、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拉康等人發展。這里的結構是指整體與部分之間保持各種變革與重組之下穩定關系的總和。

語言學著名人物索緒爾把語言的歷時性和共時性區別開來,在承認歷時性研究方法的價值的同時,更強調共時性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法國人類學家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注重人類學研究,特點是忽略研究對象的社會性內容,注重社會現象中符號的“表達平面”,并正式提出結構主義這個詞。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康將結構主義與精神分析學結合起來,對人的潛意識進行深入研究,并基于“鏡像理論”將人分成三個階段。???、巴爾特、德里達等人都否定固定的結構,主張結構是變化的,結構主義學者經常使用此方法論來分析社會文化??偟膩碚f,結構主義企圖探索一個文化意義是通過什么樣的結構被表達出來。

(二)結構主義的發展

沒有任何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結構主義也不例外。盡管它的黃金時代是20世紀60年代,但它并不是20世紀60年代才產生的,其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西方的一些學者認為“原子論”的文化分工只追求局部,而不講究整體的方法并不恰當,所以渴望注重綜合研究,提出了“體系論”和“結構論”的思想,強調從大的系統方面來研究規律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見解是,所有的事物與事物之間都有一個結構網,這個結構網的狀態,就是眾多相關事物的組成,這種結構網就是這個狀態的結構關系。此為最初的結構主義思想。

索緒爾是將結構主義思想運用到語言學的第一人。19世紀,比較語言學在語言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是與它對立的。比較語言學其特點是注重語言的歷史演變和比較,注重語言的個人因素。而索緒爾認為比較語言學只注意語言在歷史上的比較,忽略了語言要素之間相互制約的依賴關系,也忽視了語言是一個整體。此外,他還認為語言學中產生意義的不是符號,而是符號的組合關系,并把語言的特點看作是能指和所指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意指的結構,這就是結構語言學中的主要理論。

由于第三世界國家的獨立,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一樣,法國的學者不能自由出入這些曾經是他們殖民地的國家進行考察,因此重實地調查的研究方法也不再適合他們。而結構主義的出現,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后來隨著法國經濟、文明、科技的飛速恢復,人們對存在主義的概念失去了興趣,于是在存在主義的退潮聲中,結構主義登上歷史舞臺。

二、結構主義在西方繪畫中的應用

藝術史是一部視覺方式變化的歷史,而觀看是一種習慣、一種對事物的概括,這個概括,也包括人們對自然的理解。隨著文明和科技的發展,人們已經不再相信文學所捏造的虛幻,而是希望找到真正的自然真實,也就是自然結構。本節著重探討西方不同藝術家對于結構的理解,并研究這些藝術家是如何將結構主義方法體現在自己的藝術理想和創作實踐中的。

(一)“現代主義藝術之父”塞尚的繪畫實踐

保羅·塞尚是法國后印象主義畫家,他的作品和理念影響了20世紀眾多藝術家和藝術運動,尤其是立體畫派。在他生前的大多數時間里,他的藝術并不被大眾理解和接受,但是他堅持對19世紀之前所有的常規繪畫提出挑戰。塞尚的最大成就是對明暗與色彩進行前所未有的精確分析,顛覆了以往的視覺透視點,空間的構造被從混色的印象里抽掉,使繪畫領域正式出現純粹的藝術,這是以往任何繪畫流派都無法做到的,因此,他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他認為形狀和色彩的關系密不可分,并習慣用幾何的筆觸在畫布上平涂,從而形成完整的畫面。同時,他拒絕使用線條和明暗來表達物體,而是用對比顏色的團塊來表現,并利用色彩的冷暖變化造型,用幾何元素構造形象(圖1)。

在塞尚的文字里經常會提到“實現”和“調節”。他認為沒有線條和色彩的組織,便不能達到他所追求的真實,正是有了這種方法論,才使得畫布上的形象具有一種清晰感。塞尚所追尋的真實的途徑是不斷挖掘自然結構,并通過調節,不斷促使畫面與自然的真實性達到和諧統一,也就是畫面所呈現的平衡。結合結構主義方法的特征,我們可以看出,塞尚在畫面中所創造的整體仍是以自然元素為基礎,并不是以畫面本身為整體的創造結構,這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塞尚繪畫的局限性。

(二)野獸派代表馬蒂斯的繪畫實踐

馬蒂斯早年從事法律事務,23歲改學繪畫,后入朱利安美術學院從師布格羅,而后轉入象征主義畫家莫羅門下。莫羅的色彩方法論對馬蒂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常說,美的色調不能從自然中抽取,而是在繪畫時經過思考、想象、夢幻才能得到。

馬蒂斯離開美術學院后受新印象主義點彩畫法的影響,繪制了《紅色的和諧》(圖2),此畫表現出馬蒂斯極強的構思能力。粉紅色、藍色、土黃色的組合,充滿了歡樂的氣息。此畫一經問世,便使馬蒂斯贏得了眾多青年畫家的崇敬。他的作品充滿了平面裝飾,運用平涂畫法,徹底舍棄了空間的透視,畫面被分割成幾何形體,雖然構圖比較單純簡潔,但是主體突出,結構嚴謹,畫面非常有張力,由此也能看出他晚年剪貼畫的影子。馬蒂斯拋棄了西方傳統繪畫中強調的透視法則,突破了空間限制,從立體轉為平面,將所有的物象壓縮并歸入一個平面當中,讓畫面傳達出畫家有意識的構圖分布。在馬蒂斯的作品中,畫面的整體布局不僅體現出形式美感,表達他的自我情感,我們還能清楚地感受到均衡性,無論是人物的位置、空間,還是色彩比例關系,每一物體的分布都有其存在的獨特意義。

(三)立體主義代表畢加索的繪畫實踐

1881年,畢加索出生于西班牙馬拉加。他在1897年前往普拉多藝術館進行學習,1900年前往巴黎工作和生活,1903年完成畫作《生命》。他在1907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幅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具有里程碑意義。1937年的《格爾尼卡》(圖3)、1949年的《和平鴿》完成創作,直到1973年,畢加索于法國穆然逝世,享年91歲。

立體主義在西方的現代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響深遠,且與塞尚的藝術觀念相關。立體畫派畫家曾經聲稱,如果能理解塞尚,就能夠理解立體主義。塞尚用圓錐體、圓柱體、球體來表達自然的思想觀念,對立體畫派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們力求將幾何圖形組織成畫面,雖然畫面中能看到具象的影子,但是從本質上看,這些物象與客觀世界有著天壤之別。

他們認為,塞尚觀看物體的方式是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同一個物體。例如畢加索的《數學老師》,人物正面的臉和側面的臉畫在一塊,兩只眼睛都長在頭顱的側面,這是立體主義非常重要的特點。后來的藝術家學習塞尚對繪畫結構的理解,并分析物與空間的重構與重組。繪畫技術在這個時候也不再照抄自然的現實事物,而是去挖掘物體的本質,借助這種洞察力來把握物體的真實情況。同時,攝影技術的進步也迫使繪畫產生變化。由此,畢加索便運用了攝影的曝光技術,把不同地點、不同時刻的錄像聚集一起,引發觀者對畫面與時空的思考。這一特征在畢加索之后的作品中也有體現,他從最開始的古典主義到立體主義,畫面變得越來越抽象,而塞尚的作畫方式為畢加索提供了靈感,他用幾何形體來處理視覺看到的對象,并再現了物體的結構。

(四)新造型主義代表蒙德里安的繪畫實踐

立體畫派在后期將繪畫藝術糅入有形的視覺形象,并在畫畫中引入拼貼手法和材料,于是將藝術引向了另一個方向。蒙德里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發起人,也稱自己為新造型主義,其主要特點是畫面由幾何圖形構成。蒙德里安認為,藝術應該以表現精神為主旨,脫離外在自然的形式,后人將其稱為純粹抽象。

蒙德里安受哲學家蘇恩梅克爾的影響,在創作中展現自己的藝術理想。蘇恩梅克爾認為,塑造我們星球的兩個基本、完全的相對(概念或因素)是地球繞太陽運行軌跡的水平線,以及從太陽中心發出的垂直射線。此外,在他著作中還有對于色彩的認識,即三原色是最基本的色彩,黃、藍、紅是唯一存在的色彩。蘇恩梅克爾關于直線和色彩的理論對于既接受過通神學,又對立體主義的造型手段感到不滿并想要尋找新的造型手段的蒙德里安而言,起到了重要的指向作用,讓處在迷茫期的蒙德里安受益匪淺。因此,蒙德里安認為,蘇恩梅克爾對于藝術的理解更加具有遠見性,這就促使蒙德里安創造了新造型主義,并借助新造型主義,表達了對世界的理解,將豐富的自然界轉變為可以控制的結構,使藝術轉化為數字。蒙德里安創建了屬于自己的抽象語言,通過理性控制藝術結構,準確地表達了世界萬物的本質。

三、結構主義對中國現代繪畫的影響

由上文可知,結構主義的思想方法與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是互相關聯的。我國的很多藝術家認為,我國的藝術環境是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的混合。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現代化的進程不斷加速,社會秩序、法律的持續完善,我國大眾對藝術的品評水平不斷提高,促使我國轉向了對理性的思考。自古以來,我國藝術家的思維方式是感性大于理性,而結構主義往往是排斥感性而強調理性,因此,探尋理性真實的主張在我國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價值。例如抽象藝術家王懷慶與周長江,雖然二人使用的結構方法不同,但都能看出來他們的作品受到了結構主義的影響,前者常使用黑白灰關系及各元素組合,共同建立畫面的整體結構,后者更多的是對于色彩的運用。

盡管現代繪畫不再局限于描繪自然事物,但是任何一個能在繪畫中看出結構主義思想的人,都可以看到二者的連續性。這些不再局限于自然物體的繪畫,它所蘊含的意味可以直接被人們捕捉到。從這個角度來看,傳統繪畫與結構主義思想之間是不存在鴻溝與斷裂的。對自然理解的純粹并不是結構主義,即使它所包含的線條有著豐富的意義。在中國現代繪畫中,人們能看到的線條、色彩及空間分布都具有結構主義的特征。藝術最終會變成什么樣,這個終極難題的答案可在《藝術與視知覺》這本書中找到。阿恩海姆認為:“任何一種特殊的藝術風格,都不會成為藝術的最終頂峰,每一種藝術都是觀看世界的一種有效方式?!敝袊F代繪畫將繼續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并與當代社會、科技以及全球化的趨勢相融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藝術作品。我們可以期待看到涌現出更多的藝術家探索新的藝術語言和媒介,挑戰傳統邊界,突破創新,為觀眾帶來新的視覺盛宴。

參考文獻:

[1]馬俊營.結構主義在現代繪畫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2]成宇詩.馬蒂斯的繪畫語言及其影響[J].美與時代(中),2022(8):93-95.

[3]莊無忌.畢加索立體主義時期繪畫作品的表現形式及影響[J].藝術評鑒,2022(18):49-52.

[4]賈舒捷.蒙德里安藝術思想研究[D].濟南:山東藝術學院,2021.

[5]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滕守堯,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鄭琦鋆,湖北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

猜你喜歡
油畫創作結構主義
結構主義文論回望與再探
《從街角數起的第二棵樹》的結構主義解讀
結構主義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從當下油畫市場視角淺析油畫創作
中俄冰雪題材油畫創作中技法的分析
油畫創作中的體驗與反思
淺析油畫寫生與創作教學
論油畫創作中潛意識作用及運用
淺析情感因素在油畫創作中的重要性
關于舞臺空間符號的能指與所指關系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