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羲文化高質量傳承發展路徑思考

2024-04-25 05:43陳葆
發展 2024年1期
關鍵詞:臺山伏羲文化

陳葆

伏羲是人文始祖、智慧之靈、教化之圣、鑄魂之師。伏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原點,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和第一縷曙光,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底蘊、底色和底版。伏羲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基因密碼,集中體現了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傳承發展伏羲文化,對于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更好地肩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著力賡續中華文脈,大力發掘研究伏羲文化的內涵、意義和價值,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統領,以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建設為重點,積極推動伏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貢獻甘肅力量。

一、深入發掘研究,創建學科體系,厚植傳承發展之根

伏羲文化源遠流長、內涵博大。多年來,伏羲文化研究取得積極進展,形成一批重要成果,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研究的深度、廣度、高度還不夠,系統性、創新性、前瞻性成果還不多,深化伏羲文化發掘研究任務艱巨。

一是突出發掘研究重點。充分利用豐富的伏羲文化文物遺產、典籍史料、故事傳說、民間藝術、民間習俗等,綜合運用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等多種方法,對伏羲文化的豐富內涵、歷史意義、精神實質、時代價值、精神標識、文化精髓及其蘊含的哲學思想、價值理念、道德規范,以及與中華文明、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關系進行深入發掘研究,形成伏羲文化學科體系,為伏羲文化傳承發展提供有力借鑒和理論支撐。

二是重新申辦全國性社團。2002年12月,由民政部批準、甘肅省及天水市發起,在北京成立了全國性伏羲文化研究機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該會凝聚全國數十家社科院、綜合性大學,數百名專家學者,開展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工作,產生了大量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動了伏羲文化研究及開發。遺憾的是,2016年因年檢未及時報送有關資料,被依規處罰而成為“離岸社團”。甘肅省及天水市有關部門要加強與民政部等有關部門的對接,積極申請成立中華伏羲文化促進會,堅決扛起全國伏羲文化研究重任,積極團結、吸納、組織、協調全國各地伏羲文化研究團體和專家學者,持續深入開展伏羲文化研究工作。

三是精心辦好伏羲文化論壇。作為公祭伏羲大典重要文化支撐的伏羲文化論壇,至2023年已成功舉辦21屆。要全面總結多年來舉辦伏羲文化論壇的經驗啟示,借鑒外地的先進理念和好的做法,精心組織策劃,突出主題重點,廣泛征集論文,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采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全方位研討伏羲文化的學科體系、發展方向和應用途徑,深入探尋中華文明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智慧方案,進一步彰顯伏羲文化的精神力量和時代價值。每屆論壇要對研討論文重要觀點進行系統梳理,形成伏羲文化論壇綜述和資政報告,印送國家有關部門和省市黨委政府參閱。

四是充分發揮研究平臺作用。2005年創辦的《伏羲文化研究》學術期刊,至2023年已出刊40期。2016年開通《中華伏羲文化網》?!耙豢痪W”要堅持以弘揚伏羲文化為己任,精心設計欄目,突出主題特色,廣泛征集稿件,提高辦刊水平,聯絡海內外伏羲文化工作者,凝聚伏羲文化研究力量,展示伏羲文化研究最新成果,成為聯系海內外伏羲文化工作者和研究者的橋梁紐帶,為伏羲文化學習研究和交流傳播提供有力支持。

二、深化遺產管理,加大保護力度,筑牢傳承發展之基

甘肅伏羲文化資源豐富,境內分布著伏羲廟、卦臺山、古風臺、龍馬洞、媧皇村、女媧洞、三皇廟等諸多文化遺產、遺址、遺跡。其中最著名的是伏羲廟和卦臺山。伏羲廟本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始建于明憲宗成化十九年(1483年),先后歷經多次維修,形成全國規模較大建筑群。廟內古建筑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等,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6座,新舊建筑共有76間。卦臺山又名伏羲畫卦臺,是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考證,卦臺山上有距今7000-5000年仰韶文化遺跡,隋代有白鹿禪院,宋代有三陽寨所屬的蝸牛堡,北宋就有伏羲廟存在,元代確立了一年兩祭定制,成為伏羲祭祀中心。卦臺山城垣內建有伏羲廟,現有先天殿、東朝房、西朝房、鐘樓、鼓樓、午門古建筑6座,古柏11株。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些伏羲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歷史考古價值,彌足珍貴,非常難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中華民族文明的標志。要高度重視,倍加珍惜,嚴格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加強伏羲文化遺產的管理和保護。

一是落實管理措施。伏羲文化相關景區景點等管理單位,要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充分運用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方式尤其是先進信息技術,加強對伏羲文化遺產的有效管護。

二是堅持依法保護。甘肅省人大常委會2023年9月27日批準出臺的《天水市伏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為加強伏羲文化保護、推動傳承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貫徹落實《條例》,一方面要加強宣傳普及。開展《條例》進社區、鄉村、企業、校園、景區等活動,讓知法、懂法、守法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為,充分發揮伏羲文化保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落實主體責任。伏羲文化保護傳承部門要做到守土知責、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自覺扛起伏羲文化保護傳承的主體責任,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伏羲文護保護傳承。

三是及時搶救修繕。實施伏羲廟、卦臺山、女媧祠等保護工程,修繕古樹、古碑刻等遺跡景觀。伏羲廟的保護建設始終沒有中斷,近期按照最小干預、修舊如舊的原則,對中軸線牌坊、宮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5座單體文物建筑屋面進行挑頂,木基層及木構件進行保護修繕。實施卦臺山遺址修復保護工程,重點對卦臺山遺址文物本體城堡6個馬面、6段堡墻因自然風化、地震、降雨、排水不暢和人工干預造成的坍塌、裂隙、表面風化、基礎掏蝕、植被破壞等,進行修復治理,對卦臺山伏羲廟主體建筑保護修繕,對甕城缺損墻體補夯,對城堡堡門搶險加固,對卦臺山景區分心石、龍馬洞、伏羲洗腳石等遺跡恢復保護。

四是加強非遺保護。加大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太昊伏羲祭典、女媧祭祀儀式等傳統記憶的保護力度,搶救性保護伏羲女媧故事傳播文化空間,及時整理非遺傳承項目和非遺傳承人的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料,加大非遺傳承人扶持力度,確保伏羲文化遺產持續有效傳承。

三、深耕公祭大典,培育知名品牌,塑造傳承發展之形

公祭伏羲大典是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伏羲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復公祭伏羲大典;2005年,甘肅省委、省政府將公祭伏羲大典提升為省級規格,確定每年6月22日(夏至日)舉行;2013年開始,公祭伏羲大典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和甘肅省政府共同舉辦,提升為部省共祭;2014年開始,在天水與臺灣海峽兩岸同日同時舉辦共祭伏羲大典;2014年8月,經黨中央、國務院審批,公祭伏羲大典成為甘肅省長期保留舉辦的重點節慶活動,每年舉辦一次。至2023年,公祭伏羲大典成功舉辦34屆。公祭伏羲大典規格不斷提升,在海內外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已成為甘肅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世界華人尋根祭祖的重要平臺。要進一步提升伏羲公祭大典的整體水平,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文化品牌,有力推動伏羲文化傳承發展。

一是提升公祭大典規格。建議由全國人大或全國政協作為公祭伏羲大典的主辦單位,中央統戰部、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文化和旅游部和甘肅省政府共同承辦。主辦、承辦單位安排現任領導出席公祭大典。

二是規制公祭大典活動。綜合古今伏羲祭祀沿革、祭祀儀式、禮儀變遷和風俗習慣,本著“隆重、肅穆、神圣、和諧”的祭祀原則,建立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公祭伏羲大典流程。對目前的“全體肅立、起樂,擊鼓鳴鐘,恭讀祭文,鞠躬敬祭,樂舞告祭,敬獻花籃、謁廟拜祖”祭典儀程再完善、再規范。重點對樂舞告祭環節再精煉,加入演唱《說伏羲》片段,形成樂舞歌并茂。同時,在全國范圍征集祭文。文本撰寫堅持尊古聯今、與時俱進,彰顯歷史性、原創性、時代性,組織專家評審后由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審定。

三是擴大祭祀地域范圍。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牽頭,繼續提升海峽兩岸(大陸、臺灣)共祭伏羲大典水平;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牽頭,在香港、澳門實現共祭伏羲;由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牽頭,在海外華人華僑聚集區多地共同祭祀伏羲,逐步實現兩岸四地(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及海外華人華僑共同祭祀伏羲格局。

四是進行電視網絡直播。每年6月22日公祭伏羲大典舉辦當天,由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全國大型網絡平臺及港澳臺重點媒體現場直播盛況,并邀請全國歷史文化學者連線訪談,形成融媒體全方位、多視角宣傳效應,進一步擴大公祭伏羲大典在全球的影響力。

四、深度開發利用,推動文旅融合,創新傳承發展之路

弘揚伏羲文化,重在保護傳承,貴在創新發展。要以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一中心、三大展示區”(伏羲文化傳承保護示范中心,伏羲文明功績及祭祀禮儀展示區、伏羲畫卦及易學研究展示區、史前文明高地展示區)建設為抓手,以推動伏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為途徑,全力促進伏羲文化創新性發展。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創建文明景區為抓手,全力開展伏羲文化相關景區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加快建設游客服務中心、智慧停車場、星級公共衛生間及數字化管理系統設施。

二是促進景區晉等升級。以“一山一河一川道”為重點,全面開展卦臺山景區升A行動,采用“卦臺山十鄉村旅游”模式,將卦臺山周邊的渭南鎮張新、張石、吳村三個行政村納入景區管理范疇,統籌規劃,完善交通運輸網絡,開發改造民宿,打造特色餐飲,創意設計伏羲時代農耕文明體驗場所等;建設渭河流域鳳凰山—卦臺山—導流山段綠色生態文化廊道,將伏羲文化與生態屏障建設、生態產業發展相結合,保護和展現“三陽開泰、八卦始成”的中華文化源頭自然風貌。把卦臺山打造成為集尋根祭祖、文化傳承、旅游觀光、養生休閑于一體的伏羲始祖文化產業園和4A級旅游景區。以“一廟一節一古城”為重點,采取“伏羲廟+天水古城”模式,以伏羲廟為核心,統籌天水古城歷史文化旅游街區,培育形成集住宿、餐飲、購物、娛樂、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消費圈;依托公祭伏羲大典,把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打造為全國知名節慶品牌,把伏羲廟大景區創建為5A級旅游景區。

三是延長文旅產業鏈條。開辟旅游線路,做“火”游的文章。著力打造以伏羲廟為中心的羲皇故里尋根祭祖游、以卦臺山為中心的易學觀光體驗游、以大地灣遺址為中心的文明起源訪古探幽游、以天水主城區為中心的拜謁始祖休閑娛樂游,以及始祖文化考古研學游、絲綢之路隴上明珠游、羲皇故里龍城古韻游等旅游線路,廣泛吸引游客登卦臺、拜伏羲、探古今、聚人氣,領略感受羲皇故里、伏羲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開展演藝活動,做“活”娛的文章。繼續打磨提升音樂舞蹈劇《一畫開天》和秦腔劇《伏羲伏羲》等精品演藝劇目,爭取旅游旺季在伏羲廟、卦臺山等景區常態化演出,讓游客沉浸式體驗伏羲文化。開發文創產品,做“優”購的文章。根據市場需求,創意設計一批伏羲文化旅游商品,促進創意、研發、生產、營銷一體化發展,滿足游客需要,讓伏羲文化旅游商品成為伏羲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標志和文旅產業新的增長點。

五、深情演繹傳播,走向國際舞臺,開拓傳承發展之域

作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伏羲文化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各地應推動伏羲文化一體化協同發展,合力打造伏羲文化發展共同體,促進伏羲文化國際化傳播,更好展現充滿活力的如意甘肅形象,為世界讀懂豐富多彩、生動立體的中國貢獻甘肅力量。

一是創新傳播方式。適應新媒體、“互聯網+”新形勢,充分運用廣播、電視、手機、報刊、互聯網等多種媒體手段,應用先進信息技術,讓伏羲文化插上網絡的翅膀,弘揚和傳播伏羲文化,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各地。

二是講好伏羲故事。從歷史、理論、實踐等多重邏輯角度,系統化、通俗化、立體化普及闡釋伏羲文化基本內涵、歷史意義、精神標識、文化精髓、時代價值,打造更多傳播精品,講好伏羲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推動伏羲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三是深化交流互鑒。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讓世界了解伏羲文化及中華文明,讓伏羲文化及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和平發展進步提供正確精神指引,攜手解決世界面臨的各種挑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歡
臺山伏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口碑炸裂!早造超90%的客戶盈利,這家品牌苗在臺山養蝦圈一夜爆火
伏羲創八卦
臺山都斛鎮黨建引領賦能科技興農
八臺山獨秀峰
35元/尾卻還是一苗難求!臺山養殖面積銳減80%,這個品種還有未來嗎?
伏羲畫卦
誰遠誰近?
伏羲寶寶的成長日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