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時期“家”“國”關系與“信”觀念的演變

2024-04-25 06:05章麗瓊
文史知識 2024年1期
關鍵詞:盟誓觀念

章麗瓊

春秋時人對“信”的強調,是新的社會觀念發展的體現。將“信”置于春秋社會變動的大勢的背景中,以“家”“國”關系的政治變遷為視角,將制度史研究與思想史研究相結合,剖析“信”觀念的內涵及其在春秋時期的發展與演變。

春秋時期的“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指向,“國”指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家”是與“國”相對應的卿大夫之室,是諸侯國再分封而形成的地方管理形式。宗法分封制之下,諸侯、卿大夫在其屬地范圍內有獨立的管理權,可以進行再分封(參謝維揚《中國早期國家》,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430頁),以“錫命”“委質”等禮儀作為維系主臣關系的形式。在西周銘文中,可見“錫命”之禮的大概,各層級在分封時采取此種隆重的典禮,表明君主、國君、卿大夫對各自臣子們的權威與恩施(齊思和《中國史探研》,中華書局, 1981,50頁)?!拔|”,劉文淇引服虔注曰:“古者如仕,必先書其名如策,委死之贄如君,然后為臣,示必死節于君也?!保ā睬濉硠⑽匿俊洞呵镒笫蟼髋f注疏證》,《續修四庫全書 ·經部·春秋類》第 127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4頁)楊寬先生認為: “‘委質就是把贄付給主人,不再收還。 ”(楊寬《古史新探》,中華書局, 1965,362頁)是下對上表達忠信的決心的見證。王、諸侯、卿大夫都可以對下屬進行策命,如此上下階層之間承諾約定及天然的血緣姻親關系,保證著宗法制下等級結構的穩定(許倬云《西周史》,生活·新知·讀書三聯書店,1993,169—176頁)?!安呙迸c“委質”維持著上下級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是西周以來禮制對各等級行為的規范。

到春秋時期,依靠“策名”“委質”等禮制來維持君臣關系的效果在發生變化。雖然在春秋文獻中常有對臣子受“策命”的記載,如僖公二十三年(前 637),狐突以“策名委質,貳乃辟也”為由推辭國君之命;《國語》記載晉國軍隊圍攻鼓,執鼓子,但鼓子的臣屬夙沙釐,以“委質為臣,無有二心 ”為由,還依舊跟隨鼓子。但是隨著春秋社會的權力的下移,“策命”“委質”逐漸喪失實質意義,卿大夫之“家”對諸侯之“國”權力的覬覦在春秋中后期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將關注的視野下移,發現在卿大夫的私家,家臣與家主的關系也漸趨惡化,家臣對“家”甚至“國”權力的爭奪時有發生。從“家”“國”關系到主臣關系變化,在整個社會自下而上的流動過程中,新的社會觀念也孕育而生。

“信”作為新的道德規范,以寄調整“家”“國”之間矛盾,尤被推崇提倡。漢代董仲舒曾說“春秋尊禮而重信”;清代顧炎武也說:“春秋時猶尊禮重信,而七國則絕不言禮與信矣。 ”都將“信”作為區分春秋與戰國社會性質的標準之一。近來陳來先生提及“信之德乃春秋人所常見”,黃樸民先生也指出“尊禮、重信、輕詐和‘先禮后兵等是春秋時期戰爭的重要特點”??梢?,春秋“家”“國”矛盾加劇的過程中,呼吁新的觀念與之相適應,“信”正是這一政治變動下的產物。

春秋初期,孔子眼中“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政逮于大夫”等違背禮制的現象,已經頻繁上演,至春秋中后期“陪臣執國命”,臣子弒君篡權之事也常有發生。自下而上的政治變動引發了社會觀念的發展,在“家”“國”之間關系的調整進程中悄然變化,春秋時之人倫觀念也與后世大有不同者(參童書業著,童教英整理《春秋左傳研究(校訂本)》,《童書業著作集》,中華書局, 2008,569頁)。

卿大夫私家內家臣對家主逐漸不守信的變化,是春秋時期倫理觀念變化的縮影。春秋家臣“不敢知國”的觀念依舊存在,但主臣矛盾漸趨加劇,如春秋中后期,魯國的季氏的家臣南蒯就直呼“臣欲張公室”、陽虎欲取代季氏而成為魯國的公臣,作為家臣對權力覬覦的實質是卿大夫權力增強的體現。尤其當陽虎作為叛臣在逃亡晉國后,晉國的趙簡子仍然對陽虎以禮相待,就是春秋后期貴族在觀念上對家臣可以隨時易主的接受。家臣的叛亂與趙簡子等貴族對家臣評價的變化,可見西周以來,在宗法血緣基礎上所建立的以“孝”為核心的君臣關系已難以維持(參徐難于《論春秋時期的信觀念》,《中國史研究》1995年第4期),春秋時期,事君有貳,臣子中途易主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就是在禮制被打破,法制尚未建立之時,“信”在傳統秩序漸趨崩塌過程中,成為維系君臣關系的新觀念(參閻步克《春秋戰國時期“信”觀念的演變及其社會原因》,《歷史研究》 1981年第6期)。

為臣之“信”,為君命不二。春秋初年,針對周鄭“交質”“交惡”之事,《左傳》作者就斥責鄭莊公無信。春秋中后期,對“信”的提倡逐漸加強。如宣公二年(前 607),在卿大夫趙盾與晉靈公權力爭奪中, ..麑在“賊民之主,不忠”與“棄君之命,不信”的困境下觸槐而死;成公九年(前 582),范文子佩服楚囚“南冠而系”,因其“不忘舊,信也”請求晉君免其死罪,將他放歸楚國,“使合晉、楚之成”;昭公元年(前 541),楚國因魯國違背盟約要殺使者叔孫豹,叔孫豹寧死也不愿意行賄求生,得到晉國趙孟的稱贊而避免了殺身之禍,等等。守信之臣往往可以絕處逢生,皆因有“信”。類似事例各國都有,不勝枚舉,強調為臣以“信”,守信之臣能得到君主褒揚和禮遇,恰是應對傳統君臣關系危機的方式,傳統“孝”觀念對其約束也已漸消弱,“信”開始作為新舊秩序調整過程中君臣關系的調節因素。

邦國之間的交往,是“家”“國”關系的延伸,“信”在春秋時期是諸國交往的原則,盟誓是“信”的獨特方式。據統計《左傳》中,諸侯國間朝覲盟會四百五十次?;腹辏ㄇ?700),因宋無信違背與魯的盟誓,與鄭結盟,魯伐宋,《左傳》引“君子曰:‘茍信不繼,盟無益也 ”?!靶拧笔恰懊耸摹钡暮诵?,必須守信,否則就得不到神靈的庇佑,國將不保。且“德、刑、詳、義、禮、信,戰之器也”,將“信”抬高到能否在爭霸中保持優勢的手段。但也出現如鄭國子展所說的“吾盟固云‘唯強是從 ”之現象,盟誓之信漸屈從于大國的權威。至春秋晚期,盟誓實乃虛空,不被信任。如哀公十四年(前 481)小邾國射寧愿與子路個人相約,而不愿意與魯國結盟??梢姛o信之“盟誓”已經漸成趨勢,“用質”成為另一種外交的方式,以人身為質,保證兩國之信,實乃外交之信喪失的表現,至戰國時期,“用質”成為諸國常見的外交形式。正如閻步克先生在研究列國邦交時提出:在缺乏最高仲裁的相對均勢下,而形成的列國之間的“信義外交”,并不說明它被真正的執行,信義的背后是實力與利益在支配(參《春秋戰國時期“信”觀念的演變及其社會原因》)。

上述盟誓中,常出現如:“有渝此盟,明神殛之”,“要盟無質,神弗臨也”等誓言。在盟約后追加“自我詛咒”的內容,以此來強調遵守誓言的決心。如此,春秋之“信”來自神靈對盟誓雙方的監督,這是對神靈敬畏與對盟誓本身無法信任的體現,但伴隨著諸國對盟誓的蔑視,尤其在諸國違背盟誓而又可以獲得更多利益時,“神”的絕對權威被打破,“用質”的方式表明,以人的自由與生命為抵押的方式勝過對“神”的許諾。春秋時期要求信于神的同時,更強調人的重要性。季梁肯定地說“夫民,神之主也”,曹劌也言及“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與人之“情”才是大“信”??梢姶藭r與人之“信”已然重于神意。

伴隨家國關系緊張程度的加劇,道德規范之“信”在社會交往中已難以維系,至春秋晚期,“信”更體現在個人內在修養方面的內涵,且與社會其他德性關系密切,如“仁”“義”“名”“禮 ”等,“禮以行義,信以守禮,刑以正邪,舍此三者君將若之何”“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信以守禮,禮以庇身,信禮之亡,欲免得乎”,等等。襄公二十七年(前 546)楚令尹子木說道:“志以發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參以定之。信亡,何以及三”,等等,社會變動刺激“信”逐步內化,這是人性覺醒的體現,“夏商西周時期,從總體上看,基本保持著 ‘人的觀念隱于“族”的傳統”(參晁福林《認識“人”的歷史—先秦時期 “人”觀念的萌生及其發展》,《學術月刊》 2008年第5期)。

“信”作為調節君臣關系、維持國與國之間秩序的穩定,在“家”“國”關系加劇的過程中,其作為政治道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伴隨著權力斗爭的加劇,“信”逐步也喪失其政治道德的功能,逐步內化個人的道德修養。從春秋時期開始,宗法制度趨于解體,社會結構松動,存在于宗族之外的人日益增多,春秋時期“信”與其他德性,在家國關系變動的局勢下,漸構建成調節社會秩序的觀念網絡。

家國矛盾,致使傳統血緣基礎上的君臣關系、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需要新的調節機制,故春秋時期強調君臣間、國與國之間需信守承諾也維持秩序的穩定?!靶拧敝饾u發展成為調節貴族之間關系的道德手段。陳來先生認為 “‘信在春秋時代,更多的是作為國家間行為的準則”(參陳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 —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77頁)。春秋時期社會的變動也激發了人們對于 “人”的本質問題的思考,有“信”者為君子,使“信”成為人的內在修養的追求,這在戰國時期諸子的思想中表現得更加豐富。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信”在春秋時期被架之高位,恰是殷商西周以來的信任機制出現危機,“家”“國”天然的血緣基礎上信任關系的缺失的體現。當新的社會體制還沒有建立時,“信”作為調節社會秩序的政治道德,然在“家”代“國”出現后,“信”由道德倫理逐漸向功利性轉變,披上虛偽的色彩,甚至在戰國局勢下,“信”為貴族虛偽之掩飾也顯得多馀,社會競相逐利,“信”作為一種崇高的價值追求,在諸子的思想中逐漸得到內化,成為 “人”之修養的組成。尤其是儒家,自孔子到孟、荀,繼而形成影響深遠的誠信思想體系。

(作者單位:深圳中學)

猜你喜歡
盟誓觀念
浣溪沙 . 楓葉
維生素的新觀念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地方行為與邊疆治理:云南沿邊土司盟誓研究
觀念一變天地寬
健康觀念治療
漢樂府《上邪》三論
即興表演的觀念闡釋
君子約言而立信
中國古代競渡觀念的演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