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園互動在小班幼兒主體性戲劇活動中的有效運用

2024-04-25 07:14吳艷艷
當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家園互動親子戲劇

吳艷艷

摘 要:小班幼兒由于年齡的限制,對戲劇的理解多停留在表面,在戲劇活動中,往往表現出機械模仿、生硬表達,表演內容缺乏中心和邏輯性,也相對缺乏情感?;谟變荷硇奶攸c和戲劇活動的特征,可以通過開展家園合作活動,幫助幼兒在豐富的游戲體驗中,發展表達力和表現力。本文以家園互動的視角對小班幼兒主體性戲劇活動的開展加以研究,提出三種家園互動式的策略——親子體驗、親子創作、親子表演,以提升幼兒參與戲劇表演的興趣與積極性,發揮共添戲劇經驗、擴張戲劇表現、蔓延戲劇藝術的成效。通過一系列實踐研究證明家園互動的參與可以讓幼兒在戲劇表演中獲得語言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家園互動;親子;戲劇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2-0044-03

*本文系以下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2021年度廈門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幼兒主體視域下戲劇創演支持路徑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1034)成果。

張金梅教授將戲劇定義為“一種圍繞兒童戲劇經驗的建構而生發的戲劇的、藝術的、學科的多層次的綜合教育活動?!睉騽』顒涌梢詾橛變禾峁┯行У膶W習路徑,因為他們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可以說幼兒是天生的“小演員”,所以他們能夠吸收周圍環境中的各種要素,將之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再表達出來,呈現出一種“表演式”的行為舉止。開展戲劇活動不但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綜合能力,還可以幫助幼兒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但是,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有限,語言表達和肢體表現的能力較弱,因此在戲劇活動中動作及情節創編僅停留在機械的模仿層面,缺乏創造力。在開展戲劇活動時,我們需要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同時也發揮家園合作的價值,以“親子”獨特視角開展戲劇活動激發幼兒的表演興趣和演繹動機,使幼兒形成全面的參與感,在其樂融融的親子互動中發展幼兒的戲劇表演水平。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以下幾點論述了家園互動在小班幼兒主體性戲劇活動中的運用策略。

一、親子體驗,共添戲劇經驗

“體驗派”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認為,“演員表演的動作不是外部的、形體的,而是內部的、心靈的?!边@也就是從體驗到表現的過程,因而,經驗的累積在戲劇創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親子體驗便是借助親子關系,豐富幼兒的感性認知和行為體驗,使其通過身臨其境的感受與模仿來加深對戲劇的理解,豐富幼兒的戲劇經驗。

(一)身臨其境 親身體驗

小班幼兒正處于直覺行動到具體形象思維的過渡階段,他們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直覺行動。在戲劇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有效拓展認知、獲得豐富的戲劇表現經驗,筆者認為應該在行動上花心思、下功夫?!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提到,“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奔议L的參與和指導可以幫助幼兒獲得不一樣的認知,豐富幼兒獲得幼兒園以外的生活經驗。當幼兒有了生活體驗,在戲劇表演中便會以生動傳神的戲劇情節表現出來。如在戲劇活動《龜兔賽跑》中,幼兒要表現的情節是烏龜與兔子進行賽跑比賽。但因為幼兒經驗不足,對比賽也沒有完整的概念,為了讓幼兒獲得真實體驗,教師可以邀請家長來園開展一場家庭賽跑運動會。在家庭運動會中,小朋友與爸爸媽媽一起在運動場上認識起跑線和終點線、了解裁判要做的事情及比賽的整個程序,活動過后大家還可以就“龜兔除了比賽跑步還可以比賽什么”展開討論。通過這種體驗活動,幼兒對運動會有了全面的認識,也通過參與比賽了解了不同的比賽項目,體驗到比賽時不同的心理變化。當參與戲劇活動時,幼兒對里面的比賽場景、比賽情節、參賽運動員的心理變化等都有了深刻的體驗,在表演中也能主動地創編戲劇情節和對話,提高幼兒參與戲劇表演的積極性。

(二)耳濡目染 直接感知

許卓婭老師在《兒童戲劇教育的四大臺階概述》中提到,“模仿是首當其沖的?!毙“嘤變罕硌萁涷灢蛔?,但是好模仿是他們的天性。模仿動作可以幫助幼兒理解角色所呈現的內容,模仿語言可以豐富幼兒戲劇表達,模仿表情可以直擊角色的內心世界,由此可見通過模仿可以從多層次提升幼兒表現經驗[2]。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借助互聯網平臺篩選幼兒熟悉的表演案例,推薦給幼兒和家長,鼓勵他們學習、模仿和創造。其次利用家長資源讓戲劇走進幼兒園,充分發揮家長資源的價值,邀請在劇院工作的家長進園給幼兒講一講、演一演、唱一唱,讓戲劇走到幼兒身邊,以更直觀的形象呈現在幼兒面前。再次教師通過親子戲劇坊的活動形式讓戲劇在家庭萌芽。如在開展戲劇活動《拔蘿卜》時,教師在活動前先引導家長上網下載一些相關視頻與幼兒在家觀賞,有了前期的鋪墊幼兒就能更好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并加以創造。由于幼兒較多,一些孩子還沒參與游戲就結束了,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把表演帶回家,邀請家庭成員一起上陣。一家人其樂融融地表演,通過大人的鼓勵、帶領,引導幼兒用各種夸張、生動的肢體動作表達角色的語言、表情、心理特征,幼兒在家庭的輕松氛圍中,也會更投入、專注,并積累更豐富的戲劇表演經驗。

二、親子創作,擴張戲劇表現

幼兒對現實生活和自然界總是充滿幻想,他們總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親子創作就是幼兒與家長一起共同研討劇本、琢磨角色、制作道具,在一系列的親子戲劇活動中放大幼兒的潛能、釋放幼兒的個性、發揮幼兒的主體性[3]。家長作為支持者介入,要為幼兒提供充分自由的選擇空間和自主創作的機會,在平等的對話下與幼兒一起展開聯想、活躍幼兒的思維,支持和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創作,共同營造屬于親子間的戲劇教育氛圍。

(一)改編情節 自主想象

開展戲劇表演活動時,鼓勵和支持幼兒自主改編情節,可以使戲劇創作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與認知規律,使戲劇表演更好地契合幼兒的自我展示需求。靈活的創編可以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調動幼兒自主創作的熱情。教師與家長可以引導幼兒將簡單的情節進行拓展,也可以引導幼兒將復雜的情節進行簡化,當然小班幼兒的年齡小,創作的情節以簡單為主。那么如何帶動家長支持幼兒的情節創作呢?如在開展《龜兔賽跑》戲劇活動前,我們提前向家長分發戲劇主題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除了烏龜與兔子,小朋友們還想邀請哪些動物參加賽跑比賽?”“小朋友們還希望在戲劇表演中增加哪些運動項目”等,請家長與幼兒一起討論商量,完成主題調查表。除此之外,教師還會設置一些靈活的問題,幫助幼兒梳理戲劇情節的走向,以問題為引導促成幼兒對情節的改編。如教師提出問題,“烏龜和兔子的比賽你想要誰贏?”通過問題的設置來開啟幼兒對結局的想象,并用畫筆來表述自己的觀點,家長則在旁引導并用文字做好注釋。通過調查發現班級只有10個孩子希望兔子贏,9個孩子希望一起贏,15個孩子希望烏龜贏。結合幼兒的想法,教師將結局設定為烏龜贏了小白兔,盡可能滿足幼兒的需求。借助調查表可以促成親子合作,使幼兒與家長共同創造喜歡的角色、改編故事情節,為進一步促進親子交流以及幼兒自主創編戲劇能力和發展表現力奠定基礎。

(二)制作道具 創意飛揚

戲劇活動離不開道具,道具也是促成幼兒表現力與表達力的重要載體,利用道具能更

好地輔助角色的表演。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形象的服裝和頭飾等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幫助其更快進入角色、積極表演。但是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較弱,因此在制作的過程中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引導家長介入,通過親子互動共同選擇材料,并發揮幼兒的奇思妙想、合力自制道具。如戲劇活動《龜兔賽跑》中,教師先發動家長與幼兒一起自制道具。有的家長在紙皮上鉆洞穿繩,讓孩子們用彩泥捏成一塊塊圖案來裝飾烏龜背上的花紋;有的家長通過剪裁購物袋,再由幼兒用手指點設計了個性十足的小豬披風;還有的家長將兩個紙芯筒釘在發箍上,幼兒用筆刷成自己喜歡顏色的兔耳朵。這些道具生動有趣,且都是運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可以為幼兒提供樂趣的同時,激發幼兒觀察生活材料、自主操作材料的興趣,更好地發揮幼兒的創造力。親子制作道具時,家長與幼兒一起搜集廢舊材料、皺紋紙、棉花等,裝飾表演道具與服裝,家長積極引導幼兒去想象、思考、傾聽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的創作意愿,肯定創作成果,通過這樣親子間的合作,讓幼兒穿上自制的服裝頭飾,更自信地走近角色、走上舞臺,在合作中提高幼兒的創造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成人入戲 自由演繹

“成人入戲”是指成人進入角色,與幼兒共同表演。成人可以以身示范,先投入表演,讓幼兒欣賞,成人夸張的動作和語言表達可以讓幼兒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也能激發幼兒對戲劇角色情感的理解。動作的夸張、表情的放大、語言的完整等都是成人入戲的象征,家長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入豐富的動作創編,讓幼兒在原有的表現力基礎上,不斷獲得新的靈感與啟發,使幼兒更靠近角色、融入角色。如在戲劇活動《好餓的毛毛蟲》中,爸爸以“紅蘋果”的角色加入表演,媽媽與幼兒一起來當“毛毛蟲”,他們趴在地上扭動身體向“紅蘋果”爬去,然后用張大嘴巴與雙手來表現“吃”。其他家庭成員也可以一同加入,用身體變成“香蕉”“三明治”等各種各樣的造型。在成人的帶領下,幼兒也會被“毛毛蟲”的表演感染,從模仿到創編,不斷體驗親子戲劇表演的樂趣,漸漸放開自己、慢慢入戲。

三、親子表演,蔓延戲劇藝術

親子表演也叫親子共同演出,家長與幼兒一起在戲劇世界玩轉語言、歌舞、音樂、美術等多種藝術元素。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參與舞臺布局、一起演繹選材與情節,一起扮演唱著歌的小喜鵲、跳著舞的白天鵝。家長用自己的表現方式呈現戲劇中的各個元素,體驗多種藝術形式、豐富表演內容,助力幼兒戲劇活動的開展,提升幼兒的藝術欣賞水平。

(一)參與布局 劇場演繹

打造真實的劇場,可以促成幼兒對戲劇活動的認知。真實的劇場是多種藝術結合起來產生奇妙效果的地方,在那里觀眾可以看到各種角色,獲得豐富感性認知。小班幼兒動手能力相對薄弱,布置劇場和小舞臺對他們來說相對有點難度,因此教師可以邀請家長一起設計與搭建小舞臺。在參與過程中,讓幼兒與家長開展充分的討論,商量舞臺上需要有哪些道具或者背景,結合具體的戲劇情節分析這些道具應該放在哪個位置等。在布置舞臺后,教師與家長也可以充分引導幼兒探討自己上臺表演時的“走位”,做好充分的出場表演準備,才能真正做到有條不紊地完成整個戲劇表演。

戲劇的魅力在于舞臺的演出,它能將平面、呆板的文本變為立體、生動的情境,使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血肉豐滿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直接產生感染、教化作用,助推戲劇活動效果。邀請家長一起上臺布局表演,一方面解決了小班新生缺少舞臺經驗、膽怯、拘謹的問題,另一方面家長的加入能讓舞臺上站位更有高低層次,道具等擺放也多了幫手,與劇本中溫情、相互幫助的劇情相契合,在無痕中完成了演出,在虛構的戲劇沖突中體驗與創造“和諧”之美。

(二)載歌載舞 多元表演

小班幼兒的動作表現優于語言表達,他們在簡短的歌曲里唱唱跳跳中認識世界。戲劇活動中,幼兒可以通過動作演繹更加真實地感受小鳥是如何張開翅膀飛翔、螃蟹如何張牙舞爪橫著走、小鴨子如何扁著嘴巴……在模仿小動物的動作時,幼兒也會融入豐富的表演,讓戲劇表演更加生動。教師引導家長與幼兒開展親子表演,在戲劇活動中增加共唱共演的環節,載歌載舞的表演能加倍放大表演的樂趣,提高幼兒的自信,充分發揮多元藝術對幼兒的感染作用,讓歌曲、舞蹈帶領幼兒融入戲劇世界,使幼兒自然而然地走近角色。

如在戲劇活動《小兔乖乖》中,幼兒在扮演一群可愛的小兔子時演唱,“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焙⒆觽儼缪菪⊥米由蠄龊?,能夠隨著歌詞內容自由搖擺,為了增加戲劇活動的樂趣,我們邀請爸爸來當大灰狼,與小兔進行互動。一只身披黑色袍子的“狼”從樹叢里跳出,它朝著天空吼了幾聲,然后齜牙咧嘴的唱著,“我是兇猛的大灰狼、小動物們都怕我?!比缓笞叩椒孔忧?,唱道“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本瓦@樣兔子和大灰狼在音樂的世界里互動演繹。多元化的創意戲劇游戲音樂元素促成了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讓幼兒成為“與樂俱進”的人,對于整場的童話劇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家長的參與也讓表演推進得跌宕起伏、高潮不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班幼兒主體性戲劇活動的過程中,親子體驗、親子創作、親子表演三大家園互動策略可以幫助幼兒了解戲劇、認識戲劇,在表演中獲得深刻的體驗。其中,通過身臨其境和耳濡目染兩種方式,讓幼兒建構豐富而有生機的戲劇經驗;通過改變情節、制作道具、成人入戲三種方式,讓幼兒的戲劇表現力煥發蓬勃的生機;通過劇場演繹、多元表演兩種方式,讓幼兒戲劇活動呈現多元的藝術性。親子體驗、創演、表演的戲劇活動家園互動路徑助推了戲劇活動的發展,也為幼兒園與家庭合作創造新模式、注入新力量。

(責任編輯:陳娟)

參考文獻

[1]馮小雨. 踐行“教學做合一”巧用表演促發展[J]. 試題與研究,2020,(31):109-110.

[2]沈珮瑄. 家園互動促小班幼兒遵守基本行為規則[J].家庭生活指南,2020,(04):45.

[3]艾艷. 家長參與小班幼兒發展指導策略研究[J]. 學周刊,2017,(31):177-178.

猜你喜歡
家園互動親子戲劇
有趣的戲劇課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戲劇類
“心”的實踐,新的收獲
讓家園互動更有效
積極家園互動共同干預幼兒逃避性行為的策略
親子臉
親子臉
親子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