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 興趣 想象:讓游戲玩起來

2024-04-25 07:14周麗芳
當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預設目標內容

周麗芳

摘 要:戶外混班角色游戲是不同班、同年齡的孩子在戶外的公共區域內,按自己的意愿,借助真實或替代的材料,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模仿和想象扮演人物角色,創造性地表現生活的游戲。筆者以“創玩小街”為例,闡述教師如何預設大班戶外混班角色游戲,提出教師要尊重幼兒主體制訂游戲目標;從幼兒生活、興趣、經驗入手,彈性預設游戲內容;要注重自主,讓幼兒參與游戲前準備,指導幼兒在游戲中精彩互動,在游戲后充分交流,方能有效促進幼兒的認知、語言、社會性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

關鍵詞:戶外混班角色游戲;預設;目標;內容;組織思路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2-0079-04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兒童教兒童”“尊重學生主體”[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鼓勵他們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開展活動?!薄坝變簣@組織活動時,可以打破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不同群體的活動中去[2]?!苯逃绨l現了“幼兒同伴”的寶貴教育資源。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嘗試開展混班游戲,發現讓不同班的幼兒共同游戲,不僅可以促進他們互相交流合作,還能讓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互幫互助?;谝陨媳尘?,我園也嘗試開展以兒童為中心的生態自然教育,以“開放和活躍”為設計理念,將園內1、2號戶外體鍛場地打造成兒童最期待的戶外游戲區——創玩小街,該以“染坊、紙漿館、田甜小院、農場、萌寵園、茶吧、舞臺、影像館、車行、銀行”為主題的大班混班角色游戲,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尊重主體,制訂戶外混班角色游戲目標

《綱要》中指出:大班幼兒應“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能主動發起活動,或在活動中出主意,想辦法[3]?!币虼?,混班角色游戲的目標為以下五個階段。

(一)幼兒能自由、自主、愉悅地參與到混班角色游戲中來。

大班幼兒好學好問,語言表達、觀察理解能力都有所提高,他們能理解一定的人際關系,也會思考社會交往中遇到的問題。在游戲中,他們能反映較復雜的人際關系、角色職責等。由此確定目標。

(二)具有初步的游戲目的性,游戲行為能正確反映角色的職責、角色之間的社會關系。

大班幼兒能參與游戲合作,更喜歡與同伴一起玩,能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游戲內容,并有計劃、有創造地游戲。游戲中,他們能進行較豐富的語言交流,分工合作。因而教師可以更多關注幼兒在角色游戲中與他人的交流、交往、分工、合作等社會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

(三)根據自己的意愿自主選擇游戲內容及伙伴,在游戲中與同伴大膽交流、分工協作。

混班游戲時難免會遇到各種矛盾沖突,而大班的幼兒已具備一定的解決問題能力,在遇到困境或問題時,他們會利用身邊資源或材料來解決。

(四)在游戲中能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五)結合《指南》中關于大班幼兒語言領域之傾聽與表達中的目標,大班混班角色游戲的目標可以定為:能大膽與陌生的老師、同伴交往交流,能有序、連貫、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二、順應需要,預設戶外混班角色游戲內容

從我園的戶外混班角色游戲區分布圖可以看出,戶外的幾個游戲場分布合理、緊鄰相接,從功能上來看也具有多樣性,有傳統非遺的染坊、古法造紙館、鄉村氣息的農家樂、蘊含農耕文化的種植地、可愛的萌寵館等游戲場。在預設主題內容時,要順應幼兒的需要,關注角色游戲的層次性和豐富性,使混班游戲能更快吸引幼兒參加。

(一)預設從教師觀察、了解、發問開始,內容源于幼兒生活

角色游戲的主題是指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反映生活中的人、事、人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對幼兒進行足夠的觀察和了解,便能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范圍預估幼兒角色游戲相關的主題,從而為幼兒產生新的主題投放材料及對其進行談話啟發。

比如,在“創玩小街”,有的孩子被兩個灶頭給吸引住了,他們說:“我家也有這樣的灶頭?!薄拔业哪棠?、老太太經常會往里面放稻草、樹枝?!薄霸铑^怎么搬到幼兒園來了,難道是要在這里燒飯嗎?”孩子們有疑問又有期待,當老師告知他們的想法要在幼兒園實現時,他們都興奮地跳了起來,說:“哇,太棒了!”“太有趣了!”很多男孩子都爭著要當大廚。老師又問他們:“這個鍋除了煮飯、煮粥,炒菜,還能做什么好吃的呢?”孩子們一下打開了思路:“還能炒一炒花生、炒一炒瓜子……”老師又問:“那炒好的美食可以做什么呢?”孩子們說:“可以吃,可以賣?!庇纱?,老師可以準備提供一些杯子、生食、包裝袋、盤子、切菜刀等,供孩子們進行炒制、包裝、售賣、品嘗等。

有的孩子對石磨最感興趣,說:“我在旅游景區見過,我看見過馬兒在打轉呢?!崩蠋熥屗麄儸F場進行體驗,小手握著桿子,胳膊用力往前推,發現石磨開始動起來了,發現當兩個人同時用力時,石磨動不了,經過探索,發現當雙人運作時,兩個人站立的方向要相對,但都是圍著圓盤在走動。有孩子提出問題:“這樣轉是要干什么呀?”圍繞核心問題,幼兒就“石磨”展開了調查。他們發現石磨可以把大米、豆子等磨成粉或漿。他們對豆漿的制作感興趣,所以教師準備了豆子之類的糧食,供孩子們制作、售賣。

(二)預設從師生討論、思考、聯想入手,內容彰顯幼兒經驗

教師要觀察幼兒的行為和表現,通過和幼兒談話,了解幼兒的內心想法和需求,幫助他們豐富與游戲主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角色游戲主題內容豐富而有趣,游戲情節多樣生動,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

比如,在“開心農場”,老師在帶著孩子們實地參觀后,問“你們覺得開心農場可以怎么玩?”小朋友都說可以用水壺澆水,用耙子松土、除草,還可以拿放大鏡捉蟲,照顧植物。欣欣說:“還可以把菜摘下來賣。我和媽媽去過農場,那里可以自己采摘,然后稱重量買回家的?!背匠椒瘩g道:“買了生的,我們怎么吃???”在孩子們的討論中,農場里的游戲情節越來越豐富:老板給客人將菜稱重,打包、將采摘的菜、清洗、售賣等。

又如,在“染染布坊”,孩子前期有一些進行扎布、染布的游戲經驗,因此當被問到“在染坊里,客人可以玩些什么呀?”孩子們說可以利用皮筋、夾子、筷子進行扎布。潘潘說:“還可以染布?!薄澳强梢岳檬裁床牧蟻砣静寄??”明明說:“可以用研磨梔子、樹葉、花朵等材料,加點水,制成一種新的染料?!贝蠹业乃悸酚纱吮淮蜷_,最后發現扎染游戲中可以利用更多生活中的材料,小石子、彈珠、線繩等作為工具,還可以用自然材料敲拓染?!澳沁@些玩法小客人不會,怎么辦呢?”“可以請老板來教小客人?!本瓦@樣,“小師傅”的角色出來了?!叭境鰜淼牟伎梢宰鍪裁茨??”“可以做成一件衣服,穿在我們的身上?!薄澳敲催@些衣服和工藝品放在染坊里可以怎么玩呢?”在討論中發現布坊不僅可以賣圍巾、帽子等扎染服裝和扎染工藝品,還可以對這些物品明碼標價進行買賣游戲。

另外,因混班游戲中幼兒人數較多,教師在預設游戲角色時,要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發展水平,多給孩子提供角色的選擇機會,豐富人物角色會讓游戲情節更豐富有趣。

(三)預設因幼兒游戲、過程、變化調整,內容體現靈活彈性

幼兒的所有游戲都是圍繞著角色主題構建的基本框架而開展的,因此,教師不能將自己的設計意圖或硬性規定強加于幼兒,這樣會使幼兒不理解游戲,在游戲中拘謹而壓抑,使“幼兒游戲”變成“游戲幼兒”。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會有一個從產生到發展、最后消亡的過程,這是隨著幼兒的發展不斷變化的。在混班游戲中,因面對很多其他班級的幼兒,陌生和不信任感會使幼兒不敢放松游戲,所以更需要教師為幼兒創設豐富、輕松的游戲環境,調動幼兒游戲的積極性。

比如,在“悠悠茶吧”,原來教師的預設是讓幼兒喝茶、看書、聊天,但是在游戲中,教師觀察到丞儀小朋友在一袋一袋分裝水果花茶,他將一片檸檬、兩朵玫瑰花、一片橙子放入小的封口袋,教師問:“你在做什么呀?為什么要這么裝呢?”他說:“我在做花茶呀,這樣小客人就可以買了帶走去泡茶呀,這樣他們就可以不用在門口等了呀。這里還有很多的奶茶杯,小客人也可以選擇我做好的花茶,自己拿杯子泡了帶走呀,不就和我們買的奶茶一樣了嗎?”他的想法很快就實現了,茶吧從此多了一個提供自制花果茶的業務,不止工作人員可以制作,小客人也可以制作,果茶可以坐下喝,也可以打包帶走。

又如,在“木木紙漿”,教師根據預設投放了很多造紙材料,讓幼兒來撕一撕、搗一搗,體驗造紙的樂趣。在游戲中,教師發現孩子們喜歡采集紙漿館對面的桂花,用桂花造出來的紙漂亮又獨特。于是,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們不光采集桂花,還在幼兒園里采集各種花草樹木進行搭配、造紙、售賣。造好的紙,他們也喜歡自己動手制作成書簽、小扇子之類的紙藝品。因而教師要從幼兒和環境、材料、同伴的互動中,敏銳地捕捉有價值、有意義的信息,經過篩選、調整,引發有創意的游戲主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注重自主,創新戶外混班角色游戲思路

(一)以幼兒為主體的游戲前準備

教師要遵從幼兒,順應他們的內在動機、真實需求,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和創造。在自由寬松的游戲環境里,他們敢想、敢做、敢說、敢創。在“創玩小街”游戲開展前,教師讓孩子制作游戲選區牌、一起劃分游戲區域、動手制作游戲所需材料、設計制作角色服裝服飾、與同伴商量討論并制訂游戲規則、互相分享自己對游戲規則的理解等,讓幼兒積極參與游戲的準備,真正落實“以幼兒為主”的課程游戲化理念。

(二)以互動為要求的游戲活動

為了便于教師區分不同班級的幼兒,游戲早期,可以讓不同班級的幼兒佩戴不同色彩的手環。待教師對不同班級的幼兒熟悉后,可取消佩戴的手環。每個班級的教師時刻觀察混班幼兒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變化,從而根據游戲情況調整游戲內容,確保戶外混班游戲能適應幼兒成長需求。

在游戲中,教師要引導幼兒主動與同伴進行有效互動,及時回應同伴的需求,與同伴合作。但是混班角色游戲過程有不可預料性,教師要在觀察的基礎上運用開放的組織形式、方法、手段開展游戲,通過師幼、幼幼間的互動交流,促進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在混班游戲中教師可以用視頻、照片記錄幼兒在游戲中遇到的問題或是出色的表現,或及時評價,或提供必要的幫助,或采取有效指導策略。

(三)以發展為目的游戲后分享

游戲后的分享交流環節是幼兒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必要過程。在混班游戲后,教師要利用分享交流環節對幼兒的經驗進行提升,將收集的戶外零散信息數據整合,在交流互動中進行全方位歸納,幫助幼兒積累混班游戲的經驗,實現幼兒之間的互相學習。比如在“創玩小街”中,教師可以將手機拍攝到的畫面在分享交流環節播放給幼兒看,讓幼兒互相觀察與分析;也可以讓幼兒主動分享自己的游戲內容、感受體會;或讓幼兒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分享交流。

在分享交流時,教師要引導幼兒分享的要點是:

1.幼兒對環境、游戲材料的創造性使用;

2.幼兒在游戲中的社會性行為表現情況,因為同一年齡段幼兒的混班游戲會產生許多交流合作、互幫互助的行為,也會產生一些矛盾沖突問題,教師可利用分享交流環節,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與同伴協商、讓步、合作;

3.幼兒在游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情況。

四、結語

立足兒童本位的戶外混班角色游戲活動,打破內外邊界、常規思路、班級壁壘、區域限制,最大限度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材料、合作伙伴、游戲方式,是“課程游戲化”精神的真正落實,教師要邊教研、邊實踐、邊探索,不斷以看見幼兒外在的游戲行為表現,去解讀行為背后的興趣、經驗與需求,從而調整游戲環境與材料的行動思考為路徑,使混班角色游戲開展妙趣橫生,促進幼兒的全方面發展。

(責任編輯:劉婷婷)

參考文獻

[1] 陶行知.新教育[A].董寶良.陶行知教育論著選[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48-5.

[2] 教育部.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Z]. 北京: 教育部, 2012.

[3] 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 北京: 教育部, 2001.

猜你喜歡
預設目標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主要內容
我們的目標
問題是預設與生成間的橋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預設留白 生成精彩
作為預設觸發語的重動句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