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2024-04-25 07:14劉穎
當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教學問題初中音樂解決對策

劉穎

摘 要: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為實現新課改背景下的育人要求,教師需要剖析當下音樂教學存在的如音樂育人的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受教材的約束、音樂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等突出問題。為挖掘出音樂學科育人的潛在價值,教師可采取如科學界定音樂課程育人目標、整合課內外優質的教育資源、聲勢律動音樂教學模式建構等針對性解決策略,以解決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本文就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初中音樂;新課改;教學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2-0111-03

新時期為更好地發揮初中音樂課程育人作用,教師需認識到教學改革創新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為不斷提升初中生的音樂綜合學習能力,教師需打破傳統應試教育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圍繞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為學生構建全新的音樂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與熱情,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當中,挖掘初中生的音樂學習潛能,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一、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育人要求

新課改背景下對初中音樂教學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強調教師在教學工作創新改革過程中,應當針對學生的音樂素養、音樂知識、音樂技能、音樂情感進行培養,充分發揮出音樂學科的藝術育人價值與作用。

一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時,應當讓學生了解音樂的起源與發展史,對音樂文化形成正確的認識,并能夠對優秀的音樂作品進行鑒賞,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形成一定的音樂創作能力。

二是對學生的音樂知識進行教學引導時,教師需要著重針對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史知識、音樂文化知識等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音名、音符、節奏、音程、著名作曲家、音樂類型、傳統音樂等。

三是對學生的音樂技能進行培養時,可針對學生的歌唱技能、演奏技能、和聲技能、節奏技能等進行培養,筑牢學生的音樂學科基礎,為初中生今后的音樂藝術學習進修提供支持。

四是對學生的音樂情感進行啟蒙培養時,教師需引導學生通過音樂學習,生成一定的音樂情感表達能力、心理調節能力、愛國主義情感等,使學生能夠從音樂作品中汲取力量與精神,激發出學生的人文藝術潛能[1]。

二、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育人的目標不明確

通過對初中音樂課程教學現狀分析可知,教師對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育人目標定位不準確,沒有意識到學生音樂素養、音樂知識、音樂技能、音樂情感培養的重要性,進而導致教學方向出現偏差,影響到音樂教學方案實施的效果,阻礙了初中生音樂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教學內容受教材的約束

現代初中生音樂學習過程中,由于興趣愛好、成長經歷、學習特點的不同,學生的音樂學習訴求呈現多樣化特點。為滿足學生的音樂學習訴求,教師應當對課內外優秀的音樂教育資源進行整合、篩選,為學生精準推送相關音樂學習資料。但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時,教師因為沒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或者為了省事,仍舊以教材為核心,導致音樂教學內容受到教材的限制,制約了初中生音樂個性的發展和自由學習的機會。

(三)音樂教學重理論輕實踐

新時期初中音樂教學工作開展時,教師應當緊扣新課改要求,推動音樂教學工作的改革創新,為學生打造全新的音樂學習環境,挖掘出初中生的音樂學習潛能。而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音樂課堂教學時,仍舊是重理論輕實踐,沒有突出學生的音樂學習主體性,導致學生無法對音樂知識、力量、思想、精髓進行內化吸收,阻礙了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形成[2]。

三、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教學對策

(一)科學界定音樂課程育人目標

在初中音樂教學創新時,教師需緊扣新課改育人要求,明確科學合理的音樂學科育人目標,為后續教學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統籌音樂教學資源與各種音樂教學活動,從而有序推進音樂教學工作,筑牢初中生的音樂學習基礎,全面提升初中生的音樂整體學習水平。

本文認為,在確定音樂課程育人目標時,教師應當深入研究、分析新課改的教育思想與要求,從而把握音樂育人的核心理念,進而針對學生的音樂素養、音樂知識、音樂技能、音樂情感進行有效培養,發揮出音樂學科的藝術啟蒙熏陶作用,提升初中生的人文藝術修養,助力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

(二)整合課內外優質的教育資源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生不僅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同時叛逆心理也比較突出。若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枯燥單一將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訴求,也無法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使得部分學生對音樂課程產生抵觸心理[3]。

為解決上述問題,教師必須改變教學理念,認識到學生音樂學習的差異性與特殊性,突出學生的音樂學習主體性,圍繞學生的多元化學習訴求,對音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拓展,從而實現對課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也便于挖掘出學生的音樂學習潛能。教師在針對課內外優質資源整合時,應當契合新課改下的音樂學科育人目標,篩選音樂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開展專題探究思考,避免學生被海量的學習資料所淹沒而無從下手,導致學生產生學習焦慮感。

例如,教學人音版初中音樂《隱形的翅膀》內容時,為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對社會產生感恩之心,并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本單元的教學主題篩選優質的音樂教學資源,如《聽媽媽的話》《男兒當自強》《讓世界充滿愛》等。這種流行音樂與傳統歌曲的有效結合,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音樂學習資源,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訴求,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獲得感與成就感,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初中音樂教學中資源缺乏、學生積極性不高等現實問題,為學生打造高效的音樂學習環境,激發出學生的音樂創作潛力,實現新課改下的素質育人工作目標。

(三)聲勢律動音樂教學模式建構

聲勢律動中的“聲勢”,即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引導學生運用相關肢體動作去展示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進而形成特定的肢體聲響。而“律動”則是指教師帶領學生去聆聽音樂優美旋律和節奏,在聆聽的過程當中運用自身的肢體語言,去表達自己所理解的音樂的主旨和內涵。為使得學生能夠全身心沉浸到音樂學習活動當中,教師可圍繞新課改的教育要求,為學生建構聲勢律動的學習新模式,發揮出該種教學模式的建構價值。

1.音舞融合,提升學生音樂節奏感

初中音樂教學創新時,為助力學生音樂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可打破傳統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約束,引進聲勢律動教學理念,為學生建構全新的音樂學習環境。如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時,可突出音樂與舞蹈的有機融合,因為音樂與舞蹈之間有著非常多的共通點,將兩者藝術表現形式進行有效的結合,能夠引導學生在舞蹈動作的節拍中感知音樂節奏,通過學生的形態舞動,使音樂節拍與舞蹈動作保持一致,為學生建構豐富有趣的音樂學習新環境。

為保證音樂與舞蹈融合教學的可行性,教師可為學生推送精彩的導學案,先讓學生在預習中了解音樂作品的主要內容、情感訴求、藝術特征、節拍變化等。而在課堂教學引導時,教師可選擇適當的舞蹈作品,組織學生在跳舞中掌握音樂節拍,比如通過踏步、點步、擊掌、點頭、手劃圈等不同的舞蹈肢體動作,輔助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作品,助力初中生音樂節奏感的不斷提升[4]。

例如,在人音版初中音樂《青春舞曲》教學引導時,為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采取舞蹈與音樂結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跟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在舞蹈過程中感受青春的美好,喚醒學生的青春氣息。同時學生通過積極主動學習新事物,可以提升自我的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為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教師在教學引導時,應當積極參與其中,通過舞蹈互動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助力學生音樂課程內容的學習掌握。

2.節奏模仿,增強學生音樂辨識力

初中生學習音樂內容時,為增強學生的音樂辨識力,使學生能夠沉浸到音樂作品當中,消除自己對音樂藝術的學習焦慮感,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好感覺,教師應當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鼓勵學生進行音樂節奏的模仿,進而對音符、音程、音律的節奏變化深入掌握,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音版初中音樂《烏蘇里船歌》相關內容時,為不斷增強初中生的音樂辨識力,筑牢學生的音樂基礎,教師可播放《烏蘇里船歌》的相關視頻內容,引導學生對歌曲的節奏進行模仿,進而找準音符的變化,如短音、長音、顫音等,不斷豐富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知,使學生能夠通過音樂節奏的變化思考音樂種情感的波動,更為精準地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與精神思想。

3.聲勢伴奏,開展特色音樂教學

為解決初中生音樂學習的問題,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為此,教師可進行聲勢伴奏,為學生打造特色音樂學習環境,如同時打響指、拍手等方式營造出一定的聲勢,并使其與音樂作品的節奏進行有效融合,便于學生準確把握音樂作品的律動節奏,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探索不同的聲勢伴奏方式,完成對音樂內容的學習掌握。

例如,在教學人音版初中音樂《我的中國心》相關內容時,為建構趣味生動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助力學生深度解析品鑒音樂作品,并學習如何進行深情的演唱。教師在教學引導時,可組織學生進行聲勢伴奏,即通過打節拍的方式發出一定的聲響,從而契合音樂作品的節奏,使得每一個重音都得到突出,強化音樂作品表達的情感。在音樂特色課堂教學引導時,為挖掘出學生的音樂學習潛能,還可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輔助學生進行學習,并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與思想共鳴[5]。

4.肢體律動,實現音樂鑒賞教學

教師輔助學生進行音樂鑒賞學習時,為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學習能力,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肢體律動,全身心沉浸到音樂作品的節奏當中,將肢體的律動感與音樂節奏感進行融合,使學生能夠自己打節拍,找準音樂的鑒賞路徑,感知音樂傳遞出的情感與力量,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水平。

例如,教師在指導初中生鑒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時,為使學生能夠在鑒賞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可引導學生進行肢體律動,跟隨音樂作品的節奏變化有節奏地律動自己的肢體,并在肢體律動過程中感受音樂作品內在的力量,體會到音樂傳遞出的革命精神與情感訴求,實現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與引領,達成音樂鑒賞教育教學的預期目標。

5.聲勢啟發,培養音樂感知思維

新課改教育背景下,為不斷培養并提升初中生的音樂感知思維,使得學生的共情力與藝術素養得到提升,教師在教學引導時,可進行聲勢啟發,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演唱,并根據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知進行藝術創作,發揮出學生的音樂藝術創作潛力。為不斷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自信心,教師應當給予適當的肯定與鼓勵,使學生能夠對音樂節奏與旋律產生更深地理解,為學生今后的音樂學習創造鋪墊基石。

例如,在教學人音版初中音樂《保衛黃河》時,為使學生能夠通過音樂作品的學習了解音樂作品背后的歷史故事與時代大環境,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可采取聲勢啟發的教學措施,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能夠通過音樂作品聯想到相應的場景,汲取音樂作品的力量。在聲勢啟發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大合唱,營造出氣勢磅礴的聲勢,展現出作品《保衛黃河》的精神內涵與力量,讓學生感受到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進而強化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在學生合唱、輪唱過程中,教師還應給予及時的肯定與鼓勵,激勵學生發揮出音樂學習積極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初中音樂教學為例,重點闡述了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再次說明了初中音樂教學改革創新的迫切性與必要性。為不斷提升初中音樂育人水平,助力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長,教師則應當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引進教學新理念與新模式,為學生打造高效課堂,實現新課改下的音樂學科育人預期目標。

(責任編輯:陳娟)

參考文獻

[1]李夢鑫.論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世紀之星—高中版,2022(27):0052-0054.

[2]王麟.淺議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精品生活,2022(22):0066-0068.

[3]寧洪強.激趣、尚美、求新——高效愉悅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探索與實踐[J].當代音樂,2023(12):43-45.

[4]韋冬梅.淺析體驗式教學法應用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求知導刊,2023(27):125-127.

[5]陳學俊.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J].雜文月刊(下半月),2023(1):0117-0119.

猜你喜歡
教學問題初中音樂解決對策
硬筆書法教學問題及解決對策
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
本科英語專業翻譯教學改革與實用型翻譯人才的培養
節奏訓練在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試論師生互動教學在初中音樂課堂的應用
淺析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對影響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原因及對策的研究
淺析給排水工程課程教學設計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