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推進中作業生態系統的失序與重構

2024-04-25 13:55郝琦蕾范小彩
現代基礎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失序重構雙減

郝琦蕾 范小彩

摘 ? 要: 作業是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生態因子?!半p減”推進中,作業生態系統呈現出整體性、關聯性、開放性、平衡性、共生性的失序現象。文章借助教育生態學理論構建了作業生態系統模型,提出重構作業生態系統的實踐路徑:作業觀重構,樹立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作業生態觀;家校社協同,創設以學生發展為主的作業生態環境;內動力提升,激發以內生式動力為核心的作業生態主體。

關鍵詞: “雙減”;作業生態;失序;重構

“雙減”政策頒布以來,作業問題一直是熱議焦點。通過優化學科作業設計、布置分層作業、減少作業時長、創新作業類型等形式,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方法和路徑。但目前研究大多是微觀層面的操作,較少從宏觀角度分析并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作業系統。借助教育生態學的相關理論,本文將從系統、整體及全面的宏觀視角,分析、審視和破解當前基礎教育階段的作業生態問題。

一、作業生態系統的內涵建構

“生態”一詞最早源于自然科學,普遍認為“生態學”是“研究生物及其環境之間關系的科學”。1 后來,美國學者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書中首次提出“教育生態學”的概念,強調構成教育系統的不同系統和子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特別重視教育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關聯性。隨著教育生態理論影響的擴大,“教育生態學”逐漸引起了國內學者們的關注,吳鼎福、范國睿在教育生態理論研究中影響較大。根據已有學者的觀點,學界普遍認為“教育生態學”是依據生態學的基本原理,研究教育與其周圍生態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和機理的一門學科;“教育生態系統”由教育生態主體和教育生態環境構成,以教育活動為中心,以生態系統的形式存在和發展。1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作業生態系統的概念,認為作業生態系統是作業主體(教師、學生、家長)與作業環境(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并通過物質、信息和能量的不斷交換,維持動態平衡的系統。它具有各生態因素相互關聯、作業主體協同共生、作業環境互動開放、作業主體與作業環境交互平衡的特征。

二、“雙減”推進中作業生態系統失序的問題表征

1.整體性失序:作業目的重知識輕素養

作業目的影響教師作業設計水平和學生學習效果。目前,作業目的種類較多,但偏重鞏固知識而輕視培育素養成為普遍性認識2,這主要是受到不同作業觀的影響。其一,受行為主義的影響,作業長期被異化為訓練的工具,學生每天疲于完成堆積如山的作業。其二,受知識中心主義的影響,學科知識被分割為零散的知識,為了讓學生快速地掌握知識,教師只能通過增加作業量,機械訓練來達到目的。其三,受功利主義的影響,學生長期被灌輸“做作業目的是為考高分,考高分是為了升學,升學是為了就業”這樣的功利觀念。這種“知識化、工具化、功利化”目的規制下的作業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2.關聯性失序:作業內容重書本輕生活

作業內容可鞏固學生學習成效,是聯結書本世界與現實生活的重要途徑,是幫助學生吸收、內化、應用知識和形成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有研究者發現,語數外三門學科占據小學作業的核心地位3,大部分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過度關注書本知識,容易割裂學生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一方面,作業內容以“是什么”的陳述性知識為主,背誦和抄寫是主要形式。這些脫離學生生活的作業內容是枯燥、空洞且乏味的,難以幫助學生達成有效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作業內容以“一刀切”的布置方式居多。研究表明,由教師向學生統一布置相同內容的作業較多,流于“公共性”而缺少個性化。4 雖然“雙減”政策強調作業應具備針對性,但大部分教師疲于應付繁重的教學和事務工作以及課后服務,較少時間思考如何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生活的個性化作業,致使學生難以通過作業融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

3.開放性失序:作業類型重書面輕實踐

動手實踐類作業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作業類型,是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當前,書面作業類型是中小學作業類型的核心,實踐型作業處于邊緣地位。5 大部分教師習慣于布置書面作業,多以訓練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為目的,較少深入挖掘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相關的開放性作業資源。當然,部分具備創新精神的教師勇于嘗試打破作業的封閉性,偶爾增加一些開放型作業,例如,搜集生物標本、制作手工模型或手抄報、與同學或家長協作、查閱網絡資源、借助多媒體“人機互動”等。6 但總體上,中小學作業類型單一,缺乏多樣性、豐富性和開放性。

4.平衡性失序:作業重數量輕質量

學生作業負擔明顯的外在表征即“作業數量多、質量低”,各科教師布置作業的數量和學生的作業總量之間存在不平衡。7 部分教師和家長將作業數量和學習成績掛鉤,認為學習成績和作業量呈正相關。一般來說,作業數量越多,作業時間越長。各科教師為了讓學生獲得高分,不惜擠占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時間,而家長怕學生在校內“吃不飽”便尋求校外培訓機構補習,導致學生作業負擔“雙向”加重。有研究者通過中國教育追蹤調查數據,分析并討論了作業時間對初中生學習成績的影響。結果表明,作業時間與學習成績之間并非成正比關系,而是“倒U型”關系,即作業時間在一定范圍內能夠提升作業成績,但作業時間存在最優臨界值,作業時間一旦超出范圍反而阻礙學習成績的提高。1 有學者認為,作業數量多和作業質量低下的原因在于傳統作業模式沒能讓學生的知能水平達到應有的水準。2 可見,作業量和作業時間存在最優臨界值,在“雙減”政策推進過程中,家長對減量是否影響學業質量表示擔憂,片面壓減作業量是需要謹慎思考和估量的,要避免走向只減量不提質的另一個極端。

5.共生性失序:作業評價重單一輕多元

“作業評價是教育評價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具有鑒定、導向、激勵、診斷、調節、監督、管理和教育等功能?!? 當前,國家以“雙減”政策為杠桿,以作業問題為切入口,以恢復基礎教育生態的健康、平穩、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從而啟動教育改革。但以“升學”為主的教育評價體系并未改變,家長、教師和學生對作業的功能定位依然是以鞏固知識,應對考試為主。作業評價以是否實現作業目的為依據,故而作業評價難以在短時間內發生較大改變??傮w來說,當前作業評價呈現出單一性的特點。一方面,作業評價主體單一。作業評價以教師為主體,較少考慮到學生自評、家長參評等??v使如此,學生和家長由于能力的不足,難以對作業做出適切的評價。另一方面,作業評價方式單一,主要是以書面評價為主。作業評價方式被簡單化為“對與錯”,忽視了學生作業過程中的努力程度、思維過程、開拓性想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雙減”推進中作業生態系統的模型建構

與自然生態系統相似,作業生態系統包括作業生態環境與作業生態主體。作業生態主體包括生產者(教師)、消費者(學生)及分解者(家長、輔助者等)。本研究認為作業生態環境是指影響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空間及各種因素,主要是指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作業生態主體是促進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輸入輸出的重要載體,而作業生態主體之間、作業生態主體與生態環境之間緊密聯系、相互作用,是維持系統平穩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樞紐。因此,從作業生態主體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角度構建作業生態系統模型,如圖1所示。

1.作業系統要素

作業系統要素是構成作業的關鍵部分。根據學者對作業的研究并參考匡紫娟的觀點1,將作業的基本要素確定為五個:作業目的、作業內容、作業類型、作業數量、作業評價。其中,作業目的處于核心地位,是作業設計者作業觀的重要體現,是其他各要素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五個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形成整體關聯的作業系統。

2.作業生態主體

在作業生態系統中,教師主要負責生產和傳遞知識。教師依據課程標準、學情、學科知識特點,設計和布置彈性化、個性化和分層化作業,為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提供豐富的作業資源和創設舒適的作業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知識結構、內化知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紓解學生作業負擔。學生的主要任務即以消化教師傳遞的豐富知識為基礎,以打破“題海戰術”的藩籬為決心,以專攻自身知識盲點的作業為重心,通過同化、順應,構建知識意義。家長、輔助者協助生產者教師進行作業實施的反饋與調節,輔助課后作業管理以及寒暑假作業輔導活動。三者具有各自的生態位,同時形成緊密聯系的作業生態鏈,維持作業生態系統平穩發展。

3.作業生態環境

作業生態環境由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組成。良好的學校環境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作業觀念和學習觀念。學校環境是校園文化的體現,從狹義上分為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物質環境包括校舍、運動場地、圖書館的布局,校園綠化等;精神環境包括校風、班風、學習氛圍等。這些校園環境蘊含豐富的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師生的思想和行為。家庭環境主要為學生提供生活上的物質保障和學習上的精神支持。優良的家風、家教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作業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品德修養的重要保障。社會環境間接影響作業生態環境:在社會物質環境層面,為學生開展作業活動提供豐富的物質資源和場地;在社會風氣層面,社會的選人、用人制度環境間接影響學生作業觀念。

四、“雙減”推進中作業生態重構的實踐路徑

1.作業觀重構:樹立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作業生態觀

作業有自身完整的系統,同時與教育生態系統的其他子系統,如課堂教學生態、課程生態緊密聯系、互相影響。換言之,作業與課程、教學和評價息息相關,作業生態失序必然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之改變評價體系,最終影響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整體效果。新課改背景下,應注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吨袊鴮W生發展核心素養》總框架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涉及人與文化、社會及自身三個方面,明確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2 從教育生態學的視角來看,學生的核心素養所擁有的是一種生態的個人發展觀,即知識、能力、態度和人格的全面綜合發展。3 因此,作業觀的重構理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作業設計遵循教育生態學的耐度定律和最適度原則??刂谱鳂I量和難度,精選作業內容并強化其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減掉繁、難、雜的作業,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家校社協同:創設以學生發展為主的作業生態環境

(1)學校層面:構建生態型管理機制,改善作業制度環境

“學校作業管理水平決定了學校作業設計的品質,影響著教師作業設計的專業能力發展?!? 構建生態型作業管理機制,改善作業制度環境對作業生態系統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構建生態型作業管理制度,需要從宏觀到微觀的系統制定。從宏觀層面,作業制度環境的建設離不開頂層設計的執行并落地。一方面,學校要認真貫徹國家政策方針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等;另一方面,也要依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的作業管理制度。從微觀層面,作業管理機制涉及作業設計、布置、批改、反饋等環節,每個環節的監督與管理都要統籌兼顧,避免流于形式。因此,學校有必要對學生作業布置的數量和難度、內容選材、批改形式和反饋有效性等制定詳細的可操作性說明與規定。

(2)家庭層面:營造生態型家風氛圍,創設作業人文環境

良好的家風氛圍能夠對學生發展起到奠基性、持久性和深沉性的作用?!半p減”政策落地之后,家長教育焦慮有所緩解1,但部分家長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仍持懷疑態度,甚至給孩子布置額外的家庭作業。過重的作業負擔導致學生產生嚴重的身心健康問題,例如近視加深、焦慮抑郁等。這不僅導致親子矛盾升級,而且作業減負難以落到實處。因此,家校之間有效配合是作業“減量提質”的前提。作業生態系統的健康平穩運行,更是離不開生態型家庭環境建設,創設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理念的家庭環境是作業生態的應有之義。因此,家長亟須轉變“唯分數論”的觀念,樹立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理念,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關心孩子的情感需要、興趣需要,體現家庭的人文關懷。

(3)社會層面:提供生態型社會資源,形成作業資源環境

社會是一個大生態系統,對作業生態起到間接性作用。社會環境對促進學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社會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作業實踐資源,是育人的重要場域。因此,社會機構和組織應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為學校開展作業實踐活動提供資源或環境。例如博物館、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等社會公益性機構需要發揮引領作用,為學科教師合作開展跨學科作業、項目式作業和實踐性作業提供充分的資源。實踐類作業是學科教師圍繞主題開展的作業綜合實踐活動,目的是鼓勵學生到自然、社會和生活情境中進行真實體驗與實踐創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內動力提升:激發作業生態主體的內生式動力

(1)遵循“一潭活水效應”,激發教師內生式動力

“一潭活水效應”是指在生態系統中,由于生態因子不斷優化或者物質能量的不斷輸入,而保持系統動態平衡的現象。2 運用到教育生態學中,可以理解為“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先有一桶水”。在作業生態系統中,教師是作業設計和管理的主要人員,是作業發揮育人價值的關鍵執行者。亟須采取有力措施不斷提高教師的作業設計和管理能力,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一是優化評價制度,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把作業設計、布置、批改、反饋都納入教師評價體系之中,通過評價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二是拓寬培訓渠道,提升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半p減”政策明確指出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教研部門要定期開展培訓,保障教師在學習作業設計時得到科學有效的指導。相關部門應拓寬培訓渠道,在專家引領下結合線上+線下的培訓模式,搭建并完善教師研修平臺。三是借助智能技術,提高教師的作業管理效率。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等一系列信息智能技術與作業深度融合已是未來趨勢,將為教師減負提供新路徑。與傳統作業管理方式相比,智慧作業管理平臺不僅能打破時空障礙,幫助教師在線接收發送、批改作業,動態監督和管理作業,還能可視化生成學生作業情況,為教師優化教學提供依據,有效減輕教師工作負擔。

(2)利用“群體動力關系”,激發學生內生式動力

在教育生態學中,“群體動力關系”是指群體各成員之間相互作用和影響。群體動力作用于群體內的成員,形成權威、合作、競爭、共生等關系。利用“群體動力關系”,對于激發學生內生式動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教師和家長要適度利用權威,師生之間或者親子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思想行為享有監督管理權利,低年級的學生往往服從于教師和家長的約束,能夠及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隨著年級的增長,高年級的學生開始挑戰教師和家長的權威,在師生之間或親子之間容易產生沖突。此時,教師或家長應該與學生進行良性互動,通過對話交流、情緒安撫、及時反饋和獎勵等方式,與學生形成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親子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其次,創設合作作業氛圍,形成良性競爭。教師應根據學生個人特點、學習水平和能力,設置小組合作的作業任務。同伴之間的合作與競爭能夠激發個人朝著目標而努力,鼓勵小組之間形成良性競爭。最后,鍛煉個人意志,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作業觀念?!半p減”政策難免對學生形成一定的心理沖擊,產生不適應或難以轉變學習態度和習慣的情況。只有學生樹立正確的作業目的、考試目標及未來人生規劃的觀念,才能不依賴外部控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合理分配時間和資源。

(3)打破“局部生境效應”,激發教輔人員內動力

在教育生態學中,“局部生境效應”又稱為“花盆效應”?;ㄅ枋且粋€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態環境,在空間上有局限性,要人為地為之創造適宜的環境。因此,在花盆內的個體、群體的生態閾值下降,生態幅變窄,生態價下跌,一旦離開此小生態環境,個體、群體會失去生存能力。學校很容易困在“局部生境效應”中,一方面,學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學生接收外界的信息存在延遲情況;另一方面,“雙減”政策的實施讓課后服務多起來,但教師和教輔人員有限,提升教學質量和作業設計質量實屬不易,容易出現擠占教師課后時間的情況。因此,為了打破“局部生境效應”,學校亟須引入優質師資和資源,激發教輔人員內動力,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為打造更加開放的作業生態提供基礎支持。具體來說,一是引入社會資源,如引進校外機構的優秀作業管理經驗以及優質的智能學習系統和智能作業批改系統,實現校內外資源共享。二是學校通過聘請退休資深教師、青年志愿者和師范生等參與課后服務,增加專業的課后服務教輔人員,減輕在職教師負擔,為教師專注課堂教學和設計高質量作業提供必要保障。

The Disorder and Reconstruction of Homework Eco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Double Reduction”

HAO Qilei, FAN Xiaocai

(School of Education,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541000)

Abstract: Home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and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factor in education eco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double reduction”,the homework ecosystem presents the disorder of integrity,correlation,openness,balance and symbios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ecology,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model of homework ecosystem,and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path of reconstructing homework ecosystem,including the following aspects:reconstructing the view on homework and establishing the core-literacy oriented homework ecological perspective;improving the family-school-community partnerships to create a homework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development;and boosting internal power and stimulating the main homework ecological component with endogenous power as the core.

Key words: “Double-reduction”,homework ecology,disorder,reconstruction

猜你喜歡
失序重構雙減
長城敘事的重構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越控制,越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北方大陸 重構未來
北京的重構與再造
在失序中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