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媒體教學法的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的課堂互動研究

2024-04-25 16:26周濤
新聞研究導刊 2024年6期
關鍵詞:課堂互動新媒體教學法

摘要:新媒體的興起給高校教學帶來了獨特的機遇,但新媒體教學法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分析基于新媒體教學法的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互動的價值和問題,并提出有效策略,以有效應用新媒體教學法,提高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的互動性。首先,文章提出新媒體教學法可提升學生參與度與主動性,拓展學習資源與信息獲取渠道,增強課程內容的吸引力與實踐性;然后,文章針對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參與度不高、缺乏資源導致教學內容不豐富、方法單一導致課堂互動性不強、評價不足導致學生帶動性較差四個方面,分析基于新媒體教學法的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互動存在的問題;最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文章提出以下策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資源,豐富教學內容;融合線上線下教學,提高課堂互動性;建立有效評價機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文章還指出,利用多媒體資源豐富教學內容,能提升課堂的吸引力和實踐性;融合線上線下教學提高課堂互動性,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學習;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強化教學效果,進一步改善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的互動情況。

關鍵詞:新媒體;教學法;高校課程與教學;課堂互動;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2;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6-0042-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省婦聯家庭教育、兒童關愛課題之一般課題“家庭教育中勞動教育的研究”成果, 項目編號:2022FLY25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新媒體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傳播方式,對教育領域的影響也日益凸顯。在高校,新媒體已逐漸滲透課堂教學,成為師生交流互動的重要工具。然而,現有研究尚未對新媒體教學法在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中的應用情況進行深入探討。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新媒體教學法在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中的互動方式和效果。

一、基于新媒體教學法的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互動的價值

(一)提升學生參與度與主動性

在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中,新媒體教學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主動性。首先,利用多媒體、互動教具和在線學習平臺等新媒體工具,課堂形式更加多樣化,視聽效果更加生動,能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1]。其次,新媒體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互動,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表達觀點,能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促進師生互動與合作學習

基于新媒體教學法的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互動,能促進師生互動與合作學習。首先,新媒體教學法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使師生之間隨時可以互動交流,促進了師生雙向溝通和深入交流[2]。其次,新媒體教學法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問,激發他們的思辨能力,并通過團隊合作、分組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三)拓展學習資源與信息獲取渠道

基于新媒體教學法的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互動,能拓展學習資源與信息獲取渠道。首先,在互聯網、數字化圖書館和在線學習平臺等渠道,學生可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如電子書籍、學術期刊、教學視頻等,從而更全面地了解課程內容[3]。其次,借助新媒體工具,學生主動搜索、分析和評估相關信息,能培養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

(四)增強課程內容吸引力與實踐性

基于新媒體教學法的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互動,能增強課程內容的吸引力與實踐性。首先,通過新媒體工具呈現內容,如圖文并茂的案例分析、實地考察的視頻等,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其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記憶[4]。其次,新媒體教學法注重實踐操作,能通過在線模擬實驗、虛擬演示和實際案例分析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課程的實用性[5]。

二、基于新媒體教學法的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互動問題

(一)教學傳統,學生參與度不高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主導授課,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互動和討論的機會,這導致學生缺乏參與的動力和興趣。在一些高校,教學資源以傳統教材為主,不夠多元化,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以上問題使得課堂教學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

(二)缺乏資源,教學內容不豐富

過去,高校面臨教學資源有限的挑戰,無法提供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工具,導致課程內容過于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當前,教育技術迅速發展,但一些高校缺乏與時俱進的教學資源,如新穎的教學軟件、互動工具等,無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削弱了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影響了課堂互動和教學效果。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的教學內容無法充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和興趣,影響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體驗。

(三)方法單一,課堂互動性不強

在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中,教學方法單一導致課堂互動性不強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首先,一些教師依賴單一的教學方法,如傳統講授、板書等,未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導致課堂互動性不足,學生參與度不高。其次,有些課堂缺乏有效的互動設計,教學內容的呈現和學生的參與缺乏有效結合,導致課堂教學氛圍不夠活躍,學生不愿意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以上問題使得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教學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四)評價不足,學生帶動性較差

在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中,存在學生參與度不高的問題,其中評價不足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一些課程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以評分為主導,而忽視了對學生實際學習效果和能力的全面評價,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導致學生帶動性較差。課程缺乏及時的反饋機制,學生的表現和進步得不到有效的肯定和指導,也會影響他們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三、基于新媒體教學法的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互動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應用多媒體展示豐富的圖像、視頻等素材,構建出虛擬情境[6-7]。例如,在講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書時,教師可以收集相關視頻和音頻素材,使用VR等新媒體技術播放,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文化場景中,感受古人的智慧與情感。其次,教師應設計互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互動體驗。例如,在高校的小學語文專業課堂中,教師可設計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們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以表演和對話的方式,深入理解和體驗故事情節。

以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媒體教學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情境體驗中能直觀地感知知識,對學習產生興趣和熱情。同時,情境創設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在互動中共同探索和學習。

(二)利用多媒體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在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資源豐富教學內容的方法十分重要。首先,教師應利用多媒體資源呈現生動的圖像、視頻和音頻素材,使課堂內容更加具體生動[8]。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富有想象力的圖畫、動人的詩歌朗誦,能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意境和情感。其次,多媒體資源還可幫助教師創設互動性強的教學環境,如利用互動投影、電子白板等設備,讓學生參與課堂互動[9]。

教師利用多媒體資源設計課堂互動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多媒體資源的生動呈現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學習內容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同時,多媒體資源的互動性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的意識和能力。

(三)融合線上線下教學,提高課堂互動性

高校應融合線上線下教學,提高課堂互動性。首先,多媒體能幫助教師創造豐富生動的線上教學資源,如制作精美的教學視頻、互動課件等,供學生在課堂之外進行學習[10-11]。教師能借助線上資源,設計精彩的語文知識講解視頻,供學生自主觀看,為課堂學習做鋪墊。其次,教師應利用線下課堂時間進行更多的討論和互動。借助線上平臺,學生能在課前提前學習并參與在線討論,而在課堂上則展開更加深入的討論和互動。例如,在高校的小學語文專業課堂中,學生在線上課程中學習了解古詩詞的背景和意境,然后在課堂上賞析古詩詞,互動討論,能深化對古詩詞的理解[12]。

學生在線上平臺自主學習,能增強對知識的預習能力,在線下課堂更加深入地進行師生互動和同學間討論,能增強主動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同時,融合線上線下教學也有助于提高課堂的多樣性和趣味性,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強化學習效果。

(四)建立有效評價機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一方面,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高校應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評價機制,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采用自我評價、同伴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方式,并設計開放式問題和項目任務,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與討論,讓學生參與到評價標準的制訂中來。例如,在線上平臺設置自評和互評,讓學生完成線上任務后對自身的工作進行反思和評估,同時對同伴的工作給予反饋[13]。教師定期組織線上或線下的作品展示與評議會,引導學生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的學習表現。另一方面,應當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關注學生成長的連續性與發展性。形成性評價需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參與度和進步情況,如利用電子學習檔案記錄每個學生的學習軌跡[14-15],包括他們的課堂參與情況、作業完成質量、在線討論貢獻度等。終結性評價則在學習的某個階段結束時進行,總結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應設計量化的評價標準和工具,如評分量表、反思日志、概念圖等,以更準確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結語

本文聚焦基于新媒體教學法的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課堂互動,分析其價值、問題和有效策略,發現新媒體教學法在提升學生參與度、豐富教學內容和促進師生互動方面具有巨大潛力,同時也指出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解決策略。展望未來,高校在實施新媒體教學法時,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以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的課堂互動。高校課程與教學專業應開設相關課程,培養學生對新媒體教學法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此外,要組建跨學科的教學團隊,共同研究和推廣新媒體教學法,以不斷提升高校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和春紅,趙昆.論“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現代教育科學,2020(2):56-60.

[2] 張楠.立德樹人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評《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互動式教學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21(7):116.

[3] 瑞英.新媒體在高校思政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報業,2022(20):86-87.

[4] 陳丹,劉玉潔,馬保亮.運用新媒體技術服務手段使大學生參與高校教學管理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8):19-20.

[5] 王建方.全媒體時代線上互動教學在高?!按笏颊n”中的應用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20):64-66.

[6] 粟幸福.媒介融合背景下教學與科研互動效應的實證研究:以3所西部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為例[J].重慶高教研究,2018,6(2):38-47.

[7] 董欣.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在大學舞蹈教學中的應用:評《聲樂教學與舞蹈藝術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1(10):137.

[8] 蔣慧,陳遠壽.新媒體時代高校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27):158-159.

[9] 林明治,張文樹.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互動式教學調查與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2):81-85.

[10] 馬暉.新媒體環境下思政課互動式教學成效提升路徑[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7(3):32-35.

[11] 彭凌,程鈺凌.新媒體語境下《食品包裝學》互動教學模式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S1):78-81.

[12] 何燕.互動式教學法在高校美術課程教學中的改革與實踐研究[J].美與時代,2018(9):104-105.

[13] 熊瑛子,楊曉旗,王丹.《設計概論》課程中互動式教學的創新應用[J].設計,2023,36(21):94-96.

[14] 鄭新奇,張虎,滕蛟,等.基于新媒體平臺的互動型輔助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冶金教育,2022(6):11-13.

[15] 常海燕.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學專業多點互動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5):113-115.

作者簡介 周濤,副教授,研究方向:中文、學前兒童語言教學、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猜你喜歡
課堂互動新媒體教學法
批注式閱讀教學法探究
實施“六步教學法”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
淺析師生課堂互動學習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影響
初中政治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組織高中英語課堂互動的四要點
簡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藝術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開放引導式閱讀教學法描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