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彩作品“古巷遺韻”系列創作

2024-04-25 16:55閣成萍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用筆色彩

摘 要:水彩畫由西方傳入我國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它充分運用水的性能,展現出透明清新、滋潤空靈、流暢灑脫的藝術特色,從而給觀者帶來一種特殊的美感。水彩畫中的水分與顏料融合,會產生不同的繪畫效果。系列作品“古巷遺韻”是以水彩顏料進行的繪畫創作,畫者通過對徽派建筑的寫生與考察,了解徽州古巷的建筑文化特色,在此基礎上運用水彩繪畫技法,表達出繪畫者對徽州古巷的情感。

關鍵詞:水彩畫創作;用筆;色彩;意境表達

一、“古巷遺韻”的選題來源

(一)選擇“古巷遺韻”為題材的思考

“古巷”就是古老的巷子,畫者從小就喜歡在巷子里奔跑,對古老的巷子情有獨鐘。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巷子離畫者的生活越來越遠,伴隨身邊的是大城市的繁華與喧囂,這就使得畫者對這些古老的巷子充滿了思念與向往?!肮畔镞z韻”系列作品旨在使觀者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之余,感受古巷的獨特魅力,喚醒人們內心對寧靜的渴望。近年來,畫者多次走進古巷,深深地被不同地域古巷的風格與魅力吸引。其中,最吸引畫者的是徽州古巷,它的建筑風格古樸典雅,給人一種獨特的身心享受。因此,畫者選擇徽州古巷作為“古巷遺韻”系列創作的基本素材。在對徽州古巷的寫生考察中,一塊塊青石鋪成的巷道、古樸的老屋、極具代表性的屋頂、經典的馬頭墻,引起了畫者的無盡遐想,勾起了兒時的回憶。巷里巷外,安逸、親切,歲月的洗禮與沉淀使徽州古巷散發出獨有的古雅與韻味,這也是畫者該系列作品的情感寄托與靈感來源。

(二)“古巷遺韻”的文化意蘊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徽文化是其中的瑰寶。在系列作品“古巷遺韻”創作之前,畫者對徽文化進行了系統性的了解與認識。在考察與寫生的過程中,畫者看到了粉墻黛瓦,墻面的皴裂與斑駁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此起彼伏的馬頭墻賦予了徽州古巷連綿的氣韻,雕琢精細的三雕技藝見證著徽地人民卓越的創造力。典雅與樸實的建筑造型,處處彰顯了徽地居民的勤勞與善良,遠處氤氳的群山,無數次勾起畫者的萬千思緒。浸淫在這些獨具特色的徽州古巷當中,不同形式的構圖與造型在畫者的腦海中縈繞。為此,畫者勾勒了多幅創作小稿,從中選出了一些作品作為“古巷遺韻”系列水彩作品的創作原型。

對徽地村落生活的向往觸動著筆者對樸實鄉村生活的情感追求?;罩莨畔锏娘L景不同于其他古巷風景,與大自然的深切融合、與徽地人民面貌的高度契合體現了徽州古巷的獨有魅力?!肮畔镞z韻”系列的創作離不開畫者對于徽派文化的了解。古徽州勞動人民基于所處地理環境,建造住宅時往往就地取材,以堅固、實用為建造原則,形成了樸素典雅的建筑風格。筆者在創作前期對這些建筑材料也進行了深入觀察與研究,創作過程中通過用筆表現建筑的質感,借鑒國畫的皴擦與書法的中鋒用筆,以期更好地表現徽州古巷的獨特魅力。

二、作品“古巷遺韻”的營養汲取

(一)“用筆為上”創作理念的影響

在畫者看來,用筆對水彩創作至關重要。畫者自幼學習書法和中國畫,對二者有著深厚的情感,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也讀到了許多中國書畫的理論知識,其中趙孟頫提出的“書法以用筆為上……用筆千古不易”、唐代張彥遠提出的“書畫用筆同法”,對畫者產生了重要影響。用筆在中國書法和繪畫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影響著作品的風貌與情感表達,系列作品“古巷遺韻”吸收了中國書畫“用筆為上”的創作理念,借鑒了中國書法和國畫的用筆方法進行創作。

用筆靈動使中國書法與國畫變化萬千,耐人尋味。畫者為了使系列水彩作品“古巷遺韻”更具表現力,對不同的用筆進行了大膽嘗試,收到了不同的繪畫效果,并最終體會到用筆的流動性對于水彩作品氣韻的表現效果極佳。畫者將線條造型作為用筆流動的主要表現方式,為進一步皴染與上色提供了堅實的畫面基礎。

中鋒用筆適合表現建筑棱角、木質物象、電線等物的堅實質感。書法中的篆書、隸書多追求中鋒用筆,線條婉轉挺勁,如“折釵股”。畫者主要運用中鋒用筆表現建筑的邊角、青石路基的邊緣、電箱、斜靠在墻上的木桿、碼放整齊的木椽、貫穿建筑的電線等物象。

工具的差異導致了西方油畫和中國書畫在用筆方面的不同。排刷筆尖平齊,材質堅硬,這使得油畫多塊狀線條,筆觸清晰。該系列作品借鑒了西方油畫的這些用筆特點,如在對建筑陰影、墻面側邊等條塊區域的表現方面多用排刷完成。在油畫用筆的借鑒方面,畫者受塞尚、凡·高等油畫大師的經典作品影響較大,如:塞尚的靜物系列作品中,多用條狀線條和堅實筆觸來表現木質桌面與門窗的物象特點;凡·高《夜間的露天咖啡座》中的墻面與木質門窗也多表現出這樣的特點。兩位大師采用同樣的工具與用筆方法,卻在風格上表現出明顯差異,這也是畫者所追求和向往的。

水彩畫傳入中國后,中國畫家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賦予了水彩畫更加豐富的內涵與表現力。優秀的繪畫作品多受區域文化或不同藝術形式的影響,表現出特有的藝術風貌,這也是推動藝術發展的重要力量。系列作品“古巷遺韻”的創作不僅借鑒了中國畫的用筆技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西方油畫的用筆方式,畫者以此將中西方不同的用筆方法進行有機結合,為繪畫創作提供了更豐富的技法形式。

(二)印象派創作理念的吸收和借鑒

印象派畫家注重戶外寫生,其畫作內容多有現實原型。畫者受到了印象派繪畫的影響,在創作系列作品“古巷遺韻”前不僅進行了多次寫生實踐,而且搜集了大量關于印象派的資料。繪畫創作絕不是簡單的場景再現,更重要的是通過畫面表達作者的繪畫主張與內心情感。印象派主張回歸自然,注重畫面光與色的基調表現?!肮畔镞z韻”在創作中也嘗試著通過對光色的運用來表達徽州古巷的獨特韻味。印象派畫家以戶外寫生來直接表現大自然在不同光線下的物象,它打破了傳統的古典主義框架,描繪的題材以日常實物和自然風景為主?!肮畔镞z韻”系列作品中不僅有對人文建筑等實物的描繪,也有對遠處山林等自然風景的表現。

在進行繪畫創作時,要注重師法自然?!肮畔镞z韻”系列作品在具體物象的表現方面,雖然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加工,但是并不違背事物固有的自然規律,以期達到藝術與生活的完美結合。

莫奈是畫者最喜愛的印象派畫家之一,在“古巷遺韻”系列作品中,畫者在光與色的運用方面借鑒了其“干草垛”系列作品。莫奈在該系列作品中用高超的技法表現了不同光照下干草垛的不同色調,畫面中的光與色巧妙結合,通過不同的色彩運用來表現不同光照下的草垛形象,自然生動,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給人以豐富的視覺享受?!肮畔镞z韻”系列作品也對不同方向、不同時間光線下的徽州古巷景色進行了描繪,使得墻體及其他物象在色彩上表現出多樣性,如:在強光和弱光照射下的墻角,陰影分別呈現漆黑和淡灰的效果;路面在不同強度光線的照射下由于光線反射也會呈現不同效果。

三、作品“古巷遺韻”的創作實踐

(一)徽州古巷寫生實踐與創作

寫生是“外師造化”的重要形式,也是繪畫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寫生是對自然界事物的直接描繪,它是畫家學習物象造型、走進自然生活、提高技法實踐的一種繪畫練習方式,需要繪畫者對所描繪對象進行深入體驗、觀察、提煉、研究,從而為繪畫創作積累豐富的造型經驗和實踐基礎。

畫者通過實地考察與寫生經歷,豐富了對徽派建筑及當地人文風俗的認識與表現,為系列水彩作品“古巷遺韻”的創作提供了堅實的物質與情感基礎。畫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徽州古巷的創作技法,以期形成自己的繪畫語言風格。在寫生的過程中,畫者通過走訪,對徽派建筑相關的歷史文化進行了深入了解,并從不同的視角進行了繪畫創作。當然,在實踐中也難免產生一些困惑,在徽州古巷寫生的過程中亦是如此。如時常會出現懷疑自己的實踐方向,不敢下筆等現象。這個時候停下筆來,進行思考和探討就顯得尤為重要,結合具體問題,翻閱相關書籍,借鑒不同時期與地域畫家的處理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繪畫當中,這也是提高實踐水平的重要過程。

(二)作品的構圖

構圖是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構圖往往中心明確,各元素之間自然融合,畫面協調統一?!肮畔镞z韻”系列水彩作品的構圖以焦點透視為主,以建筑主體為中心,以兩建筑之間形成的巷子為中軸線展開,兩建筑分居畫面兩側,占據了畫面的主要空間,畫面的中下部以青灰石板為主要基調,深沉厚重,使畫面的重心不致飄浮,以達到具體物象的平衡。墻體的陰影、漆黑的門洞所占空間與陽光照射地面的高光面積合理搭配,使畫面趨向合理。畫面的中上部多是淡藍的天空,這不僅符合當地的天氣特點,也使畫面色調不至于過度明亮,條狀分布與青灰石板相映成趣,整個畫面通過焦點透視表現出了古巷的縱深感,形成了由近及遠的平視效果。在這些共同特性的基礎上,不同作品又體現出不同的構圖意趣,通過橫向和縱向的電線把巷子兩側的建筑有機聯系起來,整張作品構圖嚴謹,疏密有致。

(三)用筆、色彩及意境的表達

在藝術實踐中,繪畫創作離不開用筆、色彩、意境表達等繪畫語言?!肮畔镞z韻”系列水彩作品在用筆上總體采用高執管中鋒用筆為主、側鋒用筆為輔的用筆方法,此種用筆方法使得運筆靈活,線條富有力量感。色彩根據畫面的整體基調,在用色中追求變化中的統一。為營造出不同的意境,畫者欣賞了不同名家的經典作品,吸收和借鑒了部分名家對意境營造的不同方法,這些作品時時影響著“古巷遺韻”系列創作的意境營造手法。

“古巷遺韻”系列作品在用筆上主要使用的工具是羊毫排筆和兼毫毛筆,作品在構圖草稿的基礎上先用較大的排筆鋪大色,然后根據物象的結構,使用較小的筆逐個造型,最后根據畫面效果進行局部微調,使畫面在造型上達到初步的重心平衡。畫者在用筆上深受趙云龍教授的影響,其水彩畫作品功力深厚,風格明顯,極具研究價值;在繪畫語言表達方面融入了中國畫的用筆方式,強調用筆的書寫性,自由、灑脫,同時體現了西方繪畫長于用色的特點,變化豐富,感染力強。畫者在其中一幅作品中,對近景中木椽、木桶等物象的描繪筆觸清晰,對遠處的屋脊、群山等物象輕描淡寫,形成近實遠虛的效果。作品以皴擦的側鋒用筆方法表達墻面的年代滄桑感;采用中鋒用筆方法刻畫墻角轉折處,體現墻的堅硬質感;建筑支撐立柱的色塊表達,借鑒了《西遞印象》中墻面色塊的用筆及用色方式,更好地表現墻體的剝落形態。繪畫用筆的速度、力量、方向的不同變化也直接影響畫面的表達效果。作品中對墻側電線的描繪上,運用急速中鋒用筆表現曲線動感,使畫面更具活力。建筑棱角以垂直的線條表現,給人一種穩定、堅實、有力的感覺。地面的水平線表現得相對輕快,使生硬的地面顯露出些許柔和,給人以走動時的輕松感,遠處流動的云彩、斑駁的墻面、低矮的老屋使整個畫面滄桑、深沉但不失活力。

在“古巷遺韻”系列作品創作中,第一遍上色多采用濕畫法,從上而下,依次用色,結束之后自然晾干,使顏色固定,而非吹風機干擾法,這種操作保證了色彩的飽滿度。第二遍上色多采用干畫法,對畫面物象進行逐個施彩。第三遍主要是用微調的辦法調整整個畫面的色彩平衡。又通過冷暖對比,調整過于平淡的顏色,豐富畫面色彩,尋求畫面最終的和諧統一。其中一幅作品在用色方面以暖色調為主,紅色飄動的燈籠為整個畫面增添了活躍的氣氛,但是在施彩過程中為了使畫面更加協調,將其紅色顏料的純度降低,避免突兀感。畫家趙龍在作品中運用冷暖色對比法,將綠色的樹和紅色的房屋、地面對比統一,很好地表現了暖色大地上富有生命力的樹木。畫者對這種用色方法進行了借鑒,其中一幅作品天空的淡藍色和地面的灰褐色形成對比,能強化視覺中心,吸引觀者的注意力,墻面的色彩對比同樣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古巷遺韻”系列作品在意境的表達上,主要通過冷色的運用營造出建筑的年代感。其中一幅作品為了更好地體現古巷的歷史文化氣息,畫者在作品基調方面借鑒了趙云龍的表現手法,如其作品《陽光下的古巷》,以“寫”的用筆方式表現線的韻律,以灰色為主要色調營造出了深沉、古樸的畫面風格,墻面反射的高光又使得畫面不至于陰郁。畫者在作品中也以灰色為基調,斑駁的墻面和厚重的青石板使整個畫面深沉、含蓄,營造出徽州古巷的獨特意蘊。畫面中間遠處的鳥,以點皴寫意完成,不僅起到了畫面連接作用,還使得畫面在深沉中又不失生機與活力。

四、作品“古巷遺韻”的創作反思

經過不斷地理論學習與技法嘗試,該系列作品創作基本完成,在創作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也得到了許多有益經驗。問題固然存在,但這也為畫者今后的努力方向指明了道路。中鋒用筆是中國書法創作的主要用筆方法,畫者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特意進行了書法研究,并進行了一些針對性的訓練,如學習臨摹了西周金文《大盂鼎》《散氏盤》等,這大大提高了畫者中鋒用筆的熟練程度。針對用色不夠大膽的問題,畫者學習研究了徐悲鴻、李可染等具有代表性的現代畫家的大膽用色,期待在今后的作品中不斷地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

[2]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3]劉海粟.海粟黃山談藝錄[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4]老子.道德經[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

[5]趙云龍.色彩風景寫生[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閣成萍,碩士,北海藝術設計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水彩畫。

猜你喜歡
用筆色彩
找不同
不要用筆去玩電風扇
用心用筆 一起戰“疫”
這里的夜晚靜悄悄
不可“烘染太過”——用筆過猛,反倒弄巧成拙
秋天的色彩
繽紛夏日
忙碌的早晨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