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小初銜接問題初探

2024-04-26 03:22北京師范大學石家莊附屬學校韓志杰
河北教育(綜合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小初學段素養

○北京師范大學石家莊附屬學校 韓志杰

孩子從兒童成長為少年,由小學升入初中,心智逐漸成熟,但同時也面臨若干個問題:一是人際關系的更新。孩子進入初中以后,老師、同學、學校都是新的,需要重新適應和建立新的信任關系。二是生活規律的改變。初中的作息時間和學習節奏遠比小學緊張,行動緩慢的孩子會覺得吃力,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三是學習方式的轉變,初中的學習更強調自主、合作、探究,需要學生具備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思維形式的轉化。和小學相比,初中更凸顯邏輯思維能力、審辯式思維等。五是評價標準的提高。學校、家長、社會對初中生的要求比對小學生的標準更高,無論是必備品格還是關鍵能力,都對初中生給予了高期待。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幾年甚至是長期的學習和發展,學校、教育者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基于兒童學習和發展的規律,小初銜接問題解決繞不開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v向上是孩子年齡和學段的增長問題;橫向則涉及孩子自身、兩個學段的老師和學校、家長乃至社區等教育生態系統中的各個元素。小初銜接不是一個單項的、短期的問題,需要多維度的支持、系統且持續的互動來完成。北京師范大學石家莊附屬學校作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解決小初銜接問題具有獨特的優勢,我們嘗試著實現雙向銜接和雙向整體規劃,即小學向初中、初中向小學互相延伸。

優化學習形式

孩子升入七年級后就會發現學習課程增多、難度增大,教學進度變快,課外作業量加大……于是不適應的問題就開始顯現出來,學習能力弱的孩子起步就掉隊,到八年級就徹底“兩極分化”。因此,學校優化學習形式,落實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各年級、各學科嘗試并探索“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教學,助力核心素養培養真正落地,通過“項目式學習”凸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優化教與學的方式。

五年級至九年級采用同一種導學形式——“三階段混合學習模式”:課前信息傳遞,強調任務驅動與學生自主學習,這個過程包括學生備學和老師備教;課中互動內化,強調小組成長共同體,采用朋輩互助合作式學習的方式,凸顯學習中媒介化活動與合作活動的重要性;課后練習外化,強調運用習得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懂得學習應該是分享的、反思的。學生在這種模式的引導下,既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有了獲得感,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設置銜接課程

針對七年級入學適應性教育,除了依托各學科導學形式的設計外,學校還設置了專門的適應性課程,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思維五門課程。從六年級上學期開始整合國家教材,每星期每門課程開設一節課。這些課程內容是學校組織教師基于課程標準對兩個學段之間的銜接進行分析,并針對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薄弱點編寫的。課程內容也會逐年優化,不斷迭代升級。如此,既幫助學生做好知識儲備、提升思維水平,又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發展。

在七年級前半學期,教師會根據新的學習內容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回顧小學階段的一些知識,幫助學生重新夯基,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跟上進度不掉隊。教師也會規范學生的作業書寫,并引導他們養成建立錯題積累本的學習習慣,為后期高效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在整合國家課程時,我們不拘泥于一本教材,也會進行跨年級、跨學段的整合。比如:小學五年級數學中有關于“密鋪”的問題,初中仍然涉及。但是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知識點,這是我們基于整合的概念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我校在學生五年級時就針對這一課程多加了兩個課時,兩個學段的學習一次性完成。各學科類似“密鋪”的問題還很多,只要教師善于用心研究整合教材,敢于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并在實踐中反思,學生的素養提升會成為必然。

開展主題活動

豐富多樣的學?;顒佑欣趲椭鷮W生更快地適應新的環境。學校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適應能力設計了不同的活動內容,并在六年級和七年級上學期實施。比如,在六年級開展爭當優秀畢業生系列主題活動:通過“拼、整、潔,樣樣在行”的活動,學生學會了整理房間、打掃衛生,能夠很好地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通過“徜徉書海,我想成為書中的你”“不負好時光,讀書正當時”等活動,學生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并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通過“走進紅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重溫革命歲月,爭做新時代好少年”“誦讀主席詩詞,領略偉人氣度”等活動,學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愛國情懷、什么是信仰的力量,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厚植心底。在七年級時,學校開展了“系好青春第一??圩印毕盗兄黝}活動:通過“凝心聚力,綻放青春風采”這一活動幫助孩子們樹立遠大理想;通過“同學,今天你‘聽講’了嗎”等活動,幫助孩子們規范自己的學習行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在組織和實施這樣的銜接活動時,以孩子們現有的生活經驗為背景,讓他們走出課本、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在實踐中豐富自己已有的認知體系,促使他們在學習習慣、意志品質等方面做好銜接。

調整評價策略

新課標要求評價體系要指向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但目前對小學的評價標準主要還是局限于認知層面,強調知識技能,因此必須作出調整。鑒于此,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豐富標準化測試題型,除了考查“四基”掌握情況,還需要關注素養達成情況。二是在評價方法上作出調整: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注重動手操作、作品展示、口頭報告等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關注典型行為的表現,推進表現性評價。三是把學生納入到評價主體中來:學生可以參與評價規則的制訂,并采用分層評價的模式,由學生自主選擇評價層次,甚至還可以讓學生運用自我評價結果開展自我反思,力求通過評價喚醒每一個孩子。

小初銜接的目的是讓六年級的學生具有升入初中所必備的知識儲備、思維水平和生活技能,從而能夠快速適應初中生活。學校抓住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優勢,通過體系化設計,實現雙向銜接,專門性的銜接課程、主題活動的開展,與常規的學科教學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孩子們實現從小學生到初中生的角色轉變。

猜你喜歡
小初學段素養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放緩坡度 因勢利導 激發潛能——第二學段自主習作教學的有效嘗試
我看到一只小黃狗(外一篇)
我看到一只小黃狗(外一篇)
第二學段數學新授課“學導課堂”的教學范式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第一學段的家庭作業
小初的火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