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典型試題評析

2024-04-26 08:08崔勇銳
教學考試(高考政治) 2024年1期
關鍵詞:考試題試題考查

唐 興 崔勇銳

(1.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2.天津市南開中學)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2022 年秋季開學,全國各?。▍^、市)均啟動實施新教材。根據新課標,思想政治統編新教材最主要的變化是選擇性必修模塊學習內容及比重明顯增加,和必修課程一樣占6 個學分,教學時間總量應大體相當。其中選擇性必修1《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知識體系變化不大,因而有大量成熟試題可供教學和練習參考。選擇性必修2《法律與生活》和選擇性必修3《邏輯與思維》兩個模塊是增加的全新內容,在之前的考試評價中較少涉及,也對高中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師生明顯感覺知識龐雜、課時緊張、難度大,并且可供參考的試題資料甚少。高考(或等級考)試卷命題嚴謹、導向性強、關注度高,是教育教學重要的參考資料。筆者對現有的依據新教材命題的《法律與生活》《邏輯與思維》兩部分高考試題進行分析,從試題的組成要素如試題情境、考查知識、學科任務等方面總結以上典型試題特點,并提出教學建議,希望能夠為教研人員、教師、學生提供教學復習參考。

一、遵循課標內容要求,突出重點有的放矢

《法律與生活》《邏輯與思維》兩個模塊的內容具有角度廣、知識點多、難度較高的特點,同時法律知識和邏輯知識又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許多教師反映要花費很大功夫研究法律條文、大學邏輯教材才能講好這兩部分內容,但是教學時間又有限,在教學中不知道抓哪些點、講多深,教師教起來累、學生學起來難。高考試卷篇幅有限,不可能囊括教材中的各個方面,必然要在重點主干知識上下功夫。從已有的高考試卷中可以看到,該兩個模塊的試題基本上能在課標上找到出處。

選擇性必修2《法律與生活》的課標內容要求共12 條30 個小點,“了解”“識別”“列舉”等占比近一半,各省份高考試題中設置了一定比例基礎知識題型,如識別肖像權(2023 年全國新課標卷文科綜合第22 題)、了解合同訂立的程序(2023 年山東卷第14 題、2023 年浙江卷6 月第31 題)、列舉案例中的用益物權(2023 年浙江卷1 月第33 題)?!袄斫狻薄罢f明”等占比1/3,是各省份試卷考查的重點內容,這也充分體現了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如2023 年天津卷第14 題選取“因網店限時免單活動產生的糾紛”的案例為情境,選出正確選項“周某違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需要考生理解侵權責任的內容,排除其他錯誤選項,需要考生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理解合同的主要內容;第16 題選取“勞動合同糾紛”的案例為情境,選出正確選項“小劉作為勞動者享有法律規定的休息休假的權利”需要考生理解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排除其他錯誤選項還需要了解勞動法的基本原則、解釋合同的主要內容、熟悉勞動者依法維權的途徑和方式?!皹淞⒁婪ǔ袚熑蔚挠^念”“培育家庭責任意識”“熟悉勞動者依法維權的途徑和方式”“熟悉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渠道”等7 個小點雖然占比相對較少,卻是本模塊課程的核心,是了解基本法律知識后形成的內在品質,直接指向法治意識學科核心素養,如2023 年全國新課標卷文科綜合第41 題,以“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問題”相關案例為情境,讓考生“給當事人提出兩條解決糾紛的建議”,需要考生使用社會爭議解決的方式相關知識解決問題,主動學法、自覺用法,同時培育家庭責任意識;2023 年山東卷第19 題以化解糾紛為題,注重使用法律知識解決真實情境問題。

選擇性必修3《邏輯與思維》的課標內容要求共13 條39 個小點,“了解”“描述”“知道”“概括”等占比40%,各省份高考試題需要具有這些基礎知識才能進行作答,如2023 年北京卷第7 題正確選項需辨析“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從而進行三段論推理,2023 年天津卷第12 題辨析“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從而運用掌握的邏輯“同一律”進行判斷?!罢莆铡薄袄斫狻薄胺治觥钡日急燃s35%,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內容,如2023 年天津卷第17 題要求“從超前思維的角度分析人類奔赴外太空的構想”,材料呈現了一些人類奔赴外太空的構想的具體內容,依據材料可以從超前思維的含義、特征、方法、意義等角度作答,對應課標“體會超前思維是對常識局限性的突破和超越;把握超前思維的探索性、預測性特點;了解創造性預測事物發展態勢的意義”等要求?!皩W會歸納推理、類比推理”“評析常見的推理錯誤”“體會聯想思維中遷移、想象的運用”等9 個小點,較多的屬于邏輯推理和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的應用,或者評析等高階能力。2023 年北京卷18 題第(3)小問要求考生識別出案例中學生對照“中軸線古樹之旅”規劃了一條“中軸線騎行之旅”的推理類型,并進一步分析,考查考生是否學會應用類比推理。

以上典型試題可以充分反映高考試題考查的知識和學科任務都突出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表明課程標準對考試評價的指導作用,從而也推動了教、學、評一致性原則的有效落實。

二、綜合考查知識范圍,體現課程整體設計

選擇性必修是必修的延伸、拓展和補充,與必修教材相互融通,重在培養學生用全球視野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大勢,用法律手段處理日常問題,用科學思維探索認識世界,適應學生未來職業選擇發展的需要。高考試題也充分體現了這樣的特點,其綜合性和應用性與課程設計目標一致,通過豐富的試題情境,設計非描述類、非復雜機理類學科任務,實現知識、能力、素養之間橫向與縱向整合及學科知識、語言、思維方法的綜合運用,以分析和解決具體情境中的問題。

同一個試題綜合考查本模塊內部各重點知識。選擇性必修在課程標準中的學分占比較高,在有限的題量中融合考查多個知識是高考試卷的典型特征。如2023 年全國新課標卷文科綜合40 題第(2)小問,要求考生“概括多年生稻培育過程中所運用到的思維方法的具體表現”,涉及聯想思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逆向思維、超前思維多個創新思維具體方法,既具有非常強的綜合性,考生可以選擇其中三項作答,又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并且試題關注創新思維方法,著眼于各種思維方式創新性解決問題,也是課標和教材對創新思維這部分內容的要求。該試題反映了使用創新思維開展科學研究取得的顯著成果,能夠引導和鼓勵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主動運用科學思維方法探索和認識世界。如2023 年湖南卷第13 題選取四個典型案例,考查《法律與生活》中民事主體、繼承、贍養、侵權責任等多個知識角度,實現有限試題涵蓋更多考查內容的目標,并且案例與生活實際相關,試題設計重點突出法律知識應用,這也反映了《法律與生活》課程內容注重對學生法律專業知識的啟蒙,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為起點,引導學生積累法律知識基礎并激發其對法律知識學習的興趣。

試題通過必修和選擇性必修的融合,體現二者之間的延展邏輯。如2023 年湖北卷第21 題,要求考生運用《法律與生活》《政治與法治》知識,評析案例中的不同說法,既需要掌握生命權等具體法律知識,也需要掌握全民守法的內涵和推進全民守法的要求。2023 年山東卷第16 題要求考生將必修3 的“法治政府”和選擇性必修2 的“隱私權”結合起來,說明如何處理好“政務信息公開和個人信息保護”的關系。必修模塊和選擇性必修模塊具有整體性,《法律與生活》以具體法律知識作為法治建設的拓展和補充,使之呈現內容更加豐富和具體,高考試題將二者結合,遵循了教材設計時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培養法治意識核心素養的價值導向。

試題通過構建復雜的問題情境,設置多個學科任務,實現多個考查目標。如2023 年湖南卷第20 題,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大主題,選取三組相關情境,考查哲學、文化和思維的相關知識,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知識說明“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的發展過程”回答的是“是什么”的問題;運用文化知識,“說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如何破解‘文明沖突論’,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的”回答的是“為什么”的問題;運用發散思維檢核表法談談如何讓文物“活起”來,回答的是“怎么做”的問題。三個小問逐步遞進,充分體現了知識和學科任務考查的綜合性。

三、發揮試題育人功能,推動培育學科素養

思想政治統編新教材以其整體構建的學科邏輯和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突出政治導向和價值引領的作用,培育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的學科核心素養。高考試題作為連接教學和考試評價的橋梁,是考試發揮其德育功能的重要載體,不應只局限于教材內容知識,而要凸顯其背后的立場、觀點、方法,解決理想信念問題。

《法律與生活》的教學不能簡單停留在法律常識字面含義的教學上,要關注法律知識背后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注重教育引導學生成長為道德高尚、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高考試題選取的人身權、財產權、合同、婚姻家庭、勞動、就業創業、社會爭議解決等與學生日常生活和個人發展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滲透著法律法規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法治保障的價值導向;并且選用與學生息息相關、具有代表性的素材,考查相應法律知識,充分體現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原則,還能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尊法守法用法,培養和遵守傳統美德、公共道德、職業道德等。2023 年全國新課標卷文科綜合第41 題以贍養問題的調解為題引導培育家庭責任意識;2023 年湖北卷第21 題,對“電梯內勸阻老人吸煙”引起的糾紛進行討論,有利于引導考生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23 年北京卷第17 題,學生基于法律中著作權的知識談談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意義,這既體現了加強法治建設的作用,也涉及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法律題和文化題提升到了思想政治學科增強政治認同整體的高度。相鄰關系中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市場交易中的誠信原則,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則等都是高考試題中常見的,這些既是法律上的規定,也是道德上的要求。

《邏輯與思維》試題充分結合了具有育人功能的試題素材和考查設計。黨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23 年思想政治高考試題以中國式現代化入題,以素材情境為重要載體強化政治認同:2023 年浙江卷1 月第34 題運用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闡述中國式現代化,加深對中國式現代化內涵的理解和黨的理論創新的認識;2023 年湖南卷20 題第(3)小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主題下探討使用發散思維利用文物,傳承歷史文化,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參與到精神文明建設中。2023 年全國新課標卷文科綜合第23 題結合國家糧食安全論題,要求考生運用假言推理,加深理解我國糧食安全和強國復興的重要關聯;2023 年山東卷第12 題以我們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為背景,要求學生理解假言推理,認識到面對風險挑戰,唯有頑強拼搏、堅決斗爭以贏得尊嚴、求得發展。第17 題要求考生將《經濟與社會》知識和《邏輯與思維》知識結合起來,思考“提前布局、超前部署基礎性支撐性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這前瞻性思考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以及基于習近平經濟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等更好地發揮超前思維的作用。

四、選擇性必修教學建議

在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考評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注重考試對高中教學的引導,據此提出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背景下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課程三點教學建議。

一是研讀課標要求,抓住學科特點,發揮價值引領功能。如果不認真研讀新課標甚至離開新課標讀教材,是不可能真正讀懂思想政治新教材的。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的依據,落實課程標準要求是用好統編新教材、提高教學效益、科學有效評價三者協調統一的基礎和保障。課程標準對每一模塊有著明確的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并提出明確的學業質量水平劃分標準,從上述典型試題中可以看出,高考試題基于課程標準命制,具有鮮明的引導教學的導向性,依據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實現教育與評價的一致性,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

二是關注知識融合,強化學科大概念,培育學科核心素養。思想政治學科教學內容涉及領域廣、內容更新快,打通各模塊之間的壁壘,注重知識內在的融合,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抓手。以《法律與生活》為例,本模塊涉及各類民事權利的內容、侵權的表現、爭議解決的方式等諸多內容,但落腳點都是樹立法治觀念、推進法治建設。遵循這樣的整體邏輯,教學可以將本模塊內容與必修中“全面依法治國”相關知識貫通,突出體現“法治意識”這一學科核心素養。把握知識之間的融合,還需要以學科大概念為引領。例如“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等學科大概念,指向了具體學科知識背后的更為本質、更為核心的思想,它建立起學科知識間的縱橫聯系,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突出以學科大概念為引領的主干知識,必然需要注重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達到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三是巧用情境教學,注重思維培養,落實活動型課程教學要求。合理利用情境進行教學,才能充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適應性。高考試題注重從現實生活中選材,充分還原真實生活,保留關鍵性的事實與特征,構建信息支持充分的評價情境。如《法律與生活》試題以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為情境,真情境、真問題,使學生能夠真實地表現自己的素養發展水平,運用所學法律知識作答,也進一步提高主動學法的意愿和自覺用法的能力。高考試題在使用典型情境的同時,注重從試題形式中加強對思維能力的考查。如在選擇題選項設計中,將學科語言轉化為情境語言,引導學生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提升。如《邏輯與思維》試題將思維方法的學科知識和情境相結合,使用情境語言闡釋情境中的做法所遵循的邏輯推理規律、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方法等,考生需要運用學科知識對情境進行判斷分析。教學中要充分借助議題式教學的改進,做好議題選擇、議題展開和內容升華等關鍵環節,從社會生活的實際出發,根據高中生的成長特點,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動實際,用好學生可以參與和感悟的實際案例,充分落實活動型學科課程要求。

猜你喜歡
考試題試題考查
配合物的常見考查
酯縮合在高考試題中的應用
酯縮合在高考試題中的應用
2021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四)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一道集訓隊選拔考試題的推廣
2019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五)
《陳涉世家》初三復習試題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二)
例談幾道2018年高考試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