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助力農村經濟發展

2024-04-26 14:33王巧菊
現代農村科技 2024年3期
關鍵詞:勞動力人力資源人才

王巧菊

(商丘市梁園區社會保險中心 河南 商丘 476000)

1 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現狀

據相關部門統計,近些年我國農村勞動力人口不斷增加,勞動力剩余人口正在呈年輕化狀態增長。這些情況表明了兩方面問題:第一,我國農村勞動力,在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前提下,在年齡較小的階段就投入到勞動的行列中去;第二,農村勞動力剩余過多,城鎮地區就業機會較少,使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變得愈發困難。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農業勞作呈現代化趨勢發展,農業整體的產業結構得到快速地升級,在此前提下,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將會以逐步增長的趨勢繼續發展。

2 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的背景和意義

隨著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村人口中的人力資源開發問題成為影響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關鍵已經從勞動力、土地等的數量累積型向技術型、科技型等新型農業方向進行轉變。生產關系也從密集型、集約型轉變為機械化、規?;男滦湍J?。由此可知,要想發展農業經濟,進而促進農業經濟快速增長,實現創造經濟財富的重中之重便是解決農村人力資源過剩、亟待有效開發的問題。我國農村人口約有5 億人,占全國14 億總人口的35.7%左右,農村勞動力整體受教育程度低下,也沒有積累豐富的原始人力資本,導致無法高效開發農村人力資源。農業方面的科技與創新在與日俱增,但是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無法很好地適應這種新型農業狀態,導致實施科技型農業的進程緩慢,收效甚微?!稗r業、農村、農民”的三農問題一直是實現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所在,基于此,快速、有效地開發農村人力資源是實現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首要目標。為實現這一宏偉而遠大的目標,提高農村人口整體教育水平,加快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已成為開發農村人力資源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務。農村經濟改革的成效關系到農業經濟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關系到農村是否能夠穩步進入科技狀態,關系到農民是否能夠實現豐衣足食。

3 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的途徑

3.1 提高農民的綜合素養。農村的改革要想實施下去,需要具備以下幾種條件:第一,使農民朋友獲得豐富的市場經濟知識;第二,使農民朋友擁有法律意識;第三,使農民朋友能夠擁有民主意識。唯有如此,才能消除農村的許多落后現象,才能使農村經濟由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才能讓農村經濟的巨大潛力發揮出來,進而全面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3.2 完善人才引進及管理策略。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需要逐步增加農村對人才的吸引力及凝聚力。①政府可以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鼓勵鄉鎮企業、民營企業以及技術類企業增加對人才的吸納方案,增加就業崗位。調動企業的積極性,讓企業能夠主動吸納人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②大力引進農村急需性人才,圍繞本地的農業特色經濟,結合新時代的科學技術,以自媒體傳播為媒介,大力引進和發展農村急需性人才。③建立專項的農村人才資源庫,有效地實施全面人才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評定流程,做到一人一檔,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系統性地對人才進行分類管理,并設定動態的考核指標,嚴格的考核流程,為各類人才的后續跟蹤提供有效保障。

3.3 發展農村特色產業。要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產業風格,形成集產品、銷售、供貨渠道于一體的一條龍式的產業化模式。

3.4 提高農村教育水平。農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與農村匱乏的教育資源現狀之間的矛盾愈發突出。在大多數工業產品已經處于供求平衡或者供過于求的狀態下,教育資源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可從各領域積極發展農村教育,增加教育資源,擴大農村人口的受教育范圍,提高農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多加積累農村的人力資本。教育產業不僅能夠滿足本土人民對教育的需求,還能夠成為農村的消費熱點話題,進而帶動農村經濟的增長,培養一大批優秀的、專業化的人才。進一步實現從農村教育,到輸出專業技術型人才,再到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技術型人才支持的可持續發展方針。

4 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的具體措施

4.1 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體系流程。要想做好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就必須對農村現有的教育基礎進行完善,與此同時,對現有教育的弊端進行深度優化改革,務求建立一個結合國家政策導向與當地農村村情現狀的具有農村特色的完善的教育體系。第一,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強化農村人口的基礎教育,普及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第二,把“農、科、教”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一套成人科學技術型教育體系。要把強化農村人口的基礎教育,與成人科學技術型教育體系,兩者一體化推廣,提升農村人口的整體教育素養。依照以上兩點的主要策略方針,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多維度的教育大改革。

4.2 開設實用型技術培訓課程。充分結合當地農業特色,開設各種實用型技術培訓課程,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作為客座教授。充分發揮以科學技術帶動農業發展,以機械化勞作代替密集型人工勞作的模式,實現科技幫農、科技興農、科技富農的目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要把農業方面的科學技術,付諸實踐當中去,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在實踐中進行改革、創新和發展。要在農民中強化科技改變農業生產的意識,進而有效推動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4.3 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業方向轉移。積極完善農村地區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業方向的有效轉移,對推動農村城鎮化建設,實現全國農民的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農村勞動力向非農業方向的有效轉移是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的重要途徑。具體舉措如下。

4.3.1 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農村城鎮化建設是我國農村發展的基本國策,要逐步發展農村城鎮化建設,使小城鎮與城市之間能夠協調發展。小城鎮的發展建設,要以自身的條件為基礎,進行科學的規劃及合理的布局,要充分與農村結合發展,共同進步。小城鎮在農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主要的經濟、文化活動中心,與此同時,還是大城市與農村之間聯系的紐帶。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可以有效地帶動周邊農村的經濟發展,能夠增加農民的收入水平,能夠有效地轉移過剩的農村勞動力,緩解農村的就業壓力,能夠充分利用農村地區的人力資源。

4.3.2 加速發展鄉村工業化建設。過剩的農村勞動力需要有效安置,鄉鎮企業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吸收一部分過剩的農村勞動力。加速發展鄉村工業化建設,既可以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又可以同步發展農村經濟,是一舉兩得的重要舉措。

4.3.3 加大擴充城市化吸納能力。要做到完全、徹底解決農村勞動力過剩的問題,既要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又要加大擴充城鎮化吸納能力。在20 世紀,中國社會的主要生產力是工業化勞作,在21 世紀的農村經濟發展中,城市化建設才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國外有些發展中國家的成功經驗是:城市化建設的完善,能夠充分推進工業化的進程。我國工業化建設完善,但城市化建設嚴重不足,更為嚴重的是,已經極大地限制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大城市是城市發展、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的集中體現,但由于城市化的規模太小,無法有效吸納農村轉移的過剩勞動力,無法帶動周邊城市的經濟發展,將對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造成嚴重的影響。

猜你喜歡
勞動力人力資源人才
人才云
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廣東:實現貧困勞動力未就業動態清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寶雞:松綁人力資源
試論人力資源會計
相對剝奪對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影響
尋找人力資源開發新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