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河套灌區農業常規管理下土壤硝態氮與氮淋失的元分析

2024-04-26 14:00嚴佳樂賴黎明董瑞敏楊旸王海偉
湖北農業科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元分析

嚴佳樂 賴黎明 董瑞敏 楊旸 王海偉

嚴佳樂,賴黎明,董瑞敏,等. 內蒙古河套灌區農業常規管理下土壤硝態氮與氮淋失的元分析[J]. 湖北農業科學,2024,63(2):36-40,49.

摘要:為了控制氮肥量、節水、提升土壤地力,通過收集已發表結果的數據,采用元分析方法系統地探索了內蒙古河套灌區土壤硝態氮與氮淋失量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結果表明,常規管理下玉米(Zea mays L.)地、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地、春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地土壤表層(0~20 cm)平均硝態氮含量分別為22.78、9.92、17.80 mg/kg,土壤平均氮淋失量分別為49.82、45.11、93.73 kg/(hm2·年),常規施氮(N)量分別為357.7、233.2、320.0 kg/hm2。常規施氮量導致的土壤氮淋失量是不施用氮肥的6.76倍,其主要影響因素為土壤質地、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土壤表層pH、作物類型、灌溉量。這表明河套灌區常規管理下的施氮量偏高,地力隨時間有降低的趨勢,氮淋失較嚴重。

關鍵詞:土壤硝態氮;土壤氮淋失;農業常規管理;元分析;河套灌區

中圖分類號:S156.4?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4)02-0036-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4.02.00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Meta-analysis of soil nitrate nitrogen and nitrogen leaching under conventional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in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Inner Mongolia

YAN Jia-lea, LAI Li-minga,b, DONG Rui-mina, YANG Yanga,b, WANG Hai-weia,b

(a. Department of Agronomy; b.Academician and Expert Workstation, Hetao College, Bayannur? 015000, Inner Mongolia,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ontroll nitrogen fertilizer amount, save water, and improve soil fertility, soil nitrate nitrogen and nitrogen leaching and their related factors were systematically explored using meta-analysis methods in terms of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published results in the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Inner Mongol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s of nitrate nitrogen at the 0~20 cm depth in the corn, sunflower, and spring wheat fields under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were 22.78, 9.92, and 17.80 mg/kg, the means of soil nitrogen leaching were 49.82, 45.11, and 93.73 kg/(hm2·a), and the means of conventional nitrogen (N) application rate were 357.7, 233.2, and 320.0 kg/hm2, respectively. The soil nitrogen leaching resulting from the conventional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was 6.76 times that from the no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soil texture, soil surface organic matter, soil surface pH, crop tape, and irrigation rate.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under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in the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was high, the soil fertility tended to decrease over time, and the nitrogen leaching was serious.

Key words: soil nitrate nitrogen; soil nitrogen leaching; conventional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eta-analysis;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河套灌區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緊鄰黃河北岸,屬寒冷干旱地區[1]。它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引黃灌區,也是內蒙古重要的商品糧基地[2,3]。該地區主要作物是玉米(Zea mays L.)、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春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主要依靠引黃灌溉。長期的引黃大水漫灌導致地下水埋深較淺(年際波動范圍在0.5~3.0 m),加上氮肥施用量過高,造成硝態氮(NO3--N)大量淋失[4,5],導致灌區淺層地下水與湖泊富營養化的污染[6,7]。因此,對整個灌區土壤硝態氮及氮淋失的研究結果將為該區控制氮肥量、節水、提升土壤地力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也能夠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鑒。

以往研究主要是建立不同的試驗,評估不同處理對土壤硝態氮與氮淋失的影響,目的在于節肥或節水與增產等[7-17]。其中,每項研究均設置對照組(常規施肥量或灌溉量等),如果收集這些研究中對照組的數據,就能夠獲取河套灌區農業常規管理狀況。另外,這些研究是分散的,結果也不同,且單項研究不能夠顯示河套灌區土壤硝態氮與氮淋失的整體狀況,也不能夠探索二者與氣候、土壤基本性質、管理等因素之間的關系。因此,本研究通過收集已發表論文中的結果數據,運用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研究河套灌區土壤硝態氮及氮淋失的整體狀況及其與農田管理、土壤和環境因素的關系。本研究分析了內蒙古河套灌區農業常規管理下土壤硝態氮與土壤氮淋失量的總體狀況及其與氣候變化、土壤質地、土壤表層有機質、土壤表層pH、施氮量、灌溉量、作物產量等因素間的關系,評估常規施氮量對土壤氮淋失量的效應,并分析影響該效應的主要因素。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域為內蒙古河套灌區,耕地面積為90.51萬hm2[18]。耕地土壤以灌淤土為主,土壤表層pH為8.00~8.15[19],土壤無機氮以硝態氮為主[20],耕層質地以沙壤土為主。該區年平均降水量130~220 mm,年平均氣溫5.6~7.8 ℃,年蒸發量約2 200 mm[21]。2021年,河套灌區糧食總產量為300萬t,占內蒙古糧食總產量的7.81%,油料作物總產量為60萬t,占內蒙古油料作物總產量的29.75%[22]。

1.2 數據收集與整理方法

原始數據是從發表過的中英文論文中收集。其中,中文論文通過在中國知網中使用關鍵字“河套灌區”“硝態氮”和“氮淋失”搜索,英文論文運用Microsoft Bing Academic 搜索引擎,經仔細核實每篇論文,共發現符合本研究要求的論文20篇。直接復制收集每篇論文表格中的數據,使用 WebPlotDigitizer3.8軟件收集圖中數據,相對應的其他信息從論文中直接復制提?。ㄉ贁嫡撐闹械娜笔畔?,通過聯系作者或者從網上查找收集)。

本研究收集方法和收集的原始數據符合以下標準:①收集河套灌區主要作物(玉米、向日葵、春小麥)在常規管理下的灌溉量(生育期)、施氮量、作物產量數據。②收集該區常規管理下不同作物的氮肥利用率、氮肥農學利用率、氮淋失量的數據。③收集該區常規管理下不同作物的土壤硝態氮含量在0~100 cm土壤深度的數據,具體深度分別為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④對應上述數據的信息也同時被收集,包括作物、經緯度、海拔高度、日平均氣溫、年降水量、生育期灌溉量(灌溉定額)、施氮量、采樣年份、作物產量及土壤表層有機質、pH、質地。

1.3 分析方法

1.3.1 描述性統計分析 對收集到的河套灌區不同作物的施氮量、灌溉量、作物產量、肥料利用率、土壤硝態氮含量、土壤氮淋失量的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計算出這些指標的均值、標準差以及變異系數。

1.3.2 薈萃分析方法 薈萃分析方法(Meta-analysis)是一種成熟的綜合分析與定量分析的元分析,可以解決具有不同方向和結果的問題[23],也可以探討在初級研究中無法調查的關系[24]。本研究薈萃分析的目的是評估河套灌區常規施氮量對土壤氮淋失量影響的效應。其效應被定義為響應比的自然對數,作為土壤氮淋失量對施氮肥響應的度量。具體來說,對于給定的土壤氮淋失量,效應根據式(1)計算[23,25]。

式中,ESx是常規施氮量對土壤氮淋失的效應;XN為常規施氮量下的土壤氮淋失量;XCK是不施氮肥對照下的土壤氮淋失量。

本研究采用SAS 9.4軟件中SURVEYSELECT方法重復抽取ESx100 000次得到1組數據,然后計算其均值與5%的置信區間,進行效應分析。

1.3.3 統計回歸模型方法 該方法也是一種元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土壤硝態氮含量與土壤氮淋失量的影響因素。應用SAS 9.4軟件中的GLM方法建立4個統計回歸模型。

1)模型1:因變量是硝態氮隨100 cm土壤深度斜率。自變量包括土壤質地(黏土、黏壤土、粉沙土、粉沙壤土)、作物類型(玉米、向日葵、春小麥)、海拔高度、氣溫、灌溉量、施氮量、采樣年份、作物產量、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土壤表層pH。

2)模型2:因變量是0~20 cm土壤硝態氮含量。自變量包括土壤質地(黏土、黏壤土、粉沙土、粉沙壤土)、作物類型(玉米、向日葵、春小麥)、海拔高度、氣溫、灌溉量、施氮量、采樣年份、作物產量、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土壤表層pH。

3)模型3:因變量是土壤氮淋失量。自變量包括土壤質地(黏壤土、粉沙黏土、粉沙土、粉沙壤土)、作物類型(玉米、向日葵、春小麥)、灌溉量、施氮量、作物產量、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土壤表層pH。

4)模型4:因變量是常規施氮量對土壤氮淋失量的效應(ESx)。自變量包括土壤質地(黏壤土、粉沙黏土、粉沙壤土)、作物類型(玉米、向日葵、春小麥)、灌溉量、作物產量、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土壤表層pH。

2 結果與分析

2.1 常規施氮量、氮肥利用率、灌溉量與作物產量

河套灌區常規管理下玉米地平均施氮量(純N)為(357.7±100.3) kg/hm2,向日葵地平均施氮量(純N)為(233.2±59.38)kg/hm2,春小麥地平均施氮量(純N)為(320.0±93.72)kg/hm2;玉米地、向日葵地、春小麥地的平均氮肥利用率分別為31.81%±3.74%、29.61%±1.59%、26.73%±1.46%,平均氮肥農學利用率分別為15.05%±10.87%、13.36%±2.06%、6.29%±1.85%。河套灌區常規管理下的玉米地、向日葵地、春小麥地的平均灌溉量分別為(3 238±1 131)、(1 875±947)、(3 246±889) m3/hm2,玉米、向日葵、春小麥3種作物的平均產量分別為10 851、4 607、? ? ? 5 489 kg/hm2。

2.2 土壤硝態氮含量

河套灌區常規管理下玉米地、向日葵地、春小麥地中土壤平均硝態氮含量在0~20 cm深度分別為(22.78±14.64)、(9.92±5.32)、(17.80±7.73)mg/kg,在20~40 cm深度分別為(20.82±19.33)、(7.52±5.00)、(18.52±12.25)mg/kg,在40~60 cm深度分別為(26.22±18.77)、(7.53±6.22)、(28.48±21.62)mg/kg,在60~80 cm深度分別為(30.42±26.57)、(8.68±0.77)、(38.19±29.60)mg/kg,在80~100 cm深度分別為(23.53±30.07)、(6.28±3.74)、(35.77±34.48)mg/kg(表1)。

回歸模型1(因變量是“土壤硝態氮隨100 cm斜率”)的結果顯示,模型R2=0.96,土壤質地、氣溫、采樣年份、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土壤表層pH對硝態氮隨100 cm土壤深度斜率有顯著影響(表2)。在其他自變量因素不變的條件下,黏土、黏壤土比粉沙壤土條件下的土壤硝態氮含量隨100 cm土壤深度斜率分別高105.56%與116.64%,而粉沙土比粉沙壤土則降低430.67%。氣溫、采樣年份、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土壤pH每增加1個單位,土壤硝態氮含量隨100 cm土壤深度斜率分別降低72.61%、22.43%、28.62%、126.93%。

回歸模型2(因變量是“土壤0~20 cm硝態氮含量”)的結果顯示,模型R2=0.93,土壤質地、海拔高度、氣溫、灌溉量、采樣年份、作物產量、土壤表層pH對0~20 cm土壤硝態氮含量有顯著影響(表2)。在其他自變量因素不變的條件下,黏土、黏壤土0~20 cm土壤硝態氮含量比粉沙壤土分別減少426.79%、356.18%,粉沙土比粉沙壤土增加317.71%。海拔高度與作物產量每增加1個單位,0~20 cm土壤硝態氮含量分別減少6.96%、0.02%。氣溫、灌溉量、采樣年份、土壤表層pH每增加1個單位,0~20 cm土壤硝態氮含量分別增加101.68%、0.06%、27.22%、212.29%。

2.3 土壤氮淋失量

河套灌區常規管理下的玉米地、向日葵地、春小麥地的平均氮淋失量分別為(49.82±35.40)、(45.11±23.01)、(93.73±60.71)kg/(hm2·年),變異系數分別為71.05%、51.00%、64.77%。

回歸模型3(因變量是“土壤氮淋失量”)的結果顯示,模型R2=0.72,且粉沙土vs粉沙壤土、灌溉量、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與土壤氮淋失量有顯著關系(表3)。在其他自變量因素不變的條件下,粉沙土比粉沙壤土條件下的土壤氮淋失量增加420.24%,灌溉量與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每增加1個單位,土壤氮淋失量分別增加0.06%與35.26%。

常規施氮量對土壤氮淋失量效果的元分析結果顯示,施用氮肥和不施用氮肥的結果有明顯不同,施用氮肥的氮淋失量遠高于不施氮肥(表4)。常規施氮量下種植玉米的土壤氮淋失量是不施用氮肥的6.980 4倍,其置信區間為6.969 5~6.991 3倍。常規施氮量下種植春小麥的土壤氮淋失量是不施氮肥的5.913 9倍,其置信區間為5.902 4~5.925 3倍。常規施氮量下種植玉米、向日葵、春小麥的土壤氮淋失量是不施用氮肥種植玉米、向日葵、春小麥土地的6.755 3倍, 其置信區間為6.747 3~6.763 2倍。

回歸模型4(因變量是“常規施氮量對土壤氮淋失量的效應”)的結果顯示,模型R2=0.97,且黏壤土vs粉沙壤土、向日葵vs春小麥、灌溉量、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與土壤表層pH與土壤氮淋失量有顯著關系(表5)。在其他自變量因素不變的條件下,黏壤土比粉沙壤土、向日葵比春小麥條件下的土壤氮淋失量分別增加80.61%、303.69%。灌溉量、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與土壤表層pH每增加1個單位,土壤氮淋失量分別增加0.12%、53.66%、1 257.75%(表5)。

3 討論

3.1 河套灌區土壤硝態氮含量及其影響因素

河套灌區常規管理下玉米地、向日葵地、春小麥地0~20 cm土壤硝態氮含量均值分別為22.78、9.92、17.80 mg/kg,玉米地與小麥地的硝態氮含量明顯高于向日葵地。這主要是因為向日葵主要種植在“差地”[19],差地的土壤pH、含鹽量、堿化度較高,有機質含量較低,因此保肥性較差,導致向日葵地硝態氮含量較低。影響0~20 cm土壤硝態氮含量的主要因素為土壤質地、海拔高度、氣溫、灌溉量、采樣年份、作物產量、土壤表層pH。土壤質地的黏粒含量越高,其表面積越大,排斥力越大,土壤硝態氮越易淋失[26]。海拔越高,土壤越容易干裂,當灌水或降雨時,土壤滲透越快,越容易導致硝態氮淋失。氣溫增加會導致更多的土壤有機質礦化分解,產生更多的硝態氮[27]。灌溉量的增加會導致更多的硝態氮隨水淋失[28]。作物產量的增加意味著作物消耗掉更多的土壤硝態氮,導致土壤硝態氮減少。土壤pH增加預示土壤堿性更強,而堿性土壤會產生更多的以硝態氮為主的無機氮[20]。隨著采樣年份的增加,土壤硝態氮增加有兩種可能的原因: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有可能增加土壤硝態氮;土壤pH呈弱增加的趨勢[19],這會導致產生更多的以硝態氮為主的無機氮[20]。

影響土壤硝態氮含量隨0~100 cm土壤深度斜率變化的因素包括土壤質地、氣溫、采樣年份、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與土壤表層pH。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增加能夠提高陽離子的代換量,增加對硝態氮的固持作用,進而阻礙NO3-- N向下部移動[29],使土壤硝態氮淋失減少,導致土壤硝態氮含量隨0~100 cm土壤深度的變化斜率較小,反之,則增大。隨采樣年份的增加,土壤硝態氮含量隨0~100 cm土壤深度的變化斜率變小,預示著耕地地力有逐年降低的趨勢。

3.2 河套灌區土壤氮淋失量及其影響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河套灌區常規管理下的玉米地、向日葵地、小麥地的氮淋失量的平均值分別為49.82、45.11、93.73 kg/(hm2·年),與之相對應的氮肥利用率分別為31.81%、29.61%、26.73%。這意味著小麥地的氮淋失量最高,其可能的原因是小麥的主要根系不如玉米與向日葵[30-32],而硝態氮容易隨水淋失,小麥不能夠吸收較深土壤中的硝態氮而導致淋失。向日葵地的氮淋失量低于玉米地,但是氮肥利用率也低于玉米地,其主要原因是向日葵地力較低[19],保肥保水能力較低,導致氮肥利用率較低;而向日葵在生育期最多灌溉1次且灌水量較少,玉米則需要灌溉3~4次,因而,向日葵地的氮淋失量低于玉米地。

影響河套灌區硝態氮淋失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質地與有機質含量、灌溉量。硝態氮帶有負電荷,而土壤膠體也普遍帶有負電荷,二者相互排斥,容易導致硝態氮隨水淋失[26]。黏粒比例高的土壤孔隙較小,灌溉水滲透慢,養分淋失較慢且量少[26]。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能夠提升土壤保肥能力,減少氮淋失[29]。灌溉量增加,養分隨水下滲較多,導致較多的氮淋失[28]。玉米地的氮淋失量明顯高于小麥地,可能的原因是玉米須根(主要在40 cm,最深可達2 m)比小麥(主要在20 cm,最深可達3 m)發達[30,31],因此小麥吸收20~100 cm土層的養分比玉米少,可能導致較多的硝態氮淋失。

本研究評估了河套灌區常規施氮量對土壤氮淋失量的影響效果,常規施氮量下的氮淋失量比不施氮肥平均高6.76倍,意味著常規施氮量遠高于作物的需求量,導致大量的硝態氮流失。據估算,河套灌區每年秋季灌水洗鹽淋失的氮是當年施氮量的20.3%[33]。影響氮淋失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質地、作物類型、灌溉量、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與土壤表層pH。在常規施肥量過高時,黏壤土比粉沙壤土導致的氮淋失量高的原因可能是黏壤土有較高的有機質含量[34],釋放養分較多。向日葵地比春小麥地的土壤氮淋失量高的原因是向日葵地有機質含量偏低、鹽堿化程度較高,保肥保水能力弱,當施用過量氮肥時,有較多的氮肥淋失。土壤有機質可以在不同條件下對土壤溶質起雙重作用,即吸附[35]或者增強流動性[36],而離子活性隨著pH的增加而降低[37]。

4 小結

在河套灌區農業常規管理下,玉米地與小麥地的土壤硝態氮含量明顯高于向日葵地,影響土壤硝態氮含量的主要因素為土壤質地、海拔高度、氣溫、灌溉量、采樣年份、作物產量與土壤表層pH。常規施氮量偏高導致土壤氮淋失量顯著高于不施用氮肥的土壤,其影響主要因素為土壤質地、作物類型、灌溉量、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與土壤表層pH。這預示該區常規管理下的地力隨時間有降低的趨勢,土壤氮淋失較嚴重,需要在土壤有機質、pH、質地、灌溉量、作物選擇、施氮量方面做進一步研究與改進。

參考文獻:

[1] 齊智娟.河套灌區鹽堿地玉米膜下滴灌土壤水鹽熱運移規律及模擬研究[D].陜西楊凌:中國科學院大學,2016.

[2] 郝遠遠,徐 旭,任東陽,等.河套灌區土壤水鹽和作物生長的HYDRUS-EPIC模型分布式模擬[J].農業工程學報,2015,31(11):110-116,315.

[3] 袁成福,馮紹元,莊旭東,等.內蒙古河套灌區典型耕、荒地水鹽動態分析[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22,40(1):76-85.

[4] 陳 昱,時 紅,才 碩,等.土壤改良和灌溉方式對水稻水分利用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21(11):154-160.

[5] 任東陽,徐 旭,黃冠華.河套灌區典型灌排單元農田耗水機制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19,35(1):98-105.

[6] 李 成,馮 浩,羅 帥,等.壟膜溝灌對旱區農田土壤鹽分及硝態氮運移特征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19,33(3):268-275.

[7] 李仙岳,冷 旭,張景俊,等.干旱區降解地膜覆蓋農田硝態氮遷移與利用特征研究[J].農業機械學報,2020,51(7):294-303.

[8] 白雪原,紅 梅,武 巖,等.施肥對河套灌區土壤銨態氮、硝態氮的影響[J].北方農業學報,2016,44(3):15-17,39.

[9] 常 菲,郜翻身,紅 梅,等.施肥措施對河套灌區氮素淋溶和玉米產量的影響[J].生態學雜志,2018,37(10):2951-2958.

[10] 符 鮮.鹽漬化間作農田氮素轉化運移與土壤微生物互饋機理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9.

[11] 劉德平.基于鹽漬化灌區水土環境安全的優化施肥模式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4.

[12] 周 慧,史海濱,張文聰,等.有機無機氮配施對玉米產量和硝態氮淋失的影響[J].農業機械學報,2021,52(9):291-301,249.

[13] FENG Z Z,WANG X K,FENG Z W. Soil N and salinity leaching after the autumn irrigation and its impact on groundwater in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China[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4, 71(2): 131-143.

[14] 羅 帥.河套灌區壟膜溝灌模式不同灌水量對春玉米田水鹽氮運移特征的影響[D].陜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1.

[15] 歐陽威,郭波波,張 璇,等.北方典型灌區不同灌期農田系統中氮素遷移特征分析[J].中國環境科學,2013,33(1):123-131.

[16] 屈忠義,林雪松,馮兆忠,等.內蒙古河套灌區解放閘灌域地下水水質與硝態氮時空變化研究[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10,30(2):40-44.

[17] 趙春曉.不同材料對河套灌區土壤氮磷鉀素淋溶特征分布的影響[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7.

[18] 巴彥淖爾市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巴彥淖爾市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EB/OL].(2021-12-22)[2022-07-08].http://www.bynr.gov.cn/xxgk/tzgg/202112/t2021 1222_385975.html.

[19] 賴黎明,美 麗,楊 旸.內蒙古河套灌區農業土壤特征與發展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22,50(2):213-218.

[20] 張金波,程 誼,蔡祖聰.土壤調配氮素遷移轉化的機理[J].地球科學進展,2019,34(1):11-19.

[21] 董文杰.河套灌區作物耐鹽性評價及種植制度優化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14.

[22] 蔣錢正, 羅 彪,郭 萍,等.基于糧食生產安全調控的河套灌區農業水土資源管理[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22,27(12):42-58.

[23] YAYNESHET T, TREYDTE A.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communal livestock grazing on vegetation and soils in sub-Saharan Africa[J]. Journal arid environments, 2015, 116: 18-24.

[24] ARTHUR JR W, BENNETT W, HUFFCUTT A I. Conducting meta-analysis using SAS[M]. Mahwah, NJ, USA: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2001.

[25] WANG X, MCCONKEY B G, VANDENBYGAART A, et al. Grazing improves C and N cycling in the Northern Great Plains: A meta-analysi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1):33190.

[26] 朱鶴健,陳健飛,陳松林.土壤地理學[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7] KIRSCHBAUM M U F.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and the effect of global warming on soil organic C storage[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1995,27(6): 753-760.

[28] 肖亞奇.干旱綠洲灌區硝態氮淋失及對地下水污染研究[J].廣東水利水電,2020(9):22-27.

[29] 王永生.寧夏黃灌區農田有機質對土壤硝態氮淋失量的影響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1.

[30] 田勝尼,孫啟武,王文娣.南方紅豆杉葉浸提液對小麥種子萌發與幼苗生長的影響[J].中國林副特產,2012(5):49-52.

[31] 孫 劍.玉米根茬結構和力學特征及與土壤的摩擦學性能[D].長春:吉林大學,2011.

[32] 依 兵,崔良基,宋殿秀,等.PEG模擬干旱對向日葵雜交種苗期生物量和根系形態的影響[J].遼寧農業科學,2019(2):8-14.

[33] 馮兆忠,王效科,馮宗煒,等.河套灌區秋澆對不同類型農田土壤氮素淋失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3,23(10):2028-2032.

[34] MCLAUCHLAN K K. Effects of soil texture on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dynamics after cessation of agriculture[J]. Geoderma, 2006, 136(1): 289-299.

[35] ADRIANO D C. Trace elements in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 Biogeochemistry, bioavailability, and risks of metals[J]. 2nd ed. New York: Springer, 2001.

[36] TEMMINGHOFF E J, VAN DER ZEE S E A T M, DE HAAN F A M. Effect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on the mobility of copper in a contaminated sandy soil[J]. European journal soil science, 1998, 49(4): 617-628.

[37] BOEKHOLD A E, TEMMINGHOFF E J M, VAN DER ZEE S E A T M. Influence of electrolyte composition and pH on cadmium sorption by an acid sandy soil[J]. Journal of soil science,1993,? 44(1): 85-96.

收稿日期:2023-02-15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20MS04001);內蒙古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河套灌區農業土壤二氧化碳排放與質量提升研究”;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項目“河套學院巴彥淖爾生態治理與綠色發展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

作者簡介:嚴佳樂(2000-),女,內蒙古武川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農業資源與環境,(電話)13214035621(電子信箱)jiale.yan@qq.com;通信作者,賴黎明(1965-),男,河南汝南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土壤學、農業生產活動對土壤與環境的影響研究,(電話)18547808369(電子信箱)liming.lai@qq.com。

猜你喜歡
元分析
基于元分析的管理創新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
高等職業教育領域中產教融合研究的元分析
樂觀—悲觀傾向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元分析
工作記憶容量與第二語言水平關系的元分析
護理實踐教學中在線學習效果的元分析
信任性別差異的元分析
制度環境與跨區域并購效應關系研究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變遷的元分析研究
信任關鍵變化量元分析及其對中國信任文化釋義
語音記憶和視覺記憶在兒童漢語識字能力中同樣重要嗎?一個元分析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