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賦能糧食安全治理研究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2024-04-27 00:28孟文迪楊麗
天津經濟 2024年3期
關鍵詞:糧食數字化數字

◎文/孟文迪 楊麗

“民為國本,食為政首”。 糧食安全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 我國既是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糧食消費大國,推動糧食產業向“質量興農”“效益興農”“綠色興農”的高質量發展轉型勢在必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和國家糧食安全治理,強調保障糧食安全要實施藏糧于技。 因此,數字化賦能成為新形勢下糧食安全治理的新動能。 盡管數字技術在糧食安全治理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數據安全性較低、 技術普及率不高等問題和挑戰。 因此,必須扎實推進數字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升國民的數字素養,強化數據安全防護,以便于在未來的糧食安全治理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推進數字技術融入糧食安全治理是實現我國糧食安全戰略目標的有效手段, 也是構建現代化糧食產業系統的必然選擇。

一、數字化賦能糧食安全治理的現實背景

當前,世界正進入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 數字技術在糧食安全治理中的應用提高糧食生產效率, 通過數據分析預測糧食市場走勢, 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力的決策依據。 數字技術實現糧食的全程追溯,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護消費者的食品權益。

(一)新形勢下我國糧食安全存在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高度重視我國糧食安全問題, 一直將真正解決好中國人的飯碗問題作為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來抓, 牢牢堅持糧食安全在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的思想理念,并提出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部署,走出了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 面對當下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各種風險挑戰, 黨中央帶領各族人民圓滿完成國民經濟健康平穩發展、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經濟結構優化持續推進、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得到維護、提升糧食儲備能力等目標任務,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提供重要機遇和注入強勁動力。

但還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糧食安全面臨著巨大風險挑戰。 從國內來看,我國農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比較突出,農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任重道遠,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障礙性因素依然存在, 糧食供需緊平衡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 實現糧食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弱項未根本解決, 玉米和大豆等糧食作物的進口依賴度還比較高,種業發展中的技術“卡脖子”現象仍然存在,工業化食物生產的負面影響還在持續,農業技術更新換代有待進一步加快,部分地區農業種糧積極性不高;從國際上來看,各種不確定性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世界形勢變得愈發波譎云詭, 極端氣候等相關自然災害嚴重影響全球糧食供應, 地區性武裝沖突或暴力事件尤其是俄烏軍事沖突引發世界糧食價格劇烈變動, 全球糧食供給和流通受阻, 經濟霸權主義和保護主義威脅國際糧食整體安全。

(二)糧食安全迫切需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

世界正進入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 當前,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全球經濟正加速向以信息技術、互聯網平臺為重要載體的數字經濟轉變, 數字技術與各行各業發生廣泛的連接,數字經濟新業態帶來發展新機遇,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認同度越來越高。 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要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在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強化藏糧于地、 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 因此,新形勢下,實現國家糧食安全治理迫切需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

一是糧食種植的機械化、農資配送的智慧化、糧食供應鏈的一體化技術創新發展和應用, 能夠有效降低糧食生產和銷售成本,從而提高糧食種植的收益,增強農民種田的積極性。

二是糧食的加工技術、生物技術的應用,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有利于優化產品結構,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由種植、加工、銷售的糧食產業一體化、 多元化發展路徑, 優化農產品結構、增強抗風險能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需求。

三是種源科技創新發展,有利于逐步“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我國育種關鍵技術水平仍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糧食生態化、綠色化的發展需求,“良種、良法、良治”已是國家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策略。 由此可見,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延伸和完善糧食產業鏈, 充分發揮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技術溢出效應和產業協同效應,不斷提升糧食生產、糧食加工、糧食供應鏈科技水平,是糧食安全治理必由之路。

二、數字化賦能糧食安全治理的價值意涵

藏糧于技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關鍵舉措。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在提升糧食生產效率和質量、糧食儲存與運輸的安全性、 優化糧食市場監管與管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構筑糧食安全屏障提供了新的保障。

(一)扎實推進數字化賦能糧食安全治理是提升糧食生產效率和質量的有效手段

精準農業技術、 智能化農業設備與大數據技術的融合,將進一步推動糧食安全治理的發展。 首先,精準農業技術的應用使得勞作者更加精確地管理土地資源。 數字技術對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的精確測量和分析,使得勞作者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種植策略。 在勞作時選擇適合的作物品種, 確定合理的種植密度以及制定科學的灌溉和施肥方案。 這些步驟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糧食的產量,保護土壤健康,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 其次,智能化的農業設備在糧食生產中的應用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 無人駕駛的農業機械在任何天氣和時間條件下進行作業,減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費。 而智能化的種植和收割設備根據實時數據調整作業參數,確保每一步操作的精確性,從而提高糧食的產量和質量。 最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對可能影響糧食生產的各種因素進行預測和應對。 在糧食生產環節,一方面對歷史氣候數據的分析,預測未來的天氣變化,提前做好種植和收割的準備;另一方面對病蟲害數據的分析,預測病蟲害的發生和發展趨勢,及時采取防控措施,減少糧食的損失。 綜上,為確保數字技術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糧食安全治理,還需在政策制定、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全面布局。 扎實推進數字技術融入糧食安全治理,提高糧食生產的效率和質量,有助于實現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雙重目標。

(二)扎實推進數字化賦能糧食安全治理以提升糧食儲存與運輸的安全性

糧食安全治理問題是全球性的挑戰,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 解決好糧食安全治理問題都是對生存和發展的切實保障。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尤為關鍵。 扎實推進數字技術融入糧食安全治理,以提升糧食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保障糧食供應的穩定。 首先, 物聯網技術和傳感器設備的應用實時監測糧食儲存環境的溫濕度、氧氣濃度等指標,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的問題,減少糧食損失和質量下降的風險。 物聯網技術和傳感器設備在糧食儲存管理中的應用, 為現代糧食安全治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 實時監測和控制糧食儲存環境的溫度、濕度、氧氣濃度等各項指標。 這些指標對糧食的儲存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物聯網技術和傳感器設備在糧食儲存管理中的應用, 有效減少由于糧食儲存環境不良而導致的糧食損失和質量下降的風險, 保證了糧食的質量和安全,提升了糧食儲存的效率和經濟效益。因此, 數字技術融入糧食安全治理具有深遠的實際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其次,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對糧食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的風險進行預測和評估,提前采取措施防范風險,確保糧食的安全性。 最后,數字技術應用于糧食追溯系統的建設,實現對糧食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的全程監控和溯源, 提高糧食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綜上,數字技術的應用對于提升糧食儲存和運輸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扎實推進數字技術融入糧食安全治理,有效提高糧食生產和供應的安全性,為糧食安全治理提供有力支撐。

(三)扎實推進數字化賦能糧食安全治理以優化糧食市場監管與管理

在數字交往視域下, 數字技術在糧食安全治理中的應用日益成為一種趨勢。 數字技術在優化糧食市場管理和監管方面的應用,為糧食安全治理帶來了新的機遇。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 幫助實時監控糧食市場的動態,預測和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保證市場的穩定和公平。 一是大數據技術收集和分析糧食價格、供需情況、市場趨勢等各種市場信息, 這些信息幫助政府和企業作出調整糧食生產策略、 制定糧食價格政策等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 大數據及時預測糧食價格波動、供應短缺等市場風險,從而及時采取措施,保證市場的穩定。 二是人工智能技術為更好地監管市場提供了技術支撐。 通過使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等技術,構建精準的市場監管模型,實時監控市場動態,及時發現和處理違規行為,保證市場的公平。 人工智能更準確地預測糧食需求,科學合理地進行糧食儲備,避免糧食短缺或過剩的問題。 綜上,數字技術應用于糧食安全治理,不僅提高糧食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保障糧食儲運的安全,還優化了糧食市場的管理和監管,保障糧食市場的穩定和公平。

三、數字化賦能糧食安全治理的現實困境

數字技術在筑牢糧食安全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但目前我國在數字化賦能糧食安全方面仍面臨一些現實難題,包括農村地區數字鴻溝、數據時代安全與隱私保護困難、糧食數字供應鏈不透明等現實困境。

(一)農村地區數字鴻溝問題

由于資源的不平等分配, 數字賦能在發展中國家和農村地區的推廣面臨一些挑戰。 首先,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和農村地區,人們可能接觸到現代數字技術的機會很少,缺乏數字素養。 這使得他們無法利用數字工具來提高糧食生產的效率、改進儲存方法,或者通過數字渠道分發糧食。 因此,教育和培訓計劃至關重要,以提高農村居民的數字素養,使他們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數字資源。 其次,互聯網連接的缺乏和不穩定性以及有限的電信基礎設施,限制了數字技術的普及和使用。 這使得農村居民難以獲得數字信息, 難以訪問在線培訓資源以及難以參與數字市場。 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擴展互聯網覆蓋和提高網絡質量, 以確保數字技術能夠普及到更廣泛的地區。 最后,數字賦能解決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需要考慮到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背景。 不同地區和群體可能有獨特的需求和挑戰,解決方案應該具有靈活性,以適應各種背景和需求。 應與當地社區和利益相關者進行緊密合作,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意見,確保數字賦能方案是可持續和有適應性的。 定制培訓和支持計劃以滿足不同社區的需求, 并制定政策來支持數字技術在不同文化和社會環境中的融合。

(二)數據時代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

數字化賦能糧食安全治理需要大量的農田數據、氣象數據、市場數據,這些數據便于更好地理解和預測糧食生產、分配和消費的情況,從而提高糧食安全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在數字化糧食供應鏈中,大量敏感數據被收集和共享,包括農民的生產數據和個人信息。 必須確保這些數據受到妥善保護,以避免濫用和侵犯隱私的風險。 要建立健全的數據保護法律和政策, 以平衡數據共享和隱私權之間的關系。 制定法規以規范數據的收集、存儲和使用,應明確規定數據使用的目的, 數據保留期限以及如何處理個人敏感信息。 同時,建立監管機構來確保合規性和監督數據使用。 數字系統容易受到網絡攻擊和數據泄露的威脅,需要采取加密技術、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和數據備份等有效的安全措施。 確保數據的安全和完整性,減少潛在的威脅對糧食安全治理的影響。 總之,數字化賦能糧食安全治理需要在數據的收集、 使用和共享方面取得平衡,確保同時提高糧食安全效率、保護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 必要時采取法規、技術和教育一體化的措施,以有效地管理數據并確保其安全性。

(三)糧食數字供應鏈不透明問題

數字賦能提高糧食供應鏈的透明度,以便于追蹤和管理糧食生產、分配和消費的過程。 然而,現代技術的應用也帶來一些數字不透明性和不平等問題。 首先,數字不透明性問題可能源于大型糧食生產和供應企業的壟斷。 大企業擁有資源和資金來采用智能傳感器、區塊鏈和大數據分析等最新的數字技術,以追蹤和管理他們的糧食供應鏈。 然而,小農和小規模農業企業可能無法負擔這些高昂的技術成本, 從而導致市場上的數字鴻溝。解決大型企業與小規模農業企業問題的一種途徑是鼓勵政府和國際組織提供資金和培訓,以幫助小農采用數字賦能技術,從而實現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 其次,數據分析和算法的不透明性可能會對決策過程造成影響。 盡管這些數據分析和算法可以提供有關市場需求、氣象條件和農作物生長的寶貴信息,但農民和小農往往不了解這些技術的工作原理,也無法理解算法如何得出特定的決策建議。 信息不對稱從而導致不平等,糧食供應鏈中的某些參與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這些技術,而其他人則可能會被排除在外。 解決信息不對稱不透明問題的一種方式是提供培訓和教育,以幫助農民更好地理解數字技術,并保證他們能夠參與到決策過程中,以確保公平性和可持續性。 最后,數字賦能對糧食供應鏈的透明度和效率帶來了顯著的增益效果,但必須認真處理數字不透明性和不平等問題,以確保所有農業參與者都能從這些技術中受益,同時維護隱私和數據安全。 這將有益于實現更加公平和可持續的糧食供應鏈,從而提高糧食安全的整體水平。

四、數字化賦能糧食安全治理的路徑選擇

伴隨著數字技術向農業農村領域的擴散, 如何依托數字技術新動能助推糧食安全治理的現實路徑還不夠明晰。 在梳理國內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困境基礎上,提出依托數字技術助推糧食安全治理的實現路徑。

(一)依托數字技術推進農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在農業領域, 現代科技的應用日益成為人類社會共同面對的時代課題。 傳感器、物聯網、衛星圖像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使用,日益成為農業生產和管理的有效手段。首先,傳感器技術實時監測農田的各種情況。 土壤傳感器檢測土壤的濕度、溫度、酸堿度等參數,幫助農民了解土壤的狀況,從而進行合理的種植和施肥。 水分傳感器監測農田的水分狀況,幫助農民進行合理的灌溉。 其次,物聯網技術將這些傳感器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智能的農田管理系統。 系統實時收集和分析農田的數據,為農民提供決策支持,當系統檢測到土壤濕度過低時,自動啟動灌溉系統為農田灌水。 最后,衛星圖像和人工智能技術幫助農民進行大規模的農田管理。 衛星圖像提供大范圍的農田情況,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圖像,識別出病蟲害、缺水、缺肥等問題,幫助農民及時進行處理。 然而,現代技術的使用需要使用者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 因此,政府和非營利組織可以提供技術培訓,幫助農民掌握數字技術的使用方法。同時,應適當提供設備和資金支持補貼,以補貼農民購買和安裝現代科技設備。

(二)依托數字技術提升農村居民數字素養

數字技術正在快速地改變農業生產、農村生態、農民生活,數據資源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 然而,許多農民缺乏必要的技術知識和技能, 提供培訓和支持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智能手機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農民也不例外。 智能手機幫助農民獲取天氣預報、市場價格、農業技術等農業信息。 因此,為農民提供智能手機的使用培訓,教他們如何搜索和獲取信息,如何使用農業應用程序等。其次,互聯網是獲取和分享信息的重要平臺。 通過互聯網為農民提供在線培訓課程, 教農民如何使用數字技術來改進農業生產和管理。 開展課程包括土地管理、種植、灌溉、病蟲害管理等內容。 此外,政府、非政府組織和農業合作社可以合作,共同為農民提供數字技能培訓。 政府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非政府組織提供技術和教育資源,農業合作社組織農民參加培訓。 通過三者合作以確保農民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提高他們的農業生產能力。 總之,通過提供培訓和支持,幫助農民掌握并應用數字技術,以改進農業生產和管理。 這不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浪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推動農村的經濟發展。

(三)依托數字技術優化糧食供應鏈管理

數字化供應鏈的構建, 對傳統的農產品市場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創新動力,從全部商品的覆蓋、線上線下的互動、 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同等方面都在加快推進。 通過使用物聯網技術與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更透明的糧食供應鏈管理。 物聯網技術用于糧食生產和儲存的監控。 通過在農田和倉庫中安裝傳感器,實時監控糧食的生長和儲存條件,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有助于提高糧食的質量和減少損失。 區塊鏈技術用于糧食供應鏈的追溯。 每一筆交易都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上,無法被篡改或刪除。 意味著便于追蹤糧食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整個過程,確保糧食的安全和質量。 政府和糧食安全機構在推動數字化供應鏈管理的實施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通過制定政策和標準, 鼓勵并引導企業和農民使用數字技術。 同時,加強監管和審計,確保數字技術的正確和安全使用??傊?,數字賦能實現更有效、更透明的糧食供應鏈管理,不僅減少食品浪費、提高供應鏈的效率,也確保糧食能夠更快、更安全地從生產者到消費者。

五、結語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事,是關系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 億人口的大國來說, 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在新的歷史時期和新的發展階段,確保糧食安全就必須著力推進糧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實現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提供重要產業支撐。 推動糧食安全治理,必須實現數字化轉型, 以科技創新作為重要依托, 落實科技興糧、藏糧于技。 當前,數字技術正以強大的勢能助推解決糧食安全治理問題,為農業領域的現代化、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 創新驅動、信息驅動、跨學科合作相互交織, 共同構建了數字技術在糧食安全治理問題中的實現機制。 推進數字技術融入糧食安全治理,在研發層面,強化相關技術研發和創新, 提升數字技術在糧食安全領域的應用水平。 在社會層面,深化政策支持和推動,制定相關法規和標準, 促進數字技術在糧食安全治理中的廣泛應用。 在人才培養層面,推動人才培養和技術普及,提高從業人員的數字技術素養, 推動數字技術在糧食安全治理中的落地實施。 未來, 應不斷深化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持續推動數字技術與糧食安全治理的深度融合,實現“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宏偉目標。

猜你喜歡
糧食數字化數字
珍惜糧食
珍惜糧食 從我做起
請珍惜每一粒糧食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我的糧食夢
答數字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