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菇在黔西南可栽培價值研究

2024-04-27 03:23王榮波許珍涌石通澤楊林興
種子科技 2024年6期
關鍵詞:黔西南草菇菌棒

王榮波,許珍涌,石通澤,楊林興,伍 燕*

(1.興義民族師范學院/生物與化學學院,貴州 黔西南 562400:2.晴隆縣農業農村局,貴州 黔西南 561400)

草菇(Volvariellavolvacea(Bull.)Singer)又名草莓菇、蘭花菇、麻菇、華南菇,隸屬擔子菌門、蘑菇綱、蘑菇目、光柄菇科、小包腳菇屬[1],是著名的高溫型栽培食用菌,在溫度30 ℃左右、相對濕度80%~90%時生長旺盛,最早在我國華南地區種植,例如廣東、廣西和福建等地區。隨著暖棚設施的完善,現在北方也廣泛種植[2-3]。草菇味道鮮美、肉質脆嫩、清香似蘭花,營養價值高,有抗氧化、抗腫瘤、保肝護肝和免疫調節等功效[4-5],草菇幼時子實體被菌幕包被嚴實形似草莓,此時是最佳采收食用期也叫蛋形期,待菌蓋破膜后進入成熟期,草菇的品質和口感便隨之下降。草菇屬于腐生菌(草腐菌),是世界產量排名第5 位的食用菌[6],具有較強的纖維素分解能力,栽培過程中對培養基質要求不高,可以利用生產香菇、平菇的廢舊菌棒添加適當基質進行栽培,溫度合適的情況下,草菇從接種到出菇時間較短,僅需15 d 左右就可以采收第1 茬菇,一般可以重復采收4~5 茬菇。

黔西南地處黔、滇、桂3 省交界處,6—8 月夏季氣溫較高,尤其是冊亨、望謨等地區靠近廣西,氣候適宜,比較適合草菇大棚栽培,黔西南在興義、安龍、晴隆和貞豐等地區有許多大型食用菌龍頭企業,每年冬、夏兩季生產的香菇菌棒和平菇菌棒達到數千萬棒,這些菌棒下架后一部分用于生產無煙碳粒,另一部分用于生物菌肥的發酵生產,但仍有部分菌棒因沒有得到較好的開發利用而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結合前期在黔西南草菇栽培成功試驗結果來綜述草菇的生理特點、栽培優勢,分析草菇在黔西南栽培的便利條件,利用香菇、平菇廢舊菌棒栽培草菇,為黔西南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了一條思路。

1 草菇的營養價值

草菇的營養價值較高[7],每100 g 干草菇含有粗蛋白質28.03 g、粗脂肪1.24 g、粗纖維18.9 g、可溶性多糖0.50 g,草菇含有豐富而全面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達到總氨基酸的45%左右,草菇風味獨特,鮮草菇中檢出27 種揮發性風味成分,其中3-辛醇、1-辛烯-3-醇等八碳化合物是草菇最為重要的特征風味物質[8],素有“放一片,香一鍋”的美譽,這些成分可保證草菇營養價值較高、味道鮮美、口感良好。草菇憑借豐富的營養成分、脆嫩的口感和鮮美的味道具備良好的市場開發價值。

2 草菇的保鮮和自溶機制

草菇屬高溫型食用菌,也是最難保鮮、貯藏的食用菌之一,一般認為草菇最適宜的保存溫度為15 ℃,保鮮時間為48 h,當溫度高于或低于15 ℃均容易發生軟化自溶。草菇在采摘脫離基質后呼吸作用加快、代謝旺盛,后熟作用強烈。研究表明,在低溫(4 ℃)和高溫(30 ℃)情況下草菇都會啟動自溶機制,細胞內蛋白酶活性增強導致蛋白質大量降解;細胞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過量產生,膜脂過氧化引起細胞膜結構改變,通透性增加,果膠酶和纖維素酶大量滲出細胞膜外,細胞壁結構中的果膠成分、纖維素遭到破壞,細胞發生嚴重損傷,導致菇體從硬實、有彈性逐步軟化、顏色褐變、自溶滲水,菇體表面出現黏液,短時間內便從美味可口變為刺鼻發臭[9]。雖然研發了很多保鮮技術[10-12],例如臭氧處理、低劑量輻照殺滅微生物、紫外滅菌、1-MCP、自發氣調式包裝盒等技術,這些技術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時效最長只能維持120 h。草菇強烈的后熟反應機制制約了運輸時間和上架時間,是草菇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鮮菇只能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周邊就近栽培和銷售,這是長期以來草菇產業發展面臨的一個短板,其不耐貯存、銷售時間短,但草菇較短的出菇期和美妙的鮮味使菌農和菌類愛好者不愿放棄,因此草菇常常被加工成干制草菇、鹽漬草菇、草菇罐頭、草菇醬油、草菇辣醬、草菇米皮、草菇酸奶等精深加工產品。

3 草菇的藥用價值

草菇包含酚類、多糖、特異性蛋白、甾醇和三萜類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免疫調節、抗腫瘤、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研究表明,草菇子實體中的多糖、糖蛋白、免疫凝集因子等成分對腫瘤細胞生長有抑制作用,存在明顯的量效關系;草菇中含有的水溶性多糖、總酚、SOD 酶、CAT 酶和維生素C 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高效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達到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草菇中含有真菌免疫調節蛋白類似物,例如草菇凝集素可激活小鼠淋巴細胞的增殖;草菇多糖可上調MAPK 信號通路中P38、JNK 和ERK 等蛋白的表達,充分發揮免疫調節功效,增強機體的抗病性[13]。草菇中含有豐富的精氨酸,其前體合成物質鳥氨酸可通過循環作用代謝尿素從而降低氨含量,防止肝昏迷;100 g 鮮草菇中含有粗纖維18.9 g,有利于清潔腸道和降低血糖。綜上所述,草菇的保健功效顯著,有藥食兩用的效果。

4 草菇的生活史

草菇所需的栽培設施極為簡單,早期種植通過簡單利用草料在室外堆垛栽培,滿足高溫高濕條件就可生長。隨著大棚的興建,草菇也從室外種植轉為條件可控的室內種植,實現了草菇的工廠化、周年化種植。草菇所需的培養料有生料栽培法、自然堆漚發酵法、二次發酵法和熟料法,生物轉化效率可達40%以上,栽培方法有床架式、壓塊式、棒栽、袋栽、覆土栽培及籃筐栽培等多種方式,培養料只要是富含纖維的材料即可,例如稻草、麥稈、棉籽殼、木屑、甘蔗渣、藥渣等,添加適量氮源調整碳氮比為(30~40):1 就能滿足草菇生長需要。草菇栽培過程中菌絲生長則需要氣溫穩定在30~32 ℃,菌絲分泌的酶可以將培養料中的木質素、纖維素等快速分解為單糖供菌絲生長利用,子實體發育則需要氣溫穩定在28~32 ℃,草菇生長周期短,從接種到出菇采收僅需要15 d 左右,草菇菌絲屬同宗結合,無鎖狀聯合,條件適宜菌絲扭結直接進入針頭期、紐扣期、蛋形期、伸長期、成熟期和開傘期,最佳采收期在蛋形期,15 d 左右就可采收第1 茬草菇,菌農稱之為“暴利菇”。草菇憑借栽培料簡單、生長迅速等特點在我國南方和北方地區廣泛種植。

5 草菇在黔西南晴隆縣的種植過程

5.1 栽培材料的選擇

栽培使用的主料是香菇菌棒生產過程中污染下架的雜木料,木屑、麥麩、石灰的配比為90:8:2。木屑相對于秸稈、稻草有著營養全面、碳氮比適宜、通透性好等優點,是非常理想的食用菌栽培原料,可以在草菇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階段提供充足的營養成分,同時木屑的通氣性好,草菇菌絲生長過程呼吸作用強烈。栽培料的通透性不好會影響菌絲的發育,進而影響子實體的產量和品質。

5.2 栽培材料處理

將25 kg 木屑和0.5 kg 石灰混合攪拌均勻,加水至將混合料完全浸泡,24 h 后撈出濾水加入8%的麥麩,當混合料的濕度在70%左右,則進行裝袋處理(15 cm×15 cm×30 cm)。將裝好的栽培袋放入高壓蒸汽滅菌鍋中,在121 ℃下滅菌3 h,滅菌完成后使其在滅菌鍋中自然冷卻,等其冷卻后立即進行接種處理,接種在超凈工作臺中完成,對相應的接種工具進行滅菌,以確保接種過程中不會染上雜菌。

5.3 菌絲體的培養

培養前3 d 需要對棚內進行熏蒸滅菌,防止其他雜菌污染,混合使用高錳酸鉀和甲醛,熏蒸效果較好。將接種完成的栽培袋均勻放置在棚內培養架上進行避光培養,要滿足高溫、高濕、O2充足和通風良好的草菇培養條件,每天上午、下午開棚通風1 h,棚內濕度保持在70%~80%,溫度在28~32 ℃。菌絲生長初期,菌絲粗壯、濃密潔白、生長較快,3 d 后能長滿袋口附近,4 d 后對于草菇生長旺盛的菌袋,應將蓋子揭開,增大與O2接觸面積,有利于菌絲生長。在菌絲粗壯密集處會產生淡紅色色素,屬于正?,F象。

5.4 子實體的培養

草菇的出菇過程需要脫袋,將長滿菌絲的袋口向底部剪1 條缺口,然后直接將菌棒從缺口取出,放置在塑膠膜上進行橫向堆疊,需輕拿輕放,以免損壞菌棒,影響出菇。對堆疊好的菌棒進行噴水(確保澆透),大棚內的散射光對出菇有誘導作用,需要根據棚內每天的溫度、濕度、通風量對菌棒進行補水、通風。脫袋處理第3 天,在菌棒的兩端初現原基(純白色、針頭狀突起),此時注意避開原基噴水保濕;脫袋處理第5 天在溫濕度合適條件下原基陸續進入紐扣期;脫袋處理第9 天,子實體進入蛋形期,頂部呈深灰色,其余部分呈淺灰色(此時期是草菇最嫩、最鮮、營養價值最高的時期,是草菇的采摘期,也是市場上賣相最好、價格最高的時期)。脫袋處理第13 天,菌蓋向上伸長,開始突破包被伸展出來,菌褶白色;脫袋處理第15 天,未經采摘子實體菌蓋完全張開,形如傘狀,菌褶由白色變為肉紅色,有性生殖過程結束。

黔西南多個縣份具備種植草菇的氣候條件,例如望謨、冊亨、晴隆等地區。晴隆鎮屬于全年無霜期,大廠鎮的江誠商貿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有300 多個香菇栽培大棚,夏季棚內氣溫達到35 ℃以上,6—8 月因溫度較高,大棚進入空置期;沙子鎮以生產平菇為主,平菇出菇后產生的廢舊菌棒每年達到數千萬棒;碧痕鎮有801 個設施完善的大棚,以生產香菇為主,廢舊的香菇菌棒每年也達到數千萬棒。綜合這些條件,可以發展草菇種植業,既利用了廢舊菌棒,也提高了大棚的使用率,可在不適合香菇和平菇生產的高溫季節輔助草菇栽培。在前期工作中,借助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校企合作平臺,通過科研人員精心選育和栽培研究,種植的草菇V28 順利出菇,且品質達到預期效果,溫度條件也完全能滿足草菇對積溫的需求。

6 草菇常見病蟲害防治

在栽培前應對大棚進行充分消殺,可在大棚地面撒生石灰消殺7 d,再悶棚進行高錳酸鉀和福爾馬林(按照1:1 混合,現配現用)熏蒸,7 d 后開棚換氣可殺滅絕大部分細菌性和真菌類感染源。草菇在整個栽培過程中處于高溫高濕的環境中,草菇憑借快速生長能迅速占滿整個菌棒,如果管理不善、通風不足,容易有細菌產生,常見的霉菌有青霉、鏈孢霉、曲霉和木霉。當菌棒上出現霉菌侵染時,可將菌棒放在自來水下沖掉孢子,在污染區撒施生石灰進行消殺,加強大棚內的通風換氣,防止高溫高濕,能有效抑制霉菌生長。隨著霉菌的污染,栽培密度過大容易發生菇蚊、菇螨,可在采摘第1 茬菇后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稀釋液噴灑整個大棚,能迅速殺滅菇蠅,晚上再輔以誘蟲燈進行捕殺;夏季容易引發菇螨,采摘第1 茬草菇后可將阿維菌素素油稀釋后噴霧防治。大棚種植容易管理,相對戶外栽培模式病蟲害發生概率低,生物質轉率相對高10%左右。

7 草菇的營銷策略

草菇的優點是生長期短、收益高、味道鮮美,短板是不耐貯存,而精深加工草菇產品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可做成草菇罐頭、草菇醬油等精深加工產品。隨著電商平臺的崛起,可以考慮直銷的模式,憑借草菇脆嫩的口感和美妙的香味等打開消費者市場。網絡營銷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顯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葡萄、草莓等不耐貯存產品在網絡平臺銷售較好,草菇的銷售也可借助網絡平臺,為中小企業、合作社營銷者開辟一條新的銷售渠道。讓消費者通過直播看到栽培、采摘、包裝、過秤等過程,從大棚到餐桌不到48 h,減少不必要的銷售中間環節,降低成本讓利于消費者,增強菌農和消費者之間的直接交流和交易,可達到彌補短板的作用,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隨著流動性增強,高品質的鮮菇能源源不斷進入市場,草菇的食用品質得到保證,消費者能真正享受到草菇的美味,推動全球產量排名第5 位的菇類產品進入黔西南食用菌產業發展鏈條。

8 結束語

黔西南食用菌產業發展較好的安龍縣、晴隆縣和貞豐縣借助國家現代化農業發展資金、大亞灣東西部協作資金的支持,在山地農業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都投入巨資建設食用菌產業園區,以此為中心打造集制種、種植、冷藏、冷鏈運輸、精深加工及貿易為一體的食用菌綜合產業園區。完善這些基礎設施對黔西南食用菌下游產品開發和食用菌精深加工產業發展提供了保障,提高了食用菌品種栽培的多樣性,在不同季節栽培食用菌,尤其對出菇期短、不耐高溫和低溫的草菇種植非常有利。精深加工草菇產品提高了其增加附加值,對生產香菇、平菇過程中留下的廢棄菌棒再次利用,綜合提高了這些地區食用菌產出率和生物質轉化率。

猜你喜歡
黔西南草菇菌棒
黔西南,美麗的家園
農業廢棄物在草菇栽培上的應用
草菇增產有三法
夏季高溫期香菇菌棒間歇養菌三步走
最好的老年人食譜——草菇大白菜
尋味貴州——黔西南
香菇注水時間怎樣掌握
風吹黔西南
草菇電擊法遺傳轉化的研究
香菇菌棒開放接種新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