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融入藝術鄉建的實踐路徑探究

2024-04-27 03:08王果曾彬彭子義
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實踐路徑非遺

王果 曾彬 彭子義

摘要:非遺保護與藝術鄉建具有較強的協同性。非遺融入藝術鄉建,能夠彰顯非遺的在場性,提高藝術鄉建的在地性。在新時代背景下,長樂古鎮可通過加強非遺傳承保護、開展品牌文創設計、推動文學藝術創作、整體規劃建筑空間等路徑,把長樂抬閣故事會這一國家級非遺資源融入長樂藝術鄉建實踐中,以實現文化賦能,推進鄉村振興。

關鍵詞:非遺;藝術鄉建;長樂抬閣故事會;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122;K89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4580(2024)01-0124-(05)

DOI:10.19717/j.cnki.jjus.2024.01.021

當前我國鄉村地區有兩種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實踐活動: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的保護,二是藝術融入鄉村建設(以下簡稱藝術鄉建)的實踐。這兩種文化實踐活動,對于豐富我國鄉村文化生活、挖掘鄉村人文價值、增強鄉村審美韻味以及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非遺保護工作和藝術鄉建活動都面臨著各自的困境:前者主要表現為在場性缺失,后者主要表現為在地性不足。那么,能否把非遺元素融入藝術鄉建,將非遺保護與藝術鄉建這兩種文化實踐活動相結合,使二者之間產生良好的協同作用,從而提高非遺的在場性,提高藝術鄉建的在地性,以推動我國鄉村文化振興呢?本文首先從理論上分析了非遺保護和藝術鄉建之間的協同作用,然后以湖南省汨羅市長樂抬閣故事會為例,對非遺融入藝術鄉建的實踐路徑進行探究。

一、非遺保護與藝術鄉建的協同性分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睌祿@示,我國70%以上非遺項目保存在鄉村。鄉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鄉村本土生長的文化資源,是鄉村傳統文化的主體和精華,承載著區域文化共同體的集體記憶與智慧結晶。非遺的傳承與保護,對于保留鄉村歷史文脈、拓展鄉村文化內涵、助推鄉村文化振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技術的進步,很多非遺項目,尤其是處于偏僻鄉村的非遺項目,已不具備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調適能力,逐漸脫離人民群眾的現實生產與生活需求,在鄉村的存在感日漸淡化,影響力日漸衰弱,因而時刻面臨消失的危險。

藝術鄉建,是一種融合藝術、文化和設計等工具的鄉村建設和發展模式。藝術鄉建的核心理念是通過藝術家、設計師和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借助藝術創作、文化活動、建筑設計等手段,改善鄉村的公共空間和環境設施,保護鄉村的悠久歷史和優秀傳統,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提升鄉村的文化底蘊和生活品質,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促進鄉村的可持續發展。藝術鄉建,能夠“重建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神的關聯,修復鄉村的禮俗秩序與倫理精神,激發不同文化實踐主體的參與感、積極性和創造力”[1]。但是,藝術鄉建作為一種借助外力介入的鄉村建設和發展模式,其采用的藝術元素、藝術形式、藝術手法、藝術風格等要素,往往缺乏本土根基,與群眾的審美意識距離較遠,因而得不到群眾的認同,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現象。

實際上,由于非遺保護與藝術鄉建都發生在鄉村地區,都具有群眾性和群體性特征,都屬于基層文化實踐活動,二者之間因而具有較強的協同性。一方面,藝術鄉建可以為非遺提供更多的應用場景和保護場景。比如,在開展藝術鄉建時,可以將非遺元素融入鄉村的建筑設計、產業發展等生產活動中,使非遺更加貼近鄉村的現實生活,從而不斷提高非遺的在場性,進而促進非遺保護工作。另一方面,非遺可以為藝術鄉建提供更多的本地化藝術元素和藝術資源,有助于保持藝術鄉建的歷史延續性,持續提高藝術鄉建主體的在地性意識,增強鄉民對藝術鄉建的歷史認同感。

因此,如果將非遺融入藝術鄉建,把非遺保護與藝術鄉建工作結合起來,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彼此所面臨的實踐困難。此外,將非遺元素融入藝術鄉建,還有助于促進非遺傳統與現代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創造出更具包容性和創新性的文化表達方式,為我國藝術鄉建和鄉村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和選擇空間。

二、長樂抬閣故事會的發展現狀及其保護難題

長樂抬閣故事會,又稱長樂故事會,源于隋唐,盛于明清,由元宵鬧花燈習俗演變而來,是一項傳統的抬閣表演形式的民俗活動。每年的元宵節這一天,在汨羅市長樂鎮上,都會舉行一場聲勢浩大、熱鬧非凡的文化活動。在這項古老的文化活動中,所有的表演者都會穿上精心制作的古裝戲服,或踩著高蹺,或推著抬閣,或邁著舞步,利用各種道具擺出不同造型,把自己裝扮成一個個歷史中的人物或傳說中的人物,演繹一個個精彩絕倫的傳統故事。故事會主要有地故事、地臺故事、高彩故事、高蹺故事等四種表現形式,熔戲劇、雜技、祭祀、彩繪、音樂、歷史傳奇、文化教育、游戲競技于一爐,具有廣泛的參與性與深厚的群眾性[2]。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匯聚于此,摩肩接踵,興高采烈,看故事,觀燈會,品甜酒,鬧元宵。整個古鎮熙熙攘攘,五彩繽紛,成為一片歡樂的“故事”海洋。長樂抬閣故事會,既弘揚民間文化,又富于教育意義,并給鄉村民眾帶來娛樂。

與國內其他抬閣民俗相比較,長樂抬閣故事會具有非常明顯的地方特色。一是長樂抬閣故事會追求“驚”“險”。比如,表演者在表演高蹺和高彩故事中,不斷挑戰表演高度和表演難度,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并帶給觀眾以感官刺激和美的享受。二是長樂抬閣故事會追求“奇”“巧”。表演者在表演前需要扎故事,而在扎故事時需要對人物造型和器具結構進行組合搭配,這要求扎故事的人不但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素養,也要求扎故事的人具有奇思妙想能力和創造創新技巧。同時,在出故事和比故事時,組織者和表演者要具有隨機應變和出奇制勝能力。這種追求“奇”“巧”的精神,在地臺故事和高彩故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三是長樂抬閣故事會弘揚“比”文化。長樂人將長樂古鎮劃分為兩段,北段為上市街,南段為下市街,上市街和下市街相互競爭,看誰出的故事更出彩,難度更高,技藝更妙,從而形成獨有的“比”文化。這種“比”文化,已成為長樂抬閣故事會的核心文化要素。

長樂抬閣故事會于201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受到當地各級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的保護。但與其他很多鄉村非遺項目類似,長樂抬閣故事會目前面臨著難以傳承的問題。長樂故事會是一種集體活動,離不開廣大民眾的積極參與。但由于大部分年輕人外出務工,或是選擇在城市安家生活,對長樂抬閣故事會的感情日趨淡薄,因而不愿意深度參與這種勞神費力又沒有報酬的民俗活動。同時,由于人才的缺失,非遺資源的有效轉化與市場利用遠遠不夠,其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因此被埋沒和忽視。如何傳承和保護長樂抬閣故事會這一文化瑰寶,如何增強長樂抬閣故事會的在場性,已成為長樂人民亟待破解的難題。

三、長樂古鎮藝術鄉建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長樂鎮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古鎮。先民取“長久安樂”之意,故稱其為“長樂”。著名詩人余光中曾深情寫道:“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本哂猩詈駳v史底蘊的汨羅江,從東到西繞長樂鎮而過。歷史上,長樂鎮一直是文化經濟繁榮之地。早在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岳陽縣和岳陽郡治所均設在長樂。鎮內店商林立、商賈云集,享有“湘北小南京”之美譽。

進入本世紀以來,長樂鎮加大了對文旅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并先后被冠上全國重點鎮、湖南省特色產業小鎮(甜酒小鎮)、湖湘文化特色旅游古鎮、岳陽市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稱號。為促進古鎮文化旅游產業的長遠發展,長樂鎮政府努力打造五個一工程,即“一環”(東西鎮公路建設)、“一帶”(沿汨羅江長樂鎮區風光帶)、“一街”(修復好千年麻石古街)、“一園”(故事文化園建設)、“一基地”(完善長樂智峰山滑翔傘基地建設)等,使長樂古鎮成為汨羅市重要的中心集鎮。

長樂鎮在加大對文旅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始終注重對民間文化藝術的保護,并將民間藝術元素和藝術資源積極融入到古鎮開發建設中,在藝術鄉建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自2008年起,長樂鎮多次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但是,長樂鎮的藝術鄉建在實踐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房屋新老交替,藝術視覺感官不協調。長樂主街為十字交叉形,縱軸是長樂古街(該古街也是汨羅市保存最完整的一條古街),橫軸是新街,周邊為密集的居民區自建房,居民區外為農田。長樂鎮古街長約600米,南北縱向,以柵子巷為界點,靠北一端為上市街,靠南臨汨羅江一端為下市街,古建筑以木結構或磚木混合結構為主。有些房子年久失修,搖搖欲墜,部分房子修復后又與老建筑格格不入,中間還混雜著一些現代大白墻的磚石建筑,視覺感官不協調。二是長樂鎮商業主街商業氛圍太濃郁,淹沒了古街的藝術特色。長樂鎮商業主街與古街交叉,一往西延伸,一向東北延伸,現代和傳統相互疊加,商業街濃厚的現代商業氣息與古街的古樸典雅形成極大反差。而且,無論是古街還是新街,都沒有很好地體現出長樂最重要的故事會文化和甜酒文化,地方特色不突出。三是民居犬牙交錯,建設缺乏規劃性。除十字交叉的主街和古街外,長樂鎮還有一些旁支,而且圍繞鎮中心修建了很多民居,形成犬牙交錯狀。由于缺乏監督和規劃,整體上給人一種凌亂無章之感。四是文化藝術設施實施封閉管理,游客體驗感不強。長樂鎮有上市街故事博物館和下市街故事民俗博物館,但博物館大部分時間是關閉的,鎮上只有一些關于傳統文化的零星介紹,整體設計也沒有彰顯長樂抬閣故事會的藝術特色,這使得慕名而來的游人不能對長樂文化做深入了解,體驗性不佳。

四、長樂抬閣故事會融入藝術鄉建的實踐路徑

1936年,梁漱溟在《鄉村建設大意》中著重指出:“救濟鄉村便是鄉村建設的第一層意義;至于創造新文化,那便是鄉村建設的真意義所在。鄉村建設除了消極地救濟鄉村之外,更要緊的還是在積極地創造新文化。所謂鄉村建設,就是要從中國文化里轉變出一個新文化來?!保?]

長樂鎮作為千年古鎮,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藝術資源。在當前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長樂古鎮應當把長樂抬閣故事會這一非遺資源,積極有效地融入藝術鄉建之中,實現“文化賦能”,并對長樂鎮及周邊鄉村的文化精神、情感需求、鄉俗秩序等要素,進行綜合性整合和系統化治理,從而推動鄉村振興。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非遺傳承保護,重建長樂傳統精神

鄉村是一個共同體,鄉民在鄉村共同勞作、共同生活、患難與共、生死相依。費孝通在《鄉土中國》里寫道:“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保?]鄉村的衰敗,不僅是人口移出的空心化問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精神的衰敗與文化的崩塌。內聚力的基礎是文化認同和情感歸屬。但是,今天的長樂和大部分中國鄉鎮一樣,都面臨著人心瓦解的問題。因此,如果能將長樂故事會融入長樂古鎮的藝術鄉建活動中,加強對非遺的傳承與保護,就可以重建長樂傳統精神,增強鄉村團結氛圍,提高鄉村治理效率,有效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但是,非遺融入藝術鄉建的前提是廣大鄉民尤其是藝術鄉建的參與者應當重視對非遺的宣傳保護,使非遺這一寶貴文化資源被人民群眾所了解、所認識、所認同。千百年來,長樂抬閣故事會所展示的均為忠孝禮信義的故事,如《程嬰救孤》《荊軻刺秦》《打漁殺家》《岳母刺字》《水泊群雄》等。進入新時代以來,非遺傳承人在承繼傳統故事的同時又增添了一些現代故事。據不完全統計,長樂抬閣故事會經常表演的故事超過500個。對于如此豐厚的非遺資源,長樂人民應當采取多種措施,并積極利用各種現代化工具如互聯網、多媒體等,全方位推動非遺保護工作。比如,可以通過和高校、藝術機構等合作,對長樂故事會進行插畫、繪本等繪制,并進行系統的影像記錄,在本地文化館以及公眾號、抖音、小紅書等平臺進行宣傳,讓更多本地人了解長樂故事會,也讓長樂的年輕人對這一本土民俗活動產生喜愛和自豪之情,從而將傳承故事會變成自發自覺的行為。傳承和保護長樂抬閣故事會,既能發揮其文化教育、倫理培養、體育娛樂功能,也能為藝術鄉建持續提供豐富的藝術素材和藝術資源,提高藝術鄉建的在地性。

(二)加強非遺品牌打造,突出長樂文化優勢

一是擦亮長樂抬閣故事會的國家級非遺品牌。讓非遺技藝“傳”下去,“活”起來,“用”起來,從而實現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長樂鎮可以將長樂故事會作為視覺傳達的主要表現內容,積極打造富有魅力、具有特色、富有整體性的品牌形象??梢酝ㄟ^設計具有非遺特色的品牌標志、IP形象、表情包、插畫和系列文創產品,以數字化轉換、跨界融合、文旅研學等多種方式,把長樂抬閣故事會的國家級非遺標簽擦亮,把長樂抬閣故事會這一文化遺產轉化為長樂的品牌資產。

二是圍繞長樂故事會打造鄉村旅游品牌。通過藝術鄉建,培育藝術產業,吸引藝術消費,是打造鄉村旅游品牌、提高鄉村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徑。通過挖掘長樂抬閣故事會的藝術元素和文化內涵,或創作藝術產品以吸引游客消費,或打造文化空間以吸引游客參觀,可以迅速提高長樂旅游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此外,非遺傳承人可將自身的技藝成長經歷和藝術人生故事,通過互聯網、多媒體等工具向外傳播,打造本土化的品牌故事,弘揚傳統文化,彰顯非遺魅力。

三是將抬閣文化元素融入地方特色產品的品牌文創設計中。長樂鎮擁有很多特色產品和旅游資源,如長樂特色美食甜酒香飄九州,長樂金融安防產品如保險柜暢銷全國,長樂本地制鐵與編織產品聞名遐邇,智峰山滑翔傘基地是湖南省少有的優質滑翔地點。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樂抬閣故事會能夠為長樂上述特色產品和服務的品牌文創提供豐富的藝術素材。目前,長樂鎮有個別公司設計了一些文創產品,但是品類不多,也不系統,而且未能彰顯長樂抬閣故事會的藝術特質。近年來,產品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品牌打造顯得尤為重要。要努力將長樂抬閣故事會所包含的藝術元素融入長樂鎮特色產品的品牌打造中,突出產品的地方特色,構建具有高度識別性和差異化的產品形象,使品牌之間形成視覺文化聯動,讓人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精神的情感觸動,使消費者獲得特殊高品質的體驗感,從而建立起品牌忠誠度和美譽度,使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地位。

(三)推動文學藝術創作,營造長樂文化氛圍

將長樂抬閣故事會融入長樂藝術鄉建,應當關注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和文化的動態性變遷。長樂自古就是詩詞之鄉和楹聯之鄉,流傳下來很多優秀的詩、詞、聯,其中很多都與長樂抬閣故事會相關,例如,楹聯有“樂土承歌,大愛憂思少;長河作證,小城故事多”(彭千紅)、“窮天氣為咫尺;化歷史于眼前”(陳劍湘)等。如將這些詩、詞、聯與長樂故事會插畫相結合,對周邊建筑、圍墻等進行裝飾,設計藝術長廊或安裝電子屏播放活動視頻、人物采訪等,就能夠營造出良好的文化藝術氛圍。這些藝術作品的創作和展示,可以為長樂帶來全新的視覺和審美體驗,讓居民重新認識并更加珍惜本土文化資源。這些優秀的藝術作品,既可為長樂鎮和周邊鄉村社會的自我更新與發展提供文化動力,亦能協調化解長樂鎮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新舊矛盾,使長樂鎮完成從商業古鎮向文化藝術古鎮的轉化。同時,文學藝術創作,還可以營造長樂文化氛圍,調和人與環境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以及人與文化的關系,助力藝術鄉建完成對鄉土社會的重構。

(四)整體規劃建筑空間,推進環境協調發展

面對蓬勃興起的現代化潮流,參與藝術鄉建的各級主體應當保持對當地歷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珍惜。這就需要民眾在開展藝術鄉建時,注重對非遺資源的保護,在整體規劃時積極融入非遺元素,提高非遺的在場性。在非遺融入藝術鄉建活動中,長樂鎮政府要積極發揮主導作用。比如,長樂鎮政府應主動邀請設計師對古鎮進行整體規劃與評估,對亟待保護的民居提出整修和重建方案,并始終堅守和弘揚長樂傳統建筑風格,以保持整體環境的協調。同時,可采用漸進的設計方法,逐步將現代元素引入傳統建筑群中,以減少視覺的突兀感。要合理選擇建筑材料和視覺色彩,以確保新建筑與周圍傳統建筑之間的相互協調。在新建現代建筑和改造傳統建筑時,要多采用共同元素,如相同或相似的形狀、線條、構件等,以增加它們之間的視覺聯系。要鼓勵建筑設計師在參與藝術鄉建時,將長樂抬閣故事會元素融入建筑設計、民居改造和景觀打造中,這既體現了非遺的在場性,也體現了藝術鄉建的在地性。同時,也要鼓勵非遺傳承人在開展非遺保護時(如建立非遺檔案館、博物館、表演空間等),從藝術鄉建的目的和視角出發,積極邀請藝術家參與建筑空間設計,以提升建筑的藝術性和美觀度。

五、結語

將非遺資源融入藝術鄉建實踐,既能彰顯非遺的在場性,又能增強藝術鄉建的在地性,充分體現二者之間的協同性。國家級非遺長樂抬閣故事會是長樂古鎮最重要的民俗活動,是長樂古鎮人民的獨有鄉愁。在現代化發展的裹挾之下,長樂古鎮與中國大多數古鎮一樣,存在新與舊的矛盾、人與環境的沖突、傳統與現代的抉擇、商業開發與文化保護的取舍等問題。長樂人應從加強非遺傳承保護、開展品牌文創設計、推動文學藝術創作、整體規劃建筑空間等方面著手,將長樂抬閣故事會這一國家級非遺資源融入藝術鄉建的實踐中去,積極探索解決鄉村現代化疾病、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劉姝曼.藝術介入鄉村建設的回首、反思與展望——基于“青田范式”的人類學考察[J].民族藝林,2017(4):5-13.

[2]周海燕,薛松林,陳松柏.抬閣·長樂抬閣故事會[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8:序.

[3]梁漱溟.鄉村建設大意[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

[4]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5:5.

猜你喜歡
實踐路徑非遺
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品牌化開發路徑研究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致力非遺保護,實現文化傳承
“非遺”圖像——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圖片拍攝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淺析高校黨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