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歲以下嬰幼兒親子游戲材料的四級圈層管理體系建構研究

2024-04-27 04:09吳麗芳
早期兒童發展 2024年1期
關鍵詞:親子嬰幼兒建構

吳麗芳

摘要:建構親子游戲材料管理體系可以解決重復浪費,各自為政且無法共享的游戲材料現狀問題。研究基于3歲以下嬰幼兒教育工作實際需要開展,提煉出以兒童為本的“適宜+發展”“實用+留白”“共建+共享”建構理念,形成親子游戲材料核心庫、課程庫、教師庫、家庭庫的四級圈層體系,達到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成效,真正為親子教育工作提供便捷,提升親子游戲質量,提高教師工作效能。

關鍵詞:親子游戲材料 體系建構 3歲以下嬰幼兒

中圖分類號: G61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2097-0609(2024)01-0080-08

親子游戲指以親子關系為主要維系基礎,以親子互動為核心的游戲活動。3歲以下嬰幼兒教育機構中的親子游戲一般由兩對以上親子共同參加,教師會根據不同年齡段嬰幼兒的發展需求組織開展,給予嬰幼兒最自然、最快樂的認識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1],促進其健康全面發展,同時教師將自己的教育觀和具體方式方法示范給家長,引發家長的模仿學習和實踐,并對家長的親子互動進行即時性的指導,提升家長的育兒素養。親子游戲是目前服務3歲以下嬰幼兒的早教機構開展親子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問題提出

游戲材料是指用于游戲活動的一切物品,包括專門為游戲制作的玩具。[2]游戲材料是兒童游戲及多種活動的支柱,也是認識、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不僅具有游戲性,還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性。游戲材料的科學使用有利于引發、支持兒童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諸多研究表明兒童游戲行為與材料的屬性(高低結構)、類型以及數量上的搭配等具有直接關系。

目前多數3歲以下嬰幼兒親子教育工作者開展親子游戲時,都是憑借自身經驗準備和使用游戲材料,一是很耗費教育機構的財力、物力和教師的精力,重復準備和浪費資源。二是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教師各自為政,無法優勢互補、協同效力、共享成果。

基于3歲以下嬰幼兒親子教育工作實際需要和游戲材料存在的問題,對親子游戲材料管理體系進行科學建構,對建構理念和具體內容等進行實踐探索,期待能減輕教師工作量,有更多的時間觀察、陪伴孩子,與家長互動交流,提高工作效能,同時能節約資源、協同并進、共享成果,從而最大化發揮游戲材料資源的增值效益。

二、堅持以兒童為本的建構理念

“以兒童為本”教育理念需要實現“為了兒童”與“基于兒童”的有機整合?!盀榱藘和斌w現為一種全心全意為了兒童發展著想的教育倫理 ,“基于兒童”體現基于兒童的體驗、基于兒童的視角、基于兒童的社會文化處境,把兒童視為有意義感受的生活主體、權利主體、學習與發展主體的一種教育文化品格。[3]堅持以兒童為本能真正保證兒童有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健康快樂地成長?!?歲以下嬰幼兒健康養育照護指南(試行)》中也明確指出“為嬰幼兒提供良好的養育照護和健康管理,有助嬰幼兒在生理、心理和社會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4]因此,作為供嬰幼兒直接操作的游戲材料,堅持以兒童為本不僅應保證其材料本身是衛生、安全的,且要充分考慮游戲材料的教育性,且有助兒童身心和諧發展。

教育家陳鶴琴曾指出游戲是兒童的生命。游戲不僅被視為一種學習方式,更被視為兒童主體存在的一種基本形式,游戲精神是實現兒童主體性發展的基本條件。[5]游戲在兒童成長中具有非凡意義,作為游戲重要物質基礎的游戲材料,堅持“兒童為本”體現在所選游戲材料是遵循嬰幼兒身心特點的,可以有效地引發和推動嬰幼兒游戲開展。在親子游戲材料管理體系建構的過程中,應以兒童為本,堅持“適宜+發展”“實用+留白”“共建+共享”的具體理念。

(一)“適宜+發展”,保證材料與游戲高度關聯

1.適宜。適宜指游戲材料適合3歲以下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充分考慮材料的材質、外觀等對嬰幼兒的心理影響,材料形態可愛,色彩單純、明快、柔和,材質柔軟或致密、光滑、細膩、溫潤或輕盈等能引起嬰幼兒的興趣、好奇和愉悅,符合年齡特點和審美心理。材料所包含的任務難度和復雜程度要適中,既有一定的挑戰,又是兒童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還要充分考慮材質的大?。ㄖ亓?、體積、長度、寬度)、易握性、零件、數量等對嬰幼兒的影響,例如游戲材料作為親子互動的媒介,如果材料過于單一,親子互動有可能受限,但也并非材料越多越好,過多的材料會分散注意力,降低親子互動的質量。同時不同類型的游戲對材料數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精細動作游戲中,投放的材料不僅要適合嬰幼兒已有的精細動作水平,且數量也要適宜,投放材料太少,練習達不到效果,投放太多容易造成小肌肉疲勞等。此外,不僅需要系統考慮親子游戲的任務及目標難易程度方面,還要充分考慮嬰幼兒的個性特點,包括能力、興趣和發展速度方面的差異性。

2.發展。發展指材料在游戲中能有效支持嬰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親子游戲不僅有助于促進嬰幼兒身體和語言的發展,還能有效促進嬰幼兒的認知、情感與社會性的發展。[6]因而所選游戲材料要能傳達正確的教育觀和價值取向,體現人類社會文化多樣性,具有“不偏頗”“不歧視”等特點;所選材料的色彩、形狀、各成分之間的關系應恰如其分,所要傳達的概念能得到正確的表現,能提供豐富的感官刺激,能促進思維、想象、創造的發展;所選游戲材料有助于嬰幼兒早期學習和發展人際交往技巧,既要考慮游戲材料本身的特性,更要關注對親子游戲的推進作用。例如,逼真性程度較高,模擬實物的游戲材料較受3歲以下嬰幼兒的歡迎,但是多變、可操作性強的,類似一些“半成品”材料如積木、橡皮泥等,則有助于嬰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梢?,作為能給嬰幼兒直接具體刺激的游戲材料,應充分體現對嬰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

(二)“實用+留白”,保證材料的高效性和創造性

1.實用。實踐是為了服務一線教育工作者,解決實際需要,節約教師的時間,提高效率,應基于一線教師實用的立場,考慮科學實用且高效便捷性。因此要充分考慮游戲材料的結實耐用性,優先考慮不易受損、清洗消毒方便、嬰幼兒可以大膽擺弄、可重復使用和共享的材料,所選材料不是高高在上,不是“看看”而已,不是擺設,也不是嬌貴的,而是可以真正拿來“操作”;要有科學的內部體系和管理制度統籌各方力量,整合資源來降低成本,節約財力、物力;此外還要有清晰的材料目錄和有序的存儲擺放,充分考慮材料領用、歸還的便捷性,能讓教師充分共享成果,真正提高一線教師的工作效能。

2.留白。適當的留白可以讓教師、家長、嬰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游戲材料的體系建構,尊重每一位參與者的獨特理解和重新解讀,發揮創造性。例如,鼓勵教師根據自己的班級情況對材料進行自主改編,體現自己的教學風格;鼓勵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選擇游戲材料,適合親子互動特點;鼓勵嬰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游戲材料,激發游戲興趣。此外,留白能體現材料管理體系并非滿滿當當、固定不變的,而是呈現動態變化,是相對穩定又保持一定彈性的。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嬰幼兒當下的情緒情感、發展水平、興趣愛好等對材料進行更新、輪換,家長可以結合自己家庭當下實際情況和孩子的發展變化攜帶游戲材料,真正做到材料隨著嬰幼兒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更新,尊重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尊重每個人的游戲體驗,尊重與眾不同的創造想象。

(三)“共建+共享”,達到材料資源整合和共同進步

1.共建。體系建構不只是部分教育管理者的力量,也不是主體各自為政,而是有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的,應理順各部分關系,合理配置資源,體系構建是融教師、家長、孩子等各方力量的過程,也是充分發揮各主體的優勢,集眾家所長,協同并進的過程。具體可以通過教研小組研討、家長沙龍等方式發動大家群策群力,并注重收集反饋建議,及時反思、更新、改進。此外,教師、家長、嬰幼兒等各主體在參與建構時的共同研討,也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的過程,通過實踐,讓全體成員對游戲材料的理解認識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2.共享。游戲材料管理體系建構的目標是為一線教育工作提供全面、有深度、有延展性的資源利用,就其本質而言是以體系連接、整合之力將原有的分散、互不協同、割裂的游戲材料變成整體的、可共享的材料。例如,原來由教師單獨準備材料,易耗費人力和財力,形成體系后可以互相參考和借用,達到有效節約資源,避免重復浪費。通過共享成果提高自身的游戲材料應用水平,有助于教育資源的均衡,形成更優的游戲環境,保障親子游戲高質量開展。教師還可以節約時間,有更多的精力與孩子、家長互動,能更好地觀察與陪伴嬰幼兒,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讓嬰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家長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形成四級圈層體系,為親子教育工作提供便捷

基于以兒童為本的“適宜+發展”“實用+留白”“共建+共享”建構理念,形成親子游戲材料核心庫、課程庫、教師庫、家庭庫的四級圈層體系(見圖1),以達到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成效,服務親子游戲,真正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供便捷。

(一)核心庫——開放式共享使用

基于3歲以下嬰幼兒教育機構中公共活動區域環境創設的需要,從“自主親子游戲的適宜性”角度出發,收集篩選出一批適合放置在公共活動區域的游戲材料,歸總到核心庫。

“核心庫”的材料是由全體教師共同準備的。選擇最受3歲以下嬰幼兒歡迎的游戲材料開放式陳列擺放在公共室內區域或戶外場地,材料的放置是嬰幼兒“看得見、拿得到、放得回的”[7],是大家可以共享的。一般而言,在正式開始親子游戲活動前,部分先到的家長和嬰幼兒會有一個等候過程,他們此時可以自發地在公共活動區域開展親子自主游戲。核心庫材料主要滿足親子自主游戲所需,應具備形象有趣、有吸引力、能快速引發親子游戲的特征。

放置在戶外場地的核心庫材料主要有促進嬰幼兒動作發展的如滑梯、球類等。放置在室內區域的核心庫材料主要有促進嬰幼兒語言、認知、情緒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繪本、玩偶、娃娃家材料等。同時,考慮到公共活動區域場地的有限性和保證游戲材料吸引力,核心庫中的游戲材料無須一次性全部在外陳列展示,可有序輪換或者定期更新。

(二)課程庫——倉儲式共享借用

基于親子游戲課程開展的需要,從“促進親子游戲高質量開展”的角度出發,教師按具體親子游戲目標從各類材料中選取,并按一定人數進行配套,歸總后形成課程庫。

“課程庫”的游戲材料由各課程組教師分組準備,是組內教師根據游戲需要群策群力,以倉儲式存放在固定場所,教師開展親子游戲前按具體需要前往借用即可。課程庫的材料可以反復多次使用,供每位教師借用共享。課程庫可以節約教師的時間和精力,避免重復浪費,同時通過共享方式也能讓每位教師、嬰幼兒和家長都用上更高質的游戲材料,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配置課程庫時不僅要保證材料與游戲密切關聯,且要考慮材料的耐用性、消毒方式、清洗方式、存儲方式以及配置數量等。以運動游戲《小猴摘桃子》為例,根據游戲目標收集、選取猴子頭飾(約15個)、水果玩具桃子(約50個)、長繩子(2根),夾子(約50個)進行一一編號后按序裝入游戲箱中,箱子外部醒目處張貼標識后登記入庫。當某位教師需開展《小猴摘桃子》游戲時,只需前往課程庫的固定倉庫借用該游戲箱,用好后按箱歸還即可。

要保證課程庫真正服務一線教師,幼兒能夠共享優質資源,需要建立完善的課程庫保障機制,對材料的存放、使用等方面進行規范要求。例如,游戲箱有統一標識標牌;對每個游戲箱和箱內的材料進行編碼;每個游戲箱外醒目處應張貼規范標識并標注相對應的游戲名稱以及具體材料名稱、數量等;保證游戲箱的辨識度,方便借用、歸還和存放。倉儲場地要固定,倉庫內有專用貨架,游戲箱按編號在貨架上整齊碼放,保證存放有序和找尋方便。此外,還應有規范的材料保管和使用制度,包括定期消毒、清洗、清點,制定防潮、防霉制度以及借用、登記、歸還、材料更新和專人負責制度等。

(三)教師庫——教師個人(班級)個性化使用

基于教師個人對親子游戲材料的個性化理解,從“鼓勵自主創新”角度出發,留白給教師,由教師對游戲材料進行改進和再創造。

“教師庫”的材料是教師個人準備、由教師個人管理和使用、體現教師自主性的材料。材料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指教師針對自己所帶班級而專門設置和準備的個性化游戲材料,如有位教師發現有個“班級小寵物”更有助于3歲以下嬰幼兒的情緒穩定,經過思考后,她每次組織親子游戲時都會用一只手偶小兔來導入和引領游戲,那么教師便可將這只手偶小兔納入自己的教師庫。第二類是無法重復使用的一次性材料,例如在精細動作游戲《小豬吃面條》中撕面條所需的皺紋紙是無法共享借用給下一批次班級的,只能由每位教師個人自行準備。第三類是教師結合自己對游戲的理解認知,創新改進后的游戲材料,例如原2~3歲嬰幼兒課程庫《疊高》游戲箱中有可樂罐、積木兩類材料,有教師認為可以讓嬰幼兒嘗試不規則形狀物品疊高,因而特意又準備了一批拳頭大小的石頭用于疊高游戲,這批石頭也自然歸總到游戲材料教師庫中。

(四)家庭庫——親子(家庭)個別化使用

基于家庭的配合參與,從“提升家長育兒素養”的角度出發,給家庭“留白”,由家庭準備游戲材料。這一做法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家長可以從中學習和了解游戲材料準備的一些方法;二是家庭是嬰幼兒早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環境[8],家庭成員共同準備游戲材料有助于構建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增進家長和嬰幼兒的游戲主體意識。

“家庭庫”材料主要來自于家庭,是對教育機構游戲材料準備的延伸和補充。一般由教師事先布置給家長,由家庭成員共同完成并攜帶到親子游戲現場使用。隨處可見的自然資源和生活用品都是可貴的游戲材料[9],家庭庫中的游戲材料多數來自日常家庭生活用品、廢舊物或大自然常見材料等。例如,配對游戲《找朋友》中,由家庭自帶干凈的襪子;又如涂鴉游戲《彈珠滾畫》中,由家庭自帶“鞋盒蓋”;又或者父母和孩子一起去草地撿拾的落葉用于拓印游戲《花裙子》等。

按四級圈層體系建構后的核心庫、課程庫、教師庫、家庭庫的材料(見表1)既可共享也需自創,既有統一又有個性,在便捷共享的基礎上體現創新發展。

四、結語

本研究注重融合教師、家長、嬰幼兒等各方力量,大家各司其職,發揮共建共享、整合資源、優勢互補的作用,形成親子游戲材料核心庫、課程庫、教師庫、家庭庫的四級圈層體系。核心庫材料由早教中心統一管理,呈開放式,全體人員共享使用;課程庫由各課程組管理,呈倉儲式,教師間互相借用;教師庫由教師個人管理和所教班級個性化使用;家庭庫由家庭自主管理和親子個別化使用。通過構建四級圈層游戲材料管理體系,以期為3歲以下嬰幼兒親子教育實踐提供便捷,提高親子教師工作效能,助力親子游戲高質量開展。

[參考文獻]

[1]劉文利,李佳洋.游戲對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作用[J].教育家,2020(28):69-70.

[2]邱學青,王春燕.材料對教師組織游戲活動的影響[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3(12):1-3.

[3]李召存.以兒童為本:走向“為了兒童”與“基于兒童”的整合[J].學前教育研究,2015(7):9-13.

[4][8]《3歲以下嬰幼兒健康養育照護指南(試行)》[Z/OL].(2022-11-29).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11/29/content_5729421.htm.

[5]陳紅梅.0~3歲兒童游戲發展的階段特點[J].學前教育研究,2002(2):48-49.

[6]林芷立.0歲~3歲嬰幼兒不同類型親子游戲的實施與指導[J].早期教育(教科研),2014(1):50-52.

[7][9]程雪琴.游戲材料設置的安吉實踐[J].幼兒教育(教育教學),2021(5):15-19.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Four-level Closed-Loop?Management System of Parent-child Play Materials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under 3 Years Old

WU Lifang

(Hangzhou Youth & Childrens Center, Hangzhou 310013)

Abstract: Creating a comprehensive system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rent-child game materials can resolve the issues of wasted resources due to duplication and the lack of cooperation in the sharing of games. Research int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education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three has distilled key concepts: “Appropriateness + Development,” “Practicality + Improvement,” and “Co-construction + Sharing.” These ideas have coalesced into a quadrilateral framework encompassing core materials, curricula, teacher pools, and family resources, achieving an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that genuinely increase the convenience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lay while also boosting the efficacy of teaching.

Keywords: Parent-child Play Materials; System Building; Infants and Toddlers under 3 Years Old

(責任編輯:王 慧)

.

猜你喜歡
親子嬰幼兒建構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護理嬰幼兒五不宜
建構游戲玩不夠
圖解嬰幼兒窒息緊急處理
逆境商 從嬰幼兒開始培養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隔姜灸治療嬰幼兒嘔吐60例
親子臉
親子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