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區“五治融合”深入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發展

2024-04-27 23:59戴衛星費全鳳建穎穎
上海農村經濟 2024年3期
關鍵詞:法治基層服務

■戴衛星 費全鳳 建穎穎

推進鄉村治理事關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事關鄉村振興戰略大局,事關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和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金山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時代鄉村治理理念,探索“五治”融合的鄉村善治機制,塑造黨建引領的“思想靈魂”、打破基層治理的“硬塞障礙”、暢通鄉村服務的“神經末梢”、激活村民自治的“組織細胞”,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以政治為引領夯實鄉村治理組織基礎

一是強化基層社會治理組織機制保障,開展“四治一體”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創新工作

成立由區委分管領導任組長,區委組織部、區文明辦、區委政法委、區民政局、區司法局、區農業農村委等部門為主要成員單位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創新工作領導小組,街鎮層面建立相應組織架構,相關工作納入區、鎮兩級黨(工)委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各部門、街鎮領導班子年度績效考核范疇,基層社會治理統籌保障得到加強。制定下發《金山區黨建引領下“四治一體”村域社會治理體系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 年)》以及年度重點任務書等文件,同步出臺考核評價標準,推動各部門、各街鎮(金山工業區)同頻共振、同向發力。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2021 年“黨建引領四治一體”工作經驗作為上海市首個基層社會治理方面的地方標準發布實施,為深入開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工作提供了基本標準和工作指引。

二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選優配強基層班子隊伍

深化選育管用體系,培育打造一支政治堅定、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風務實、成績突出的農村干部隊伍。堅持“基層選拔、社會選優、組織選派、動態選備”四個一批,加強35 歲以下年輕干部配備,持續推動優化班子結構和功能。抓實“集中輪訓+專題研修+實踐教學”三種班次,切實把好日常教育培訓關。健全“區級聯審、備案管理、情況通報、雙述雙評、責任退出”五項機制,做實對村干部的監督管理。落實“人事管理、發展渠道、關心關愛”三類舉措,選樹一批鄉村治理擔當作為的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建立健全“老書記工作隊”“書記工作室”等平臺載體,深化新老書記“傳幫帶”。同時,健全完善村黨組織兼職委員制度,深化民警兼任村官、機關干部兼職村黨組織副書記等工作,推動機關黨員、社區民警、“兩新”組織黨組織負責人、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等共同參與破解治理瓶頸、發展難題。

三是織密建強農村黨群服務網絡, 劃細劃小鄉村治理網格單元

優化以鎮、村黨群服務中心(站、點)為基本陣地的鄉村綜合服務設施布局,深入推進鄉村黨群服務陣地體系功能建設,推進在農村基本生活生產單元上建立黨群服務陣地,推動構建農村區域家門口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充實服務事項,實行“一站式服務”“一門式辦理”。探索實踐“微格治理”工作模式,在已有的黨建網格基礎上,綜合村域位置、人口規模、居住集散程度和社會資源等情況,將一個行政村分為1 個總網格、若干個子網格和更多的微網格,與村黨組織下設的黨支部、黨小組設置相匹配。每個微網格內再根據農村宅基分布情況,一般以5-15 戶家庭為單位,在埭頭上設立更小規模的宅基網格,建立金字塔型的“村—網—格—埭—戶”五級架構,把全體村民、外來人員租戶等精準定位到具體的微格中加強服務和管理。及時收集微格內村民群眾生活需求和治理訴求,通過建立“問題、資源、服務”三張清單,在統籌用好上級服務資源的同時,更好發揮微格內黨群服務點、企業、農民合作社等資源優勢,提供精準服務。

二、以法治為基礎推進鄉村治理法治建設

一是加強鄉村法律服務, 加強鄉村法律顧問建設

全面推動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規范化建設,深入實施村居法律顧問制度,推進法律顧問村居全覆蓋,做到“村村有顧問、事事依法行”。形成《金山區推進“律師六參與”工作實施辦法》,指導律師作為村居法律顧問更好地推動村居基層組織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公共事務、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制定《金山區村居法律顧問工作考評辦法》,建立村居法律顧問進出機制,推動村居法律顧問履職盡責,進一步提升法律顧問服務質量。

二是推進民主法治村建設,加強普法宣傳

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對標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標準,制定區級層面指標,從黨建引領、民主參與、法治保障和治理有效四個方面評價鄉村的民主法治建設,推動鄉村自治、德治、法治、共治四治融合。持續開展“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開展包括“專題講座”“法治答題”“法治故事”“法治小品”等豐富多樣普法活動。鼓勵開設鎮流動審判站,村訴源治理工作室,法官定期到鎮、村開展法律宣傳、以案釋法,“剖析一個案例、教育一個家庭、影響一片區域”,為法治鄉村建設賦能。

三是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效能,整合資源力量

加強頂層規劃,出臺《法治建設規劃2021-2025 年》和《金山區法治社會建設規劃(2021-2025年)》,為法治鄉村建設提供路線。充分運轉“1+11+234+X”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整合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公證受理、法律咨詢等職能,深入拓展“三農”等涉農公證業務,為群眾提供便捷優質高效“一站式”的公共法律服務。深化街鎮、村居綜治中心規范化、實體化、效能化建設,統籌好公安派出所、社區警務站、檢察室、人民法庭、司法所、信訪辦等基層資源力量,把綜治中心打造成開放式、綜合性、多功能的綜合性工作平臺。堅持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抓早、抓小、抓苗頭,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對排查的矛盾糾紛及時調處,打造出“朱涇鎮南圩法律服務診所”“漕涇鎮阮巷村‘巷里鄉親’調解工作室”等調解工作品牌。

三、以德治為導向培育鄉村治理精神文明

一是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全面開展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持續深化文明村、文明小區創建工作,組織開展“金山好人”評選、“我們的節日”,學習宣傳新時代榜樣典型,廣泛開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養寵、誠信教育等文明風尚行動,健全文明實踐考核激勵褒獎制度,讓文明道德觀念深入人心。建成“好人公園”等好人文化地標,依托“厚德講堂”、“15 分鐘學習圈”、宅基學習點等,在農村地區開展好人故事宣講,讓榜樣力量傳遞正能量。結合古鎮文化藝術節、“三下鄉”文化活動,以鄉村文化為紐帶,采取淺顯易懂、形式多樣和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將積極健康的元素注入村民的眼里、腦里、心里,讓村民明曉身邊事,知曉身邊人,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促進鄉村文明建設。

二是加強村規民約建設, 推進村規民約修訂完善

將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弘揚孝道、男女平等、尊老愛幼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以“一規三會”(即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和鄉賢議事會)為抓手,樹立文明向上的村風、民風。針對村居治理的共性問題,形成了《金山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參考內容》《金山區基層民主協商議事規則(參考內容)》,結合“一事一約”原則,在參考內容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村莊實際的“一事一具體細則”或“一事一實施辦法”,確保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可實施、有實效。注重發揮“三支隊伍”的示范帶動作用,圍繞思想道德、移風易俗、環境衛生、封建迷信等內容,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評比活動,引導廣大群眾“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轉變。利用村各類場所陣地,構建鄉風民風宣傳平臺,結合喇叭、橫幅、顯示屏、微信公眾號等新媒介和倡議書發放等,全方位開展移風易俗宣傳。

三是發展互助式養老

針對農村地區居住分散、區域面積廣等特點,鼓勵村民利用自有住宅、閑置房屋建設老年睦鄰點。以睦鄰點為載體,開展“老伙伴”計劃,由鄰近居住的低齡老人與高齡老人進行結伴式互助養老,同時引進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專業照料服務,形成了集聚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互助服務為一體的“家門口養老服務點”,“不離鄉土、不離鄉鄰、不離鄉音、不離鄉情”的互助式農村養老服務得到充分發展。

四是結合農村移風易俗推廣應用積分制工作

2021 年,經我區申報、市級遴選,確定漕涇鎮開展積分制示范基地創建,選定護塘村、水庫村、營房村、金光村、阮巷村、海涯村等6 個行政村作為積分制管理試點主體。以家庭為單位,對年滿十八周歲的村民進行積分制管理,于2022 年完成上海市鄉村治理積分制示范基地成效評估。2022 年,在總結漕涇鎮積分制示范基地創建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已有基礎,在全區層面開展推廣應用試點工作。并將鄉村治理積分制工作納入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區級掛圖作戰,每月度調度工作推進進度。2022 年,除漕涇鎮鎮村外,已有10 個試點村和1 個鎮(整鎮推進)開展積分制工作探索,制定完成積分制工作方案,健全運行模式,開展多種形式宣傳,以“小積分”撬動“大治理”。

五是開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培育工作

2019、2021 年我區護塘村、待涇村分別被評選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2022 年8 月,根據市農業農村委工作安排開展4 個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培育工作,其中金山衛鎮星火村、張堰鎮百家村于2024年1 月被農業農村部新評選為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四、以自治為根本豐富鄉村治理參與主體

一是推進村(居)務公開,完善“陽光村務工程”

落實《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本市居(村)務公開基本目錄的通知》,進行機構信息、財務信息和綜合村(居)三大類別15 個事項任務公開,各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細化。對于一般事項,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對于完成時間較長的事項,可以每完成一個階段即公布一次進展情況;對于村(居)民委員會財務收支情況,每月公布一次;對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村民普遍關心的熱點事項隨時公布。深化“陽光村務工程”建設,探索將基層黨務、村集體經濟財務等內容納入信息化平臺,優化財務票據上傳工作機制。并以村務公開為抓手,全面推進村務公開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和使用,以公開方式接受全體村民的監督,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二是完善村級議事協商制度, 推動鄉村治理能力提升

健全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制度機制,進一步強化基層協商、基層約請等平臺載體,推廣用好“宅基管家”“民情溝通日”“鄉賢議事堂”等經驗做法,深入落實《金山區關于加強基層民主協商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指導意見(試行)》,拓寬基層協商范圍和渠道,豐富協商內容和形式,推動鄉村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將中興村村級議事協商作為創新實驗試點,引入華東理工大學課題團隊,同時在該試點基礎上進一步推廣,在山陽鎮范圍內,選取不同類型村進行村級議事協商調查研究與實踐,就明確議事主體,細化議事協商流程,完善議題內容,建立議事議題清單,規范機制程序、強化結果應用等方面進行優化完善村級議事協商制度。

三是加強服務體系構建,促進多元主體參與

發動鄉賢能人及黨員志愿者、第三方社會組織等,構建“團-隊-組”三級黨群服務隊伍體系,在村級層面組建黨群服務團,設立不同功能定位的黨群服務隊,并以村組、村埭、宅基等為基本單位設置黨群服務組,將各方面力量充實到鄉村黨群服務的“團-隊-組”,根據自身工作屬性、時間安排等參與自治管理、志愿服務、建言獻策,推動群眾關注熱點和鄉村治理難點問題解決,實現村級治理的多元化參與和全方位動員。充分借助村委會茶館、村民議事點、宅基學習點、村民家里八仙桌等身邊場所,實現民意匯聚的暢通便捷,形成了“巷鄰坊”“老村官議事園”“星火驛站”“八仙桌議事廳”等一批立得住、推得開、叫得響的基層自治品牌。

五、以智治為支撐建設鄉村治理數字化平臺

一是注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以云、網、端、數“四位一體”建設提升鄉村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政策宣傳、民情溝通、便民服務效能。推進“智慧村莊”廣泛使用和迭代升級,圍繞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開發更多應用場景,打造“未來村莊”數字化治理模式。優化“智慧村莊”管理平臺模塊設置,上線人員管理、村民自治等功能板塊,通過聯通大數據中心、高空鷹眼,將農村網格內戶籍信息、居住情況、人員軌跡等數據信息導入平臺,精準匹配、智能檢索,一屏掌握全村實時動態。

二是開發“上海金山數字三農云平臺”

以農業數字化為主導,深度聚焦核心場景的監管和服務數字化、智慧化,構建“1+10+N”的金山數字三農模式,即1 套區級數字三農云平臺、10個鎮級數字三農云平臺、N 個三農監管、服務特色場景應用。建立完善農業政策、農業生產、農業監管、農業服務、農村房屋、村民管理、鄉村治理、農業人員、農民增收、農民服務等數據倉庫,初步完成三農資源的數字化工作。比如,我區星火村通過對三農數據資源要素的全面梳理歸集,整合全域范圍內“人、地、房、事、物”等數據信息,建設鄉村治理、文明村居、村務公開、便民服務等應用場景,上線智慧村莊平臺,探索建立“一圖看全景、一屏管全程、一鍵控全場”的鄉村管理模式。

六、下階段工作謀劃

下階段,區農業農村委將繼續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因地制宜,持續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不斷提升鄉村治理精細化和規范化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著力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發展。

一是依托組織振興, 做好鄉村治理的牽頭協調工作

充分發揮區農業農村委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牽頭抓總工作優勢,進一步完善鄉村治理工作聯絡機制。充分整合區委組織部、區文明辦、區委政法委、區民政局、區司法局等各鄉村治理相關部門的現有資源,做好協調,凝聚合力,共同推進鄉村治理水平的提升。

二是突出治理實效, 作好數字賦能鄉村治理的文章

深入探索“未來村莊”數字化治理模式,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圍繞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開發更多應用場景。同時,充分總結數字化治理工作經驗,因村施策,提升工作實效,在全區范圍內逐步擴大推廣應用。

三是謀劃現代化轉型, 探索建立農村社區化管理體系

以建立現代化鄉村治理體系為根本出發點,在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區域開展鄉村治理試點工作。圍繞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鄉村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提升和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改善等工作開展試點,穩步推進農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產業形態和鄉域管理模式的轉變?!?/p>

猜你喜歡
法治基層服務
基層為何總是栽同樣的跟頭?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基層在線
基層治理如何避免“空轉”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