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閬中市初創企業發展中的外部風險與組織韌性鍛造之道

2024-04-27 10:37劉周
華章 2024年3期
關鍵詞:企業發展風險

[摘 要]當前,閬中市初創企業發展面臨市場風險、產品風險、資金供給風險和災害性風險等外部風險。要消解這些外部風險與危機,閬中市初創企業可通過轉變思維模式、改變管理架構、實施生物態管理、建立敏捷團隊、構筑信息共享、建立資金供給風險預警系統,提升組織韌性和危機管理能力。

[關鍵詞]初創企業;風險;加速時代;組織韌性;企業發展

近年來,信息技術革命和全球化加速造就形成了“加速時代”?!凹铀贂r代”的社會環境變得急劇非線性,呈現錯綜復雜、流動易變與不確定性增高等典型特征。在此新的社會環境中,初創企業普遍面臨市場風險、產品風險、資金供給風險和災害性風險等常態化與非常態化的外部風險與危機。鑒于此,梳理閬中市初創企業面臨的外部風險與危機,并提出應對思路和舉措,對閬中市初創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初創企業發展中的外部風險

初創企業一般是指創立時間在一年或兩年以內,沒有充沛的運營資金、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各類顯性與隱性資源的企業。風險指的是一種可能性,是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組合。外部風險與內部風險相對,是指企業或單位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來自企業或單位外部的因素對企業或單位發展可能造成的后果的組合,這些因素之間相互關聯并推動事態快速發展。初創企業發展中的外部風險按類型劃分,主要有市場風險、產品風險、資金供給風險和災害性風險等四種類型。

(一)市場風險

閬中市初創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主要包括供需失衡風險、目標替代風險、形象聲譽風險和競爭能力風險。其中,供需失衡風險對企業造成的影響更直接、破壞性更大。供需失衡風險是指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市場供給量與需求量之間出現嚴重的失衡,市場供給量遠遠大于購買方的實際需求量,簡言之即“供大于求”,此時企業面臨銷量滯漲、庫存高企的情況,導致企業無法及時收回成本,并有可能進一步造成資金鏈斷裂、企業破產等更嚴重的風險[1]。此外,閬中市初創企業在很大程度上還面臨新商業模式的顛覆風險,“加速時代”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加速革新,當某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產生并形成市場響應時,這勢必增加初創企業的市場風險。

(二)產品風險

在當前市場需求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化的形勢下,閬中市初創企業的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均受到來自其他企業的全方位競爭。因閬中市初創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專利性不足、壁壘性不高,加之初創企業營銷能力、營銷資源和營銷渠道欠缺,初創企業難以形成產品核心競爭力,難以避免出現與市場其他同類產品進行激烈競爭的風險,如產品和服務研發適銷不對路、產品存在質量或功能缺陷問題、產品迭代滯后等引致的產品研發、產品功能質量以及產品市場定位與細分等產品風險,這些產品風險將導致企業步履維艱,并最終導致破產。

(三)資金供給風險

對于閬中市初創企業來說,資金供給風險往往是限制其正常與快速發展的重要風險。初創企業運行的基本保障和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資金有效供給,大部分初創企業囿于難以獲得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以及籌融資渠道嚴重不足的現實境況,加之若企業現金流處于緊繃狀態,一旦銀行抽貸等財務上的不確定性因素發生,企業就會面臨嚴重的資金供給和資金流動性風險,這種資金供給和資金流動性風險有可能造成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下降以及由此造成企業無法及時兌付短期債務,迫使企業出現經營風險,情況嚴重者,將可能導致企業因資金流動枯竭而破產。

(四)災害性風險

災害性風險是指無法準確預測的、可能對單位發展產生較嚴重災害性影響的不確定性因素,這些因素包括諸如2019年突然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地震、水災、火災等事件。例如:在特殊情況下,在不同程度上對以零售餐飲企業為代表的服務業和以制造企業為代表的工業均造成了負面影響,加之,閬中市初創企業本身資金存量低且來源結構單一,故在面對疫情風險時非常脆弱,容易造成資金鏈斷裂,導致企業破產。

二、閬中市初創企業組織韌性鍛造之道

在當今充滿易變、復雜、不確定性的VUCA時代,風險是一個常態化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閬中市初創企業應該建立風險應對體系和具體實施方案,積極推進風險管理常態化,通過以下幾個措施來提升組織韌性和危機管理能力,實現企業的“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和“逆勢增長”。

(一)轉變思維模式,建立體系與韌性思維

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不同產生了認知觀念差異[2],而認知觀念差異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效率、效益和效果。因此,閬中市初創企業應轉變思維模式,通過體系思維和韌性思維來加強管理,應對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體系思維是指個人、團隊或組織為了某個目的或目標對自身的先前經驗、認知和觀念等進行系統化、結構化的探索,并通過結構把各個層次有機聯系整合為一體的能力,它有助于初創企業實現協同發展能力的提升。韌性思維是一種體系化的,能夠抵消干擾和沖擊,并且保持基本功能和架構的能力。韌性思維的基礎是人性中的謙卑,與過去人類基于決定論和還原論而產生的傲慢思維是相對的。不同于過去決定論式的傲慢思維所倡導的世間萬物都存在著確定的因果關系,基于這種關系,我們能夠詳盡地預測一切可能性,鑒于此,韌性思維更多的是一種自我告誡[3]。韌性思維能夠幫助企業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進化形成靈活穿梭、柔性十足的有機體,有助于初創企業實現矛盾化解和危機應對能力的提升。

在初創企業里,企業各組成部分依賴性強、依存度高,當面臨難以預知或不確定性的發展環境時,讓企業人在充分了解背景信息的基礎上建立體系思維是至關重要的。體系思維沖破了主體認知局限性的桎梏,能夠優化企業人的認知結構,提升企業人的認知能力和水平,并可以通過制度優化的方式調整企業組織結構以提高面對不確定性時的靈活性。韌性思維是一種反脆弱、重新布局的思維,是將事物因素連接起來進行重新組合或重新布局,并根據環境變化或外界沖擊進行靈活調整且從中獲益的思維。例如,珊瑚礁歷颶風而不毀、人的免疫系統等。戴維·索爾特與布賴恩·沃克所著的《韌性思維》一書中描述:“為了某些特定目的而優化人與自然錯綜復雜體系中的各個因素,你越這樣做,就越會破壞這個體系的韌性。試圖在效率上達到最佳結果,卻使整個體系在面對沖擊和干擾時更為脆弱?!盵4]

(二)改變管理架構,從線性條塊化走向去中心網絡化

“加速時代”的企業組織結構呈現去中心化、網狀化的典型特征。傳統基于預測與規劃的線性條塊化管理架構和中心化控制模式已無法適應流動易變、靈活變通的新市場和企業管理環境,企業組織需要改革管理架構和模式以具備持續的適應能力。閬中市初創企業可以運用韌性思維和韌性管理理念重新組合、設計反脆弱的去中心網絡化企業管理結構,以激發每個企業員工的主體性和開展關鍵性思考的能動性,推動企業員工提升自我調整能力并反向助推企業成為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和反脆弱能力的自組織。去中心網絡化企業管理結構沒有傳統管理結構中的企業高層領導,不依靠企業高層領導決策和行動,而是團隊自組織根據“一線或前線情況”自主、適切地決策和行動,具有管理效率高、成本低、響應快、活力大等顯著優點,能夠全方位、及時地響應客戶的需求,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實施生物態管理,從老板集權走向授權賦能激活

在錯綜復雜、流動易變的“加速時代”,企業是一個復雜的、充滿變數的生態系統,相應的企業管理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傳統的基于簡單體系的機械態“控制”管理已無法解決初創企業這一復雜體系中存在的系列問題,閬中市初創企業需要轉向智能時代的生物態“釋放”管理,即從老板集權式管理走向“授權—賦能—激活”式管理,讓企業人實現多元化發展、練就強大的反脆弱能力。授權的目的是激發全員領導力,賦能的目的是打造應對不確定性的敏捷團隊,激活的目的是點燃個體和團隊的活力、持續創造力與集合智慧?!笆跈唷x能—激活”式管理的具體方式是激發和釋放員工的善意,讓員工之間、員工與企業組織之間實現互相信任、目標一致、感知類同與共建共享;是授權和賦能員工,讓員工獲得行動授權并多元化發展,開展內部創業,分散企業經營風險和提升組織韌性與反脆弱能力。

(四)建立敏捷團隊,從單打獨斗的“深井”走向團隊整體的“互信”

在“加速時代”,傳統的具備一定調整適應能力的團隊仍然不足以應對21世紀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閬中市初創企業需要打造適應力與內聚力強的敏捷團隊。這些敏捷團隊是由小團隊構成的大團隊,各支團隊之間的關系就像團隊內部成員之間互信和同向的關系,在企業組織的框架下協同共生,融合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概言之,敏捷團隊就是從傳統的單打獨斗的“深井”式封閉團隊走向整體協同的“互信”式開放團隊。

團隊的整體協同主要體現在每個團隊成員在奮斗目標、工作過程、總結復盤、新的計劃目標等方面的團結一致和協同推進,將個體分散的力量通過優化整合匯聚成實現團隊整體目標的強大合力。團隊的互信開放主要體現在工作全過程的深度信任和互相“補臺”,能夠以團隊目標的實現為價值取向,開放吸收新的團隊成員以實現團隊新的奮斗目標。由此觀之,敏捷團隊通過整體協同、深度互信和開放包容提升了企業應對不確定性風險的能力。

(五)構筑信息共享,連接信息“斷點”,彌合信息“空隙”

供需失衡造成的市場風險和由新商業模式帶來的顛覆風險將使企業面臨銷量滯漲、庫存高企、成本高昂的窘境,并可能導致企業資金緊張甚至資金鏈斷裂,最終走向企業破產。而供需失衡和因新商業模式帶來的沖擊的癥結在于信息不對稱。為實現信息的高保真度和傳遞的暢通性,閬中市初創企業組織需要實施信息一體化與透明化管理,打破信息阻隔的壁壘、消除“信息孤島”現象,提升企業組織的危機應對能力和組織韌性。

第一,連接信息“斷點”,提升信息透明度。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將促進企業組織個體之間相互理解與感知類同,形成互信與協作精神。鑒于此,閬中市初創企業應建立并完善企業信息服務保障體系,促進企業組織信息主體間的合作,提升多元主體間的信息共享意愿和協調程度。顯然,企業組織信息公開、透明的基礎設施設備體系和企業組織信息傳遞體系建設得越完備,企業人接收到的真實信息數量就更多、質量就更高、渠道就更多元,這些真實信息將助力于“授權—賦能—激活”式管理的實現。

第二,彌合信息“空隙”,實現順暢溝通和信息共享。在現實管理實踐中,由于人與人之間存在文化上和理解上的差異,以及傳統企業組織對信息分配的控制式管理、遏制式傳播,一線團隊或個體無法詳細了解背景信息,由此造成決策的偏差或錯誤。企業組織要想在各因素高度關聯、相互關聯性強且難以預知的“加速時代”中平穩抑或快速地發展,就需要讓所有個體或團隊全面、真實地了解企業組織的各個部分是如何互動的,以及全面、真實地了解互動中產生的信息,并將信息溝通機制覆蓋企業運營全過程,以此彌合信息“空隙”,實現順暢溝通和信息共享。信息“無縫”共享能夠幫助企業組織個體、團隊乃至企業組織自身看到整個事務體系的全貌,使得企業組織內形成共同的群體意識,提升企業組織的危機應對能力和組織韌性。

(六)建立資金供給風險預警系統

資金供給風險是限制初創企業正常與快速發展的重要風險,企業組織可以建立資金供給風險預警系統來有效應對這一風險。第一,閬中市初創企業可以通過自身的良好信用、產品或技術專利等從重點扶持中小微企業的銀行或從政府的投資公司獲得資金供給支持來拓展企業的資金來源渠道,讓財務的杠桿效益有效發揮;第二,當企業組織因發展的需求需要更多的資金供給時,企業組織應制訂科學、嚴謹的融資方案,并通過資金供給風險預警系統平衡好財務杠桿收益與財務杠桿風險之間的關系,實現資金供給的“帕累托最優”;第三,企業要科學衡量自身的發展階段、基礎條件,以便精準地制訂資金供給規劃,切不可脫離實際,盲目舉債擴大規模,以避免更大的資金供給風險。

結束語

風險對于任何一個企業都是客觀存在的,因此,閬中市初創企業應首先客觀、辯證看待和認識風險。其次,閬中市初創企業可通過轉變思維模式、改變管理架構、實施生物態管理、建立敏捷團隊、構筑信息共享和建立資金供給風險預警系統等措施來提升組織韌性和危機管理能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曾明.萬達地產企業外部風險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6.

[2]劉周,徐本川,于柏楊.創業型領導者融合不同性格類型下屬的方略[J].領導科學,2019(20):84-86.

[3]羅杰,皮特里.工作不焦慮:打造積極正向的高績效團隊[M].武汝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135.

[4]麥克里斯特爾,科林斯,西爾弗曼,等.賦能:打造應對不確定性的敏捷團隊[M].林爽喆,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92.

作者簡介:劉周(1983— ),男,漢族,四川安岳人,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

研究方向:電子商務。

基金項目: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2023年度校級重點課題“閬中市初創企業發展面臨的風險與對策研究”(課題編號:NCWL2023A002)。

猜你喜歡
企業發展風險
提升辦公室秘書綜合素質,助力企業發展
芻議創新黨群工作對推進企業發展的影響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實施策略探討
我國P2P網絡借貸的風險和監管問題研究
淺析應收賬款的產生原因和對策
中國經濟轉型的結構性特征、風險與效率提升路徑
“雙創”國策下的階段性經營、資本知識架構研究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企業納稅籌劃風險及防范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