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霸王別姬》:從小說到電影的變奏

2024-04-27 16:45陳霞
藝術大觀 2024年5期
關鍵詞:電影藝術霸王別姬

摘 要:《霸王別姬》作為我國電影史上的一座豐碑,以其曲折的情節和深厚的情感而著名,這部由小說改編來的電影,在情節和情感上卻與原著小說存在著很多的不同之處,不過這些不同非但沒有降低原著的水平,反而將主角程蝶衣的極致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本文首先研究了《霸王別姬》小說和電影中的不同之處,通過情節、人物形象和結局等多種不同之處的分析,闡釋了小說到電影中的主題延續與演變,而后分析了《霸王別姬》小說改編的原因,進而分析了這種改編所帶來的效果。目的在于為解讀這部電影,解讀小說改編類題材電影提供參考。

關鍵詞:《霸王別姬》;電影藝術;小說改編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5-00-03

小說改編題材是電影藝術中的常青樹,相比起原創劇本,小說改編題材有著先天的優勢,不但有完整的故事線和豐富的人物形象,而且有著原著小說的粉絲基礎,能夠給電影帶來更大的商業空間。但是小說改編成電影過程中的變與不變就成了一個矛盾點,無論是完全忠實原著還是大刀闊斧地改編原著,都會引來負面評價,而《霸王別姬》的電影改編卻憑借著其對小說原著內涵的把控和適當地改動,收獲了一致好評,將原著提高到了新的地位。

一、《霸王別姬》小說原著與電影的不同之處

(一)情節設計不同

《霸王別姬》的小說原著和電影在情節的組織和表現方式上有所不同。電影更加強調節奏感和沖突性,通過畫面和剪輯等手段將情節推向高潮,使得故事更加緊湊和生動。而小說則更加注重細節描寫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情節相對較為細致。另外,兩者在情節的刪減和改動上也存在差異。電影為了適應節奏和時長,刪減了一些次要角色和情節,同時也增加了一些戲劇性的沖突,使得故事更加緊湊和引人入勝。而小說則更加注重細節和背景的描寫,讓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變化。比如,小說原著中,小豆子等人從公公府出來后,在胡同里發現了一個女嬰,她已經奄奄一息。小豆子懇求師父收養這個女嬰,但師父卻以戲班無法養活女娃為由,拒絕了他的請求。這件事成為蝶衣的一個心結,他甚至認為自己后來遭遇的一些困境是因為沒有救女嬰而得到的報應。在小說中,小四只是戲班里的一個學徒,她一直伺候著蝶衣,并一心想要成為名角。然而,她最終卻霸占了蝶衣的位置。在電影中,從張公公那壓抑的府邸走出來,小豆子仿佛從夢魘中掙脫。巷子里,一個嬰孩的啼哭穿透寂靜,觸動他內心深藏的“母性”。那是一種對弱小生命的本能憐憫和保護欲。他瞬間被這哭聲牽引,目光落在師父身上,眼中帶著懇求。師父深深看了他一眼,或許是出于對這孩子遭受磨難的同情,或許是想要彌補對徒弟的某些虧欠,他竟然應允下來。于是,這個孩子被帶回了戲班,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她就是后來的小四,那個在一步步奪去蝶衣虞姬之位的孩子[1]。

(二)人物形象不同

由于小說和電影在篇幅上的差異,小說有著近乎無限的敘事空間,而電影只有幾個小時的表現時長,所以小說中人物形象更為復雜多元,而電影中則更加聚焦于主角形象。在小說中,作者通過大量的細節描寫和內心獨白,塑造了一系列豐滿的人物形象,包括小豆子、段小樓、菊仙、小四等。這些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命運都得到了深入的挖掘和呈現,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多元。而在電影中,由于時長和表現方式的限制,主要聚焦于主角程蝶衣和段小樓的命運和情感糾葛,其他人物的形象相對較為簡化。再加上小說中人物性格的刻畫更加細膩,而電影則更加注重情節的沖突和戲劇性。在小說中,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深入描繪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如程蝶衣的性別認同、段小樓的矛盾心理等。這些描繪使得人物性格更加鮮明,也更加真實可信。而在電影中,由于電影節奏的限制,更多地強調了情節的沖突和戲劇性,一些細膩的情感變化和人性的深度刻畫被簡化或忽略。例如,菊仙的人物形象,在小說中,菊仙多次明里暗里暗示程蝶衣段小樓想要的是正常的婚戀關系,是娶妻生子,而程蝶衣終歸是男人,和菊仙有著天壤之別,經常與蝶衣有爭風吃醋的嫌疑,而在電影中,菊仙卻從始至終沒有與蝶衣爭風吃醋的行為,只是在小樓被日本人帶走,生死未卜之際,與蝶衣面對面談了一場屬于“女人”之間的交易??上?,蝶衣營救師哥的心是真的,菊仙提出的條件也是懇切的,但小樓被釋放出來的時候,卻首先選擇了菊仙,因為那才是他的妻[2]。

(三)故事結局不同

《霸王別姬》電影和小說在故事的結局上有著顯著的不同。在小說原著的結尾,年過半百的程蝶衣與段小樓在香港這個繁華都市重逢。兩人談起往事,段小樓的話語間透露出一絲深沉,他坦言自己其實很早就明白了程蝶衣的心意,只是兩人都選擇了回避。程蝶衣聽后,內心再也無法自欺欺人。他意識到,他們之間的情感始終未得到應有的回應。

最終,兩人決定再次登上舞臺,再唱了一出《霸王別姬》,他們精心打扮,穿上華麗的戲服,深情地演繹著這一經典劇目。在舞臺上,他們的歌聲和舞姿再次展現出無與倫比的魅力。然而,這也是他們最后一次的合作,從此之后,兩人各奔東西,再也沒有相見。

而在電影的結局中,程蝶衣歷經種種磨難和波折,終于與段小樓在熟悉的劇院重逢。兩人深情地注視著彼此,似乎回到了那個純真的少年時代。他們再次登臺,演繹了一出感人至深的《霸王別姬》。隨著劇情的推進,程蝶衣效仿虞姬的決絕,揮劍自刎,為這一出經典的劇目畫上了一個悲劇的結局。這一幕讓在場的觀眾無不動容,也為整個故事增添了濃重的悲壯色彩[3]。

二、主題的延續與演變

(一)愛情與命運的沖突

在小說和電影中,愛情與命運的沖突無疑是一個貫穿始終的重要主題。這種沖突并不僅僅是簡單的情感糾葛,它還涉及外部環境對個體命運的巨大影響,以及個體如何在這樣的困境中尋找自己的道路。

在小說中,作者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和情節轉折,深入挖掘了人物內心的情感波動和掙扎。讀者可以跟隨主角的視角,感受到他們在愛情與命運之間的抉擇和掙扎。小說中的描寫非常詳盡,讓讀者能夠深入了解每個角色的內心世界。

而電影則更多地運用了視覺手段來強化這種沖突給觀眾帶來的沖擊。導演通過獨特的鏡頭運用和畫面構圖,以及緊張的剪輯節奏,使得故事情節更加緊湊,人物情感更加鮮明。例如,電影中有一個場景是程蝶衣與段小樓在舞臺上表演《霸王別姬》時,突然間舞臺上的布景坍塌,象征著兩人命運的轉折。這一幕通過緊張的音樂和快速切換的鏡頭,讓觀眾感受到兩人內心的波動和情感的糾葛,從而更深入地感受到愛情與命運的沖突。

(二)歷史背景的呈現

小說和電影《霸王別姬》都設定在中國的歷史背景下,涵蓋了清末、民國和改革開放等時期。在這一大背景下,人物的命運受到了歷史的巨大影響,他們的選擇和行動往往被歷史的車輪所左右。

電影在保留小說中的歷史背景的同時,更加注重通過視覺和聽覺手段來突出歷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命運感。為了還原歷史原貌,電影中的布景、服裝和道具都經過精心設計和選擇。例如,在表現清末時期的場景時,電影制作團隊力求還原那個時代的建筑、街道和市井風情。服裝上,角色的穿著也與那個時代相符,從華麗的官服到普通百姓的布衣,都經過精心挑選。此外,電影還運用了大量的歷史影像資料,與故事情節相互交織。這些影像資料包括老照片、新聞片段、紀錄片等,為觀眾呈現出一個真實而立體的歷史畫卷。這種手法不僅增強了歷史的真實感,也讓觀眾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所處的歷史背景和命運的無常[4]。

在聽覺方面,電影通過配樂和音效的運用,進一步強化了歷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命運感。音樂在電影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當表現民國時期的場景時,電影采用了具有那個時代特色的音樂和樂器,如京胡、琵琶等,為整個場景增添了濃郁的歷史氛圍。在音效方面,電影也力求還原歷史原聲,如馬蹄聲、叫賣聲等,讓觀眾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

三、《霸王別姬》小說改編的原因分析

(一)媒介差異

小說和電影雖然都是講故事的藝術形式,但它們的表現手法和受眾需求有著明顯的差異。小說側重文字表達,通過文字敘事來呈現故事情節和人物心理。小說作者可以通過細膩的描寫、刻畫和敘述,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情節的細節和復雜性。而電影則側重視聽表現,通過畫面、音效和表演的直觀呈現來講述故事。電影的視聽效果可以給觀眾帶來更加震撼和真實的感受,通過畫面的構圖、光影效果、音效和配樂等手段,強化故事的情感和氛圍。

因此,在將小說改編成電影的過程中,需要對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編。這不僅是為了適應電影的視聽表現形式,也是為了滿足電影受眾的需求。電影需要更加緊湊、生動和直觀的敘事方式,同時也要考慮到觀眾的接受度和審美需求。在改編過程中,導演、編劇和演員等創作人員需要深入理解原著的精神內涵,同時結合電影的表現手法和受眾需求,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創新[5]。

(二)敘事方式差異

小說采用傳統的線性敘事方式,按照時間順序逐步展開故事情節,通過細節描寫和心理分析來刻畫人物形象。這種敘事方式注重情節的完整性和連貫性,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逐漸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相比之下,電影的敘事方式更加靈活多變,可以通過各種視聽手段來強化情感和突出重點。電影可以采用閃回、跳剪等非線性敘事手法,打破時間順序,以更加自由的方式呈現故事情節。這種敘事方式可以讓觀眾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時也能帶來更加震撼和獨特的觀影體驗。例如,上文提到的,電影《霸王別姬》中有一個情節是程蝶衣與段小樓在舞臺上表演《霸王別姬》時,突然間舞臺上的布景坍塌,象征著兩人命運的轉折。這一幕通過緊張的音樂和快速切換的鏡頭,讓觀眾感受到兩人內心的波動和情感的糾葛,從而更深入地感受到愛情與命運的沖突。這種敘事方式在小說中是無法實現的,但在電影中卻能夠通過視聽手段來強化情感和突出重點,讓觀眾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三)受眾差異

由于小說和電影的受眾群體不同,他們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接受度也存在差異。小說讀者往往更加注重情節的復雜性和人物心理的深度挖掘,而電影觀眾則更加注重畫面的視覺沖擊力和音效的震撼力。因此,在改編過程中,編劇需要考慮到受眾的接受度,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編,以適應不同受眾的審美需求。例如,在小說中,主角程蝶衣和段小樓之間的情感糾葛非常復雜,涉及的心理描寫非常細膩。但是,在電影改編中,為了更好地適應電影的視聽表現形式和觀眾的接受度,導演和編劇對情感糾葛的情節進行了簡化或刪減。同時,為了更好地突出主題和情感表達,電影更加注重畫面和音效的表現,如通過美麗的畫面、動人的音樂和感人的表演來展現兩人之間的情感糾葛[6]。

四、《霸王別姬》小說改編電影的效果

(一)強化情感表達

電影通過影像和表演等手段,為觀眾呈現出了小說中的情感世界,使情感的表達更加直觀和生動。與小說相比,電影能夠更加深入地挖掘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讓觀眾更加感同身受地體驗角色的情感歷程。

首先,電影通過鏡頭的運用來呈現角色的情感狀態。導演通過運用不同的鏡頭語言,如特寫、推拉鏡頭、跟鏡頭等,來捕捉角色的微妙表情和動作,從而展現其內心的情感變化。例如,在電影《霸王別姬》中,導演通過特寫鏡頭展現了程蝶衣和段小樓之間微妙的情感交流,讓觀眾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兩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其次,演員的表演也是電影情感表達的重要手段。演員通過細膩的表演,將角色的內心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更加感同身受地體驗角色的情感歷程。例如,在電影中,張豐毅和張國榮的表演非常出色,他們通過細膩的表演將程蝶衣和段小樓之間的情感糾葛表現得非常真實,讓觀眾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

(二)人物關系的深化

為了更好地呈現人物關系,電影通過增加新的情節和場景,進一步豐富了角色的性格特點和動機。這些新增的情節和場景不僅有助于觀眾更加全面地了解角色的背景和成長經歷,還可以通過細節描寫來刻畫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例如,在電影中,導演增加了程蝶衣與小四的沖突和和解的情節,展現了兩人之間復雜的人物關系。通過這些情節,觀眾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程蝶衣和小四的性格特點和成長背景,以及他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和恩怨情仇。這樣的情節設計不僅豐富了故事內容,也讓觀眾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兩人之間的情感變化和人物關系的深化。

五、結束語

《霸王別姬》從小說改編為電影,從原本的名不見經傳變成享譽國內外的知名作品,電影的改編功不可沒。導演通過對小說原著中一些情節、人物和結尾進行改編,讓電影情節更加曲折,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生動,結尾更加悲情,這無疑展現了時代背景等因素,也讓電影的表現效果更進一步,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成果,為中國影壇貢獻出一部偉大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王一舒.自我的蝶衣vs超我的虞姬——論《霸王別姬》小說與電影中程蝶衣主導人格的差異[J].戲劇之家,2022(29):140-142.

[2]甘敏詩.論電影《霸王別姬》對原著小說的改編[J].戲劇之家,2020(18):100-102.

[3]尹雪.李碧華經典小說電影改編的主題對比探究[D].溫州大學,2019.

[4]孫浩洋.論析李碧華小說的電影改編[J].藝術教育,2019(01):130-131.

[5]喻淏源.從小說到電影——《霸王別姬》敘事中的“不變”[J].大眾文藝,2016(16):198.

[6]喻淏源,彭在欽.從文字到影像——電影《霸王別姬》敘事的改變[J].現代交際,2016(16):59-60.

作者簡介:陳霞(1990-),女,新疆石河子人,講師,從事電影批評、電影通識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電影藝術霸王別姬
論電影藝術中的數字技術應用
全球化紀錄片的中國之路
微電影的商業模式創新
電影《霸王別姬》中的道具家具研究
論當下電影藝術在日常生活審美化中的表現
霸王別姬:在流變中書寫性別
淺析“十七年電影”中文學改編對電影藝術發展的意義
聚焦《霸王別姬》的電影形態與格局藝術
電影和戲劇的互文性初步研究
當我們談論精神分裂題材電影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