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問題探討

2024-04-28 19:48李秋香
南北橋 2024年7期
關鍵詞:探討內部控制風險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7.025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在公司財務管理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文章從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定義與關系著手,對現存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并提出相應優化策略,旨在提升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水平,從而保障企業財務的穩健發展。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探討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

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在不斷加快,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變得越來越錯綜復雜,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對于企業來說,如何在實際操作中運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理論來提高企業的管理和風險應對能力已經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1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定義與關系

1.1 內部控制的相關介紹

1.1.1 內部控制的基本含義

企業內部控制是一個由企業董事會、管理層和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1]。這個過程能夠確保企業的運營效率和效果,提升財務報告的準確性,以及使企業遵守適用的法律法規。它并不是一個單一的事件或過程,而是涵蓋了一系列政策和程序的持續實施和維護。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控制涉及企業的各個層面和業務流程。

1.1.2 企業內部控制的要素

一是控制環境,它是企業內部控制的基礎,包括企業的組織結構、權責分配、員工的誠信和道德價值觀,以及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態度和認識。

二是風險評估,它是識別和分析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內外部風險的過程,也是制定風險應對策略的基礎。

三是控制活動,它是指為了確保企業目標實現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包括審批、授權、驗證、核對等。

四是信息與溝通,它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能夠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促進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作。

五是監控,它是對企業內部控制實施情況的持續評估和反饋,包括內部審計、自我評估和第三方評估等。

1.2 風險管理的基本定義

1.2.1 風險管理的基本定義

風險管理是指企業在實現其經營目標的過程中,對潛在的或未來的不確定性進行識別、評估和控制的過程[2]。它不僅關注企業內部的風險,也關注企業外部環境對企業的影響。風險管理不僅是一種管理職能,更是一種企業文化和思維方式,需要全體員工的參與和努力。

1.2.2 風險管理的要素

一是風險識別。它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旨在找出企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具體包括市場風險、操作風險、財務風險、技術風險等。

二是風險評估。它是指對已識別的風險進行量化和分析的過程,以確定其可能對企業目標的影響程度。這通常涉及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評估。

三是風險應對。它是指在識別和評估風險后,采取適當的策略和方法來管理和控制風險的過程。這可能包括制定風險管理計劃、實施風險控制措施等。

四是風險監控。它是指對已實施的風險管理策略進行持續的跟蹤和評估,以確保其有效性和適用性。同時,它也包括對新的風險的發現和應對[3]。

五是風險報告。它是指對風險管理過程的記錄和總結,旨在向管理層和相關部門提供關于企業風險的全面和準確的信息。

1.3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系

在當今復雜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為了確保企業的穩健運營,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這兩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但也存在一些差異。

一是風險識別與評估。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都強調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內部控制通過政策和程序來確保企業在運營過程中識別和評估風險,而風險管理則更注重對風險的量化評估和分析。

二是控制活動與措施。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都涉及控制活動和措施。內部控制主要關注確保業務流程的合規性和降低錯誤發生的可能性,而風險管理則更側重于采取適當的措施來管理和控制風險。

三是信息與溝通機制。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都要求建立有效的信息與溝通機制。內部控制旨在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而風險管理則需要及時獲取相關的風險信息,以便采取應對措施。

四是監督與改進機制。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都強調對過程和結果的監督。內部控制通過內部審計等手段來確保政策和程序的執行,而風險管理則通過對風險的持續監控來改進和完善風險管理策略。

五是目標的設定與實施。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都涉及目標的設定和實施。內部控制旨在確保企業目標的實現,而風險管理則通過設定風險閾值和應對策略來確保企業目標的達成。

六是風險管理文化與培訓。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都強調培養員工的風險意識和能力。內部控制通過制定政策和程序來規范員工行為,而風險管理則通過培訓和教育來提高員工的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

盡管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在某些方面存在差異,但它們的目的都是降低風險和提高企業的穩健性。因此,將內部控制體系與風險管理框架統一起來,可以更有效地實現這些目的。

2 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經營風險也隨之增加。為了確保企業的穩健發展,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至關重要。下面從保障資產安全、提高信息質量、提升經營效率、遵守法規要求、預防腐敗行為等方面,探討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2.1 保障資產安全

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有助于保障企業的資產安全。通過建立嚴密的內部控制體系,企業可以對各項資產進行有效的監控和管理,降低資產流失和浪費的風險,確保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2.2 提高信息質量

高質量的信息是企業決策的基礎。通過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企業可以提高信息的質量和透明度,確保信息的真實、準確和完整。這有助于企業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3 提升經營效率

有效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優化內部流程,提高經營效率。通過消除內部管理中的漏洞和盲點,企業可以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生產力和經營效益,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4 遵守法規要求

隨著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企業必須遵守的法規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通過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企業可以確保自身的經營行為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避免因違規行為帶來的損失和風險。

2.5 預防腐敗行為

腐敗行為是企業面臨的一大風險。通過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企業可以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預防和遏制腐敗行為的發生。這有助于維護企業的聲譽和形象,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3 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現存問題

3.1 控制環境薄弱

一些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存在較大問題,如組織結構不合理、權責分配不明確、員工素質不高等。這些問題導致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不足,影響了內部控制的效果。

3.2 風險評估不足

一些企業缺乏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對內外部風險的認識不足,無法及時發現和應對風險。此外,一些企業的風險評估方法和技術比較落后,無法準確評估風險的性質和程度。

3.3 監控失效

監控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但一些企業缺乏有效的監控機制,導致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無法得到及時反饋和糾正。此外,一些企業的監控手段和方法不夠科學,無法準確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

3.4 信息溝通不暢

信息溝通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基礎,然而一些企業的信息傳遞渠道不暢,導致管理層無法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的運營情況[4]。此外,一些企業的信息質量不高,影響了決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3.5 內部監督不完善

內部監督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保障,但一些企業的內部監督機制存在較大問題,如內部審計機構不健全、監督力度不足等。這些問題導致內部控制的缺陷無法被及時發現和糾正,增加了企業面臨的風險。

4 改進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措施

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對于企業的穩健發展至關重要。然而,一些企業在內部控制環境方面存在薄弱之處,給企業的運營和發展帶來了風險。以下針對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環境薄弱的問題總結了一些措施。

4.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為解決企業控制環境薄弱的問題,一方面,企業應完善治理結構,明確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建立規范的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通過完善治理結構,可以提高企業的內部控制效果,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企業應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查。需要注意的是,管理制度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不斷進行優化和調整,以保證其時效性和有效性。

4.2 建立風險評估機制

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解決企業控制環境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企業應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定期對企業的內外部環境進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一是對風險進行識別,這是風險評估的第一步,其目標是找出企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風險識別需要收集相關信息,識別出可能對企業的目標產生負面影響的事件或情況。識別風險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頭腦風暴、訪談、問卷調查和風險管理數據庫等。二是對風險進行深入分析。在識別出風險后,需要對這些風險進行分析,以便確定它們可能對企業造成的影響。三是做好風險應對工作,在確定關鍵風險后,需要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和措施。風險應對策略包括規避、轉移、減輕和接受等,選擇適當的策略需要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和資源狀況[5]。

4.3 建立健全監控機制

內部控制是企業運營管理的核心,有效的監控工作則是內部控制的保障。建立健全的監控機制十分重要,具體來說,一是要明確監控對象、目標、方式和程序,確保監控工作的有效實施。同時,應建立多層次的監控體系,包括高層管理人員的定期檢查、內部審計的專項檢查以及基層員工的日常自查等,以確保內部控制的各個環節得到全面覆蓋。二是要定期風險評估。企業應定期識別和評估各類潛在風險,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通過對風險的評估和監測,企業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的問題,避免風險擴大對企業的經營產生不良影響。三是要優化內部流程。企業應對內部流程進行全面梳理和優化,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應加強流程控制,確保各項業務按照規定的流程進行操作,防止違規行為的發生。

4.4 加強信息與溝通機制

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基礎,加強信息與溝通機制可以提高內部控制的效果。企業應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同時應加強內部溝通,確保信息的上傳下達順暢有效。一是要建立信息收集系統。為了確保企業信息與溝通的順暢,建立一個高效的信息收集系統至關重要。這個系統應覆蓋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確保各類信息的全面、準確和及時收集??梢酝ㄟ^設立專門的信息收集崗位,或者將信息收集職責賦予現有崗位,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實時性。二是要做好信息分類與整理。對于收集到的信息需要進行分類和整理,以便于后續的處理和使用。分類應依據信息的性質和用途進行,可以按照業務類型、部門、項目等進行劃分。在整理過程中,應注重去重、校驗和摘要,確保信息的有效性和可用性。三是要做好信息技術應用的推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企業信息與溝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因此企業可以在內部推廣信息技術,提升內部控制的水平。

4.5 強化內部審計職能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有助于發現和糾正內部控制的缺陷。企業應強化內部審計職能,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確保內部審計的意見和建議得到有效執行[6]。一方面,建立審計制度。這是強化企業內部審計職能的基礎。企業應制定詳細、操作性強的內部審計制度,明確審計標準、審計流程和審計責任,使內部審計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應定期對審計制度進行審查和更新,確保其始終能反映企業實際情況和法律法規的變化。另一方面,對審計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與考核。優秀的審計人員是強化企業內部審計職能的重要保障。企業應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提高其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同時,應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激發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

5 結語

總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對于企業至關重要。為使二者相互促進,企業應制定全面的風險管理策略,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并執行風險管理流程。這有助于企業應對經營壓力,提升競爭力,增強自我防護能力。

參考文獻

[1]郝文靜. 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問題探討[J],卷宗,2015(6):351-352

[2]王偉. 基于風險管理視角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研究[J]. 現代商業,2012(10):179-180

[3]王麗華. 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研究[J]. 財經界,2017(32):24-25.

[4]謝艷麗. 探析我國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J]. 國際商務財會,2011(2):76-77

[5]謝瓊. 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1(4):17.

[6]鄭小榮,何瑞鏵. 企業目標導向下的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整合[J]. 財會月刊(理論版),2011(3):3-6.

[作者簡介]李秋香,女,廣西桂林人,廣西陽信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

猜你喜歡
探討內部控制風險管理
探討風險管理在呼吸機維護與維修中的應用
房地產合作開發項目的風險管理
芻議小學足球教學的訓練教學方法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稅收籌劃的效應問題
我國物流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問題及建議
房地產開發企業內部控制的認識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
制造企業銷售與收款業務的內部控制分析
護理風險管理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