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理論闡釋與實踐進路

2024-04-28 10:24薛小平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4年5期
關鍵詞:意識形態工作民族高校新時代

摘? ? 要: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側重于從教育的理念、內容及方式等方面引導特定群體在網絡社會實踐中認同主流意識形態。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結構要素主要體現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手段等方面。審視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現實樣態,發現其既存在由數字與網絡技術的革新、“科技賦能”資源稟賦的發展機遇和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等帶來的顯著優勢,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不穩定、不安全因素的環境風險及網絡與數字技術極易產生異化等難題癥結,因此,需要從上下協同、點面結合、內外并舉等方面加以綜合處理。

關鍵詞: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5-0040-05

一、引言

網絡技術的創新應用與傳播秩序的深刻變革,給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使得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成為衡量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安全的關鍵變量。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1]。高校作為黨和國家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陣地,肩負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任。做好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在整個意識形態工作大局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近年來,學界從多角度對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進行了探索和研究,為推進這一領域的實踐工作和理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供給,但是學界對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問題鮮有深入探討和研究。因此,文章以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為研究對象,以教育為研究范疇,以新時代民族高校為研究邊界,開展了嘗試性、探索性研究,以期為學界研究提供參考。

二、應然邏輯: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學理闡釋

解析問題的邏輯前提是研判問題是否成立。因此,破解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問題,首要工作就是從學理闡釋的角度予以合理性論證。從問題的詞形表達來看,這一問題是由“新時代民族高?!焙汀熬W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組成的復合式命題。因此,一方面,需要對關涉這一問題的關鍵概念即“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進行說明和厘清,進而為闡釋這一問題究竟“是什么”奠基立足;另一方面,需要對這一問題的結構要素進行縷析,即探究出新時代民族高校場域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究竟涵蓋哪些要素,以及要素之間的關聯何在,進而解釋這一問題“何以成立”。

(一)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基本內涵

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呈現出的是一個“網絡意識

形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概念圈層結構,這就需要漸次分析、層層遞推。先看“網絡意識形態”。其是伴隨互聯網興起而生成的新概念,是指“網民在借助數字化符號化信息化中介系統而進行的信息、知識、精神的共生共享活動中形成的有機體系”[2],其本質仍是一種反映特定階級的價值觀念體系。從這一內涵的界定可以看出,網絡意識形態無疑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演進過程中的一種新樣態,但并不等于網絡空間、網絡技術同意識形態內容的簡單相加或拼湊,而是二者高度融會、有機融合的產物。此外,包括網絡意識形態在內的任何類型的意識形態都歸屬于觀念上層建筑的社會意識范疇,受制于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網絡技術日新月異式的更迭演進需要反映特定階級的意識形態因時而新、應勢而為,實現網絡意識形態創新性和穩定性的統一。

再析“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安全問題與其說是一個底線問題,毋寧說是一個守住底線、高于底線的問題。數字化、信息化、元宇宙等新技術創新,促進了廣大受眾群體之間的交流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精神文化需求,但網絡語言失范沖擊了主流話語體系[3],特別是包裹著的錯誤價值觀,對主流意識形態產生不可忽視的危害。全球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促使不同文明交融交匯,有助于世界各國人民找出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的“最大公約數”,形成全人類共同價值,但個別國家卻利用新技術來推銷所謂的“普世價值”,妄圖“重塑世界面貌”,這種做法本質上是違逆人類發展進步趨勢的。新時代,“互聯網是西方價值觀出口到全世界的終端工具”[4]??梢?,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其實就是一個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數字時代下通過自我調適和積極防御處于相對安全的態勢及具備維護安全的能力,以發揮凝結人們共同價值追求、引領社會主流思潮方向的作用。

后論“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如何有效高質地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學界多是從治理、建設等角度對這一問題予以相應探討,從教育的視角切入研究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成果并不多見。前者自然必要,但后者值得重視?!熬W絡意識形態安全”與“教育”之間其實存在一種相互貫通的本質性關聯,這是因為,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人的問題,處于戰略地位,能夠產生全局性影響,而“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5]43。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就是要通過確證教育理念、厘清教育內容、選取教育方式,引導特定群體在網絡社會實踐中認同主流意識形態,自覺甄別和研判威脅主流意識形態的風險因素,積極防御、自我調適,主動提升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素養。

(二)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結構要素

“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這一命題的提出,是回答新時代歷史方位下黨的民族工作理論與實踐重大課題的邏輯使然。做好民族領域的意識形態工作,是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堅決防范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要堅決守住意識形態陣地,積極穩妥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識形態問題,持續肅清民族分裂、宗教極端思想流毒”[6]。民族高校是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成員和鮮明特色,既關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也關乎民族地區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和社會團結穩定,既有一般性使命定向,也有特殊性功能定位。前者體現為民族高校與其他類別高校一樣都肩負著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后者體現為民族高校培養人的聚焦點在于為民族地區培養高素質人才和服務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族地區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因此,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有其自身的結構要素,主要體現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手段4個方面。

具體而言,其一,教育者是民族高校的組織管理者和師資隊伍。組織管理者主要通過建立健全高校的領導體制及工作機制,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出臺和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管理過程的基本要素合理運行;師資隊伍是教育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處于教學科研一線陣地,其建設情況直接關系到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是否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其二,受教育者是民族高校的大學生群體。從一般性角度來講,在年齡代際、心理認知、行為方式等方面,民族高校大學生與其他類別高校大學生并無多少差異,但前者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大多數來自于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成長的地域環境、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家庭結構決定了其獨特性。民族高校大學生在未來發展方向上多數選擇投身于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事業。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是否有效直接關乎民族高校大學生是否能真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擔當民族復興重任。其三,教育內容是“理念意識+技術保障”?!袄砟钜庾R”表現為教育者通過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受教育者樹立法治意識,具備愛國主義情懷和遵守道德規范;“技術保障”表現為讓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網絡安全技術,提升受教育者自覺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能力素養。其四,教育手段采用多位一體的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網絡育人能力,扎實做好互聯網時代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7]。這既突出強調了網絡育人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充分說明了通過網絡空間手段來育人的重要性。教育內容實現的關鍵在于使用什么樣的教育手段。對于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而言,教育手段的運用自然要與網絡的特性、人在網絡社會實踐中的思想形成發展規律緊密相關,主要體現為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軟性疏導與硬性堵截并舉、一元價值引領與多樣文化繁榮共存。

三、實然樣態: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現實審視

新時代,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網絡生態持續向好,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5]10。這一方面說明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在意識形態工作總體布局中取得了相應的成就,有效地增進了民族高校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認同,提升了民族高校大學生自覺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能力素養,但另一方面也說明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在新形勢新情況下需要創新理念、內容和方式,特別是從互聯網到元宇宙的技術發展,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審視意識形態安全格局的獨特視角,也在無形中改變了既有的意識形態實現機制與治理格局[8]。如何把握并利用發展機遇和應對風險挑戰、如何繼續發揮優勢彌補短板或不足,是民族高校需要分析探討的現實問題。

(一)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存在的發展機遇和獨特優勢

考察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實然樣態,首先要看到蘊藏其中的發展機遇和獨特優勢。前者與新時代歷史方位下科技迅速革新的發展態勢相關,后者與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創新性發展密不可分。具體而言,一方面,數字與網絡技術的更新發展,為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數字與網絡技術的更迭翻新,豐富了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內容的多樣性。數字網絡時代的到來,“將大部分的文化表現包納入以數字化電子生產、分配與交換信號為基礎的整合溝通系統里”[9]。這其實就是在改變文化的溝通方式,進而影響人們的生存方式和思維方式。民族高校大學生習以為常地利用各種新媒介接觸和傳播各類信息,并通過新技術手段更為快捷地認識和了解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信息?!翱萍假x能”資源稟賦促使教育方式創新跟進,增添了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手段的多元性。例如,民族高校教師和輔導員可以利用“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視、客戶端)、知乎、主題教育網站等傳播速度快、實用性強、受眾群體多的各類網絡平臺進行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活動,促使民族高校大學生更為便捷、更接地氣地理解、接受和認同主流意識形態。

另一方面,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為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創造了顯著優勢。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謀劃和統籌推進民族工作,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推進民族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得到優化,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布局合理,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各民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明顯增強,經濟社會發展質的提升增進了各民族群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同時,黨通過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繼續推進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工作、建設民族團結示范區和多民族互嵌社區等培育方式,使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逐漸成為全社會、全領域、全方面的共同行動[10]。在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的基礎上,民族高校應深刻認識到“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11],在開展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過程中,積極引導民族高校大學生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二)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面臨的風險挑戰和主要難題

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呈現出的是“一體兩面”式的表現形態,因此,在精準把握發展機遇和獨特優勢的同時,也要理性應對所面臨的風險挑戰和主要難題。具體而言,一方面,教育環境存在一定的不穩定、不安全因素,極易增加教育工作的難度。就內部而言,數字與網絡技術使用存在不規范性,容易增加教育環境的風險性。由于民族高校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形成的關鍵時期,加之網絡空間上傳播的多元信息尚未有科學的是非研判標準,民族高校大學生極易被“眼球經濟”“流量為王”所裹挾,特別是對于網絡負面信息隱藏的某些錯誤價值觀及與主流意識形態相背離的其他價值觀認識不清晰。同時,網絡平臺相關的反饋機制并不健全,信息傳播失范難免發生,極易引起民族高校大學生思想認識上的混亂困惑,特別是對民族高校大學生的政治態度和政治選擇產生一定的負面干擾。就外部而言,民族分裂勢力和境外反華勢力相互勾結,并利用某些政治因素摻雜民族問題,增加了教育環境的復雜性。民族分裂勢力試圖制造民族矛盾和民族分裂活動,破壞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而西方某些國家和組織也一直把中國的發展壯大視為對資本主義制度模式的挑戰。他們相互勾結,妄圖利用網絡空間的平臺載體有針對性地對我國高校大學生大肆兜售并傳播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和價值觀,把某些社會問題政治化,意圖利用民族和宗教問題遏制中國發展,同時,在局部地區策劃實施民族分裂活動甚至暴力恐怖活動,企圖動搖民族高校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威脅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國家安全。

另一方面,網絡與數字技術極易產生異化,沖擊教育效果的精確針對性。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不同類別的社會矛盾、不同層次的利益紛爭造成一定范圍內的社會熱點問題的凸顯,由此,人們的思想觀點不免紛紜交織激蕩。特別是在數字與網絡技術的推動下進入5G時代,網絡新技術新業態加速迭代,信息海量聚集且依托算法推薦場域進行差異推送。這使得高校正能量傳播方式、途徑及意識形態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對大學生的影響則更為明顯。新技術的興起促使原有的線性方式不再是獲取教育資源的社會主流。民族高校大學生的注意力在獲取和共享教育資源的任何環節都可能受到不同層面的吸引或誘惑,多元價值觀形態由此顯現。教育內容也極易呈現出分散化、碎片化的特征,進而使得教育內容出現越來越“短而精”的現象。大部分媒體不能完整準確地表達出教育內容的真實內涵,甚至惡意剪輯教育內容以至于誤導受教育者,教育的本質性目的也就難以達到。

四、使然路徑: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點策略

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既受到教育本身發展規律的影響,也受到校園小環境,以及時代、社會大環境的多重制約。但通過解析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問題的相關概念和結構要素,并考察分析這一問題的具體現實樣態,可以探討出解決這一問題的總體思路及重點策略。針對前述機遇及優勢,新時代民族高校應不失時機地加以把握、利用,充分發揮新時代民族高校發展的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學科優勢、民族文化優勢等,提升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針對前述問題及風險,新時代民族高校要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加以認識,要站在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高度加以對待,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政治定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诖?,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切入。

(一)上下協同:健全完善黨領導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工作機制

堅持黨的領導,是新時代民族工作和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則。健全完善黨領導的具體工作機制,是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政治保障,是民族高校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邏輯使然,也是民族高校提升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效果的內在要求。具體而言,其一,在貫徹決策理念層面要吃透、把準并嚴格落實黨中央相關決策部署及指示精神。民族高校要立足時代、把握前沿,第一時間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及本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關于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決策部署及指示精神,要將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內容作為學校各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點內容,提升教育者開展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其二,在工作機制層面要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責任制。民族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嚴格執行《黨委(黨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用好黨委主體責任清單、黨委班子成員“一崗雙責”清單、相關職能部門責任清單等 “三張清單”,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壓實責任,統籌協調全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形成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負責、各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機制,同時開展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專項督查,把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并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輿情管理與處置辦法。其三,在建設領導隊伍層面要強化各級領導干部的教育培訓和監督管理。民族高校要加強對全校各級領導干部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教育培訓,旨在提升領導隊伍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鑒別力、網絡輿論引導力、意識形態斗爭力,加強領導隊伍的風險研判和應對處置能力。

(二)點面結合:聚力強化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多維支撐

在技術革命日新月異的現實背景下,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也必須因時而變、應勢而動,教育目標理念應更為精準明確,教育方式手段應側重于引導滲透式、多元綜合型。因此,民族高校有必要從多個維度強化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支撐機制,總體上可以從師資隊伍建設、教育陣地建設、制度建設等多個維度切入。其一,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民族高校應建設一支政治信仰堅定、專業水準強、科技素養高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師資隊伍,要嚴格規范隊伍人員的選拔程序,加強對隊伍人員的系統培訓,同時也要建設網絡輿情管理隊伍和網絡評論員隊伍,特別要做好敏感問題、重點時期的風險監控及防范工作,加強跨系統、跨部門的信息聯通和協調聯動。其二,強化教育陣地建設。在教學課堂之內,民族高校要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著力聚焦和回應民族高校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訴求,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利用不同教育資料使平面的理論知識更具立體化、鮮活感,注重教學語言的生活化和藝術化,提升教育的親和力、針對性和吸引力。在課堂教學之外,民族高校要強化對學校講座論壇、報告會、研討會及宣傳會等各類宣傳思想陣地的管理,構建并用好“網絡安全意識平臺”,積極開展網絡安全宣傳,建立健全師生“參與—評價—反饋”網絡工作機制,暢通校長信箱、線上“青聽”留言反饋平臺、評論區等意見反饋渠道,健全網絡綜合治理機制,提升網絡意識形態治理能力。其三,強化制度建設。民族高校應積極做好網絡空間的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工作,為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提供全方位的“防護網”,合理規范和良性引導民族高校大學生的各種行為,同時也要積極探索并建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常規管理制度,對教育教學治理進行有效監控和科學評價,對教育工作實行目標管理,對教育教學質量實行多指標的綜合評價。

(三)內外并舉:持續優化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總體環境

教育環境是影響教育效果的關鍵變量。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理想目標、效果實現,離不開社會、校園大環境及家庭小環境的持續優化。其一,從持續優化社會環境來看,國家立法機構要著力從立法及時有效、秩序規范合理等層面改善網絡空間環境,要加強網絡安全立法工作,為監管網絡空間社會、共建健康文明網絡環境提供法律基本遵循和后盾支持,積極維護風清氣正的網絡社會環境,同時,要著力發揮主流網絡媒體的強大功能,針對民族高校大學生開展專欄教育,側重于推送具有教育性、沁潤式的宣傳內容,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塑造良好的網絡空間生態。其二,從持續優化校園環境來看,民族高校要注重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布局的合理規劃,在民族博物館、文化長廊和校史館中有機融入價值信仰、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等主流意識形態元素,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引導教育功能,尤其要注重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應通過多種方式將篩選過、整合后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各環節,讓民族高校大學生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歷史、現實狀況及未來趨勢,引領和促進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化,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增強民族高校大學生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自省學習和內心認同,讓民族高校大學生自覺意識到保護、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進而增進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認同。其三,從持續優化家庭環境來看,父母在家庭中要明確自身的主體責任,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展現責任擔當,在子女面前用實際行動詮釋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主旋律,讓子女在生活的細微處感受和體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民族高校也要積極探索和構建家校合力育人機制,及時更新和完善家長信息庫,結合實際開展必要的家訪活動和家長會,利用校園網絡、手機信息平臺等各種媒介拓展家?;雍狭τ诵问?,推進“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的構建和完善,與家長共析問題、探討良策,協同促進民族高校大學生健康成長。

五、結束語

在網絡科技迅猛發展、多元化社會思潮不斷興起的時代背景下,新時代民族高校開展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正當其時。新時代民族高校構筑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線,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注重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手段等不同要素的邏輯銜接與協調配合,既要科學對待存在的發展機遇和獨特優勢,也要理性審視面臨的風險挑戰和主要難題,搭建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平臺,優化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機制,不斷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新征程的主流思想輿論。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網絡強國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51.

[2]? 黃冬霞,吳滿意.網絡意識形態內涵的新界定[J].社會科學研究,2016(5):107-112.

[3]? 孫小龍.網絡語言失范及話語權屬問題研究[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2(11):36-41.

[4]? 安德魯·查德威克.互聯網政治學:國家、公民與新傳播技術[M].任孟山,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35.

[5]?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48.

[7]?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N].人民日報,2023-05-30(1).

[8]? 王暾.從互聯網到元宇宙:數字空間的意識形態安全審視[J].貴州社會科學,2023(2):35-43.

[9]? 曼紐爾·卡斯特.網絡社會的崛起[M].夏鑄九,王志弘,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465.

[10]? 張淑娟.中國共產黨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百 ?年歷程:話語、成就與經驗[J].民族學刊,2021(11): ?1-11.

[11]? 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

編輯∕陳晶

收稿日期:2023-09-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3-10-23

作者簡介:薛小平,男,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22年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網絡文化研究中心”課題“新時代民族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WLWH22-7);2023年西南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學改革專項課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探索與實踐研究”(2023YB06)

猜你喜歡
意識形態工作民族高校新時代
高腳競速運動引入民族類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民族地區高校體育師范生師德養成教育的內涵研究
基于素質教育視角下的民族高校邏輯學教學探索與實踐
民族高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網絡政治動員新思想闡析
建國以來高校校園流行文化變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意識形態工作只有進行時 沒有完成時
牢牢抓住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