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醬酒產區 仁懷如此破題

2024-04-28 12:56蘆忠于
環球美酒 2024年1期
關鍵詞:醬酒仁懷醬香

蘆忠于

隨著白酒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產區化已成為中國白酒行業發展的新課題,也是白酒產業未來發展把握新機遇、塑造新格局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產區建設上,仁懷是先行者,也是破題探路者。仁懷在醬酒產區建設上的探索與實踐為中國白酒產區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提供了樣本。

一、如何定義白酒產區

隨著酒業的蓬勃發展,產區概念在國內持續升溫,但仍沒有形成系統、完整、全面、清晰的產區概念和產區制度。

對產區的認識,要么是一種基于產地的概念,如四川產區、貴州產區、瀘州產區、遵義產區等;要么是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涉及的特定地域概念,如茅臺酒15.03 平方公里的核心區。

結合白酒生產實際以及近年來仁懷在產區建設上的探索實踐,我們認為白酒產區應該是:具有特定的氣候條件、自然風土,特定的釀造技藝、文化歷史,特定的原料種植、風味口感,并擁有較為完整的發展規劃、標準體系、管理制度,擁有行業引領性的知名酒企、品牌和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而綜合形成的一個白酒發展的特定區域。白酒產區應當具備獨特性、完備性、 規模性、差異性、可持續性。

一是產區的獨特性。釀造環境之特、釀造工藝之特、風味表達之特,是彰顯產區獨特性的基礎。一方天地、一方水土、一方人文、一方傳承、一方糧谷、一方風味,賦予了產區的不可復制性,奠定了中國白酒百花齊放、各展其芳的特色,白酒產區建設應當保護好這種獨特性。

二是產區的完備性。主要指形成產區的一整套系統、全面的標準體系和規范指引。在規劃層面,產區應當要有實質范圍和具體指向,面積不宜過于寬泛。世界葡萄酒產區會指向某一城市、某一地塊,這種聚焦升華了消費者對葡萄酒高品質的認可。在標準層面,要有相對統一的原料標準、技術標準、產品標準、質量標準、產區準入標準等統一規范的標準體系。在制度層面,要有相應的管理機構、管理規范、管理制度、市場監管機制,形成產區全產業鏈建設管理體系。在文化層面,要厚植產區文化內涵,打造產區文化IP,挖掘、傳播、講述好文化故事,形成系統的文化展示、文化表達、文化輸出體系。

三是產區的規模性。產區具有典型的產業聚集、企業集群特征。產區與企業相互依存、相輔相成。企業是產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支撐,產區價值、產區效應的提升又將賦能企業發展、增強產業競爭力。產區意味著品質優勢、產業優勢、集群優勢,必然要有一定的規模企業、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發揮名酒企業的帶動作用,加速形成規模效應、集聚效應,才能更好夯實產區基礎、擴大產區影響力。

四是產區間的差異性。由于工藝不同、糧谷不同、微生物不同、小氣候不同,加之傳統習俗、歷史人文等差異,產區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每個產區都要有區別于其他產區的辨識度。這種差異性正是產區的生命力所在,成就了中國白酒“各美其美”、白酒產區“美美與共”的良好格局。

五是產區發展的可持續性。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是產區建設的根本所在。白酒產業,品質為根、綠色為本。綠色可持續是產區的價值之源、發展之道。推動產區持續、健康、良性發展,應當守牢生態底線、安全底線、質量底線,追求綠色價值,保證名酒品質,才能促進產業穿越周期、長期向好。

二、仁懷產區的探索和實踐

作為醬香型白酒的發源地和主產區,近年來仁懷深入貫徹落實貴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醬香型白酒產業集聚區”的戰略部署,在沒有先例可參考的背景下探索中國白酒產區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建設路徑。

2021年9月,仁懷市獲得“中國醬香白酒核心產區”稱號;2023年9月,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組委會授予仁懷“世界醬香白酒核心產區(貴州·仁懷)”殊榮,仁懷初步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產區發展之路。

(一)構建規劃保護體系,明晰產區邊界。產區的邊界范圍是產區規劃建設、管控保護的基礎指引。為加強產區建設,貴州省委省政府、遵義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臺《貴州省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生產環境保護條例》等。仁懷按照省市規劃藍本,編制醬香型白酒產業集聚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將120.44平方公里的生產功能區劃定為15.03平方公里茅臺酒產區、53.03平方公里茅臺鎮傳統優勢產區、52.38平方公里仁懷集聚區,細化分為8個片區、27個管理單元,明晰了產區邊界范圍,標定了中國醬酒核心產區“坐標”,形成了以歷史人文、傳統工藝、特定區域、自然環境為基礎的產區地理標識,構建起中國醬香白酒原產地保護體系,為白酒產區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和規范指引。

(二)構建產業集群體系,夯實產區基石。沒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集群,很難形成產區,更難形成核心產區。近年來,仁懷以“三個一批”為抓手,深入實施白酒產業綜合治理,“低小散弱”問題得以根本性轉變,推動了醬酒產業規范高質量發展。

聚焦減量優結構。清理退出方面,按照“拆除復墾類、退出轉產類、兼并整合類”分別制定獎補政策,清理退出一批無證無照企業。改造提升方面,實施企業“四改造一建設四提升”,完成企業“四改”995家,行業污染防治成效顯著,生產耗能明顯降低,每釀造一噸酒用水量減少約20噸。兼并整合方面,按照“企業自主、依法依規、真兼實并、規范建設”原則,通過就地兼并、整合入園等方式,整合減少企業310家。目前,仁懷市白酒生產企業大幅減少,醬酒產業結構蝶變升級。

聚焦提質育集群。建立產區企業培育、產業準入、項目聯評聯審等制度,服務茅臺集團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支持地方酒企做大做強,引進洋河、金東酒業等優強企業20余家,全市規上酒企達129家(占全國規上酒企的1/8以上),形成“茅臺引領、群星閃耀”的核心產區企業集群。

聚焦補鏈擴優勢。積極拓展“白酒+X”產業幅,推動酒旅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包裝設計、智能倉儲、現代物流等配套產業,形成以釀造為紐帶、上下游鏈條相銜接、跨界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圈。

聚焦監管促規范。建立源頭管理、線上巡查、執法檢查、誠信監督等制度,強化生產、包裝、流通、銷售等各環節監管,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醬香酒和侵犯“貴州茅臺酒”“仁懷醬香酒”知識產權的行為,有力維護醬酒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構建管理制度體系,樹立產區范本。仁懷市制定出臺《醬香酒產區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見》《中國醬香白酒核心產區(仁懷)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從區域管控、企業管理、產區認證、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作出規定,為產區制度建設提供“指南書”。嚴格產區生產管理,企業生產經營嚴格以特有的仁懷糯高粱和優質小麥為原料。嚴格執行醬香白酒生產工藝、技術標準,并對產品質量、技術標準、產品溯源等進行規范,實行企業綜合評定、分級認證管理,授權符合條件的企業、產品使用中國醬香白酒核心產區(仁懷)標識,用產區“身份標識”為企業和產品賦能,塑造“產區標識+企業+名酒”的認證管理制度,為白酒產區分級體系建設探索樣本。

(四)構建質量標準體系,堅守產區品質。質量和品質,是產業發展的生命線。仁懷市率先成立醬酒專業委員會、產業研究院,積極參與醬香白酒國家標準修訂、貴州省醬香白酒安全生產規范制定。對標白酒新國標和世界頂級產區,制定涵蓋原料、制曲制酒、陳釀、勾調、儲存、檢驗檢測等10 項標準的《仁懷產區大曲醬香酒技術標準體系》。開展釀酒原料、釀造工藝識別、醬酒風味物質等研究,引導產區企業嚴格執行統一的釀造工藝、技術規范、品質要求,構建起仁懷醬香白酒品質表達體系、質量標準體系,牢牢掌握產區發展制高點、產業質量標準話語權,持續為消費者釀造高品質的“國民醬香”。

(五)構建人才培養體系,筑牢產區支撐。圍繞構建醬酒全產業鏈人才培養體系,充分利用醬科所、省酒檢院、茅臺學院等資源,組建醬酒產業人才專家庫,建立醬酒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圍繞制曲制酒、質量管理、品評勾調、營銷策劃等,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百名酒企負責人、千名營銷人員、萬名醬酒產業工人大培訓);定期開展“釀酒大師”“品酒大師”“酒都工匠”評選,實施國家級評酒師、勾調師、“大國工匠”培育計劃;強化醬酒科研人才、營銷人才培育和引進,著力打造中國酒都人才培育高地。

(六)構建文化表達體系,擦亮產區名片。文化是產區活的靈魂。仁懷市深耕厚植“中國國酒文化之都”內涵,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酒禮文化傳承、酒文化弘揚等體系,編制酒器酒具、遺跡遺存管理名錄,率先編撰發布中國大型酒文化文獻資料《酒典》,重塑“茅臺鎮重陽祭水大典”文脈、成為“傳承有禮、歷史有據、傳播有節”的區域性酒文化典范。以茅臺鎮5A級景區創建帶動,創造性推出“暢游赤水河·樂享茅臺鎮”“仁懷紅·高粱文化季”文化傳播新名片,推動仁懷的“紅”與醬酒的“美”交織交融,著力打造“世界級酒文化IP”,以文化厚植底蘊、賦能產區發展。

三、產區建設需要把握的五對關系

推進中國白酒產區建設,需要把握好五對關系。

一是傳承與創新的關系。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宗是白酒產業的平衡之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白酒行業注入了越來越多的現代工業化生產元素,數字化釀造、數字化營銷正成為白酒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白酒行業既要恪守品質,傳承核心技藝、釀酒文化、匠心精神,又要與時俱進,通過技術、標準、產品、營銷、文化等方面創新,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

二是政府與企業的關系。白酒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國發〔2022〕2號文件提出,“要發揮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原產地和主產區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白酒生產基地”。產區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規劃、制度、品牌、質量、科研、文化等方面,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產區企業、行業協會的優勢,乘政策東風,推動產區持續健康發展。政府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政策措施,系統謀劃布局,當好產區建設的規劃者、引導者和監管者。企業要遵循市場規律,堅守品質底線,加強品牌建設,贏得市場口碑,提升產品競爭力。協會要發揮橋梁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引導產區企業規范生產經營活動,形成同頻共振、同向發力的良好局面。

三是品質與規模的關系。沒有規模的產區,注定難以持久;離開品質的產業,注定是時間的過客。

當前,白酒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白酒行業正加速向優質產區、優強企業、優勢品牌集聚。推動白酒產區發展,要正確處理好品質、規模和效益的關系。一方面,要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不斷做大規模、做強品牌,形成“頭部企業+優勢企業+成長企業”的品牌梯隊,在產區建設競速賽中搶得先機、贏得主動。

四是龍頭引領與產業集群的關系。產區的大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引領和產業集群的支撐。在茅臺、國臺、釣魚臺等頭部企業的帶動下,仁懷“雙十名酒”知名度不斷提升,產區集群效應初步呈現,規上酒企達129家,產值億元以上的25家。推進白酒產區建設,要鞏固好龍頭企業在行業領域的主導地位,建立頭部企業、腰部企業階梯式培育機制,重點打造一批10億級骨干企業,延鏈、補鏈、強鏈,促進產業集約化、集群化發展,構建起龍頭引領、鏈條延伸、集群共進的產區發展格局。

五是產區之間的競合關系。隨著白酒行業存量競爭時代的來臨,產區內部和產區之間的競合也開始提速,白酒產區開啟競合發展新周期,如何避免行業“內卷”、實現互利共贏,是未來產區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要正確認識產區間的差異性,深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理念認同,構建真實有效的合作認知,共同打造規則、保護資源、破解難題,形成多方共贏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特別是在中國白酒加速國際化的進程中,產區之間更應深化合作,促進中國白酒更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四、仁懷產區的努力方向

產區之路,是白酒產業的未來之路;產區之成,在于行業同仁的眾力所為。

在產區建設上,仁懷是先行者,也是破題探路者。如今仁懷產區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集群,較為完備的產業鏈條,初步構建起了規范的制度體系。

未來,仁懷將堅持茅臺集團龍頭引領,堅持醬酒長期主義,以匠心恪守品質、以文化厚植底蘊、以創新引領變革,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白酒產區,為中國白酒產區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提供示范樣本。

——堅持綠色化發展。嚴格執行《貴州省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生產環境保護條例》,守好生態環境底線,對茅臺酒產區、茅臺鎮傳統優勢產區和仁懷集聚區實行最嚴格的空間管控和生態保護,加快構建“山、水、林、土、河、微”生命共同體,從源頭上、本質上筑牢醬酒釀造的環境安全和品質基礎,持續夯實產區發展根基。

——規范體系化建設。以承辦好2024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中國區)賽事為契機,對標世界頂級產區,進一步健全完善產區全鏈條標準體系、制度體系,積極推動仁懷白酒產區制度上升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產區建設標準,為促進中國白酒產區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堅守標準化生產。嚴格執行《仁懷產區大曲醬香酒技術標準體系》,執行統一的生產、勾調、貯存、檢驗檢測等技術規范,加強產品質量全周期溯源管理,推進年份酒真實化制度建設,推行柔性化生產,持續營造規范健康的醬酒市場環境,切實以匠心堅守初心、以品質贏得未來。

——做優個性化表達。深入學習借鑒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酒莊理念,著力打造和培育一批“小而優”“小而美”的精品酒莊,豐富“暢游赤水河·樂享茅臺鎮”“茅臺鎮重陽祭水大典”等文化IP內涵,不斷彰顯仁懷醬酒特色之美、仁懷產區個性之美。

——推進數字化營銷。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加快建立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數字化營銷體系,不斷優化供應鏈,推進渠道扁平化改革,更好匹配市場需求,提高產品的市場響應能力。

猜你喜歡
醬酒仁懷醬香
百元醬酒風口已來搶占中低端大眾消費市場
“仁懷醬酒大廈”正式啟用
熱而不銷 醬酒貼牌商如何走出困局
云門醬酒一炮雙響斬獲韓國兩項白酒大獎
醬香白酒讓仁懷經濟跑出加速度
未來5年新增產能近20萬噸醬酒行業正式進入到下半場
仁懷酒業四十年 悠長醇厚惹人醉
論茅臺鎮醬香酒發展前景及投資分析報告
中脈名酒事業部 領航醬香白酒之旅
醬香永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