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式教學賦能下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探究

2024-04-28 12:05白歡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4年5期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

摘? ? 要:隨著信息化教學的深入,混合式教學成為教學的“新常態”?!案呗毠灿⒄Z”課程亟須從課程設置、目標定位及教學方式等多維度來審視混合式教學的高質量發展,構建線上與線下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課程思政作為新的課程觀,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發展提出新挑戰,即混合式教學模式如何賦能課程思政教學方式與途徑。文章以混合式教學賦能下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建設與教學設計原則為主方向,聚焦典型案例,以點帶面,探索融入思政目標的混合式教學設計并探討實施效果,以期為課程思政教學創新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5-0091-05

一、引言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實施改革方案》提出,推進職業教育領域“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1]。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2]。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構建更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3]。因此,將課程思政的理念落實到外語教學中顯得尤為緊迫且必要。

就“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而言,在輸入大量西方的文化、意識形態及價值觀念時,如何在中西文化互鑒交流中,幫助學生站穩政治立場、明確理想信念,以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是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義。職業教育所培養的國際化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肩負著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讀懂中國的重要使命?!案呗毠灿⒄Z”課程思政就是把《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中規定的多元文化交流與職場涉外溝通的學科核心素養要求落實到具體的課程內容中,體現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并舉、價值引領與職業能力并重,通過語言教學幫助學生拓寬國際視野,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樹立文化自信,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旨在培養“知言”(知識目標)、“善行”(技能目標)、“載道”(思政目標)的社會主義“全人”。

外語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有機融合,將聚焦“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新時代命題,全面貫徹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培養既具有扎實動手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又具有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國際化“外語+技能”復合型人才。文章將踐行混合式教學與課程思政理念,以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為抓手,研究混合式教學如何賦能課程思政教學,如何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加強和改進課程思政的“最大增量”,從而構建混合式教學賦能下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施原則,為“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新思路。

二、研究綜述

“混合式教學”是為適應 21 世紀人才能力培養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與路徑,“課程思政”也是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4]。因此,在外語教學中將課程思政的理念落實到混合式教學實踐中勢在必行。目前,對課程思政及外語課程思政的相關研究主要聚焦“為什么”要做課程思政、課程思政究竟“是什么”、“誰來做”外語課程思政,以及“怎么做”課程思政4個維度,其中,“怎么做”課程思政是外語課程思政建設最核心的環節,也是研究的著力點。外語課程思政需要精細的浸潤式隱性教育,而不是粗放的漫灌式顯性教育。如何在挖掘外語課程本身人文性的基礎上,圍繞“為誰培養人”這根主線創新外語課程思政,需要進行大量的實踐探索。而對外“講述中國故事”是學生成才的新思路,是提升學生思想覺悟和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也是外語課程人文性的重要體現。有學者從思路、目標、師資、教材、課堂、評估6個方面討論了外語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內容,強調外語課程思政價值引領的重要作用。有學者提出了通過重構教學內容、轉變教學理念實現外語課程思政的思路[5]。還有學者聚焦大學外語課程思政的內涵與實施建議,提出了實施外語課程思政的框架[6]。

總之,關于課程思政的研究頗豐,學者從多維視角在內涵解讀、資源建設、實施理念等方面對課程思政展開了理論與實踐探索,為文章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法借鑒。然而,課程思政畢竟剛剛起步,目前研究多以宏觀視角為主,主要聚焦某門課程的思政教學的宏觀建構,缺乏微觀視角,即針對某個單元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具體實施的研究;同時,研究對象多為理科、工科、醫學、農林及藝術類專業課程,對外語類課程關注較少。因此,文章結合外語課程特色,針對課程思政教學的痛點與堵點綜合施策,構建混合式教學賦能下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建設與實施原則,以“解剖麻雀”的方式,聚焦典型教學案例,探索融入思政目標的混合式教學設計并探討實施效果。

三、“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現狀與對策

(一)誰來教

針對思政育人的踐行者——教師而言(誰來教),其思政素養與教學能力亟須改善。教師在教學中普遍存在“只授業,不傳道”,以及課程思政教學意識薄弱、思政素養欠缺、課程思政教學理念存在認知誤區與實踐偏差等問題。如何紓解教學困境,解決思政育人的根本問題,既需要教育主管部門提供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培訓,提高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和能力,又需要各高職院校構建課程思政體系,打造混編教學團隊,還需要教師個人深化教學理念,開展課程資源建設。此外,從管理層面,高職院校要加強制度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納入教師考核體系。

(二)教什么

針對思政育人的內容來源——教材而言(教什么),一方面,長期以來,外語教學因過于偏向教授西方文化內容而忽略了母語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培育,因此,教師亟須重構、充實教材內容,以提升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知、理解與表達。另一方面,目前通用的大學英語教材對思政元素關注度和顯示度不夠,各單元練習設計尚未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語言知識的學習中;同時,各單元教學活動、語言學習內容、練習設計離散性比較突出,沒有形成以育人目標為內在邏輯的有機整體,難以形成語言知識傳授、語言能力培養、素質提升與價值塑造的合力[7]。此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與語言學科知識存在脫節問題,要么沒有落到實處,要么是標簽式處理。這就要求教師挖掘教材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以滿足啟智增慧、培根鑄魂的思政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與見識并重、中西文化并置、主題統領內容、活動設計細化主題思想的原則對教材進行“勘探—采掘—冶煉—加工”的“二次開發”。

(三)怎么教

針對思政育人的依托——課程而言(怎么教),公共英語課程在教學實施中往往面臨因大班教學而導致的課程思政互動活動較難開展的困境,又存在教學方法簡單生硬、思政教學與語言教學脫節的問題。解決問題的首要策略是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和模式,用“互聯網+”思維打造課程思政“新動力”。先進的教學模式和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加持有利于實現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的有機融合,進而解決語言教學與思政教學“兩張皮”的問題,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達到能力與價值觀并重的育人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值得注意的是,育人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在恰當的時候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平臺,讓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教與學雙方的心理共振。同時,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要遵循3個統一的教學原則,即顯性與隱性相統一、線上與線下相統一、課內與課外相統一,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

(四)如何評價

針對思政育人的效果評價——考評體系而言(效果如何),傳統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考評體系沒有體現思政目標的達成情況,導致思政教學目標形同虛設,考核評價的導向、激勵、診斷和改進功能沒有得到有效發揮。立德樹人、價值塑造是一個持續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僅通過量化的思政評價指標很難完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的評價體系,實現“教—學—評”一體化。評價是教學活動的“指揮棒”,判斷是否達成育人目標不應只停留在教師觀察學生的顯性表現上,應既要建立科學的基于量化數據的多元主體全程參與式的考評體系,還需確立學習生涯實踐層面的跟蹤與考察等質性評價指標。

四、混合式教學賦能下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一)“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總體教學設計

“高職公共英語”是大一學生的必修課,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體,立足地區產業發展,依據專業學生就業目標崗位的典型工作內容與標準,將所需知識、技能及素養轉化為課程教學目標,旨在培養學生使用英語完成工作任務的技能,同時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思政素養。課程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旨在為專業賦能。教師則致力于培根鑄魂、啟智增慧,樹立“守渠種田”意識,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堂話語體系。在課程思政建設和實施過程中,教師應遵循“有利于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一個基本點,以及“價值取向”“問題導向”和“語言為本”3項原則[8]。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挖掘和探究主題意義,豐富學識,增長見識,塑造品格,內化領悟,投之實踐,知行合一,打磨過硬的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思辨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從認知和表達2方面消解英語課堂的中國文化“失語癥”,提升跨文化理解和表達能力,進而能夠在職場或涉外情境中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宣揚中國方案?;凇陡叩嚷殬I教育專業英語課程標準(2021年版)》,依托職場情境任務,圍繞職業與個人、職業與社會和職業與環境3大主題類別,以《高職國際進階英語》第一冊和第二冊為授課教材,教師認真研讀和分析語篇,引導學生挖掘和探究主題意義,整合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和自主學習策略運用,讓學生在不同語篇類型中學習和應用語言,拓展思維,提高鑒賞和評價能力,落實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根據授課計劃,教師集體備課挖掘出各單元蘊含的思政元素。

(二)教學內容:系統化

所謂教學內容設計的系統化,是指側重語言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學科內容模塊與關注價值塑造和思想引領的思政內容模塊彼此形成內在契合關系,以無縫對接、有機互融的方式,實現二者的“基因式”融合,使得思政內容模塊隱性植入學科內容模塊,二者相得益彰,既促成語言習得,又實現價值引領,達到思政之“鹽”溶于學科教育之“湯”的效果。課程思政融入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分為以下6個環節,即理解育人目標、分析教學內容、挖掘思政元素、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各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具體而言,教師需要在理解國家育人目標、學科育人目標、課程育人目標及章節育人目標的基礎上,分析教學內容,深入挖掘現有項目主題和語言素材中蘊含的價值導向、情感品格、自我管理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思政元素,整合教學資源,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有機融合“雙元”教學內容體系,即學科內容模塊和思政內容模塊,轉變育人理念,做到教書與育人并重。此外,教學評價體系作為教學設計的閉環,應體現思政育人效果。

以《企業介紹》教學單元為例,教師根據企業介紹的典型工作任務,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以下任務:一是掌握企業簡介的高頻詞匯和句式表達,閱讀華為等企業的英文版企業簡介;二是學習企業簡介的文章架構和篇章布局;三是用英文撰寫企業簡介文案;四是設計特定場景,做中學,學中做。例如,設定某企業到海外高校進行校園招聘的情境,要求學生模擬企業人員對畢業生進行企業宣傳,開展口語練習,從而形成一個教學閉環。上述任務的顯性設計凸顯語言知識傳授和語言技能培養的教學重點,旨在培養學生使用英語介紹企業的寫作技能和口語技能。而思政內容和目標則是通過挖掘和提煉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找尋恰當的切入點,進行隱性設計,實現培養“知言”(知識目標)、“善行”(技能目標)、“載道”(思政目標)的社會主義“全人”的綜合育人目標。本單元的教學子任務之一為閱讀民族企業華為公司英文版簡介的宣傳資料,其中,語言學習內容為掌握公司簡介常用詞匯和句式。教師以中國企業奮斗、創新精神,以及中國企業家的愛國情操、實干精神等元素為思政切入點,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學生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提升了對中國企業文化及企業精神的認知、理解與表達,了解了民族企業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的中國智慧。教師將涵養家國情懷和堅定文化自信的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實現語言學習內容與思政育人內容的無縫銜接、有機融合,高質量地發揮了課程思政的價值塑造和思想引領的作用。學科內容模塊也因厚重的思政元素被賦予了更深厚的價值意蘊。

(三)教學流程:漸進化

所謂教學流程設計的漸進化,是指教師在教學流程設計時,要遵循L.維果斯基(L. Vygotsky)提出的“最近發展區”原則,根據學習者當前和潛在的語言能力、認知水平,細化教學活動設計,為學習者動態搭建顯性語言學習支架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支架,即在任務難度遞增的教學各階段,教師應適時切換適當的教學支架,繼而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的育人目標。以《企業簡介》教學單元為案例,教師通過設計“輸出驅動—激活舊知—示證新知—嘗試應用—反饋提升”的教學流程,將語言學習支架顯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支架隱性化。在教學活動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任務的難易程度,依次為學生設計了“熟悉場景、了解任務—詞匯習得、語言操練—閱讀案例、分析文本—撰寫講稿、口頭表達—自評互評、學習示范”5個顯性語言學習支架,相應地體現“知中國品牌、練邏輯思維、樹文化自信、展創新精神、代言中國”5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支架,實現浸潤式思政教學。具體而言,教師首先通過呈現職場情境和任務,為語言輸出創設外部驅動力;其次通過引入華為等企業的英文版企業簡介作為閱讀材料,引導學生了解“企業簡介”的基本篇章架構和句式表達,并嘗試應用新學語言表達自創一篇企業簡介的文稿;最后,通過教師評價、同伴互評的方式對作品給予反饋,進一步優化作品,為學生層層遞進搭建語言、結構和內容等顯性支架。通過鮮活的案例、真實的體驗,學生深入了解了中國企業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的中國智慧,感受到了中國的大國擔當,增強了文化自信。

(四)教學模式:混合式

所謂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指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整合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優勢。就線上教學而言,教師應充分利用多樣的現代化信息技術,賦能教學實施過程,讓思政元素進在線課程、進資源庫、進線上課堂,實現線上學習移動化、智能化、情境化。教師可以利用學習通等各類學習平臺和百詞斬等移動應用軟件實現移動學習,利用批改網等軟件實現智能測評,利用AR(Augmented?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實現情境教學。就線下教學而言,教師應讓思政元素進教材、進教學文件、進教學場地、進學校課堂、進企業課堂、進專業協會,營造課程思政教學新生態?;旌鲜浇虒W賦能課程思政體現在以下2方面:一是課程思政價值訴求與混合式教學功能的定位是一致的;二是混合式教學為課程思政當前發展的問題提供解決思路[5]。具體而言,混合式教學從教學資源的供給、彈性學習時空的配置、完整全面的教學反饋評價數據的記錄和保存等多維度賦能課程思政教學實現高質量發展。因此,教師要樹立混合式教學新理念,克服對傳統教學路徑的依賴。

以《企業簡介》教學單元為例,教師通過課前自學、課中互動、課后拓展等教學環節,貫穿線上、線下教學活動,實現二者有效銜接。課前,采取集體備課、單獨備課和支部活動的方式,通過“勘探—采掘—冶煉—加工”4個步驟深挖思政元素,并將相應的教學資源發布到網絡學習平臺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在課前導入、語言點講解等教學環節,找準課程思政的切入點,形成線上線下聯動效應,將思政元素以浸潤式的方式隱性地有機融入教學過程。具體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教師講授法,即教師選取華為公司作為典型,講述其數字包容計劃及華為精神;二是體驗式教學法,即學生課內進行華為公司高新產品介紹、角色扮演、演講展示等交互活動,領會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課后,學生將融入思政元素的作品和實踐活動上傳到教學平臺,互鑒交流,做到學用一體,學以致用,將思想認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語言教學的深度融合,使課程思政教學入腦入心、見行見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也對學生的價值觀塑造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教師自身要力爭成為“四有好老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和有仁愛之心;同時,要樹立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意識、要深刻理解與踐行優秀文化和時代精神,以及具備嚴謹卓越的教學風范。

(五)教學評價:科學化

評價是檢驗教學目標達成度的重要一環,因此,完整的教學設計需要有整合性評價反饋環節。在《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指導下,教師應秉承“關注過程、強調發展”的考核評價理念,建立“量質并舉,理實并重,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全過程考核評價機制,通過教師評價、同伴互評、學生自評和平臺評價等方式進行多主體評價,從而全面客觀地跟蹤育人效果,提高評價體系的科學性。課程應采用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前者聚焦學生學科內容學習的客觀數據,其評價指標來自于線上(包括學習通教學平臺、MyET、寫作批改網)學習行為(如資源訪問、發帖互動、作業提交等);后者則著眼于學生實踐層面的有“溫度”的質性評價,如收集學生反思日志以了解教學反饋,或通過觀察學生課堂內外日常行為以判斷他們是否踐行教學中的核心理念。評價內容包含價值判斷、道德品質、中外文化、可遷移能力、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核心素養和能力。由于立德樹人、價值塑造是一個持續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因此,課程思政教學是否入腦入心、見行見效,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實踐層面的跟蹤與考察。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社會實踐項目及其他質性樣本,如青年志愿者活動、“三下鄉”活動(文化、科技、衛生)等,掌握學生課后的實踐情況,對學生實施增值性評價;學生也可以通過自行申報實踐積分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課程思政考核評價生成的學習數據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實時、持續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實踐效果,促進學生的價值塑造和行為規范,而且可為下一輪教學、研究和改革提供客觀依據。

(六)教學主體:多元化

所謂教學主體多元化,是指包含課堂、學校和社會在內的“三級聯動”育人主體。課堂教學是思政育人的主渠道,學校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和社會提供的校外學生實踐活動則是對思政育人的有益補充,延伸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目前,學校第二課堂的定位,已經從以往單純的學生校園文化活動,轉變成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一環。在學校第二課堂中有意識地融入理想信念、家國情懷、道德品質和法治精神等思政元素,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給予學生非強制性的規范作用和多維度的感染作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操、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9]。以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在第二課堂活動方面,學校定期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翻譯大賽、融入思政元素的“詞達人”英語詞匯大賽、涵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思政元素的線上英語晨讀比賽,以及體現中國文化的外語文化藝術節活動。同時,學校組織“兩善一星”宿舍評比活動,即善學習、善思考、星級宿舍,以樹榜樣、立典型的方式激勵學生向上、向善,熱愛勞動,立志成為思政素養高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此外,學校定期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社區義工服務活動、暑期“三下鄉”幫扶活動等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對社會責任、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認知與體驗。通過實踐訓練,學生能夠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中錘煉意志品質,增強勇于探索未知、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增強創新精神和創造意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生提高了團結協作、善于溝通、寬容理解、甘于奉獻的意識。

(七)實施效果

經過幾輪教學實踐,教師在“全人”教育理念統攝引領、線上線下2個維度循環提升、教學設計5個層面相互關照、各種教學策略有機協調下,不斷優化“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建設[10]。作為思政育人的踐行者,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思政能力培訓,積極開展課程思政資源建設,通過引入真實企業案例,增加教學的實效性、互動性,同時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意識與能力,構建了“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體系,成立了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用“互聯網+”思維打造“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新動力”,并將其有機融入混合式教學各環節,深化了課程思政教學理念。學生通過接觸真實的語言材料,完成仿真的工作任務,參加線下社會實踐活動,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浸潤與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厚植家國情懷、端正職業態度和培養職業素養,達成育人目標??傊?,混合式教學賦能下的課程思政教學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五、結束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應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外語教學具有語言學科的優勢,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更是責無旁貸。高校英語教師需要通過閱讀原著、交流心得,積極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建設與教學主題相關聯、與培養目標相契合、與教學內容相融合的思政教學資源庫,將新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英語混合式教學中,進而為城市建設與運行提供語言服務保障。同時,教師應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多元文明互鑒等元素與“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相融合,提升學生服務國家重大外事活動、“一帶一路”倡議的政治素養。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A/OL].(2019-02-13)[2023-09-01].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EB/OL].(2019-08-14)[2023-09-01].https://www. 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3]?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A/OL].(2020-05-28)[2023-09-01].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 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4]? 肖瓊,黃國文.關于外語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中國外語,2020,17(5):1-10;14.

[5]? 楊華.我國高校外語課程思政實踐的探索研究:以大學生“外語講述中國”為例[J].外語界,2021(2):10-17.

[6]? 文秋芳.大學外語課程思政的內涵和實施框架[J].中國外語,2021,18(2):47-52.

[7]? 劉正光,郭應平,施卓廷.主題統領二次開發實現課程思政、思辨能力與語言能力三位一體培養新目標[J].外語教學,2023(4):56-62.

[8]? 黃國文.挖掘外語課程思政元素的切入點與原則[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2(5):10-17.

[9]? 章鳴,王舒,王寶.高校第二課堂課程思政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探[J].中國共青團,2020(17):70-71.

[10]? 鞠晶.新文科背景下外語類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探索[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76(7): ?72-75.

編輯∕陳晶

收稿日期:2023-0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3-10-23

作者簡介:白歡,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2022年度教育部職業院校外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項目“基于混合式教學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研究”(WYJZW-2022-20-0301);2022年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高職公共英語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2022GXJK484);2021年廣東省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移動應用軟件賦能下的高職公共英語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GDJG2021109)

猜你喜歡
高職公共英語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泛在學習平臺的高職公共英語混合式教學設計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基于慕課的高職公共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淺論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思政課評價體系的構建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設計
基于協作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