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的紀實影像呈現

2024-04-28 00:03武新宏張可欣
未來傳播 2024年2期

武新宏 張可欣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中國主流紀錄片創作與批評發展研究”(21AC003)。

作者簡介:武新宏,女,教授,碩士生導師;張可欣,女,碩士研究生。

摘? 要:紀錄片是國家敘事的影像參與,具有非虛構的本質屬性,在塑造國家形象方面一直發揮著積極作用。中國脫貧攻堅題材紀錄片,呼應時代變遷,映照歷史發展,關注現實生活。內容上,中國脫貧攻堅紀錄片聚焦脫貧攻堅進程中政府和人民所做的艱苦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形式上,中國脫貧攻堅紀錄片探究新的敘事視角、敘事方法,在宏大敘事與個體關照、全知視角與理性旁觀、國際視野與時代話語交織融合中,向世界呈現國際減貧事業的中國故事、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塑造真實、客觀、立體的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在國家形象新時代內涵的全面準確把握、創新敘事方式打造理解式對話、融合力量合力共塑國家形象方面,中國脫貧攻堅紀錄片提供了有益啟示和思考。

關鍵詞:新時代國家形象;脫貧攻堅紀錄片;紀實呈現

中圖分類號:J9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8418(2024)02-0103-08

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對自己的認知及國際體系中其他行為體對它的認知的結合。[1]國家形象具有可感知性、相對完整性、主客觀統一性和自我塑造性。國家形象塑造是對國家實體形象的一種描述,是由塑造者與公眾認知共同完成的關于一個國家的總體感知與評價。[2]國家形象有真實客觀呈現國家實體形象的現實訴求,任何媒介都有從各自角度、用各自方式塑造國家形象的責任。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紀錄片,呼應時代發展,把握歷史脈動,聚焦現實生活,用紀實影像,向世界講述中國脫貧攻堅動人故事,展現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所貢獻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國家形象內涵的不同維度,呈現真實、立體、全面的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

一、脫貧攻堅紀錄片中的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

中國脫貧攻堅紀錄片的由來,經歷了從“扶貧”到“脫貧”的過程。先有國家“扶貧”“脫貧”政策的提出,才有“扶貧”“脫貧”紀錄片的誕生。中國“扶貧”題材紀錄片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1986年,國家建立從中央到縣一級的扶貧開發機構,開始有組織的扶貧工作,以“救濟式”扶貧為主。1994年,中國政府出臺《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扶貧”任務的國家計劃,從此進入“開發式”扶貧階段。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從“扶貧”到“脫貧”,分水嶺是2015年。2015年11月,黨中央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提出“脫貧攻堅”總體目標要求,此后中央工作進入全面“脫貧攻堅”階段,包括易地搬遷、產業扶貧、生態扶貧、教育扶貧、科技扶貧、網絡扶貧、基礎設施建設、危房改造等等。2015年后,客觀反映中國擺脫貧困的紀錄片,皆以脫貧攻堅為主要內容。本研究文本選取的時間節點也為2015年。從2015年以后中國主流媒體制作播出的脫貧攻堅紀錄片中選取播出效果比較好、影響比較大的代表性作品,如《擺脫貧困》(2021)、《無窮之路》(2021)、《柴米油鹽之上》(2021)、《落地生根》(2021)、《2020我們的脫貧故事》、《出山記》(2018)等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主題內容與表現方法等方面的比較分析,探究中國脫貧攻堅紀錄片塑造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的具體樣貌、塑造方法和傳播路徑。

8集紀錄片《擺脫貧困》,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制作,2021年2月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首播。作品用全知視角、具有說服力的解說詞以及鮮活的紀實畫面,生動展現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中國脫貧攻堅戰和中國政府極具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彰顯出中國共產黨堅強的領導力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傳播方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用44種語言向海外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持續推送,引發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芬蘭、俄羅斯、塞爾維亞、巴西、越南等多國主流媒體高度關注??偱_CGTN發布特稿《擺脫貧困:中國領導人的莊嚴承諾》,獲得美聯社、雅虎財經、法新社、美國晨星網、歐羅巴通訊社、澳聯社、加拿大商業期刊、印度《今日商業》雜志等1100多家海外主流網絡媒體轉載,累計觸達海外受眾6.96億人次。此為中央電視臺制作同類題材紀錄片的典型代表。

12集紀錄片《無窮之路》,由香港無線電視臺制作,2021年8月香港翡翠臺首播。內容包括懸崖村的歷史及滄桑、人類史上大型易地搬遷、交通基建扶貧、扶貧先扶智、大學夢、寧夏西海固吊莊移民、水利工程生態扶貧、華潤希望小鎮、云南咖啡甲天下、網紅丁真及家鄉理塘舉國成名、由貧窮縣變網紅縣、現代愚公移山等。主持人陳貝兒從媒體人的視角,實地探訪10個最具代表性的極度貧困村落,用參與式深度體驗方式,紀錄國家精準扶貧政策下普通百姓擺脫貧困的鮮活故事。該片獲廣播電視總局頒發的2021年度優秀海外傳播作品獎、2022紐約電視電影節最佳節目敘述獎、2022亞洲影藝創意大獎(中國香港地區)最佳時事節目/系列及最佳紀實節目主持獎、微博視界大會微光榮耀最具影響力作品獎。主持人陳貝兒因為此片榮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此為港澳臺制作同類題材紀錄片的優秀代表。

4集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監制,中宣部對外推廣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指導,中國報道雜志社解讀中國工作室聯合騰訊視頻、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深圳市委宣傳部共同出品,由兩屆奧斯卡獎獲得者、英國導演柯文思拍攝執導。2021年7月15日,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騰訊視頻、Discovery探索頻道、英國Sky天空電視臺同步首播。作品以旁觀視角,真實講述普通中國人追尋富足美好生活的個體故事。該片獲廣電總局2021年度優秀海外傳播作品獎、第12屆芝加哥獨立電影節最佳紀錄短片獎、第3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第16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此為中外合拍制作同類題材紀錄片的優秀代表。

(一)脫貧攻堅進程中的國家形象全景呈現

無論是中央電視臺制作的《擺脫貧困》,還是香港無線電視臺的《無窮之路》,脫貧攻堅紀錄片從不同角度對中國政府推進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艱苦歷程,進行了全景觀、立體化的全面展現,從政治、經濟、生態、國民等層面,塑造出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形象。

1.人民至上、集中力量辦大事、秉持中國式現代化理念的新時代政府形象

紀錄片《擺脫貧困》用詳實數據、真實畫面、生動故事,講述中國政府踐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莊嚴承諾的奮進歷程和國際減貧責任擔當,全面介紹中國政府脫貧攻堅的世界背景和國內現實需求。作品用珍貴同期聲展示2015年9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確定2030年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貧困的目標。201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面實現脫貧,比聯合國2030年減貧目標整整提前十年,展現中國執政黨消除貧困的魄力和決心。從莊嚴承諾、精準施策、咬定青山、家國情懷、命運與共、再啟新程等多個層面,立體呈現中國政府舉全黨、全國之力,下派200多萬扶貧干部,挨家挨戶上門摸排貧困情況,制定脫貧方案,推進脫貧過程,核驗脫貧效果,制定防止返貧措施,一步接著一步走、一人接著一人干的堅定意志和不畏艱險的頑強精神。既有領袖的為民情懷,也有普通干部的舍己奉獻。紀錄片《無窮之路》詳細解釋中國政府的扶貧政策和推進計劃,采訪生態扶貧專家,探訪易地搬遷推進者,跟拍定點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家,展現中國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全國一盤棋的執政理念,彰顯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優越性。推行“百萬干部下村扶貧”“萬家企業幫萬村”、整村異地搬遷、生態扶貧、教育扶貧、科技扶貧、網絡扶貧等計劃,充分展現人民至上、集中力量辦大事、基于國情精準施策的中國政府形象。

2.質樸善良、革故創新、勤勞進取的普通中國人群體形象

中國地域差異懸殊,貧困人口基數大,短時間內全面擺脫貧困實現共同富裕,艱巨性與復雜性前所未有。脫貧攻堅紀錄片沒有掩蓋困難,而是基于現實、客觀真實地展現國家領導人的決心與智慧,展現扶貧干部的艱苦努力以及不同地域人民觀念轉變的過程?!稊[脫貧困》中,處于惡劣環境里的中國貧苦百姓,受安土重遷傳統觀念影響,不愿易地搬遷。但是當看到新建成的樓房設施齊全,扶貧工作坊可以安排就近上班之后,主動要求搬出深山,自覺適應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他們主動參與到綠化荒山生態植樹勞動中,投身到家鄉出行環境改造中。四川大涼山懸崖村村民,全村出動,自發出工出力幫助背運改建鋼梯的鋼管,200多天時間和施工隊一起,將120多噸重的6000多根鋼管,一根根背上懸崖,搭建起2556級牢固天梯,塑造出勤勞善良的中國百姓形象。紀錄片《無窮之路》在展現過去與現在的變化中,呈現歷經艱難困苦,依然心中充滿希望的中國普通百姓的善良和堅強,他們的名字可能不被人知曉,他們的個體形象可能不十分鮮明,但他們以中國普通百姓的群體形象呈現在世界面前,他們的臉上,不再有20世紀90年代《沙與?!分忻鎸毫由姝h境時的無奈與隱忍,面對改變他們可能會有遲疑,但不會排斥改變,而且想通之后會一往無前、堅定勇敢,展現出顧全大局、質樸善良、勤勞進取的普通中國人群體形象。

3.因地制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贏的新時代生態形象

脫貧攻堅紀錄片用真實影像,生動展示中國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贏的文明發展道路。紀錄片《擺脫貧困》講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于田縣烏什開布隆村村民那斯爾·麥提尼亞孜,靠背當地濁水生活,村里118戶人家和那斯爾老人一樣,過著滴水如油、惜水如金的生活。為改變現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利廳派出勘探隊,進入河川深谷尋找清潔水源,歷經多次失敗,最終在八公里外山谷找到一處甘泉。引水工程投資高達900萬元,工程建設歷時4個月,徹底解決村民飲水問題?!稛o窮之路》展現生態扶貧的精準施策理念,因地制宜,不同地方采取不同措施。西北戈壁沙漠沒有水,生存環境惡劣,采取異地搬遷方式,還土地給生態,綠化植樹,引水灌溉,恢復生機;海南熱帶雨林樹多水多,與人類爭奪生存空間,采用生態扶貧、發展有機農業等措施,有效利用環境資源,脫貧致富。這些紀錄片展現出人與自然共生共贏,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時代生態中國形象。

4.物質條件與文化教育條件共同改善的新時代經濟形象

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紀錄片《擺脫貧困》《無窮之路》用生動故事,展現生活物質條件改善之后,改進教育設施、豐富文化生活、完善醫療條件等過程,懸崖村藤梯變鋼梯,鋼梯變樓梯,搬進城市里的新房后,沙發、彩電、互聯網,一應俱全。扶貧干部教村民學說普通話,學用互聯網,提高文化水平,傳承傳統文化,加強醫療保障,呈現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中國形象。

(二)中國普通人個體形象的聚焦深描

柯文思執導的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則更多把目光投射到中國人身上,關注普通中國人個體形象的塑造,把不同年齡、職業、性格、命運的人,放在脫貧攻堅的時代大背景下,進行細致描繪。他們不僅有名有姓,還有各自不同的生命軌跡和鮮明的個性特點,用每個人單獨一集的篇幅,深度刻畫新時代中國人的鮮明形象。

1.負責敬業的扶貧干部形象第一集《開勇》講述云南貧困山區村支書常開勇,扶貧下村幫助村民搬遷的故事。開勇是一位正直善良、盡心盡力的基層村干部,薪水不高,而且大部分花在跑上跑下的汽油費上。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照顧年邁父母,以至于父親去世時沒能在身邊。更無暇照顧自己的小家庭,以至于妻子感嘆“我當你的貧困戶該有多好”。在工作職責與家庭親情之間,在大家與小家之間,他選擇舍小家保大家,體現出新時代中國基層村干部敬業奉獻的精神。

2.勤勞敢闖的命運挑戰者形象第二集《琳寶》講述一位云南貧困山區的95后年輕女性張琳,通過開大型卡車改變自己生活處境的故事。身材瘦小的張琳性格開朗樂觀,即使受過傷害,也堅強面對。紀錄片呈現她笑對過往、放聲高歌的積極狀態,塑造了一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新時代普通中國人形象。

3.尊老重義的文化傳承者形象第三集《懷甫》講述雜技演員王懷甫充滿艱辛的成長歷程。他的人生經歷是一部新時代中國農村青年奮斗史,從貧困狀態到成為舞臺明星,在傳承中國傳統雜技的同時,也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藝術夢想。每年春節王懷甫都帶兒子回河南老家,回顧兒時痕跡,孝敬父母,不忘根本,展現出新時代中國普通人傳承傳統、尊老重義的精神品質。

4.共同富裕的開拓者形象第四集《子胥》從子胥村這一致富典型出發,展現中國快遞行業的發展,也展示中國人互幫互助、回饋家鄉、建設家鄉的鄉土情懷。為改變貧困,幾個少年勇于嘗試新事物,從騎自行車送快遞,到大城市里闖出一片天地。歷經無數艱苦磨難,終于創造出一個龐大的快遞帝國,分公司遍布全國各地。與前面3個故事“走出鄉村”不同,《子胥》的關鍵詞是“同鄉聯結”,同鄉帶同鄉的鄉緣情結是他們創業成功的關鍵。開拓者們心系故土、回望家鄉,致力家鄉建設,塑造出新時代共同富裕的開拓者形象。

二、脫貧攻堅紀錄片呈現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的方法路徑

紀錄片要想吸引人,也要講故事,也要不斷創新表達方法。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有效方式和手段。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形象才能打動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講道理才能影響人。[3]特別是承擔對外塑造傳播中國國家形象的紀錄片,要把握國際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趨勢,在樂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讓更多國外受眾看得懂、聽得進、理解得明白。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紀錄片在敘事角度、敘事方式、敘事策略、傳播渠道等方面,努力探索創新表達。

(一)敘述視角:宏大敘事與個體關照結合、“理解式對話”與第一人稱敘述

敘事者需要選取一個特定的視角進行言說,敘事才能鋪展衍生。敘述視角是敘述者對所敘人物、事件進行觀察與講述的方位與角度。它不是附屬物,相反,“在絕大多數現代敘事作品中,正是敘事視角創造了興趣、沖突、懸念乃至情節本身[4]”。由于非虛構本質屬性,任何歷史時期,紀錄片都發揮意識形態宣傳與引領作用。新時代以來,中國紀錄片有意識進入主流視野,回歸國家話語,體現出對國家復興、民族崛起重大主題的關注與呼應。特別是脫貧攻堅題材紀錄片,具有鮮明主流價值性以及宏大敘事與個體關照相結合的時代話語特征。

《擺脫貧困》用全知全能視角、宏大敘事與個體關照相結合的方式,全面講述舉世矚目的中國脫貧攻堅歷史進程。既展現中國政府全面小康的宏偉目標、世界減貧中國實踐的責任擔當,又將這些宏偉目標與具體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實際情況相結合,讓人看到國家下大力氣脫貧攻堅的歷史脈絡、現實依據和決策必要性。作品用具體數據和時間節點,講述從1992年當時年輕地委書記出版《擺脫貧困》書籍,到2012年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帶領14億中國人民打響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徹底擺脫絕對貧困莊嚴承諾的歷史脈絡,用領導人高端會議講話同期聲與跋山涉水實地考察、走村入戶的現場跟拍畫面相結合,展現中國脫貧攻堅的決心、勇氣和魄力。歷史的縱線與現實的橫線相互交織,國家話語與個體敘事緊密結合,有理有據,節奏起伏變化,令人印象深刻。

《無窮之路》采用主持人介入式體驗采訪的方式,沉浸現場,以實地走訪的現實生活橫切面,實時講述所見所感,在情景體驗的雙向交流中,消解陌生感,構建理解信任。營造主持人與被采訪者、敘述者與觀眾之間立體多維理解場域,實現信息傳達的有效性和吸引力。陳貝兒在懸崖村體驗攀爬鋼梯,1500米直立高聳的鋼梯,令人望而生畏,陳貝兒一邊艱難地攀爬,一邊氣喘吁吁地和懸崖飛人拉博交流,一個說“你看看下面的風景”,一個說“不看,不看”,“不看,你會錯過獨一無二的風景”,在生動對話中,傳遞出生存環境惡劣,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樸實善良、樂觀堅強等豐富信息,引發受眾的深刻理解與共情。在怒江,主持人體驗古老出行工具溜索,與當地村民鄧醫生一起共同處于繩索之上,也共同經歷驚險行程,引發觀眾驚嘆。沉浸式體驗、互動式交流,營造理解式對話,激發受眾認可式觀看。

《柴米油鹽之上》采用跟拍紀實、被拍攝者自我講述的方式,講述中國普通人逐夢小康的故事。鏡頭聚焦人物心理、情緒變化以及命運發展。被拍攝人物自己面對鏡頭講述,制作者躲在鏡頭背后默默旁觀。第二集《琳寶》開篇伊始主人公自述“我叫張琳,很多人都喜歡喊我琳寶”,以自我介紹引出后續故事,講述自己離開大山改變命運的辛酸歷程,最后說出“女性必須要經濟獨立,我不會靠任何人”的女性獨立宣言,展現新時代中國女性的自信、堅強與樂觀。導演柯文思從理性“旁觀”視角,表達對中國建設小康社會的個人觀察與理解,給國內外觀眾提供個體解讀的可能性。

(二)敘事方式:“旁觀”與“介入”融合、視頻日記體紀實跟拍

敘事方式是用來敘述故事、事件或經歷的方式和技巧。不同的敘事方式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紀錄片像鏡子一樣,客觀反映現實生活,還是像錘子一樣,主動干預現實,一直是紀錄片創作領域的重要分歧。鏡子論者主張對被拍攝對象進行客觀理性的“旁觀”式紀錄,錘子論者主張對被拍攝對象進行主觀“介入”與干預。中國電視紀錄片從1958年5月1日第一次播出開始,到20世紀80年代末,歷時30年流行“我視電影為講壇”、把紀錄電影當成“打造自然的錘子,而不是觀照自然的鏡子”的“介入式”,直到90年代,才出現“不介入”“不干預”、把制作者的干預或闡釋縮減到最低限度、“影片拍攝者保證決不要求或建議表演某種姿態”的“旁觀式”[5]。而進入21世紀20年代的中國紀錄片,呈現出“多元融合”的情態,主觀與客觀、旁觀與介入并存。

《擺脫貧困》采用具有權威性和可信度的解說詞,有意識地講解國家政策出臺的歷史背景、現實依據和具體落實過程,有計劃地安排所需內容和節奏發展,具有明顯主觀“介入”特征,然而又用紀實跟拍四川大涼山懸崖村藤梯改造、新疆烏什開布隆村飲水工程建設等眾多人物事件,呈現鮮明“旁觀”特性。通過客觀中立、說明性解說詞與跟拍紀錄人物事件發展過程的結合,讓主觀介入與紀實旁觀并存,主題鮮明性與事實客觀性相互輝映,對傳統意義上解說詞上帝視角的單向敘述而言,不失為兼顧受眾容易接受視角的一種探索和突破。

《無窮之路》采用視頻日記的形式進行內容呈現,以主持人現場所見的第一人稱視角畫面,用輕快活潑的方式,展現國家精準扶貧政策落實進程中不同地域擺脫貧困的巨大變化,具有強烈的代入感和沉浸感。第一集《四川懸崖山》,主持人一落地,就手持自拍設備,面對鏡頭介紹當地自然環境及貧困狀況。懸崖村坐落在懸崖頂上,唯一出行道路是垂直90度用藤條織成的天梯。2016年,政府出資100多萬元建成2556級的鋼梯,村里接通自來水,鋪設電纜,水、電、路等生活基本設施得到極大改善。陳貝兒手持自拍相機,體驗攀爬鋼梯,一邊攀爬,一邊講述現場感受,展示鋼梯的險峻和生存環境的惡劣,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和現場代入感。第三集《云南怒江》,主持人跟隨鄧醫生體驗怒江溜索,一只手抓住繩索,另一只手緊握自拍相機,畫面中出現攝像機和手持相機,明確顯示vlog+紀錄片的拍攝形式,具有強烈生活感和時代氣息,真實性、親切感和交互性顯著增強。

《柴米油鹽之上》則采用跟拍紀實的拍攝方式,不用解說詞,而是大量運用同期聲和長鏡頭,以平等的姿態、平視的視角,客觀記錄中國西部的貧困落后、國家易地搬遷、城市化進程、市場經濟轉型等一系列社會變遷。影片沒有刻意拍攝采訪鏡頭,而是聚焦事件進程中的人,以旁觀者視角捕捉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流動,降低對拍攝對象的干擾,保留生活本身的復雜性以及人物命運的發展性。

(三)敘事策略:國內國際并置、今昔對比與沖突懸念強化戲劇性

敘事策略是指在敘述過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技巧和手段,以達到更好的敘事效果。敘事策略中的一個重要策略是差異與對比的運用,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動,更有說服力,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紀錄片《擺脫貧困》在眾多脫貧攻堅題材紀錄片中,彰顯出不一樣的特質,關鍵因素之一是采用對比敘事的策略。作品用大量篇幅介紹國際減貧事業的現狀和中國減貧實踐的國際責任,講述中國把寶貴的減貧經驗及智慧成果,無私向世界其他國家分享的故事。第7集《命運與共》開頭用現場同期聲,展示中國領導人在北京2015年世界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的講話內容,傳遞出中國政府凝聚共識、同舟共濟,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各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的國際胸襟。用跟拍紀實畫面,展現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貧困村里,中國菌草首席科學家忙碌的身影。中國脫貧工作不僅幫助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擺脫貧困,還擴展到全球106個國家,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中國重要貢獻。這種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敘事策略,新穎獨特,展現致力于合作共贏、和平發展的負責任東方大國形象。

《無窮之路》則將過去情景與現實變化并置對比,展現脫貧攻堅的輝煌成果,具有事實無可爭辯的說服力。第一、二集《四川懸崖山》中,懸崖村脫貧前的影視資料展示簡陋“藤梯”,與脫貧中政府修建嶄新堅固“鋼梯”的對比;“懸崖飛人”拉博城里新家的電視、沙發、客廳、臥室等城市化設施,與沒有水電、沒有居室的雜亂舊家的對比;村民艱難背物品下山被壓低價錢,與網絡鋪設完成后利用互聯網直播輕松帶貨的對比等,驗證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消除國內外受眾對中國制度的刻板印象和誤解,增強說服力和可信感。

《柴米油鹽之上》采用設置戲劇沖突等故事化敘述策略,階梯遞進式敘事與沖突懸念式敘事相結合,使紀實影像充滿戲劇張力。階梯遞進式敘事,又稱線性敘事,根據事件發展順序和受眾認知邏輯進行編排,具有較強時間脈絡、清晰明確的主線和邏輯結構,注重故事完整性、時空統一性、情節因果性和敘事連貫性。如《開勇》沿著時間縱線,對基層干部常開勇走家串戶說服貧困戶搬離大山、參觀安置房、進城落戶等事件進行敘述,遵循事件的前后順序和完整邏輯,容易被受眾接受。

矛盾沖突的運用,可以打破固有敘事節奏,增強戲劇性。如村支書常開勇一邊要勸說貧困戶搬遷,一邊還要關注家人的情緒,工作和家庭之間呈現沖突矛盾。而懸念設置可以建構敘事節奏。常開勇面對“固執”的村民能否完成易地搬遷?女貨車司機張琳將怎樣安排年幼的兒子、是否會放棄開長途大型貨車的工作?雜技演員王懷甫是繼續實現夢想還是回家養傷?這些懸念的設置,增加了故事敘述的節奏感和情節吸引力。

(四)傳播渠道:國際平臺、多媒體聯動與立體傳播

傳播的目的是為了接受。一個完整的傳播行為包括信息從傳播者到接受者之間的多維度有效流動。在傳播方面,新時代中國紀錄片作品比較注重國際傳播平臺和多媒體移動方式,有諸多共同之處。皆有國際視野、多媒體聯動、立體化傳播?!稊[脫貧困》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總臺用44種語言及融媒體編譯播發《擺脫貧困》相關報道,講述鮮活中國扶貧脫貧故事,解讀“精準脫貧”等充滿中國智慧的重要理念,通過臉書、優兔、推特等海外社交媒體廣泛傳播。CGTN發布特稿《擺脫貧困:中國領導人的莊嚴承諾》《精準扶貧:中國特有的扶貧道路》,獲得美聯社、雅虎財經、法新社、美國晨星網、加拿大商業期刊、印度《今日商業》雜志等1100多家海外主流網絡媒體轉載。德國《歐洲時報》德文網、日本最大中國資訊門戶網站Record China、阿爾巴尼亞Start News新聞網、北馬其頓Zhurnal通訊社、埃及“頭條”客戶端、阿爾及利亞絲路新聞網、哈薩克斯坦《實業報》、古巴國家電視臺新聞頻道、阿富汗沙姆沙德電視臺、柬埔寨酸角樹網站等多國主流媒體轉引轉載《擺脫貧困》相關報道及精編版視頻。相關報道引發海外網友熱烈反響,紛紛通過總臺多語種社交媒體賬號留言,熱情點贊中國脫貧攻堅成就。西班牙語臉書網友Jose Piamo留言“中國的成就和進步為國際社會樹立了榜樣”,波蘭網友Shmuel Slav Zagrajek留言“偉大的人民和負責任的政府。中華民族應該也一定能富強起來”[6]。

《無窮之路》做為香港無線電視制作出品的紀錄片,在香港翡翠臺率先播出的同時,在埋堆堆APP同步播出,旋即在內地知名新媒體網站推出。團隊原班人馬制作出粵語、英語和普通話三種版本,充分滿足香港、內地和國外廣大用戶需求。除香港和內地,TVB還擁有廣泛的海外傳播網絡。TVB通過向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和加拿大付費電視臺分銷內容,觸及全球華人社區。其新媒體服務TVB Anywhere,以及TVB在YouTube等社交媒體平臺的賬戶,吸引超過2400萬用戶?!稛o窮之路》不僅讓香港和海外受眾了解中國脫貧攻堅戰所創造的奇跡,追蹤中國社會發展的進程,也讓內地、香港以及海外的觀眾感受到國家的自信與強大,為國自豪。

《柴米油鹽之上》采用官方主導、市場運作、多主體協同合作的對外傳播新模式。在傳播主體上,《柴米油鹽之上》采用官方與民間合作形式,官方主要負責提供資金支持并保留最終審批權,民間主要以互聯網相關社交平臺進行傳播,消除受眾對官方宣傳的刻板印象,以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在外宣渠道上,《柴米油鹽之上》與國外視頻網站合作,全方位、全時段推送,發掘更多新鮮熱門話題,進而促進宣傳傳播活動。通過美國 Discovery 探索頻道、英國 Sky 天空電視臺、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互聯網協作平臺進行口碑營銷,增進外國受眾了解中國為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的巨大努力,深受海外網民的喜愛,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

三、脫貧攻堅紀錄片對塑造新時代國家形象的啟示與思考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不同于以往任何歷史時期,具有鮮明時代特征。脫貧攻堅紀錄片全面把握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內涵,用生動活潑、貼近當代受眾接受心理的方式,在塑造新時代國家形象方面,有一些有益啟發和思考。

(一)明確明晰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內涵,有的放矢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的內涵究竟包括哪些方面,需要創作者明確清晰的理解與把握?!稛o窮之路》拍攝之初就有明確展現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的意識和對內涵的清晰理解,陳貝兒因為此片,成為2021年度“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挛乃济鞔_表示,希望用影片搭建連接中國與西方的橋梁,希望呈現真實中國,講述中國故事,講述普通中國民眾的故事。

(二)創新表達方式,打造理解式對話,進一步提升吸引力紀錄片取材于現實生活,要用真實生活講述吸引人的精彩故事,難度非常大,需要不斷探索,創新表達方法。新時代中國紀錄片如何用具有新時代特點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讓受眾更容易、更愿意接受,是需要認真對待的重要問題?!稊[脫貧困》的國際國內雙向視野、《無窮之路》的理解式對話交流、《柴米油鹽之上》的戲劇性張力營造,都有值得借鑒之處。紀錄片創作可以在打破一元敘事,構建二元及多元立體交流,注重時代感與互動性、親和力與年輕態等方面努力,提升作品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融合力量、合力共塑,打造與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匹配的精品力作目前,中國紀錄片在塑造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方面,存在題材內容同質化、作品質量參差不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數量不多等現象。特別是重要現實題材,在深挖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內涵以及用國際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等方面,仍有很多發力空間。新時代中國紀錄片應該增加自信,融合各方力量,合力共塑,聚力打造有更大國際影響力的能夠反映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的鴻篇巨制。

四、結? 語

中國脫貧攻堅紀錄片,內容聚焦新時代中國政府和人民投身脫貧攻堅偉大進程所做的艱苦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現世界減貧事業中的中國故事、中國方略和中國價值;形式上不斷探索,創新表達,用第一人稱敘事、打造“理解式對話”、“旁觀”與“介入”融合、vlog+紀實跟拍等手段,增強作品吸引力和時代感,將宏大主題與微觀敘事相結合,兼顧全景掃描與近景凝視,塑造真實、立體、豐富的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未來中國紀錄片創作,如何準確全面把握國家形象內涵時代特征與國際共享價值契合點,如何用新觀念、新技術賦能紀實影像表達,如何最大限度發揮國際傳播效能,最大可能消除國際社會誤解和偏見,最大范圍傳播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仍需繼續努力,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李智.中國國家形象——全球傳播時代建構主義的解讀[M].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11:12.

[2]武新宏.電視紀錄片“自塑”國家形象研究(1958—2018)[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0:7.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331.

[4] [美]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M]. 伍曉明,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1:158.

[5][美]埃里克·巴爾諾.世界紀錄電影史[M]. 張德魁,冷鐵錚,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2:230.

[6]邢斯馨.“擺脫貧困”海外持續熱播 網友贊脫貧人民笑容最美[Z]. 北京: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2021-3-8.

[責任編輯:華曉紅]

Documentary Image Present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Image in the New Era

——Take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Documentary as an Example

WU Xin-hong & ZHANG Ke-xin

Documentary is the image participation of the national narrative, which ha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non-fiction, and has always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documentaries ech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grasp the pulse of history, and focus on real life. In terms of content, focus on the arduous efforts and great achievements made by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form of exploring new narrative perspectives and narrative methods, documentary images are used to present the Chinese story, Chinese wisdom and Chinese power of the international poverty reduction cause to the world in the integration of grand narrative and individual care, omniscient perspective and rational observation,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the discourse of the times, and create a true, objective and three-dimensional national image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In terms of a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grasp of the connotation of national image in the new era, innovative narrative methods to create an understanding dialogue, and integration of forces to jointly shape the national image, it can provide some useful inspiration and thinking for the current Chinese documentary to shape the national image abroa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