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域下中學生物項目式學習實施探討

2024-04-29 16:16尹玉霞
學苑教育 2024年9期
關鍵詞:家蠶生物學發育

尹玉霞

(山東省青州市五里初級中學,山東 青州 262521)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 年版)》要求“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加強知識間的內在關聯,促進知識結構化?!彼^“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是由上世紀的“設計教學法”演變發展而來。北師大學者楊明全副教授將其定義為: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建構性的教與學方式,教師將學生的學習任務項目化,指導學生基于真實情境而提出問題,并利用相關知識與信息資料開展研究、設計和實踐操作,最終解決問題并展示和分析項目成果。初中生物課程理念之一為以學習主題為框架,綜合性、實踐性強,注重探究和實踐,注重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科學思維培養以及科學態度培養,而項目式學習則為學生生物綜合素養的培養創造了良好條件。

一、項目式學習與生物核心素養的內在關聯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 年版)》在課程目標中明確生物學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提出通過生物學課程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與態度責任這四種學科核心素養。項目式學習在初中生物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創造了條件。

(一)在項目式學習中強化生命觀念

生命觀念反映了生物學特質,是生物學觀念、原理、規律的提煉與升華,對認識生命世界具有指導作用。通過生物學課程,要讓學生了解自然界的生命,增進學生對生命現象、生命規律的認識。中學生的生命觀念、生命意識不強,這需要為他們提供一種體驗生命的學習契機。初中生物項目式學習的學習主題與生命密不可分,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的多樣性、生物與環境、植物的生活、人體生理與健康、遺傳與進化、生物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7 個學習主題衍生出的眾多學習項目都給學生打開了一扇認識生命的窗口。學生在認識生命現象,人體生命活動,植物、動物、人的生殖與發育,生命的演化以及生命與環境的項目學習中對生命有更深刻地認識與感受,強化了生命觀念,樹立尊重、熱愛、保護生命的意識并轉化為行動。

(二)在項目式學習中提升科學思維

發展科學思維是培育學生理性思維、批判思維、勇于探究等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初中生物項目式學習的過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過程中需要借助比較、分類、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方法進行思考和判斷,提出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見解,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科學理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三)在項目式學習中促進探究實踐

探究實踐活動主要包括科學探究和跨學科實踐。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標志就是具備良好的探究實踐素養。初中生物項目式學習是一種探究實踐學習,是以綜合性學習與社會實踐性學習的形式對自然事物以及社會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進行探究,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釋和解決現實中的生物學相關問題,形成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并完成實踐項目的能力和品格。通過項目式學習,學生養成了好奇與求知的學習品質。

(四)在項目式學習中培養態度責任

責任態度是指在科學態度、健康意識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自我要求和責任擔當。初中生物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在探索自然奧秘的過程中養成嚴謹求實、勇于質疑的科學態度;認識了解人體生理和衛生保健知識,注重健康的生活態度與行為習慣;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學對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及影響,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培養社會責任感、擔當意識。此外,在以小組與團隊學習為形式的項目學習過程中,學生承擔相應的責任,以小組和團隊的任務和榮譽為上,奉獻自己的精力與心血,對其態度責任的培養也大有裨益。

總之,項目式學習與初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之間具有內在的一致性,以項目式學習的形式進行生物課程教學,對學生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與態度責任的培養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生物項目式教學策略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開展學科教學,成為新課改下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與正確思路。初中生物項目式教學,給學生提供項目化學習的契機,讓學生在主題式、任務驅動式的生物實踐性學習中發現生物學現象、問題,在探究實踐中應用生物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積極的生物學習興趣、良好的知識實踐應用能力,掌握生物學知識,培養生物學核心素養。以下以濟南版八年級下冊《生物學》教材第二章第一節《昆蟲的生殖與發育》“家蠶的生殖與發育”項目式學習為例,從四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初中生物的項目式學習。

(一)注重項目主題價值引領,堅持立德樹人導向

課程教學要堅持立德樹人導向,注重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滲透式教育。項目式學習要具有積極的育人價值,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生物學相關知識與能力,還要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的熏陶教育。兩者需要有機地統一起來,提高初中生物項目式學習的育人價值。在價值引領層面,“家蠶的生殖與發育”與核心素養的生命觀念聯系緊密,借助家蠶養殖與觀察的項目式學習,讓學生了解昆蟲生殖與發育的生命過程,感受家蠶生命的短暫與魅力,感受家蠶的奉獻與犧牲的生命意義。教師在出示項目學習主題時,要注重活動的價值引導。

“家蠶的生殖與發育”項目式學習,教師可以在項目的導入與項目的總結兩個環節進行價值的引領與升華。

導入環節,教師以詩入題:蠶在中國農耕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古時候人們養殖桑蠶,以其絲來制作精美的綢緞,人們用“春蠶到死絲方盡”來歌頌蠶的奉獻精神。那么,蠶的一生要經過怎樣的生長過程?它的絲是怎么來的?通過這樣的項目導入,就讓學生對蠶有了積極的印象與情感。

總結環節,教師再以生命觀念這一德育內涵進行呼應:家蠶在50 天左右的時間內完成卵、幼蟲、蛹和蠶蛾四個階段的生命蛻變,蠶的生殖與發育是一個快速而美麗的生命過程,通過飼養家蠶,我們應該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美麗,應該體會到只有認真呵護才可以把蠶養好。

在“家蠶的生殖與發育”主題生物項目式學習中,滲透生命觀念、分享精神的德育價值,很好地升華了學習活動的內涵與意義,將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巧妙地與項目式學習統一起來。

(二)設計問題驅動思維發展,發展學生思維品質

科學思維素養的培養具體到生物課程教學中,就是要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使學生具備理性思維、批判質疑與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要以問題驅動學生的思考和探究,使學生帶著明確的探究任務開展項目式學習,讓生物項目式學習活動具備更高的思維深度與知識內涵。

在“家蠶的生殖與發育”主題生物項目式學習中,教師設置如下幾個探究問題,讓學生在項目式學習活動中進行思考并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

家蠶的一生經過哪幾個發育階段?各時期的主要生長發育特點有哪些?不同生長階段的家蠶的食性有什么不同?家蠶的生長對溫度的要求如何?家蠶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雄性蠶與雌性蠶在體型上有什么區別?根據本次活動你可以嘗試總結養殖家蠶的經驗嗎?

這些問題都是本次項目式學習活動的重點探究問題,也是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需要以實證的態度,通過養殖家蠶過程中的跟蹤觀察、生長記錄(文字記錄、圖片記錄)、測量(體型),運用對比、分析、綜合等手段得出科學的結論。以適宜家蠶生長的溫度為例,通過觀察、比較不同溫度下家蠶的進食、生長以及死亡情況,借助溫度測量器,得出適宜家蠶生長的溫度在20~30℃之間,低于20℃,家蠶的進食少,生長緩慢;高于30℃,家蠶中暑死亡較多,而25℃左右的溫度家蠶的生長狀態最佳。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基于學生親身參與實驗證實的科學判斷。在其他相關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學生也通過分析、比較、綜合、歸納等思維方法,以科學實證的態度進行求證,提升了思維的科學嚴謹性。

(三)強調學習過程主體參與,促進知識實踐應用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學習能力,才能奠定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礎。探究實踐作為生物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學生在真實問題情境中開展科學探究以及跨學科實踐,發現問題或提出任務,制定和實施方案,分析證據或改進設計,得出結論或物化成果,進行表達、交流或展示。應以生物項目式學習活動為載體,開展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生物探究實踐能力。

一方面,以生物學理論解釋和解決項目式學習中的現象與問題。理論為實踐提供科學指導。要建立課程、教材與生物實踐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應用的意識。在“家蠶的生殖與發育”主題生物項目式學習中,家蠶的生殖與發育與教材中昆蟲的生殖與發育相對應。教師讓學生以教材中的概念、理論來解釋家蠶的生殖與發育現象。如講述果蠅的發育部分時,教材中這樣表述:“這類昆蟲發育經過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且幼蟲與成蟲有明顯差別,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倍倚Q的發育也剛好經過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因此其發育也是完全變態類型。這樣建立教材理論與生物探究實踐學習活動的聯系,實現了知識的遷移與應用。

另一方面,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探究實踐是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或完成實踐項目的能力與品格,在初中生物項目式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自主學習或者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探究實踐,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堅持知行合一、學用合一,將本課程中、教材對應章節中的生物學理論知識與生物實踐探究統一起來。幼蟲生長發育過程中伴隨著脫皮現象,在家蠶養殖過程中,觀察家蠶一生一共經歷幾次蛻皮現象?每一次蛻皮的周期為多少天?每一次蛻皮之后蠶的身體大小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等等,都是學生在這一項目式學習過程中要探究的問題。為了給家蠶提供更適宜生長的環境,對家蠶的窩進行改良,選擇保溫效果較好的紙盒、泡沫箱,通過打孔來提供良好的通風環境,經常清理食物殘渣與蠶砂,減少病菌滋生導致的病害發生等。在學生主體參與的項目式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實踐素養。

(四)通過項目總結深化意義,優化學習態度責任

與知識和技能同等重要的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中生物項目式學習對學生的生物學習態度責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培養學生態度責任的橋梁與載體。教師要以項目式學習活動為契機,借助活動的總結與評價來升華學習活動的內涵與意義,強化學生的良好態度與責任,端正學生的學習習慣,更好地達成項目式學習的活動育人目標。

一是項目式學習中的科學態度。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要求學生在探索自然奧秘的過程中養成嚴謹求實、勇于質疑的科學態度。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對所研究的主題進行實事求是的探究實踐,得出相關的結論、推斷,進行成果的物化與展示,其中都體現著科學態度。教師在進行項目式學習的總結與評價中,也要側重于對學生科學態度的總結與評價。在“家蠶的生殖與發育”主題生物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就家蠶不同階段所呈現出的外形特征、生長習性所做出的判斷,都要基于真實的實驗觀察數據基礎上,需要在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基礎上進行科學論證,而這些都應通過學生的飼養家蠶的圖文實驗報告來呈現。教師將優秀的實驗匯報展示給同學們學習,引導學生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次的生物探究學習活動。

二是項目式學習中的道德責任。首先是生命觀念的深化。通過飼養家蠶的生物項目式學習,認識家蠶及其短暫美好的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貴,教育學生熱愛生命、保護生命。其次是團隊意識與集體榮譽的培養。項目式學習通常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協同完成任務。在“家蠶的生殖與發育”主題生物項目式學習中,從飼養家蠶,到觀察與探究,到成果的總結與展示,都需要小組成員之間的協同合作。教師創設小組學習成果的展示與匯報,展現各個小組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團隊觀念、合作精神以及榮譽感,讓學生學會責任與擔當,這是其終身受益的寶貴學習品質。

三、結語

項目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初中生物課程教學模式,其以項目為載體驅動學生開展主題生物探究實踐,從中發現、應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物學問題,提高生物學實踐能力。在生物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情感與態度得到了激發,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與態度責任得到培養,核心素養得以有效提升。要將課程育人與活動育人結合起來,圍繞所學的生物學課程、教學內容,設置有意義的、寓教于樂的生物項目式學習活動,踐行知行合一、學用結合的課程教學觀,落實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與理念。

猜你喜歡
家蠶生物學發育
家蠶原原種“871”“872”種性變化分析
谷稗的生物學特性和栽培技術
抗BmNPV家蠶新品種“川抗1號”的育成
家蠶猝倒病的發生與防治
初中生物學糾錯本的建立與使用
初中生物學糾錯本的建立與使用
孩子發育遲緩怎么辦
刺是植物發育不完全的芽
浙江省1973年引進家蠶品種名
PEDF抗腫瘤的生物學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