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技藝類課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探究
——以“瑤族服飾設計與制作”為例

2024-04-29 18:08莫楊
西部皮革 2024年6期
關鍵詞:瑤族款式服飾

莫楊

(江華瑤族自治縣職業中專學校,湖南永州 425500)

0 引言

瑤族服飾作為國家級非遺文化,展現出多樣款式和地域魅力。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提出實施非遺傳承發展工程,推動傳統工藝振興[1]。在這一背景下,部分職業院校結合民族技藝和非遺傳承,創新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以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職業中專學校的“瑤族服飾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該課程旨在服務本地第三產業,融合非遺技藝與專業技能,自2010年開設以來,有效推動了瑤族服飾的傳承與發展,為本地產業繁榮輸送了大量技能人才。通過這類課程,不僅傳承了民族文化,也提升了職業教育的特色和專業性。

1 課程教學現狀

“瑤族服飾設計與制作”作為江華職中服裝專業的特色課程,已在多個方面實現創新改革,成效顯著。但在日常教學中,對思政元素的融入和實訓內容的多樣性方面仍有待加強。當前的教學模式主要側重于設計與制作技能,導致學生對瑤族服飾文化的理解較為膚淺。

為更好地傳承瑤族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傳承意識,我們需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具體而言,應深入挖掘瑤族服飾的文化背景、非遺傳承故事、圖騰文化以及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使學生全面了解其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同時,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合,讓學生在學習中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對本民族服飾文化的認同和歸屬感。

綜上所述,將思政元素與“瑤族服飾設計與制作”課程相結合,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增強其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并培養其對文化傳承的意識。因此,我們急需進行課程融合思政的教學改革,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瑤族文化。

2 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必要性

在立德樹人的宏觀背景下,課程思政所引領的人才培養方向,是德育教育與學科教育的雙向并行。這一目標的實現,不僅需要專業教學目標作為支撐,更要融入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目標[2]。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積極挖掘專業課程的隱性思政教育功能,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同步提升德育素養與專業技能。

“課程思政”旨在從專業課程中提煉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入探索專業學科的育人價值,形成課程整體育人的聯動效應,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給予青年學生正面的價值引導[3]。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將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價值理念、精神追求等融入教學,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緊密結合,從而達到全方位、全局育人的目的。

將瑤族服飾設計與制作課程與“課程思政”結合,通過解析文化背景、瑤族服飾文化與圖騰、非遺傳承故事以及服飾的創新設計與制作等層面,讓學生全方位地理解本民族文化與傳統技藝,增強藝術修養和文化自信。教學實踐將探索如何在民族技藝類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民族特色打下堅實基礎。同時,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結合課程規律,實現思政教育與課程的融合[4],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3 課程思政的元素融合探究

3.1 課程本身蘊含的“思政”元素發掘

3.1.1 瑤族服飾文化背景中的思政元素

為了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并激發學生深入探索知識點的熱情,我們可以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融入對瑤族服飾文化背景的探討,以深化學生對瑤族服飾背后所承載的瑤文化的理解,從而豐富課程內容的層次和深度。舉例來說,瑤族服飾的款式、色彩以及圖案不僅有助于區分瑤族各支系,還能反映年齡、著裝場合和生活狀態等信息。為了創造更具代入感的教學情境,我們可以引入瑤族關于盤瓠和龍犬的傳說、農耕生活與服飾款式的演變、以及瑤族織錦與非遺傳承人的故事等。這樣,學生在濃厚的文化背景熏陶下,將更能夠領略瑤族服飾文化的深刻內涵。

2014年11月11日,瑤族服飾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于瑤族支系繁多,其服飾風格和款式呈現出多樣化和地域化的特點。以湘南地區瑤族人口最為集中的江華瑤族自治縣為例,該縣以平地瑤和高山瑤為主,擅長織造、刺繡和使用藍靛染色。由于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差異,兩種不同款式和風格的瑤族服飾應運而生?,幾蹇楀\中的家織布和裝飾花帶如何巧妙地應用于瑤族服飾的設計與制作,以及在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和裝飾中發揮作用,都彰顯了瑤族婦女的聰明才智。通過引入文化背景,我們可以將瑤族服飾文化中蘊含的瑤族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傳達給學生,加深他們對服飾文化的理解,并激發他們傳承和創新的責任感。

3.1.2 服飾圖案中蘊含“思政”元素

瑤族服飾的裝飾圖案創新設計,應深度挖掘瑤族圖騰的寓意及其背后的故事,融合圖案造型的變化及其所反映的文化背景。我們可通過打散、重構、組合傳統服飾圖案的方式,展現出圖案所蘊含的特定含義、生動形象和鮮活的文化符號。例如,瑤族服飾裝飾織帶上常見的植物紋(如梅花紋、樹紋、竹節花)背后,蘊含著深層的“感恩”意義。這是因為瑤族人民多居住于山中,他們認為生活中的食物源于大自然的饋贈,因此,為表達感激之情,植物紋便被巧妙地融入服飾的裝飾圖案中。通過了解這些圖案的構成及其背后的故事,學生可以在設計過程中汲取靈感,并深入理解圖案背后的精神文化內涵,從而為更好地傳承和創新瑤族服飾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3.1.3 服飾、圖騰與生活

瑤族服飾上的裝飾圖案與圖騰,深刻地映射出瑤族文化的演變歷程,與瑤族民眾的生活緊密相連。舉例來說,由于食物源自大自然的慷慨饋贈,瑤族人民常常將植物紋樣進行抽象化處理,巧妙地融入到服飾的花帶編織和織錦圖案的織造之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龍犬紋圖騰,這是瑤族人民精心構思,以服飾為載體,將本民族的歷史故事形象化的獨特標識。它不僅展現了瑤族人民的智慧、創造力和想象力,更成為瑤族文化的重要象征。這些富有深厚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的圖案和故事,可以作為思政教育的切入點,融入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地方特色。同時,這也將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瑤族文化的魅力。

3.2 課程實踐環節中的“思政”元素應用

3.2.1 款式與紙樣設計中的“思政”元素

瑤族人民樸實且注重實用,以平地瑤和高山瑤的傳統服飾為例,其設計在細節之處均體現出強烈的實用性和功能性,旨在方便日常農耕勞作和抵御蟲害的侵擾。在進行瑤族服飾款式設計的教學時,我們可以深入探討這些服飾是如何緊密貼合實際勞作需求,實現創新與改良的。將中國傳統的造物智慧與現代設計理論相結合,于傳承之中尋找創新,于創新之中講述中國的故事。例如,平地瑤的長短袖設計或可拆卸式長短袖組合,以及獨特的連身袖結構,都是為了讓勞作或家務活動更加便捷;褲子的綁腿設計則主要為了防范勞作時被蟲子叮咬,而大褲腳的設計則方便卷起褲腳進行工作。這些細節之處,無不體現出瑤族人民在服飾設計上的獨到智慧。

在瑤族服飾紙樣設計的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傳承與創新的結合,探索傳統制版方式與現代技術的融合實踐。以瑤族盛裝的設計為例,創新設計需要關注服飾與人體之間的貼合度,上衣款式變化時省道與分割線的設計變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嘗試將傳統的制版方法與現代的新文化原型制版相結合,進行轉省和分割線的設計,這樣既能保證創新款式變化后的合體度和立體感,又能保留傳統瑤族服飾的獨特韻味,實現傳承與創新的和諧統一,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3.2.2 合作意識的培養

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我們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以行動學習為導向,展開深入探究的教學活動。在課程設計上,我們通過設置分段任務,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共同完成教學內容,以此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探究精神。我們以項目式教學為主線,旨在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和職業素養。

在模擬項目式教學中,我們聚焦于如何針對特定知識點進行合作探究。例如,我們提供瑤族服飾的領子實物和款式照片,引導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對領子的款式特征進行深入分析,進而確定其領型類別。隨后,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分別負責完成尺寸測量、紙樣繪制、面料裁剪、工藝分析及制作等任務。這種任務拆解的方式,使學生能在團隊合作的環境中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既促進了團隊協作,又提升了個人能力。

在實訓過程中,我們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解決問題。例如,我們將瑤族服飾制作過程中出現瑕疵的成品或半成品帶入課堂,讓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分析并找出問題所在,探討問題的成因,并尋求解決方案。若是版型問題,如何調整已有樣板?若是工藝問題,如何進行返工修復?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和問題解決能力,還讓他們直觀地了解了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我們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職業素養。

3.2.3 校企合作流水線體驗,融入企業文化

經過與本地瑤族服飾制造企業的深度校企合作,我們致力于共同培育出具有“瑤鄉工匠”精神的優秀人才。在頂崗實習以及專家現場授課的過程中,我們詳細闡述了瑤族服飾工藝生產線的技術規格和7S品質檢測標準,以企業文化的力量潛移默化地熏陶和啟迪學生。通過模擬企業流水線的各個生產環節,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和體驗瑤族服飾的工藝制作流程,進而激發他們對課程學習的嚴謹態度和系統化思維。在此過程中,我們將企業的管理哲學、傳統工藝智慧以及創新工藝理念等要素融入情境教學之中,讓學生直觀感受企業的規范要求、品質追求和效率精神。

3.2.4 “非遺”傳承人卓越的工匠精神

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傳統工藝的融入校園,能夠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通過邀請“非遺”傳承人到校舉辦講座、授課等形式,使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傳統工藝和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還能從非遺傳承人和傳承大師身上,領略到對本民族文化和技藝的堅定執著,以及他們所傳遞的工匠精神的精髓。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穿插非遺傳承人在技藝傳承和創新過程中的勵志小故事和創新工藝案例,用傳承人的親身經歷來觸動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熱情,使他們對民族文化傳承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觸動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3 傳承與創新——知識點的拓展和延伸

在知識點的應用與拓展方面,我們可以緊密結合當前的時政熱點,巧妙地設計主題,以激發學生們對于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的創新思維與責任感。舉例來說,可以圍繞瑤族服飾的版型設計、裝飾圖案以及傳統染織工藝等元素,創設如“中國夢——設計夢”、“產業扶貧創新設計”以及“瑤元素環游記”等主題活動。鼓勵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展開一系列服裝設計。這樣,不僅結合了時政熱點,還以瑤族文化和技藝為起點,進行富有創意的設計實踐。通過款式設計、圖案構思、制版制作以及工藝制作等關鍵環節,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增強他們的民族歸屬感和自信心。同時,這幾個環節的教學實施過程,也將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4 結語

綜上所述,將民族技藝類課程與思政教育相融合,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領略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傳統技藝的精湛之處,從而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若能緊扣課程本身的思政內涵,根據教學環節的設計,多角度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便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品質和學習成效。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出一批既具備民族文化素養又掌握非遺技藝的優秀人才,還能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實現民族技藝類特色課程在德育與技能傳承方面的雙重目標。

猜你喜歡
瑤族款式服飾
瑤族織錦
局部加熱服的款式設計及其舒適性評價
動物“闖”入服飾界
東南亞瑤族研究回顧
瑤族舞曲
聽諸子百家講“服飾穿搭”
雪人的服飾
Dream Bag
最火的單品款式
初為人母的著裝困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