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檔案品讀: 解放太原戰役中的攝影照片《戰場搶救》

2024-04-29 08:12戎浩
文史月刊 2024年4期
關鍵詞:冀中解放軍戰場

戎浩

解放太原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的攝影工作者與廣大指戰員一起,沖鋒在戰斗前線,拍攝了許多珍貴的照片。這些照片真實、生動地記錄了解放太原戰役的歷史瞬間,成為彌足珍貴的紅色檔案,對于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宣傳利用價值。在太原解放75周年之際,重溫袁苓、肖池拍攝的照片《戰場搶救》,回顧這幅經典攝影作品的拍攝過程和背后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以此紀念所有為太原解放作出貢獻的革命先烈。

驚險的拍攝

《戰場搶救》拍攝于1949年4月24日清晨,解放軍對太原城內頑抗之敵發起總攻之際。據照片的拍攝者之一,解放軍第19兵團政治部攝影股干事肖池回憶,他先是跟隨解放軍一支先頭部隊行動,從被炮兵轟開的城門西側城墻缺口登上太原城南的首義門,親眼見證了戰士將鮮艷的紅旗插在城門樓上。進城后,戰士與守敵展開巷戰,肖池在某營的指揮所遇到了他的上級領導——第19兵團政治部攝影股股長袁苓。一見面,袁苓便興奮地告訴肖池一個好消息:“剛剛收到新華社廣播,南京解放了!”肖池也高興地回應道:“太原眼看也要解放了?!闭敹顺两诩磳倮南矏傊袝r,指揮所接到報告:城內守敵為了阻止我軍進攻,放火燒毀了柳巷的房屋,街區有群眾遇難。指揮員果斷下達命令:“救人!不管付出多大代價,也要一面作戰,一面搶救群眾?!毙袆娱_始后,袁苓和肖池第一時間趕赴柳巷。

柳巷是太原城內的重要商業區,歷史悠久,房屋和商戶眾多,人員密集。我軍突破城門后,從各個方向向柳巷推進。城內守敵負隅頑抗,縱火燒毀了交易所大樓,大火逐漸蔓延到整個柳巷街區。敵人占據柳巷以北的鐘樓死守,從高處向柳巷射擊和轟炸。在大火和槍炮的夾擊下,柳巷房倒屋塌,解放軍戰士冒著槍林彈雨和熊熊烈火,一邊戰斗,一邊從廢墟中搶救受傷群眾,同時把街道上四處逃散的老百姓帶到安全地帶。在這樣的場景中,袁苓和肖池發現一名解放軍戰士正在救助一名懷抱孩童的婦女,二人立即抓拍下這感人的一幕,成就了這幅珍貴的照片《戰場搶救》。

瞬間鑄就的經典

《戰場搶救》首次公開發表于1949年出版的《華北解放軍畫刊》,后被收入《攝影網》第15期、《革命戰爭攝影作品選集》《紀念太原解放四十周年畫冊》《中國解放區攝影史略》等圖書,被許多博物館、紀念館展出?!稇饒鰮尵取分饕憩F的是解放軍戰士從廢墟中搶救出一位抱著孩子的母親,并攙扶著母親向安全地帶前行的畫面。在他們身后左側還有兩名躲避戰火的群眾,也在跟隨救人的解放軍戰士行動。

照片中的人物集中在畫面左側一角,只占據了很小的一部分。畫面右側一半的畫幅是已經被烈火摧毀的房屋,后方的房屋雖然還未倒塌,但正被熊熊燃燒的烈火吞噬,顯得岌岌可危,烘托出此時現場環境的危險。拍攝者在構圖時將倒塌的房屋全部納入畫面中,一方面表現出閻錫山統治集團的反動統治對群眾生命財產造成的巨大破壞,一方面通過強烈的對比突出了解放軍戰士不懼危險,舍身保護群眾安危的高大形象。

此外,拍攝者還特別注意表現出畫面的空間和縱深,進一步營造了現場危機四伏的氛圍。橫向上,右側的房屋已經成為廢墟,左側的屋檐也已殘破不堪,看起來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畫面中的人物被左右兩側高大的房屋擠壓在中間的下方??v深上,除了畫面中的解放軍戰士和3名群眾,沒有出現其他人物。他們的背后只有空無一人的街道通向遠方。拍攝者通過橫向平面和縱深空間兩個維度充分表現和渲染了解放軍戰士救助群眾的緊迫性。

總體上看,《戰場搶救》是一幅兼具新聞性、紀實性和藝術性的作品。它真實記錄了解放太原戰役中戰場上的真實情況,抓取了解放軍戰士挽救人民群眾于水火中的生動瞬間,同時又以精準的構圖和光影控訴了國民黨反動統治。通過解放軍戰士戰場救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現了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生動地表現了人民軍隊與人民血肉相連的主題思想,宣告了解放戰爭最終的勝利必將屬于人民。

尋找最可愛的人

1949年,《戰場搶救》首次在《華北解放軍畫刊》發表,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30年后,《解放軍畫報》再次刊登了《戰場搶救》。照片發表后,畫報社收到了一位讀者的來信。他在信中表示,自己就是這幅照片的當事人之一,被戰士救下的婦女是他的母親,名叫閻竹青,懷中的孩子就是他本人。來信的讀者名叫王長清,1968年從山西大同機械工業學校畢業后,在河北省宣化鋼鐵公司工作。一天,王長清無意間看到了《解放軍畫報》刊登的這幅照片,便寫信與畫報社取得聯系,希望找到照片中救出他和母親的解放軍戰士。經畫報社和照片拍攝者多方聯系,最終證實了這幅照片中救人的解放軍戰士名叫胡廣志,是63軍188師“猛虎連”的一名班長。

在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在解放太原攻城戰役中,563團1連和562團6連被授予“猛虎連”榮譽稱號。這兩支連隊都是解放軍第63軍188師赫赫有名的尖刀連。1連在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白洋淀一帶,聚殲過血債累累的日軍秀雄小隊。1946年在易縣血戰劉家溝時,1連為全營榮獲“鋼鐵第一營”立下汗馬功勞,在高林營阻擊戰中被譽為“英雄防線”。6連曾在河北保定北阻擊戰中打退敵70余次沖鋒,被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授予“鋼鐵陣地連”榮譽稱號。圍攻北平時,188師原本將這兩個尖刀連作為主攻北平北門的開路先鋒,后北平和平解放,63軍前往山西參加解放太原的戰斗。1949年4月初,63軍加入對太原的合圍,待命攻城。188師攻城的范圍東起首義門,西至大南門一段。188師黨委決定,由562團和563團主攻,1連和6連作為攻城尖刀連,分別從左、右兩翼突破。4月23日夜,兩個尖刀連推進至城墻前五六十米的戰壕內隱蔽,準備攻城。4月24日拂曉,在我軍炮火攻擊的配合下,兩個尖刀連分別從作戰區域的兩側發起進攻,如猛虎下山般迅速攻克首義門,將第一面紅旗插上太原城頭。6時10分,1連和6連同時向指揮部報告:部隊順利登上城樓。隨后主力部隊入城,進行縱深戰斗,直搗綏靖公署。戰后,63軍授予兩個尖刀連“猛虎連”榮譽稱號,同時授予“猛虎連”旗,各記集體大功一次??梢源_定的是,救人英雄胡廣志就是這兩支“猛虎連”中的一員。遺憾的是,1950年,胡廣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閻竹青、王長清母子再也無法向他們的救命恩人當面表達謝意。

1980年5月,肖池在太原見到了71歲的閻竹青。閻竹青仍然住在柳巷,屋里收拾得干凈整潔,桌上擺放著《戰場搶救》照片和她的全家福。她告訴肖池,她的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還有兒媳都是工人,是名副其實的“工人之家”。閻竹青說,她一直很懷念胡廣志。在聽說胡廣志犧牲后,她曾經托人尋找胡廣志烈士的子女,希望把他們接到太原來,看看被英雄救出的群眾已經過上了怎樣幸福的生活。遺憾的是,閻竹青了解到,胡廣志犧牲后已無家人。這也成了她心中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英雄雖然犧牲了,但他的精神永存。1980年8月,《解放軍畫報》在“戰爭年代”專欄用兩個整版,刊登了《戰場搶救》,同時刊登了《今日柳巷一條街》《王長清在工作》《閻媽媽依然健在》《閻竹青母子到“猛虎連”探望親人》4幅照片,并配發了肖池撰寫的文章——《思念你,英雄的戰士》。閻竹青、王長清與胡廣志生前所在連隊“猛虎連”一直保持著聯系,英雄的精神在軍民魚水情中賡續傳承。

會照相的戰士

好的照片離不開優秀的作者?!稇饒鰮尵取返呐臄z者是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攝影股股長袁苓和攝影干事肖池。他們都是由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自主培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優秀攝影工作者,是一手拿槍,一手拿照相機的戰士。除了《戰場搶救》,太原解放中另一幅廣為人知的照片《63軍188師部隊攻擊敵“生命要塞”雙塔寺》也是他們二人拍攝的。

袁苓原名張元齡,1924年生于河北省清苑縣北鄧村。1939年,在八路軍的影響下,袁苓投身革命,在清苑縣文建會負責編輯進步文藝刊物,宣傳黨的政策和抗日救國主張。1941年冬天,因日軍“掃蕩”,原本穩定的局勢發生變化。袁苓隨組織向外轉移到冀中的安平縣,投身地區文建會的工作。此時恰逢八路軍部隊大量吸收知識分子,袁苓報名參加了八路軍。此時,冀中軍區第4期攝影訓練班正在招生,希望選拔有較高政治覺悟、有文化的青年從事攝影工作。袁苓在老家讀完了高小,屬于有文化的小知識分子,得以順利進入位于滹沱河南岸的安平縣北郝村攝影訓練班學習。冀中軍區的攝影訓練班是在軍區司令員呂正操的支持下設立的,由石少華發起和具體負責。石少華是冀中軍區和晉察冀根據地攝影事業的開創者之一,十分注重攝影專業人才的培養。1940年6月至1942年6月,在冀中連續舉辦了4期攝影訓練班,為黨和軍隊培養攝影人才100多名。袁苓參加的第4期訓練班是招生人數最多的一期。該期學員與工作人員共計86人,1942年2月開學,學制半年。石少華沿襲在延安教學培訓時養成的習慣,將訓練班稱為“訓練隊”,親自擔任隊長(班主任)兼教員。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還專門派跟隨他多年的警衛員焦國珍擔任訓練隊指導員。為了保證教學質量,訓練隊安排袁苓與教員梁明雙、學員董青組成三人小組,負責記錄和整理授課講義。石少華每講完一課,三個人就核對筆記,整理出授課教材,經石少華審閱后發給學員傳抄和復習。這期訓練隊的學員都是從各軍分區戰斗部隊、地方公安選拔的青年骨干,平均年齡在20歲上下,具有高小文化。大家學習熱情高漲,白天上課,晚上在老百姓家里的油燈下抄筆記,躺在炕上還在熱烈討論。

由于條件艱苦,訓練班學員真正上手實操的機會很少。在訓練班上,袁苓第一次見到了照相機。那是石少華使用的徠卡相機,還有折合式的蔡司和方盒式的勃朗尼卡。袁苓回憶他學習的經歷時說,他在訓練班上只真正實習過一次,那時沒有膠卷,用放大紙照的。洗照片就在老鄉的炕頭上,曝光就把窗戶上的窗簾掀起來那么一閃乎。

訓練班訓練了3個月后,日軍針對冀中展開了蓄謀已久的“五一大掃蕩”。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在這次“掃蕩”中,遭受了十分嚴重的沖擊。根據冀中軍區反“掃蕩”安排部署,訓練班全體人員分散隱蔽,與敵人周旋。袁苓與石少華結伴轉移。兩人雖然化裝成老百姓,但由于石少華廣東口音明顯,容易被敵人發現,兩人交流也不順暢,一路提心吊膽,靠吃野菜和向老百姓討飯為生。幸運的是,兩人在路上遇到17團的隊伍。部隊中有人認識石少華,兩人得以跟隨部隊轉移,與冀中軍區臨時機關接上了關系。當時,冀中軍區臨時機關成立攝影科,石少華擔任科長,袁苓為干事。

1942年底,組織安排袁苓參加駐扎在保定狼牙山附近的冀中教導團,學習政治、軍事、文化,每天操練。1944年5月1日,袁苓在教導團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從教導團調出,根據上級安排前往晉察冀軍區等待安排工作。在軍區攝影科,袁苓第一次見到沙飛,還參觀了晉察冀畫報社編輯部和印刷廠。

1944年6月,袁苓被派往冀中九分區政治部擔任專職攝影干事。此時,袁苓有了自己的武器——一臺折合式相機。由于物資緊張,膠卷奇缺,一個膠卷要拍2至3場戰斗。雖然條件艱苦,但袁苓在戰斗實踐中鍛煉出了過硬的攝影技術,而且深刻理解了戰地攝影的重要意義??谷諔馉巹倮?,袁苓迎來了攝影生涯的高光時期,從1946年8月大同自衛反擊戰開始,他先后參加了華北戰場、保南、清風店、石家莊、進軍察南、出擊冀東、解放平津等重大戰役的采訪工作??拷鹁€,與指戰員并肩戰斗,近距離拍攝是袁苓鮮明的攝影風格。他十分注重營造照片的氛圍和光線對比。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他依然能夠對畫面構圖有著十分精準的把握。1948年6月,在北平昌平縣上下店子戰斗中,攝影記者郝建國無意中抓拍到袁苓在戰斗一線工作的身影。與所有戰士一樣,他身穿軍裝,背著手榴彈、干糧袋,手里拿著照相機,沖在一線搶拍照片。就在這次戰斗中,一枚手榴彈爆炸崩起的石子傷了郝建國的右眼,傷及視神經,導致他右眼失明。由此可見,戰場環境十分危險。在袁苓看來,在戰斗中,攝影記者既要拍好照片,又要能躲開槍子兒,這很不容易。要想做到,就要把自己看成一個會照相的戰士。戰場上越膽小就越危險。戰地攝影記者和戰士一樣,學會保護自己才是真勇敢。英勇善戰,能拍到好場面,才稱得上是一名優秀的戰地攝影記者。

肖池是河北深澤縣人,1945年參加革命,1946年從事專職攝影工作,參與了晉察冀和華北解放戰爭中重大戰役的采訪和拍攝工作。太原解放后,他隨華北野戰軍第19兵團西進,參加解放大西北戰斗的采訪。與很多在革命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攝影戰士一樣,袁苓、肖池雖然沒有高學歷,也沒有經過系統的藝術訓練,但他們憑借為中國革命奉獻的精神和鉆研的態度,在組織的培養下,在戰斗的實踐中逐步成長為卓越的攝影記者,為后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瞬間。袁苓在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時說:“你干什么就要干出成績來,用照相機就要把照相機用好,就像戰士會用槍。人家看到了,你也看見了,你得跟別人看見的不一樣,比別人看得清楚,比別人看得認真,比別人看得更深入一些?!?/p>

猜你喜歡
冀中解放軍戰場
保定冀中藥業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藥業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藥業有限公司
戰場上的神來之筆
保定冀中藥業有限公司
C-130:戰場多面手
解放軍來了
貼秋膘還有三秒到達戰場
第一次見到解放軍
也門,西方反恐的第三戰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