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數據的縣域數字鄉村建設路徑

2024-04-29 15:51張茜,田乙慧,王穎
農業大數據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頂層設計實施路徑數字經濟

摘要:縣域在我國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中具有關鍵地位,也是數字鄉村建設的主陣地,數字鄉村的建設反過來也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提升農民收入的重要動力。當前我國縣域數字鄉村建設存在發展基礎較差、城鄉與區域發展不平衡、缺乏建設運營和數據共享機制、資金和人才不足等問題。農業農村大數據資源與大數據平臺是建設、發展數字鄉村的重要基礎,也是數字鄉村頂層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5+N+N”的縣域數字鄉村建設總體思路,即構建一個農業農村大數據資源目錄、開展一次縣域數字鄉村發展評價、制定一個數字鄉村發展總體規劃、搭建一個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一個區域數字農業產業示范基地/數字治理示范村鎮,和拓展N個數字鄉村應用場景、實施N項數字鄉村支持工程。在實施層面,通過政府、企業、科研單位的合作,向上連通國家、省、市各級數字經濟管理平臺,向下打通鄉鎮、村莊的數字管理應用,實現對縣域數字鄉村建設水平的全面提升。該框架體系為縣域數字鄉村發展的頂層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縣域依據當地情況制定數字鄉村實施路徑,推動縣域經濟數字化轉型。

關鍵詞:數據資源;數字經濟;頂層設計;實施路徑

1? 引言

“郡縣治則天下安”??h域在中國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過程中具有關鍵地位??h域經濟體吸納了全國65%的已轉移勞動力[1],是布局特色農業產業鏈主體的主要陣地,對于暢通城鄉經濟循環具有支柱作用??h域上接省市、下連村鎮,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主戰場。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2)》[2],2021年底全國共有2 843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平均每個地市擁有8.5個縣,每個縣擁有13.6個鄉鎮。因此,發展好縣域經濟對于全國經濟發展十分重要,同時也有利于穩定農村基層。

數字鄉村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領域,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推動農業強國建設、應對全球復雜形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3]。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數字鄉村建設,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實施“數字鄉村戰略”,2019年發布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2020年啟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2021年公布了《數字鄉村建設試點1.0》,2022年發布《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取得了良好進展。根據《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我國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為58.8%,農業生產信息化率為25.4%,全國數字鄉村發展水平達到39.1%[4]。但與城市相比,互聯網普及率[5]、農業數字經濟滲透水平[6-7]均有很大提升空間,且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4]、數據和平臺運營機制不健全[8-9]、資金投入不足[10]和人才缺乏[9]等問題。

數字鄉村建設貫穿省、市、縣、鄉村等多個層級,但其主戰場在縣域[11]??h域是我國行政體系的關鍵主體,具有開展各項工作的自主性和調動各種資源的能動性,數字鄉村建設內容涉及面廣,必須通過能統籌全局的政府主導,縣域政府即是承擔這一角色的主體[12]??h域數字鄉村建設有利于建設任務上傳下達和數據資源的對接回流[12],數字鄉村建設反過來也對縣域農業經濟發展和鄉村居民收入增長具有促進作用[13-15]。國內關于縣域數字鄉村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梳理發展現狀、總結分析存在問題、探討作用機理和提出政策建議[16-18],或者集中探討某一具體方面如何開展工作(如縣域農業大數據[8,19])、探討某一地區的發展思路(如陜西[20]、江蘇[21]、河南[22]),以及如何評價方面[23-24],從頂層設計的角度探討數字鄉村建設路徑和實施的研究較少。本文基于大數據在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中的重要基礎作用,從頂層設計角度探討了縣域數字鄉村建設的路徑,并提出該路徑下的具體發展措施,為推動縣域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 縣域數字鄉村的研究與實踐概述

2.1? 數字鄉村的研究概述

2.1.1? 相關概念辨析

在有關數字鄉村的研究中,涉及農業農村信息化、數字農業農村、數字農業等多個相關概念?!稊底粥l村發展戰略綱要》對數字鄉村的定義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該定義注重數字鄉村建設的基礎依托和建設效果的動態發展,明確農業、農村均是數字鄉村建設涉及的領域。綜合多學者定義,本文認為數字鄉村和數字農業農村、農業農村信息化的內涵基本相同,雖然側重點和使用的場景不同,但都是既涵蓋農業產業環節,如生產、加工、流通、管理等過程中的數字化,又涉及農村發展領域,如基礎設施、社會服務、公共治理等方面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25],是農業農村各方面管理和服務全面信息化、便捷化、精準化和智慧化的系統工程,而數字農業是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聚焦于農業產業與現代技術的深度融合[26]。

2.1.2? 數字鄉村建設的戰略思考

基于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意義,許多學者也對數字鄉村建設推進路徑、建設內容、發展策略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曾億武等[3]提出加強整體規劃與配套是數字鄉村建設的必然舉措,整體規劃是指全面部署數字鄉村建設的綜合性文件,配套包括財政資金和人力配套,提出數字鄉村建設在內容上包括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數據資源開發與管理、鄉村數字產業化、鄉村產業數字化、鄉村治理數字化五大維度。馮朝睿和徐宏宇[27]提出,我國數字鄉村建設需要高效的政策落實,構建“頂層設計—基層執行—試點反饋”的三維框架,各地應在遵循頂層設計的基礎上,提出具有區域特色的數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并通過基層的執行“由點到面”總結推廣數字鄉村試點經驗。趙成偉和許竹青[28]提出,數字鄉村建設應深植“數字基因”,從數字賦能、利、智、權四個方面的建設策略,即推動鄉村產業數字化、促進新業態新動能發展,引導信息、技術、網絡和人才等創新要素的城鄉雙向流動,提升農民數字素養和數字服務的精準度,以及建立靈敏高效的現代化數字鄉村治理體系。鄭軍南[12]辨析了縣域數字鄉村建設的特征和機理,提出縣域數字鄉村要堅持規劃引領、強化縣域數字鄉村頂層設計,強化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推進不同類型縣域數字鄉村建設,強化數據利用、促進政府和社會數字資源的互通共享,建立創新生態、引進多元主體參與縣域數字鄉村建設等路徑。李燕[29]總結出數字鄉村建設的“4+2”模式,即促進鄉村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政府政策制定和財政投入方向轉變、企業發展戰略轉變和農業經營主體轉變等“4個轉變”,以及資本和組織2個維度,這些共同構成數字鄉村建設成功的要素。

總結學者觀點,數字鄉村建設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僅包括做好頂層設計,也包括提供資金、技術、人才支撐;數字鄉村建設不僅要重視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還要重視鄉村治理的數字化;數字鄉村需要企業和政府共同參與建設,并以服務農村生產生活為導向,提升農民數字素養,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2.1.3? 數字鄉村建設的頂層設計思路

頂層設計是數字鄉村建設的綱領性指導文件,需要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數字鄉村建設整體規劃實施方案與各項配套政策,在省級層面上配套制定和實施推進標志性重大平臺、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重大改革,同時提高各縣市對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的共識,鼓勵各縣市出臺數字鄉村發展規劃[30]。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農業農村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和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是目前指導數字鄉村建設的國家級頂層設計文件,從不同角度明確了今后一段時間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其中《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的重點任務包括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發展、農業農村科技創新、智慧綠色鄉村、鄉村網絡文化、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信息惠民服務、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深化網絡扶貧和推動城鄉信息化融合等10個方面,而《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和《“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則更多聚焦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和產業數字化,具體任務圍繞農業農村數據資源體系建設、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發展、農村管理服務數字化轉型(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鄉村治理等方面)和數字農業農村科技創新。

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2020年以來,共有22個省級政府出臺了地方的數字鄉村或數字農業農村頂層設計文件(含規劃、實施計劃等),安排各地“十四五”期間的數字鄉村建設工作??偨Y公開的省級頂層設計,85%明確提出搭建省級大數據平臺,將數據資源體系建設、產業數字化改造、數字新業態培育、鄉村產業服務和政務服務數字化升級、數字技術科技創新和應用等作為重點任務的比例超過50%。除省級政府以外,還有廊坊市、張家港市、德清縣、寧德市、湘潭市等一批市級、縣級行政單位出臺了數字鄉村頂層設計文件。

2.2? 縣域數字鄉村的實踐

2.2.1? 縣域數字鄉村的實踐

2020年10月,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關于公布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的通知》,公布首批117個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均是縣級行政單位。早在國家級試點之前,北京市、浙江省、河南省、廣東省等已經開始省級數字鄉村試點工作。

德清縣是數字鄉村建設的典型代表,在117個國家級數字鄉村試點縣中考核排名第一,探索建立“1+1+N”的數字鄉村整體架構(1個數字鄉村標準化規范+1個多跨協同鄉村一體化智能化平臺+N個涉農場景功能),并不斷迭代更新鄉村生產、生活、治理等應用場景,到2023年2月共迭代升級120余項鄉村場景應用,全縣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100%,寬帶通村率達98.4%,快遞進村率達100%,數字鄉村指數位列全國百強縣域第一[31]。北京市2014年啟動各區智慧鄉村試點,重點圍繞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生產經營、鄉村治理、村莊公共服務信息化4個方面推進,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豐臺“智慧村莊APP”、大興“區級綜合管理平臺”、順義“智慧鄉村+物聯網+合作社”、延慶“智慧溝域”、密云“智慧村務”、昌平“崔村智慧村鎮”、平谷“一村一品+電商”等區域建設模式[32]。江蘇省常熟市以數據為核心、以需求為導向,打造了常熟市智慧三農平臺,構建“124+N”整體架構,以“1”中心(數據資源中心)和“2”平臺(云服務管理支撐平臺和綜合展示平臺)為基礎框架,以智能生產、融合經營、綜合服務及精準治理4大系統和對應衍生出的“N”個業務應用為主要內容,統籌三農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重要環節,為千村美居建設、農業綜合執法、鄉村治理提供信息化支撐,該系統入選江蘇省2021年度全省數字農業農村基地[33]。

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并出臺相關發展規劃或實施方案、大型科技企業參與、生產經營主體參與積極性高、數字技術裝備的集成和綜合運用、搭建切合地方實際需求的數字鄉村應用平臺,是數字鄉村典型建設實踐的共同特征[29]。

2.2.2? 大數據在數字鄉村建設中的應用

必要的大數據資源是數字鄉村建設的基礎和前提[34],已經應用在種植、養殖等不同產業的全產業鏈管理過程中(如稻谷[35]、油菜[36]、蔬菜[37]、畜牧[38]等),并在電子商務[39]、冷鏈流通[40]、鄉村金融[41]、鄉村生態環境管理和鄉村共享經濟[42]等領域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建立大數據平臺(或中心)是諸多縣域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對于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具有良好推動作用[43]。大數據體系建設也是推動鄉村產業數字化的重要方面,包括數據的采集、數據標準體系的建立等方面[44]。從各省級數字鄉村頂層設計文件看,農業農村數據資源體系和大數據標準體系構建是基礎性工作,位列各項重點任務的前列,并以數據資源體系為基礎,構建大數據平臺或大數據中心。

3? 縣域數字鄉村發展的總體設計

3.1? 設計原則

做好縣域數字鄉村頂層設計,有利于引導縣域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方向,有利于鄉村數字產業的健康發展。以專家學者觀點為引導,提出以下五個方面的設計原則。

首先,要從戰略性、全局性和系統性出發,統籌規劃縣域數字鄉村各環節的發展,不僅要落實上層政策的要求,還要充分考慮數字鄉村建設在縣域的實施路徑,設計好數字鄉村總體架構以及各部分建設內容,打通與各部門數字化系統平臺的銜接。

其次,要以問題為導向,準確認識縣域自身農業產業發展狀況、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實施數字鄉村建設項目,重點解決當前限制數字鄉村發展的突出問題,優先發展緊迫性高、帶動能力強、社會影響大的項目。

第三,要因地制宜,突破創新,圍繞數字鄉村應用的各類場景,在解決本地急需的基礎上,探索數字技術與鄉村發展各個方面的融合,拓展數字鄉村應用場景。

第四,要重視支撐保障,政府要在基礎設施、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數字鄉村建設所需的資源和要素投入。

最后,要推動社會廣泛參與,建立分工明確、合作共贏的政企協作關系,長久發揮數字鄉村建設成效。

3.2? 總體思路

充分結合以上五個方面的設計原則,統籌考慮縣域資源統籌能力和數字鄉村建設的實施路徑,從政府實施視角,提出以“5 +N+N”為總體思路開展縣域數字鄉村建設(圖1)?!?”指5項以縣域政府為主體開展的數字鄉村總體部署,即構建1個農業農村大數據資源目錄、開展1次全面數字鄉村發展評價、制定1個數字鄉村發展指導總綱、搭建1個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和建設1個區域數字農業示范基地/數字治理示范村鎮。其中,農業農村大數據目錄構建和數字鄉村發展評價是基礎性工作,是實施數字鄉村建設之前的“摸家底”;數字鄉村發展指導總綱是數字鄉村建設發展的頂層設計,統籌謀劃縣域數字鄉村發展目標、任務;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是面向農業產業和鄉村治理兩個方面的全流程、全方位管理服務中心;區域數字農業示范基地和數字治理示范村鎮是數字鄉村具體建設內容落實的試驗示范,是“以點帶面”實施路徑的具體體現?!癗+N”是指依據縣域實際基礎和需求確定的N個數字鄉村應用場景和N個數字鄉村支持工程。該思路將數字鄉村建設的基礎摸底、頂層設計、平臺建設和試點示范工作進行串聯,部署數字鄉村具體建設內容和支撐保障,充分借鑒了當前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經驗和政策措施建議,可全面指導縣域數字鄉村建設工作。

3.3? 具體做法

3.3.1? 構建農業農村大數據資源目錄

農業農村大數據是發展數字鄉村的前提,起著橋梁和基石的作用[34]。要促使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各環節都有數據支撐,才能進一步通過數據流帶動技術、資金、人才、物資等各要素流動,發揮數字對縣域經濟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45]??h域數字鄉村大數據資源目錄應包括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數據和與鄉村管理相關的數據,如表1所示?,F實中,農業農村各方面數據分散在不同部門、不同主體手中,數據類型、格式等存在不統一的情況,數據的獲取、分析、應用與共享能力不足[34],不利于數字鄉村的建設。因此,縣域大數據資源目錄的構建,不僅要考慮數據的類型和來源,還應建立數據標準化體系,包括遵循上級政府(如省級、市級)的數據資源目錄和數據采集規范,以及依據縣域自身情況細化的數據資源目錄和標準規范,并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

3.3.2? 開展縣域數字鄉村發展評價

摸清地方數字鄉村發展環境、發展水平、存在問題及需求是制定縣域數字鄉村發展具體措施的前提工作。綜合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指標體系[10]、數字鄉村發展就緒度指標體系[23]等相關研究,提出從發展基礎、政策支持、基礎設施、產業應用、服務和管理6個方面因地制宜確定評價指標(表2)。通過指標體系全面、客觀地判斷縣域數字鄉村發展的基本情況,找出發展短板,并以指標體系作為發展水平評價指標,定期(如每年、每2年)開展數字鄉村發展水平評價,及時掌握數字鄉村發展環境及發展情況的變化,用于調整數字鄉村建設目標和工作重點,還可作為數字鄉村建設工作的考核標準。

3.3.3? 制定縣域數字鄉村發展總綱

強化頂層設計和總體布局是謀劃數字鄉村中長期建設發展的底盤性工作[3]。數字鄉村發展總綱是地方數字鄉村發展的頂層設計,是指導全域數字鄉村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和總體規劃布局??h域數字鄉村發展指導總綱應在落實上級數字鄉村政策的基礎上,以數字鄉村發展評價結果為依據,確定地方數字鄉村發展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建設重點、實施保障,確定各年度重點項目和責任落實,并制定數字鄉村建設考核標準。

3.3.4? 搭建縣域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

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或稱為數字鄉村大數據平臺,各地在實踐中有不同的名稱,但都是以大數據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推動農業農村領域大數據的收集和應用,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生產、生活和管理的深度融合[19],涵蓋農業生產、鄉村生活服務和管理的各個方面,是面向不同使用主體提供不同類型功能的綜合系統。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通常由基礎設施層、數據層、支撐層、應用層、展示層等不同的層次構成[19,46-47]??h域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以縣級政府為主導,不僅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鄉村居民提供服務,更重要的功能是為地方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和鄉村事務管理提供智慧決策,因此是數字鄉村的指揮中心??砂凑铡皸l塊結合”的思路進行建設數字鄉村綜合管理服務平臺,以區域農業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為主線建設“條數據”、以縣域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現代農業園區為單元建設“塊數據”[45],建立健全數據采集、分析、應用循環體系,充分發揮大數據對鄉村數字經濟發展和鄉村事務智慧管理的指導作用。為避免“重建設、輕運營”現象[8],注重服務平臺的運營管理,制定服務平臺運營管理計劃和考核辦法[48],促進平臺作用長效發揮。

3.3.5? 建設區域數字農業示范基地/數字治理示范村鎮

數字鄉村建設前期投入較大,難以一次性覆蓋整個縣域,可通過試點示范、以點帶面的方式逐步開展。建設區域數字農業示范基地和數字治理示范村鎮,可作為提升數字鄉村建設水平的先期抓手。圍繞縣域農業產業類型和發展現狀,選擇農業主導產業、優勢產業或特色產業,在有條件的地方選點建設數字農業示范基地,通過示范基地的建設為縣域農業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技術和模式示范、引進技術的試驗試點和適宜技術的應用推廣,具體示范內容結合當地農業產業發展水平和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選擇。數字治理示范村鎮的選擇目的和要求也類似。

3.3.6? 拓展數字鄉村應用場景

數字鄉村應用場景是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各領域深度融合所產生各類應用情景[11],是數字鄉村建設的主要內容。從農業產業角度可從種子、生產、經營、服務、管理五個方面進行分解,應用場景可包括種業、種植業、養殖業、新興業態、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業、農業服務、農業管理;從鄉村事務管理角度可包括鄉村基礎設施管理、鄉村生態環境管理、鄉村文化管理、鄉村社區治理、鄉村便民服務等。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縣域農業產業類型特點、數字鄉村發展重點等確定應用類型,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拓展數字技術使用范圍,探索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情景,挖掘縣域數字經濟潛力[11]。

3.3.7? 實施數字鄉村支持工程

數字鄉村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技術、資金、人才、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實施數字鄉村支持工程就是要為數字鄉村發展提供保障。根據縣域數字鄉村發展現狀和目標需求,提出定制化的數字鄉村發展支持工程,應重點圍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制度供給、資金投入、技術創新、人才建設等方面[34,45,49-50]設置支撐工程,突破當前普遍制約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瓶頸。

4? 縣域數字鄉村的發展建議

隨著數字技術成為鄉村“新基建”,大量企業投入數字鄉村建設,以及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的不斷融合發展[51],“十四五”期間縣域數字鄉村建設將進入快車道,鄉村數字環境營造加快,數字農業、鄉村數字治理和公共服務供給的數字化也將日益完善[25]。依據“5+N+N”總體思路,縣域可根據自身特點,制定適宜的數字鄉村建設路徑,推動縣域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和現代化發展。從頂層設計角度,數字鄉村建設還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升。

4.1? 政企結合共同推動數字鄉村建設

數字鄉村建設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推進。政府應在統籌規劃、組織推進、政策導向等方面發揮作用,系統研究解決數字鄉村各環節建設發展中遇到的體制機制問題,整合各類政府資源支持數字鄉村發展,包括開展數字鄉村總體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科研項目引導和運營監管,開展農業農村大數據資源管理,搭建鄉村大數據平臺,提升運用數據治理的能力,營造良好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等方面。在數字農業示范基地和數字治理示范村鎮建設上,可以政企合作為方向,與現有各類政府主導建設的農業園區相結合,兼顧政府與企業發展訴求,以試點示范帶動產業發展。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作用,在涉及非公共利益的范圍內,深度參與數字鄉村各類應用場景建設與運營,促進數字技術與鄉村發展各方面的融合創新,拓展新的應用場景。通過政府與企業一起不斷創新合作,實現數字鄉村建設全社會廣泛參與、合作共贏的發展局面。

4.2? 以國家統籌強化農業數據資源體系建設

數字鄉村建設涉及到數據資源體系,應在國家、省、市等層面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體系和數據共享機制,才能更好地促進全國一盤棋的數字鄉村發展和數據價值的充分實現。農業農村數據資源體系涉及面更廣、數據類型更多、數據來源復雜,更加需要統一的規范體系。農業農村部于2016年成立了農業信息化標準化委員會,2018年進一步設立了大數據、物聯網、網絡信息安全、電子商務四個標準組[52],已經制定了一批數字鄉村發展所需的標準規范[53]。2022年9月,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關于印發《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將標準體系分為基礎與通用、數字基礎設施、農業農村數據、農業信息化、鄉村數字化、建設與管理、安全與保障7個方面,并重點指明了各個方面所涉及的標準具體制定方向和內容??h域是開展農業農村數據資源收集的重要環節,要充分銜接和利用上級標準要求,加強規范引導,避免因數據標準不同導致的資源浪費。

4.3? 橫向縱向突破制度壁壘促進資源互通共享

數據價值的充分發揮需要數據開放共享。在橫向要打破不同部門、不同主體間的條塊分割,建立橫向數據共享機制,做好數字鄉村與鄉村振興、農業產業、信息產業、國土空間、智慧城市等規劃的銜接,推動數字鄉村與智慧城市建設同步開展、協同并進。在縱向推動省、市、縣層面的數字鄉村建設形成合力,下級數字鄉村平臺要與上級平臺進行縱向整合,建立和完善數字鄉村信息資源利用與共享機制,加強信息、網絡資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同時,還應探索對不涉密的數據的開放共享方式,通過政府、企業、科研院校合作的方式,強化數據挖掘、分析預測能力建設,推進農業農村數據資源應用,不斷強化數據對管理決策的支撐。

4.4? 借鑒現有規劃體系經驗規范數字鄉村規劃

規劃先行是當前各個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數字鄉村總體規劃作為頂層設計體系的綱領性文件,對于引導產業發展具有關鍵性作用,但目前數字鄉村規劃作為農村規劃的一類,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相應的編制要求和規范。當前,我國規劃體系中發展規劃、空間規劃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制度,可借鑒經驗探索構建數字鄉村規劃體系。例如,我國的發展規劃體系按照國家、省、市縣三級,我國的國土空間規劃成果除規劃文本外還包括了空間數據庫,實現了全國國土空間的“一張圖”管理。數字鄉村橫跨農業、信息等多個產業,不僅涉及產業發展方向的引導,還包括數據體系的收集和構建。在產業發展引導方面,可借鑒發展規劃體系,由政府主管部門出臺編制規范,明確數字鄉村規劃編制的內容和重點,在縣域一級重點在落實上位規劃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提出本地的規劃措施,更突出可操作性。數據體系作為數字鄉村發展必需的環節也需要統籌規范,從而反過來促進數字鄉村規劃的準確性,數據體系中涉及保密數據的收集與管理,可借鑒國土空間數據庫建立的思路,由國家統籌,建立國家、省、市、縣多級數據體系,不僅能有效推動地方數據收集,也有利于數據發揮更大價值。數字鄉村作為專項規劃,其高水平、科學性、準確性的編制,更能起到對發展規劃和空間規劃的重要支撐和引導資源的優化配置[54]。

參考文獻

[1] 陳文勝,王文強,陸福興. 縣域是中國改革與發展的主戰場[N]. 光明日報,2014-08-02(5).

[2] 國家統計局. 中國統計年鑒2022[DB/OL]. http://www.stats.gov.cn/ sj/ndsj/2022/indexch.htm (2023-10-13).

[3] 曾億武,宋逸香,林夏珍,等.中國數字鄉村建設若干問題芻議[J].中國農村經濟, 2021(4):21-35.

[4]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 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2年)[EB/OL]. http://www.cac.gov.cn/2023-03/01/c_1679309718486615.htm, (2023-03-01)

[5]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 https://www.cnnic.net.cn/NMediaFile/2023/0807/ MAIN1691372884990HDTP1QOST8.pdf (2023-10-13)

[6] 陳文玲. 未來10年全球數字經濟滲透率將超過30%[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281907060260747&wfr=spider&for=pc (2023-10-13)

[7]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數字經濟新圖景(2020年)——大變局下的可持續發展新動能[EB/OL].http://www.caict.ac.cn/kxyj/qwfb/ bps/202010/P020201014373499777701.pdf (2023-10-14).

[8] 孫彤,黃桂恒,李喜明,等.縣域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在鄉村產業振興中的應用[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21,43(2):251-257.

[9] 李瑾,馬晨,趙春江,等. “互聯網+”現代農業的戰略路徑與對策建議[J].中國工程科學,2020,22(4):50-57.

[10]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 2021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報告[R]. http://www.agri.cn/V20/ ztzl_1/sznync/ltbg/202112/P020211220311961420836.pdf (2023-10-14).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 [EB/OL]. http://www.cac.gov.cn/2021-09/03/c_1632256398120331. htm (2023-11-10).

[12] 鄭軍南. 縣域數字鄉村建設的特征辨別、機理分析及推進路徑[J]. 中國農民合作社, 2023(173): 51-53.

[13] 喻龍敏,易法敏. 數字經濟發展對縣域農業發展質量的影響研究 [J]. 科技管理研究, 2023(9):105-115.

[14] 趙方寧,付錦泉. 數字鄉村建設是否提高了農村居民收入?——基于縣域數據的實證分析[J].新疆農墾經濟,2023(11):12-21+54.

[15] 朱喜安,王慧聰.數字鄉村賦能農民增收:效應與機制——基于縣域的實證[J].統計與決策, 2023, 39(15):136-141.

[16] 車文斌.數字鄉村加速縣域城鄉融合[J].當代縣域經濟, 2019(7): 20-23.

[17] 苑東平,張小漫,徐明慧,等.數字鄉村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J].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21,47(5):32-36.

[18] 王錚,唐小飛.數字縣域建設支撐鄉村振興:邏輯推演和邏輯框架[J].預測,2020,39(4):90-96.

[19] 李茂春,何煜,劉莎,等.數字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設架構與功能研究[J].中國標準化, 2022(24):108-111.

[20] 胡一波,王鐵山,牛文博,等.數字鄉村建設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以陜西為例[J].中國商論,2021(4):176-179.

[21] 彭漢艮,陳雯,嚴云彬. 探索江蘇縣域數字農業農村建設路徑[J].江蘇農村經濟,2021(4):44-45.

[22] 司夢實. 2020河南省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基本現狀,存在問題與建議[J].河南農業,2021(28):6-7.

[23] 張鴻,杜凱文,靳兵艷. 鄉村振興戰略下數字鄉村發展就緒度評價研究[J].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20,33(1):51-60.

[24] 劉瑋,李燕凌,胡揚名. 縣域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5):399-403.

[25] 崔凱,馮獻. 我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的階段性特征與趨勢研判[J]. 改革, 2020(6): 125-135.

[26] 劉海啟. 加快數字農業建設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增添新動能[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7,38(12):1-6.

[27] 馮朝睿,徐宏宇.當前數字鄉村建設的實踐困境與突破路徑[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 53(5):10.

[28] 趙成偉,許竹青.高質量發展視閾下數字鄉村建設的機理,問題與策略[J].求是學刊, 2021, 48(5):44-52.

[29] 李燕.中國數字鄉村的發展模式與實現路徑[J].探求, 2021(2):108-115.

[30] 郭紅東,曾億武.數字鄉村建設的價值意蘊、本質規定與實施路徑[J].國家現代化建設研究, 2023, 2(3):46-57.

[31] 唐聞宜,王力中,沈宇翔. 數字鄉村”看這里,浙江德清排名全國第一[N/OL]. 新民晚報, 2023-05-2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1766945719863359573&wfr=spider&for=pc (2023-11-10).

[32] 郭美榮,李瑾.數字鄉村發展的實踐與探索——基于北京的調研[J].中國農學通報, 2021,37(8):159-164,

[33] 董瑞志. 縣域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 智慧農業導刊, 2023(9):110-113.

[34] 孫九林,李燈華,許世衛,等.農業大數據與信息化基礎設施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21,23(4):11-18.

[35] 史莉娟.啟航大田智慧農業:稻谷全產業鏈大數據平臺[J].糧食科技與經濟, 2019(1):12.

[36] 蔣銳,黃鳳洪,吳渝,等. 油料(油菜、花生)全產業鏈大數據的建設[J]. 農業大數據學報,2021,3(2):67-74.

[37] 董春巖,牛明雷,姚艷,等. 蔬菜全產業鏈大數據平臺建設與應用研究——以大白菜為例[J]. 農業大數據學報,2021,3(1):66-72.

[38] 李志雄. 紅河州畜牧業大數據平臺建設應用與對策思考[J].中國畜牧業,2021(23):52-53.

[39] 農紫霞,黎海燕,岑彩英,等.大數據背景下百色田陽芒果電子商務創新營銷策略研究[J].現代營銷:學苑版, 2021(11):56-58.

[40] 課題組.大數據背景下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變革實現路徑與保障機制[J].中國流通經濟, 2020, 34(12):3-10.

[41] 王偉. 黑龍江省農村金融大數據平臺的建設與應用[J]. 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10):94.

[42] 尹衍雨,白春明,柴多梅,等. 大數據與農業大數據在農業領域的應用[J].蔬菜, 2018(3):56-58.

[43] 王宗學. 簡析大數據在構建智慧農業過程中對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價值[J].農業工程技術,2022,42(6):66 -67.

[44] 譚利偉,朱瑩,溫靖. 農業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淺析[J]. 農業工程信息, 2022,42(3):19-20.

[45]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課題組. 農業全產業鏈大數據的作用機理和建設路徑研究[J]. 農業經濟問題, 2021(9):90-97.

[46] 李芳,劉琳,杜傳鵬,等.昌吉州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研究與設計[J].現代農業科技, 2022(22):213-218.

[47] 吳惠粦,劉海峰,鐘林憶,等.廣東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研究與設計[J].現代農業裝備, 2022,43(2):18-25.

[48] 周佳紅.數字時代鄉村治理平臺優化建設研究——以貴州省數字鄉村平臺為例[J].南方農機, 2023, 54(2):117-119.

[49] 付翠蓮,張慧."理念—制度—技術"視角下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的邏輯與機制——以德清縣"一圖感知五四"數字化平臺為例[J].公共治理研究, 2022,34(2):44-52.

[50] 劉麗霞.縣域數字農業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究——以浙江省德清縣為例[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1, 19(3):85-89.

[51] 徐旭初.略論數字鄉村發展十大趨勢[J].國家治理,2021(20):7-11.

[52] 農業農村部.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9961號建議的答復[EB/OL].http://www.moa.gov.cn/govpublic/SCYJJXXS/202109/t20210918_6376901.htm (2023-10-14).

[53] 陳娜娜,白玲玉,何煜,等.數字農業農村標準體系建設及思考[J].中國標準化,2021(23):90-93.

[54] 王昆,胡飛,楊昔.規劃體系改革中專項規劃的編制思路[J].中國土地,2020(9):24-26.

引用格式:張茜,田乙慧,王穎.基于大數據的縣域數字鄉村建設路徑[J].農業大數據學報,2024,6(1): 136-144. DOI: 10.19788/j.issn.2096-6369.000001.

CITATION: ZHANG Qian, TIAN YiHui, WANG Ying. The Constructional Path of County-Level Rural Digitalization Based on Big Data[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g Data, 2024,6(1): 136-144. DOI: 10.19788/j.issn.2096-6369.000001.

The Constructional Path of County-Level Rural Digitalization Based on Big Data

ZHANG Qian, TIAN YiHui, WANG Ying*

Beijing Zhongnongda Agricul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Countie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y are also the main fro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digitalization. Dig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 is also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and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y-level digitalization in China, including the inferior infrastructure, the uneven development between countryside and city, the lack of operational and data-share mechanism, as well as the shortage of funds and qualified personnel.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ig data along with big data platform are 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ing digital countryside, as well as the key aspect of top-level design of rural digitalization. Under these background, this paper proposes a “5+N+N” framework to implement county-level rural digitalization, i.e., establishing a rural big data resource catalog, perform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ural digitalization development, formulating a master plan as the guid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digitalization, setting up an integrated service rural digital platform, constructing a digital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area (and model villages or towns for digital rural governance), and promoting multi-scenario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implement several back-up projects.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governments,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intercommunication among the digital economy management platforms of the country, province and city level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towns and villages will be connected, and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county-level rural digitalization will be achieved. This framework provides a pathway to the top-level desig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ization in counties, which could help county governments set implementation plans for local rural digitalization process, and promot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county economy.

Keywords: data resources; digital economy; top-level design; implement approach

猜你喜歡
頂層設計實施路徑數字經濟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實施“三轉”的思考
“為官不為”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數字經濟對CFC規則的沖擊探究
一項必須做好的育人工程
基于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建設的成本控制實踐探索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應對數字經濟下的BEPS現象
論開拓創新贏得未來的市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