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域下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設計

2024-04-29 18:23朱瑩
新課程·上旬 2024年2期
關鍵詞:初中英語素養英語

朱瑩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傳統的英語課堂中,“講授—接收—檢測—反饋”的教學環節難以實現英語課程的總目標。因此,在英語課堂中開展綜合性教學活動,強化學科實踐很有必要。本文將在英語學科素養視域下以一次具體的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為例,探討依托項目式學習優化初中英語教學,進而實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一、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

(一)項目式學習的核心要素

巴克教育研究院(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提出開展項目式學習的“黃金準則”,歸納了項目式學習的核心要素:

(1)項目式學習是問題驅動。該問題應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有挑戰性,能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2)涵蓋多學科知識。要解決真實問題,往往需要運用多學科知識,從而提升學生運用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是解決問題的主體,否則就無法提升實踐和自主探究能力。

(4)要公開展示成果,形式可以是多樣的。要對成果進行多維評價,可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評價:學生在完成項目后所獲得的知識、提升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程度等。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教師開展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和跨學科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英語綜合實踐活動往往包含一系列主題任務。學生不僅可以在完成任務中學習并運用英語交流,還能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提升自己遷移創新的能力,培養邏輯思維等思維品質和合作互助的學習能力,從而綜合提升核心素養。

考慮到初中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適合采用項目式學習方式。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一)語篇分析

八年級上冊Unit 8 Natural disasters的主題是自然災害,旨在引導學生認識自然災害,了解相應的防范措施,注意人身安全,進行自我保護。它屬于“人與自然”主題范疇下的“災害防范”主題群,子主題為“自然災害與防范措施,人身安全與自我保護”?;诖?,本單元的項目式學習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為Learn about natural disasters and learn to survive in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部分描繪了Timmy在臺灣大地震中的親身經歷。通過學習該語篇,學生應完成以下目標:

(1)語言目標:通過閱讀掌握敘事類文本的閱讀技巧,找出事件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行為和感受,會按照時間順序梳理事件。在篇章中,學會使用過去進行時和時間狀語從句。

(2)育人目標:通過閱讀Timmy在臺灣大地震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了解地震這一自然災害的特點;通過Timmy頑強自救的過程,學習應對地震的自救措施,以及面對困境冷靜鎮定、觀察環境、尋求解決辦法的素養。

項目式學習的設計應該是雙線并行的,即一方面基于課程標準中的關鍵能力或概念,另一方面指向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等重要的跨學科素養?;诖?,本部分設置了兩個核心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natural disasters?”“How can we survive in natural disasters?”上述核心問題涉及英語、地理、美術、信息技術等學科的內容(見表1)。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welcome課時的學習,認識了多種自然災害,能夠用英語進行簡單表達,但無法使用英語描述各自然災害的現象,對于自然災害所應采取的自救措施也不甚了解。因此,本次綜合實踐活動旨在通過開展項目式學習來加深學生對自然災害的理解和認知,使其掌握應對自然災害時恰當的自救與互救措施,進行生命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實踐任務

基于項目式學習英語綜合實踐活動——Learn about natural disasters and learn to survive in natural disasters,設計以下學生實踐任務(見表2)。

(四)教學環節

1.課前激活

【任務一】

實踐設計: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收集自然災害的信息,制作英語海報(what to see/hear/feel)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查找自然災害相關資料,掌握相關英語表達方式,學會用英語描述自然災害及特征,拓展主題詞匯,對自然災害的危害產生直觀感受,提高搜索以及整合主題信息的能力。)

效果評價:學生能夠自主完成信息收集,完成自然災害海報的制作。

2.課時一

【任務二】

實踐設計:通過閱讀The Taiwan earthquake文本,學生進一步了解地震這一自然災害的三個階段與特征。

①播放唐山大地震電影片段,提出問題:“What can you see/hear/feel in an earthquake? ”

②通讀全文和逐段閱讀,梳理地震三階段——震前、震中、震后,及在不同階段What did Timmy see/hear/feel?

③學生找出并研讀Timmy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理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引導學生提升閱讀技巧——在閱讀敘事類文本時,往往要找出事件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行為和感受,會按照時間順序梳理事件;在語境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使用過去進行時和時間狀語從句,培養在文本中獲取信息并進行推理分析的能力。)

效果評價: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能夠掌握地震這一自然災害的階段與特征,能夠按時間順序梳理文本,獲取信息,正確解讀人物的心理變化,進行推理分析。

【任務三】

實踐設計:小組合作,討論地震自救與互救措施。

①學生深入解讀Timmy的想法與行為,分析Timmy在地震中展現出的冷靜、勇敢、機智、細心等品質,總結其在地震中幸存下來的因素:積極自救與互助。

②學生根據Timmy自救的過程,通過小組活動,總結面臨地震這一自然災害時應該采取的科學自救措施。

③觀看近期地震視頻,與1999年地震對比,感受中國預警技術的進步,學習聽到預警后(震前)正確的防護措施。

④播放地震預警警報,進行室內地震預警演練(三個核心動作:drop、cover、hold on)。

⑤觀看科普視頻,小組合作,總結地震不同階段自救措施(震前、震中、震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培養梳理信息、基于已有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和遷移創新的能力。)

效果評價: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掌握震前、震中、震后自救與互救措施,訓練發散性思維和辯證思維,形成珍愛生命、冷靜面對困境乃至絕境的安全意識,以及互幫互助的集體意識。

3.課時二

【任務四】

實踐設計:小組合作,結合蘇州地理位置,判斷蘇州易發的自然災害種類。

①查找蘇州歷史上發生的地震記錄,理解震級和地震帶概念。

②查找蘇州歷史上發生過的較大的自然災害記錄,嘗試根據地理因素(經緯度、地形、氣候等)判斷某地易發自然災害,并搜集蘇州易發自然災害的防范自救措施。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多渠道收集信息、梳理信息、探究與解決問題、小組合作等重要的跨學科素養。)

效果評價: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夠搜集、梳理、匯總信息,掌握地震震級和地震帶概念;通過地理條件,判斷一地易發災害,掌握常見自然災害(尤其是長期生活地區易發自然災害)的防范自救措施。

【任務五】

實踐設計:小組合作,形成報告,通過海報、PPT、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在課堂上匯報蘇州易發自然災害的防范自救措施。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利用多種工具和信息化手段,鞏固學生的結構化新知。)

效果評價: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夠完成報告,并且用英語呈現和展示最終學習成果。

4.課后反饋

【任務六】

實踐設計:學生根據項目式學習評價表(見表3)在小組內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效果評價:學生能夠根據自評表開展自評與互評,促進自我監督性學習。

三、結語

開展基于項目式學習的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進行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首先應充分挖掘課本資源,立足真實情境,提出的問題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興趣相聯系。其次,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起到引領和指導作用,關注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項目中。學生通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形成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最后,在評價環節,教師應盡量做到評價對象多元化、評價內容全面化、評價標準合理化。

(作者單位:蘇州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

編輯:趙飛飛

猜你喜歡
初中英語素養英語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如何讓初中英語教學更有效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讀英語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酷酷英語林
初中英語單項選擇練與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