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標志設計大家陳漢民設計思想探析
——中國近現代設計教育先行者研究系列

2024-04-30 12:34□吳
藝術家 2024年1期
關鍵詞:漢民標志文化

□吳 凡 吳 衛

在20 世紀70 年代,中國標志還只局限于一些特定國營企業商標,形態復雜,樣式陳舊,顏色以單色或黑白為主。到20 世紀80 年代,社會經濟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起色,但是因為技術條件的限制以及設計理念的匱乏,標志設計并沒有得到深入的發展。直到20 世紀90 年代,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中國標志設計開始進入飛速發展階段,標志內容逐漸豐富,形式多樣,色彩絢麗,逐漸迎合市場需求,審美標準、行業文化特征更加突出,中國標志設計迎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陳漢民作為平面設計界的常青樹,見證了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標志設計發展。

作為中國標志設計大家,陳漢民提出了“中國精神、民族情感、國際眼光”的設計主張。對于中國設計,他認為中國特色的道路才是一條希望之路,既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又要與時代接軌,對待西方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陳漢民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和新時代文化交織的見證者,參與了許多標志設計、海報設計等國家級重要設計項目,在中國發展的不同階段,始終讓中國設計走在時代前沿,奠定了中國設計的發展方向,使中國設計在國際設計舞臺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一、陳漢民簡介

陳漢民(1931—2022),他從小在上海長大,童年時期對小人和月份牌上逼真的廣告畫癡迷,從此便對商業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 歲便考入了上海美術??茖W校,就讀工商美術專業。1952 年,由于全國院系調整,上海美術??茖W校并入杭州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陳漢民也由工商美術專業變為實用美術系。1953 年,杭州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實用美術系并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陳漢民進入實用美術系染織專業。1955 年,陳漢民畢業,同年攻讀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師從徐振鵬、袁邁兩位先生,其間追隨多位教師學習,如張光宇、龐薰琹等設計大師。從最初的舞臺設計、服裝設計到傳統圖案的研究,老師們的設計思想、設計觀點,無時無刻不影響著陳漢民,奠定了陳漢民扎實的美術設計基礎。1956 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正式成立,陳漢民隨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并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繼續研究生的學習。為了積蓄力量,培養師資,研究生二年級的陳漢民被選定為商業美術設計專業教師培養對象。1957 年,他前往上海美術設計公司實習,拜師于著名商業美術設計師倪常明門下。同年,陳漢民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美術系研究生畢業并下放勞動。1958 年回校任教。從1959 年開始,陳漢民專注于設計相關教學工作,包括美術字、包裝設計、標志設計等課程。1968 年,陳漢民前往部隊參與美術宣傳工作,后來在北京電影制片廠擔任美工。1976 年,參與毛主席水晶棺的設計工作。1983 年,擔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黨委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裝潢美術系主任。同年,設計了北京民族飯店標志。1988 年,陳漢民設計了中國人民銀行行徽、中國農業銀行行徽。1989 年,設計了中國工商銀行行徽。1997 年,為了迎接香港回歸,陳漢民設計了“97 香港回歸專用標志”。2000 年,已經執教40 多年的陳漢民退休,并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聘為教學督導。此后依舊參加各類平面設計展覽,出席設計活動,向新生代的年輕設計師分享自己的創作經驗與感悟,繼續為中國平面設計事業發光發熱。

二、陳漢民標志設計思想

在中國現代設計發展的啟蒙階段,陳漢民提出要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邁步前進,注重當下審美的趨勢,“快一步”設計,讓設計作品引領時尚。在中國傳統文化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時,陳漢民認為,中國設計師一定要在時代審美中立足民族文化,在標志設計中繼承并創新發展中國文化,弘揚民族文化精神,讓中國風設計在國際設計舞臺中嶄露頭角。他還總結歸納了標志設計的原則——八字方針,闡明了標志設計的具體方法和步驟,這些都對中國標志設計的教學和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回頭看、朝前邁、快一步

陳漢民曾提出“回頭看、朝前邁、快一步”的設計理念。他認為,作為一名設計師,應該學會回看歷史,從事件、人物、作品中學習前人的經驗教訓,站在歷史的肩膀上不斷優化自己?,F代設計不應該一味追求形式及顏色的變化,而應該賦予作品深層次的文化價值。中國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如果不“回頭看”,不了解歷史,就沒有中國文化的底蘊,設計出來的作品可能只具表象美感,不值得傳承。1983 年,陳漢民設計了中國老人節標志,將“壽”字進行了造型上的演化,既呈心形,又像桃狀,不僅表達了對老人的祝福,還將“壽桃祝壽,延年益壽”的中國文化融入其中。

在當今現代設計飛速發展的階段,設計已經不是傳統的藝術概念,而是包含了符號學、人機工程學等多門學科在內的綜合范疇,逐漸變得科學化、理論化。面對日新月異的設計大環境,中國設計更應該“朝前邁”,跟隨社會發展方向,創新變革設計理念,讓中國設計始終走在發展的最前沿。

對于“快一步”,陳漢民曾用一個幽默的例子解釋這個觀點:過去的女孩穿著十分保守,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女孩們穿衣逐漸變得開放,大眾也從不接受慢慢變得包容,而這個現象的轉變過程就是設計師需要抓住的設計方向和規律。創新設計的節奏不能過于超前,要在當下大眾審美水平的基礎上,超前一步引領時尚審美。

“回頭看、朝前邁、快一步”言簡意賅地闡述了一名設計師的設計方向。設計師應學習設計史,用前人的知識經驗充實自己,研習前人的優秀藝術作品,同時設計思想也要緊跟時代,利用新技術不斷前進,把握好創新設計的節奏,讓設計為人民服務,用設計創造價值。

(二)中國風、民族情、國際觀

鴉片戰爭后,洋文化不斷占據著中國的文化市場,使得中國文化一度沒落,崇洋媚外的現象不斷充斥著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后,中國文化建設一直都處于緩慢發展階段,此時,陳漢民提出“中國風、民族情、國際觀”的設計主張,是極具前瞻性的。中國在騰飛的關鍵時刻,絕不能將中國文化丟棄,應當繼承并發揚,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躋身世界文化之列,在世界各國文化中熠熠光輝。

中國設計一定要立足根本,其根就是“中國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只有不斷學習、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設計中靈活運用,才能創作出具有中國風格的作品,而其根本就是“民族情”。陳漢民認為:“中國民族化的平面設計,不應該只是體現中國的符號、元素,更多的應該是將中國民族的價值觀、審美觀、人生觀等中國民族的精氣神融入設計的過程中?!标悵h民曾對中國傳統紋樣進行深入的臨摹和研究,并從中體會到中國古人對其賦予的藝術精神和文化底蘊。1990 年,陳漢民設計了北京王府飯店的標志。他從中國傳統紋樣“盤長紋”中尋找靈感,賦予其“源源不斷”的美好寓意,用中國漢字“王、井”組合而成。標志線條相互穿插,富有節奏,且立體感強烈。中國式的風格溢于方寸之間,成為中國民族情感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的經典標志設計。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設計也要放眼世界,具備“國際觀”。設計不能片面地與國際相接軌,一味地跟隨時尚,而是要深深扎根于本民族文化,學習并創造中國人自己的文化,讓中國風格、中國審美、中國主張站在時代審美的前列。

“中國風、民族情、國際觀”確立了中國標志設計的發展基調,在現今世界設計舞臺中,中國風設計依舊有著獨特的光芒,其中不只是對中國風元素的靈活應用,更多的是承載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對于中國設計而言,只有立足根本,堅持中國風格,用新視角遠眺設計未來,在不同國家的文化中相互交流碰撞,找到文化創新的方向,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

(三)易解、新穎、美感、適用

對于標志設計,陳漢民曾提出八字方針——易解、新穎、美感、適用,總結標志設計的規律。按照字面意思,又可簡單地解讀為:好懂、好看、好記、好用。

(1)“易解”。設計師往往利用圖形表達一個抽象的概念,所以,設計的作品要建立在大多數人的認知結構范圍內,用人們熟悉或常識內的東西作為載體,使作品能夠形象地傳達語義,讓大多數人理解。(2)“新穎”。新穎是在作品符合時代審美的基礎上,給予觀者美好的視覺體驗,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這就要求作品中的語義載體不能是傳統、一般的東西,否則會失去觀者注意,產生平庸無奇、枯燥乏味之感。(3)“美感”。美感即人的審美意識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在標志設計中,形象、結構和色彩便是構成標志美的基本元素。完整的內外形象,合理的空間比例,恰當的色彩搭配,才能巧妙地體現出標志設計的藝術美感。(4)“適用”。適用是讓標志設計作品有著現代設計的適用性,通過工藝制作體現出作品的設計價值。這一點要求設計師能夠跟隨時代發展的潮流,讓標志設計符合符號所指的內涵,使標志設計推陳出新。

1997 年,香港回歸祖國,陳漢民為此設計了“97香港回歸專用標志”。標志整體運用了“97”兩個數字,在9 中間融入了代表香港的紫荊花,體現出香港回歸祖國的懷抱,7 字運用橫向、富有節奏感的線條,代表了香港回歸祖國的過程,展現了“美感”和“新穎”。標志整體設計簡單卻富有內涵,是完全符合八字方針的優秀標志設計作品。

陳漢民提出的“易解、新穎、美感、適用”八字方針,將標志設計的復雜程序簡化,既讓標志設計走入尋常百姓家中,又讓標志設計工作者有了可衡量的設計標準。標志設計教學再也不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模式,八字秘籍拓寬了學生的標志設計學習之路,為標志設計的教學指出了一條具有可操作性的道路,為中國標志設計打開了新的發展篇章。

陳漢民認為,作為一名設計師,一定要著眼于未來,注重當下審美水平,快一步發展,提前一步引領時尚,同時要不忘初心,回看歷史,在前人的歷史教訓中走出標志設計的捷徑。不僅如此,還要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讓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精神和民族精神在中國設計中發揚光大,在國際設計視野中璀璨奪目,讓中國時尚引領世界潮流。在標志設計發展的關鍵時期,陳漢民結合自己大量的設計實踐經驗,總結出標志設計的八字方針,讓標志設計的審美原則走入普通人的視野,明確了標志設計的本質,推動了中國標志設計發展的新進程。

陳漢民作為中國標志設計的先驅者,見證了中國現代設計從萌芽到逐漸成熟的發展階段,歷經半個多世紀,作品涵蓋了多個設計領域,創作出許多堪稱典范的設計作品。不僅如此,陳漢民還將自己的設計實踐經驗進行歸納總結,使設計教學更加規范,讓學生全面地掌握標志設計理論規律。在教學的過程中,陳漢民緊扣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學生文化素養建設,倡導在實踐中獲得知識,豐富學生的設計經驗。孜孜不倦的研究方式,扎扎實實的理論基礎,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成就了陳漢民設計創作和教學的成功,也成就了中國一代標志設計大家。

猜你喜歡
漢民標志文化
小小志愿者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多功能標志桿的使用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心聲
萬歲中國
山東自貿區的四點建議
認標志
首都的標志是只熊
誰遠誰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