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與建議

2024-04-30 14:03李一赫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24年3期
關鍵詞:科技型吉林省金融

李一赫

(交通銀行吉林省分行,長春 130000)

1 引言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黨的二十大勾勒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為金融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指導。當前,我國科技創新水平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金融資源為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和扶持科技型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是現階段金融機構肩負的歷史使命。2023 年9 月7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東北發揮著戰略支撐作用,東北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把科教和產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

“十四五”以來,吉林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振興發展內生動力。2021 年12 月,吉林省獲批建設創新型省份,是全國第十一個、東北地區首個獲批省份。2022年4 月,長春市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此,吉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意見》(吉發〔2021〕33 號)和《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長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吉政發〔2022〕16 號),確立按照創新型國家建設總體要求,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決策部署,探索創新途徑,聚力建設創新型省份,加快吉林高質量發展進程。

科技型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提高針對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服務能力,推動金融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改進省內短板弱項,實施金融供給側改革,對金融資源優化配置,使更多金融資源流向科創領域,對于優化吉林省產業結構、推動吉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吉林省全面振興至關重要。

2 吉林省科技創新的基本情況

2.1 科技創新主體不斷增多

2023 年,吉林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為3 590 戶,同比增長15.36%;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為7 278 戶,同比增長72%。2023 年,吉林省全年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86 戶。吉林省內已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1 家,省重點實驗室155 家,省級科技創新中心238家;新建全國重點實驗室3 家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2 家。

2.2 科技創新支持不斷強化

近年來,吉林省不斷加大科技創新資源投入,2020-2022年,吉林省R&D 經費投入分別為159.5 億元、183.7 億元和187.3 億元,R&D 經費投入強度分別為1.3%、1.40%和1.43%。從這3 年的R&D 經費投入來看,保持逐年增長,投入強度也持續提升。

2.3 科技創新成果不斷累積

吉林省借助省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積累的科研實力和獨特的產業優勢,激發科技創新潛能,加快節奏建設科技強省。吉林省科研物質條件指數居全國第五位,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指數居全國第十一位。

根據《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3》,吉林省區域創新能力排名從2022 年的第二十四位上升至第十八位,上升六位,提升幅度全國第一。根據《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3》,長春市創新能力指數為59.65,排名第二十六位。

3 吉林省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的做法及成效

3.1 間接融資渠道提供金融供給基礎

在我國的金融體系中,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資金供給的主力軍。吉林省內部分商業銀行已經躬身入局,發布了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的金融服務方案,打造科技型企業專屬服務品牌,構建與科技型企業經營特點及生命周期相適應的產品服務體系,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線上和線下的融資支持。截至2023年10 月末,吉林省主要金融機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396.5 億元,同比增長31.5%,余額較年初增加101.1 億元。

3.2 直接融資渠道助推走向資本市場

在直接融資模式中,股權投資是科技型企業在種子期和初創期較為適合的融資方式,吉林省多措并舉,促進科技型企業對接各種類型的股權投資資源。一是吉林省設立省級政府投資基金16 支、參股子基金67 支,采用直接投資方式助力省內科技成果轉化,引導扶持吉林省內多家細分領域科技龍頭企業,發揮了政府投資基金的金融支持和保障功能。二是引導拉動多方資金共同發力。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2023 年末,吉林省內已完成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47 家,管理基金127 支,管理基金規模326.52 億元,募集的資金全部用來服務實體經濟和扶持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成為吉林省多元化資本市場的關鍵組成。三是推進資本市場對接。通過對接深交所、上交所、北金所和上市輔導中介機構,打造“騰飛類”企業和開展“吉翔”計劃,推進省內科技型企業上市。截至2023 年11 月末,吉林省轄區共有上市公司49 家,其中,主板37 家,創業板7 家,科創板3 家,北交所2 家。省內擬上市公司27 家。

3.3 金融基礎設施初步建立

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不斷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服務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軟環境。一是建設省內股權交易平臺(四板)。2022 年,吉林股權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選證監會公示的全國35 家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機構備案名單,未來將成為吉林省區域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建設知識產權交易平臺。2022 年,吉林省建設并運行了中國(吉林)和中國(長春)兩個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在特定產業領域設立綠色通道,加快專利授權周期,有利于實現專利權的審批、確權和維權。三是探索融資信息對接服務模式,成立了長春市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和長春高新區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這兩個機構旨在推動政務、金融和科技資源的合作對接,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新模式,支持科技型企業做大做強。四是加強科技型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載體建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催化和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是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五是全面開展企業上市“吉翔”計劃。通過“吉翔”計劃,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資本市場渠道,幫助企業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和發展機會。

4 吉林省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4.1 銀行信貸供給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現階段,商業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商業銀行對科技型企業投放的信貸產品單一,貸款規模不足。一是科技型企業普遍屬于輕資產企業,缺乏銀行傳統信貸偏好的易變現的抵質押物,大部分商業銀行內部對科技型企業的授信審批邏輯和風險評估模型與其他企業并無明顯差異。部分銀行針對科技型企業推出了更加靈活的貸款產品和服務,但尚未形成數據化、系統化的評估體系,導致科技型企業的銀行融資無明顯的質效突破。二是大部分銀行內部對科技型企業的風險容忍度和不良貸款率要求與其他企業無異,“盡職免責”制度不明確,個人責任追究嚴格。三是銀行與VC、PE等股權投資機構的投貸聯動機制不夠完善,與擔保和保險等非銀金融機構合作不夠充分。

4.2 多層次資本市場有待完善

一是政府投資基金的領投跟投效率和投資靈活度需要提高。首先,基金募集不到位、基金投資不規范和基金投資效率不高是現存的主要問題。部分引導基金出資速度較慢的原因是審批流程較長、出資比例受限。其次,政府基金的投資區域和返投比例要求比較嚴格,限制之下獲得優質可投項目的難度較大。最后,政府投資基金的風險容忍度和種子、初創及成長期的科技型企業匹配較難。二是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投資意愿不高,對吉林區域的投資較為審慎,頭部機構領投的情況較少,未形成對省內科技型企業支持的產業引領。三是區域股權市場的孵化培育功能有待完善。省股權交易所與上交所、深交所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對接機制尚未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仍不完備,區域性股權市場的作用還未發揮,科技型企業直接融資和轉板上市通道還未暢通。

4.3 金融服務環境和金融基礎設施有待優化

一是科技產業評估體系不健全。專門為科技型企業服務的配套機構還未充分建立,對科技型企業的資產估值、知識產權交易和風險評估未形成完整的支撐體系。二是尚未搭建系統的科技型企業風險緩釋服務平臺。省內針對科技型企業設立的貸款專項風險補償基金規模較小,科技型企業擔保公司數量有限,科技保險產品種類較少。三是銀行還未培養出具備深厚的科技背景的專業服務團隊。

5 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的策略和建議

5.1 統籌政府政策資源,推進科技創新全面行動

一是出臺激勵政策,吸引和鼓勵省外金融機構、科研院所和產業龍頭在省內設立機構和增加投資,發揮資源要素的集聚效應,逐步形成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二是加強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圍繞省內重點支持的科技創新領域,通過政府資金引領和示范,拉動社會資本投資重點科技型企業,通過創設便利條件和補貼獎勵政策,促使社會資本投早投??;三是發揮財政政策的積極作用,通過減稅和提供補貼等方式,減輕科技型企業的成本壓力,鼓勵其進行研發投入和創新實踐;四是運用科技創新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鼓勵銀行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5.2 探索銀行創新機制,增加科創類信貸投放

一是銀行可以設立科技信貸服務專營機構,制定側重科技型企業科創能力評價的風控模型,打破以財務指標判定信用方式的投放標準,關注企業的未來成長性和科技屬性,單獨研發適應科技型企業輕資產特點的信貸產品體系,通過考核激勵提高對科技型企業展業的積極性。另外,制定科技型企業差異化授信業務考核方案,細化落實“盡職免責”政策。二是利用數字科技提高對科技型企業信貸投放的精準性、針對性和時效性。例如,開發智能化的信用評估系統,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來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市場前景、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幫助銀行快速準確地作出信貸決策,并減少人為因素對決策的影響。此外,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減少交易中的風險。三是深入探索銀行投貸聯動模式。認股選擇權模式是目前銀行和股權機構之間常用的投貸聯動模式。由于投、貸機構相對獨立,投資收益與潛在不良貸款的關系較難平衡。銀行應加快內部改革創新,理順組織、管理和業務模式,明確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通過相關制度性安排,投貸相互補位、形成合力,推動投貸聯動業務取得實質性進展。四是在金融監管方面,監管機構可根據科技型企業的特殊性質,從長期收益覆蓋長期風險的角度,對商業銀行制定差異化的監管政策,減輕銀行在科技型企業貸款方面的風險壓力,鼓勵銀行積極參與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活動。

5.3 完善資本市場體系,提升全周期服務能力

一是優化政府引導基金績效評價機制,推進市場化運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各階段股權基金,發揮社會資本產業識別和市場把握的優勢,推動社會資本投資科技型企業。對國有資本參股的天使基金、VE 和PE,考核其杠桿效應、產業導向和社會效益等,加大收益讓渡幅度和免責力度。二是保障各類股權投資基金開辦補貼、投資獎勵和風險補償等政策執行及時落地,簡化操作流程,合理設置補償條件,及時兌現補貼或獎勵,提高社會資本的投資積極性。三是進一步發揮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孵化培育功能,積極推動吉林股權交易中心與全國性證券市場的合作對接,深入推進三四板全方位合作,形成由新三板輻射帶動四板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格局。四是鼓勵成長期和成熟期的科技型企業發行科創票據等債券,為科技型企業融資提供更多的渠道和選擇。

5.4 打造優質金融環境,健全投融資配套體系

一是加強綜合性和數字化的金融信息平臺建設。推動吉林省金融基礎設施“吉銀企通”功能迭代升級,更新科技創新板塊,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專業化的一站式金融服務。推進“吉銀企通”與省內其他信息服務平臺連接,提高數據共享和協同能力,有助于更準確地評估企業的信用狀況和風險水平,為其提供更精準的金融支持。二是加強科技型企業和金融機構、政府相關部門及國內外高校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各方資源及優勢,形成以科技型企業為載體的研發、學習、生產和實踐的全面合作,推進科技創新轉化和落地。三是加大政府對省內科技型企業創新產品和服務的采購力度,對省內自主創新產品參與政府采購投標,在采購評審時給予較高比例的價格扣除優惠,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企業發展,促進創新產品的研發和規?;瘧?。四是積極引進服務科技型企業融資和發展的智力型中介機構,為企業提供便捷和高效的配套支持,推動科技型企業全面快速成長發展。

5.5 增強信貸擔保能力,健全風險保障機制

一是加大對科技創新類保險的研發和推廣力度。引導科技保險公司與核心企業、優質平臺等聯動發展,研發針對知識產權、重大技術裝備和重點新材料等科技創新型領域的保險產品體系,為科技型企業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活動提供風險保障。二是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優化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壯大科技信用融資擔保機構。三是政府可以通過設立專項風險補償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為科技型企業貸款的信用風險提供一定金額的補償,為科技型企業便捷融資和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猜你喜歡
科技型吉林省金融
吉林省教育廳新年賀詞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云創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業構建持續性學習機制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學之歌
吉林省完成1.4萬公里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民營科技型集團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實踐
P2P金融解讀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頂天立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