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室變遷記

2024-04-30 11:52肖篤勇
貢嘎山 2024年2期
關鍵詞:老屋

肖篤勇

廣廈千萬間

進小區先經過鐵石拱橋,鐵石拱橋下橫著水草如茵的河渠,說是保風水的。河渠徑直向北匯入河流,河流和小區之間聳立起一座森林公園。河渠與森林公園是人造的,河流形成于自然,它們和河岸的蘆葦蕩、河里的野生魚及飛翔的白鷺一起,氤氳潤澤著小區。

這是蓉城北郊某處高層電梯公寓的居住環境,雖少了青城山下別墅的幽靜曠達,也弱了城南新區的現代化氣息,已然是我和妻子心中的“豪宅”,配套百米開外地鐵口站的建設規劃,已然是我們擬度余生的安居樂園。

通過雅致的門廳進人中庭需婉轉一下,一處噴泉要表達參差錯落的意韻與川流不息的活力。中庭闊大,通道、假山和休閑亭別有情致,花園草木青青,花色繁盛,游泳池、健身區、兒童樂園等設施顯示出功能與情趣的人文和諧。

房子通透,四居室,豎廳,兩衛一廚,生活陽臺的小巧實用襯托出客廳外觀景陽臺的寬敞明亮。整屋裝修以黑白灰為基調,協調搭配門窗、柜體、地磚、地板、床和梳妝臺。中央空調、皮藝沙發和新款電器不必說,門鎖、熱水器、馬桶智能化也無須論,釣魚燈,島臺餐桌,高盆龍須竹,客廳與玄關懸掛《山明水秀》和《九魚圖》畫,體現女兒作為年輕人的審美意趣。我則將朋友送的電動“倒壺流水”景觀搬上寬大的實木書桌,山影綽約,水車搖動,一幅動靜結合虛實相間的山水鹿鳴圖令書房有了活氣。

新房裝修完成,除去異味和甲醛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開窗通風,擱置活性炭包,擺放祛甲醛果凍,一路操作,幾番測試,人心穩定,妻子的寵愛——貓咪們撒嬌與咕嚕呼睡的聲音響起。

小家居室洋溢著陽光般平和與溫馨的氛圍。

此刻,夜深人靜,山河無恙,我佇立在寬大的落地玻璃窗前,思緒越過燈海里的高樓大廈,飛進浣花溪畔為八月秋風所破而歌的數間茅屋,飛臨鄉下一棟棟獨立的小洋樓,抵達夢中的老屋。

老屋有春秋

老屋挺立在一面蔥郁的青山下,粗壯斑駁的馬桑木柱子,烏黑高聳的木框架,青石板院壩滴凹殘溜,讓它有了春秋,有了故事。

從我記事起,老屋已由連接碾坊、磨坊和墳亭,曾經偌大的群建筑,變成單一的撮箕口院子了。但北側暴露在風雨陽光下的石碾子和石磨尚在,南側墓地里在“破四舊”時,變得面目殘缺的彩繪石碑與標志科舉功名的石桅桿尚在。因為物質匱乏,又有生產斗爭和夜會,父母成天忙碌,身影近似佝僂,石磨石碾子、石碑石桅桿便和老屋一起,成為了我成長與想象力飛翔的庇護樂園。

老屋的墻體保持了原始雙層柏木板制作,間雜有修補的泥篾黏合編制,或土石壘砌,這是否吻合了爺爺說的“老屋是從茨架林里砍出來的”呢?由城鎮下放到老屋居住的一對知青姐弟,他們請人以竹篾編席做臥室的頂棚,拿報紙糊在殘舊的墻壁上,再在凸凹不平布滿塵土的地面鋪上塑料地毯。我鬧著爺爺也要弄塑料地毯和報紙糊墻,爺爺說,塑料地毯隔了地氣人容易生病,報紙糊墻容易招引火災。在半信半疑中,我終究是被爺爺的話唬住了。

老屋的堂屋有大的開間和進深,它敞開著,成為了生產隊季節性囤放糧食的倉庫,青石板院壩自然也是集體臨時用來晾曬水稻、小麥、豌豆、胡豆、油桐和油菜籽的曬場了。在如此的夏夜里,我會糾纏著知青姐姐、看管糧囤的保管員,或家里請來編篾的胡子大爺講古說今,畢竟,父親只念過小學,他肚子里的故事差不多已經被我掏空了。

姑姑說,母親是在半推半就中嫁給父親的。我家的階級成分高,父親的嘴唇還帶有殘疾,外爺認為這樣的人家厚道些,加上老屋高大寬敞,柴房水草都方便,受過艱苦身體瘦弱的女兒嫁到我們家,日子反而會好過些。

這的確是有對比的。鄰居家生養了五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因為住房緊張,老大和老二在十五六歲時,便被單身的母親狠心攆出去做了上門女婿。老三結婚時只有一間婚房,分家后才和妻子勉強壘砌起一間偏房當廚房。四兒子是家里唯一初中畢業的“秀才”,吹拉彈唱、記工分、打算盤樣樣會,卻因生產繁忙和條件限制,婚后有理由懶于壘砌廚房這樣的俗事,一家三口吃喝拉撒睡,好幾年就在一間大點的堂屋里安貧樂道般過生活。

20世紀70年代的川北山區,像我家一樣保留居住著高木架老房子的住戶,終究只是極少數,絕大多數農戶住的是土墻瓦房了。但姑姑說,他們那兒還有人住著茅草房呢,我也隨母親出遠門走親戚時,見識過一處“洞穴人家”。

姑姑隊上有一對夫婦,靠集體工分和口糧實在沒辦法養活大小九張口了,隊長便暗地里特許一家人,帶上隊里僅存的一桿獵槍,搬到更遠的山里結茅草屋居住——深山里野菜比山外多,四季都有,終不至于餓死人。老家一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屬于國家大三線建設區域,有神秘廠礦散布山間,廠礦工人的地位和收入煞是令人羨慕。那情形真是應了一句話:窮奔深山富奔廠!

“洞穴人家”借助天然的巖洞銜墻蓋瓦,嚴格意義上算是半洞穴而居。只見臨河半山腰的巖石下,一處凹進去的半邊巖洞,猶如巨獸張開的口,口邊用大小石頭壘砌成斷墻,斷墻上橫梁豎格蓋上青瓦。洞穴內冬暖夏涼,明暗分明,陽光照射處,灶臺、鍋、石桌和床鋪層次清楚,地板是一半巖石一半硬土,上有蟲子爬行,我曾疑心其中有蜈蚣,還忍不住將洞穴一家人,與老師講述的北京山頂洞人進行了對比聯想。

如此看來,外爺是有時代眼光的。母親在老屋里生兒育女,孝敬老人,善待小姑子,一家人是和睦和滿足的。老屋也確是歷經滄桑,庇護和承載了數代人的悲歡離合,它迎接燕子成對來筑巢,詮釋“進家蛇如進家寶”的道理,接納全縣公路建設大會戰時民兵連的駐扎,收容五保戶和臨縣遷移戶……

但老屋的失去卻要了父親的命。那是1978年5月的一天凌晨,父親從山巖上跳下來,在山溝里結束了他的一生。

以我現在的醫學見識,父親是得了嚴重的抑郁癥,偶然受到刺激而走的。但母親堅持認為,父親患上抑郁癥的根因,是兩年前大隊園藝場,在半哄半強迫中與我家對換了老屋。

父親的“以命相搏”震撼了某些人心,加上政策變化,一個月后,母親帶領我們姊妹仨搬回老屋。

老屋明顯老了一截,但屋前那株大梨樹,依然舒展著墨綠色的葉子,我聽到它伴著和風唱起了一首歌。

集體戶之歌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一首歌曲回蕩在祖國大地上,滿懷著激情與憧憬。

1984年9月,我從地區師范學校畢業,被分配到一所戴帽初中的鄉小學校工作。姐姐用篾背篼背上被子送我去報到,先前承諾我教初中數學的校長變卦了。原來,校長未弄清楚我是初中畢業而非高中畢業考的中師,說我尚未真正成年,管束不住初中學生,要我去教一年小學畢業班。這樣一來,我住宿在挨鄉場的村小一間磚石偏房里,吃飯去中心完小。

一個盛夏之夜,狂風過后來了場傾盆大雨,一股雨水頑強地改變了路線,透過瓦隙檐縫流進房間飄落到臉上。我忍俊不禁,臥榻吟誦:“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痹谀骋粫r刻,我感觸到:清涼心上起,甘露云間來。是啊,青春尚年少,民族正自強??鬃釉疲汉温??一年后,我被調到區中學做英語教師,剛好趕上過第一個教師節。各單位協調組織,人們敲鑼打鼓,抬上豬肉、捧著系有鮮紅綢子的“尊師重教”大禮單到學校慰問。餐桌上的食物正在發生變化,從量變到質變。供應票證逐步取消,物資一天天豐富起來,溫飽在一步步解決。雖說人們還普遍缺錢,但三天逢場的制度恢復了,集市漸漸活躍,手表、自行車和收錄機不再緊俏,有條件的城鄉居民,開始向往新的“三大件”,即冰箱、彩電和洗衣機了。鄉村出現“萬元戶”,人們開始用水泥和白石灰美化房屋與居室。我在區中學的居住條件也處在不斷的改變中,先寄宿學校旁寺廟里的小房間,后住學生宿舍,再搬進改造過的實驗室,最后住進單位自籌加撥款修建的集體宿舍樓。

20世紀90年代初,我被調進縣中學。因生源擴張和教師增多,學校住房一時緊張起來,我分配到一間近20平方米的房子。房子處在一棟舊樓底樓的拐角處,略顯陰暗,中間一隔二,兩邊帶窗戶。出于隔潮的需要,我在房間地面鋪上橡膠地毯,還買來比報紙更好的墻紙貼了墻面,算是圓了兒時的夢想。周末在暖陽下臨窗翻閱,這次該是誦讀《居室記》了:“窗皆設簾障,視晦暝寒燠為舒卷啟閉之節。南為大門,西南為小門,冬則析堂與室為二,而通其小門以為奧室,夏則合為一,而辟大門以受涼風……”讀書取暢適性靈,不必終卷。一學期后,學校又分配給我一個單間,雖沒有配套的廚房和衛生間,卻已全了我將鄉下母親接到城里居住生活的心愿。

這是一個處在特殊體制下,窄居而沸騰的“集體戶”時代。

城鎮居民的居住方式,以單位化和集體化為主,筒子樓、排子房、大雜院和四合院佑護著眾多人口,蝸居、雜居以及三代同居的現象普遍。

鄉下同樣有集體戶,如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居住點,公社為孤寡殘老等五保供養戶修建的敬老院,村小師生臨時居住用房。農戶住房固然是私有的,但人們似乎也樂于聚族聚鄰而居,形成了不少冠以姓氏的大院子,以及相對應的地域稱謂,如張家碥、李家壩、趙家梁、劉家河等。

姑姑一家就居住生活在這樣的向家大院。向家大院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是鄉政府臨時辦公處,保留有小戲樓,以磨坊和碾坊為踝軸連接小院子,大小院子邊緣再衍生建些耳房。如此繁衍接續,牽連扎堆的房屋院落里居住著三四十戶人家,遇到婚嫁喜事,親鄰妯娌嬉笑調侃,放鞭炮、搶喜糖、吃大碗席,熱鬧得像一家人。

然而,熱鬧終究抵不過歲月的侵蝕,老屋變得衰老和落后了,熱鬧也不能讓集體戶跟上時代的步伐,人們對居住有了自主性的新追求。

自主第一居

姐姐說,老屋住起來最大的問題還不是房屋的高闊簡陋,和家具的陳舊笨拙,是采光度不夠——即便開通窗戶,在屋頂安上透明玻璃瓦,居室也常常顯得昏暗不明透,尤其是在陰雨天,室內黑黢黢有空洞陰森之感。于是,姐姐在老屋結婚成家后,由母親主導籌糧籌款,姐姐和姐夫央親鄰一起出力,一棟新的土墻抹水泥帶明窗的瓦房,在老屋原址上建立起來了,時間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

老屋徹底消失了,遺留在我們一家人的記憶深處。姐姐在鄉下建了新居,有了真正意義上屬于自己的房子。

時間催著人像樹一樣生長,開花結果,走向成熟。轉眼間,我已收獲了數屆“桃李”,住在集體福利房里繼續工作和學習,過著小家日常。

1997年開春,學校適應住房體制改革,開始在單位集資建房。房子面積大,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水電氣和淋浴配套齊全,尤其“廳”的設計新鮮吸引人。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在政策支持下,學校設法籌集部分資金、帶有明顯優惠,且擁有產權的單元樓房。學校一時不能滿足所有的需求者,只好將教齡、學歷、職稱、業績等設置成相對合理的權重,再打分排序分配,頗有高考擇優錄取的意味。我是青年教師,成了落榜者之一。

而在鄉下,人們不再忍受大院落聚居,或比鄰而居帶來的空間逼仄,與柴草不便,早已經開始追求單家獨院的居住方式了。

受著妻子和母親羨慕加抱怨的聲音,迎著親友答應借錢,或婉言拒絕的面部表情,趕在新世紀到來前夕,我懷抱著小女,妻子和母親手挽手,一家四口滿懷期待地走進縣城里最好的花園小區,數著樓梯步數步人嶄新的單元居室。當天晚上,我們將全屋大小燈盞,包括電視機和DVD影碟機全部打開,像過節一樣審視著新居。

沒錯,我們像姐姐一樣有了屬于自己的房子,廳大,房間明透,廚衛和功能配套齊全。就在那年春節里,姐姐和妹妹,姨媽與姑姑,前后幾撥親戚來城里走動看房子。母親說,新房子就是要有人來熱鬧,越熱鬧人氣和財氣越旺。

冥冥中,母親說的話兌現了某種機緣巧合。第二年春暖花開時節,我用數元錢購買中國福利彩票中了高等次獎,數額相當于我當年的工資總收入,引起小范圍熱議。

實在說,福利彩票獎金有如及時雨般的浩蕩天恩,緩解了我們小家庭為擁有自主第一居而面臨的債務壓力,也讓我進一步理解了“家”的意義。

家是最小國

有些外國人很難理解,中國的父母大半生為兒女累,兩三代人為房子苦。

這里的房子,當然指的是有墻、頂、門、窗等供人居住的建筑物。房子是人類的棲息之所,是家的標志,是安身立命的大事——這成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2018年9月,我到川西民族地區參與教育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一個周末,我跟隨工作隊一位駐村干部到他的幫扶村走訪。

一座險峻的山將藏族村落百余戶人家,分隔在兩面山坡上,分別面向洶涌的大渡河和它的支流汗牛河。我坐在貧困幫扶戶德幾志瑪光潔的水泥院壩里擺龍門陣,當我們聊起村子里三年來的變化時,德幾志瑪說:現在,我們真的是“膽壯魂安身心穩”了!

經隨同的村支書解釋,德幾志瑪說的是村民們形象總結出的一句話?!澳憽敝傅氖锹?,“村村通,不沾泥”,讓人們有了發展和振興的底氣;“魂”說的是水,村飲水工程,包括10多個蓄水池的援建,讓村子永遠結束了“寧贈一碗肉,不給一碗水”的渴心歷史;“身心”呢,講的就是眼前德幾志瑪家立起的白色四角磚石樓了,“穩”字在這里凸顯了“安居”的分量。德幾志瑪拉上我去看她新式藏樓里,糅合了幾種顏色的藏桌、藏床和“洽崗”(雙柜)上的佛龕,看她圈養的藏香豬,再站到屋頂上看遠處山坡上她家放養的20多頭黃牛。在那一時刻,五星紅旗飄揚在煨桑煙靄里,天地吉祥,和聲四起:“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再回過頭來看中國人居的變遷,從土坯草居到鋼筋磚混樓,從集體福利房到高檔商品單元房,從雜居、蝸居的“憂其居”到二套房、別墅的“優其居”,真是,最美不過人間煙火,最暖應是居家溫馨。

猜你喜歡
老屋
老屋
老屋回憶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故鄉的老屋
老屋棗樹
不倒的老屋
幽居老屋
老屋
老屋
老屋夜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