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科學內涵、現實困境和推進路徑

2024-05-01 10:14趙瑜李光
中國成人教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產教職業院校現代化

◎趙瑜 李光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特征和原則做了深刻的闡述,明確指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和奮斗路徑,強調“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自此,中國式現代化成為指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行動指南。同時,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保?]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如何發揮教育服務社會主義強國的重要作用,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成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亟需解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職業教育作為重要的類型教育,是連接經濟社會建設和人全面發展的紐帶,與現代化共生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因此,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職業教育體系對發揮職業教育在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作用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在制度、參與主體、體系建設、發展動力等方面存在諸多互相影響因素。為此,應把職業教育放在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把握,從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內生要素出發,厘清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科學內涵,發現職業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現實困境,進一步探究推動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現實路徑。

一、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為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新視野新路徑。推動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對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而厘清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科學內涵是擺在首位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價值主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辦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唯物史觀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是社會領域中各種力量交互作用的結果,在這些縱橫交錯的力量中,符合經濟運動規律,推動社會力量向前發展的主體才是促進歷史向前發展的力量。始終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最穩定的勞動群眾,即人民群眾,才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真正的創造者。因而,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鮮明的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在實踐和理論層面踐行馬克思主義,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葆初心使命,把為人民謀幸福鐫刻在通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里程碑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科學命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指導我國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是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內在要求。這彰顯了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價值理念,詮釋了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科學內涵和基本任務。

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如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教育領域得到滿足,成為職業教育辦學定位的基本邏輯遵循,也是踐行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內涵的價值追求。2022 年4 月20 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使“以人民為中心,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價值導向有了法律層次的保障。具體而言,從職業教育的定義范疇來看,該法律認為職業教育是“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種職業或實現某種職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而實施的教育”[2]。這一定義規定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內容,要使勞動者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并重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鮮明體現了職業教育現代化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主,滿足了培養德才兼備的現代化建設人才隊伍的價值訴求。從職業教育的目的定位來看,該法律認為職業教育是“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水平,促進就業創業,建設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和技能型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3],強調了職業教育要體現當前我國現代化產業模式發生重大調整,就業市場發生巨大改變,勞動力市場需求和供給矛盾而對職業教育人才的新需求,突出了要以人的生存需要為導向發展職業教育的價值規定。從職業教育的地位作用來看,新《職教法》規定“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4],這一規定大大提升了職業教育地位,扭轉了職業教育被傳統教育類型邊緣化的現狀,回應了人民對職業教育地位提升的迫切訴求,滿足了人民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高認可度的期盼,體現了要以人民群眾滿意為尺度的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價值追求。

(二)功能主線:堅持推進產教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以生產力為標志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與職業教育呈現出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系。一方面,社會經濟結構決定和制約著職業教育的需求,決定職業教育的規模、速度、內容和方法;另一方面,職業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勞動力資源配置效率。這反映到社會領域,自黨的十八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不斷呈現出新業態新模式新結構,教育和人才領域也隨之面臨新形勢新問題新要求。如何解決產業需求側和學校供給側的人才需求結構性矛盾,如何激發現代人力資本活力,發揮職業教育在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功能,成為探究當前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內涵的重中之重。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影響下,新興產業對人才需求的創新性、實踐性日益多樣化,迫切需要學校以市場為導向,創新教育培養內容方法、專業結構層次、組織形式,將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和創新鏈有機結合,建立校企共同育人模式,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產教融合模式,指通過職業培訓機構與企業單位協同辦學、深度融合,把教學與產業密切結合,培養出契合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該模式能夠發揮職業教育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的經濟功能。首先,通過加強產教融合主體建設,強化了企業重要主體作用。2017 年12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通過拓寬企業參與途徑、深入“引企入教”改革,采取生產性實習培訓、以企業為主體推進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以及強化企業職工在崗教育培訓等方式,讓行業企業成為重要辦學主體,鼓勵企業深入參與到產教融合模式,促進產教融合供需對接,推動職業教育引領產業升級轉型。其次,通過拓寬產教融合領域,打造從省域—市域—行業產教聯合體。2022 年12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探索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打造以產業區為基礎,兼具人才培養、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功能的市域產教聯合體,培育以龍頭企業和高水平高等學校、職業學校牽頭,學校、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等共同參與的跨區域跨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最后,通過推進產教融合試點建設,落實組合式激勵產教融合政策體系。2023 年6 月,《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 年)》的出臺,將產教融合進一步引向深入,計劃到2025 年,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達到50 個左右,在全國建設培育1 萬家以上產教融合型企業,產教融合型企業制度和組合式激勵政策體系健全完善,各類資金渠道對職業教育投入穩步提升,產業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逐步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5]。

(三)動力主線: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化職業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發展理念是社會實踐的產物,隨著對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而不斷發展。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坐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關于發展的理論也在與時俱進。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不僅指明了我國經濟社會長期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也對教育領域改革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引領了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為深化職業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提供不竭動力來源。

新發展理念是相互貫通、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具有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每一個理念都有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外延,落實到職業教育領域都需要深刻把握,生動實踐。其一,堅持創新發展,釋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活力,增強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動力,創新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建立中國特色學徒制,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打造新型雙師型教師模式,完善以創新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評價和考核制度體系,為高素質技術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體制機制。其二,堅持協調發展,優化職業教育現代化結構,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各層次職業教育相互貫通,職業教育院校與技能培訓相互銜接,進一步縮小職業教育城鄉、區域和行業差距。其三,堅持綠色發展,提升職業教育現代化質量,注重職業教育內涵建設,優化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和專業定位,健全符合產業綠色發展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培養高度契合的專業人才,支撐綠色經濟發展。其四,堅持開放發展,深化職業教育現代化交流。一方面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驅動,既廣泛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職業教育辦學經驗,又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輸出中國職教方案和中國職教智慧;另一方面,廣泛利用社會資源,打破學校與企業、學校與產業、企業與行業壁壘,形成多元共治、多元共享的職業教育治理模式。其五,堅持共享發展,促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公平發展,發揮職業教育的賦能作用,提供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能力,阻隔貧困的代際傳遞,賦能低收入群體,盡快轉化為中等收入群體,同時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步伐,擴大優質職業教育覆蓋面。

(四)方略主線:堅持教育強國的國家戰略,打造世界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衡量一個未來國家發展水平、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和指針,教育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2021 年3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教育強國戰略。2022 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為一個單獨部分,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整體謀劃,充分體現了教育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和作用。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創新來源,因而其現代化發展關系全局,尤為重要。

教育強國戰略是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基本遵循,引領了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總體方向。從職業教育現代化人才培養來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特征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既要促進生產發展,又要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中指出,實施職業教育一方面要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培育勞模精神;另一方面要傳授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培養技術技能,進行職業指導,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現代化發展與現代化本質特征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從職業教育現代化格局來看,各項職業教育政策的頒布,職業教育法的出臺,使職業教育形成優質均衡的現代化教育格局,從橫向來看,形成貫通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的銜接渠道;從縱向來看,形成普職貫通的學歷上升與轉化通道。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來看,世界歷史不是孤立的,當今世界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密切加深,每個民族每個國家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入到文化領域,要求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在此背景下,職業教育現代化能夠深入各國交流與合作,打造國際化教育體系,“魯班工坊”“中文+職業技能”成為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的亮眼品牌。2022 年第一次舉辦了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同時也能匯聚全球信息和人才資源,形成人才競爭比較優勢,助推中國成為世界人才和科技高地。

二、職業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現實困境

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為職業教育現代化提供了全新的視野,助推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快速發展。然而在這進程中,存在職業教育現代化外部支撐不足,即制度不健全的問題,同時也存在職業教育現代化內部要素不健全,即參與主體不積極、改革不全面和供需失衡等問題。

(一)制度之困

1.職業教育政策不完善,難以實現普職深度融通。從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自身來看,職業教育體系相關政策不完善,致使職業教育內部呈現出結構布局不平衡、學歷層次不貫通等問題。新《職業教育法》強調要“統籌推進普職融通,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打造面向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但是目前“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職業教育體系尚在起步階段。原因在于不同學歷層次認證制度建設不健全。尚未建立健全國家資歷框架,尚未形成有效暢通的1+X 證書互認制度和學分銀行制度,學生在升學階段無法對各類資歷、資格證書和技能證書進行分類定級,職業教育學位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和專業研究生教育銜接困難重重,不同院校以及不同專業轉換難以有效開展。

2.職業教育外部保障機制不健全,難以提供外部支撐。從職業教育外部保障制度和機制來看,職業教育外部保障機制不健全,致使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在執行過程中缺乏配套制度的保障。一方面職業教育制度中缺乏各主管部分和人才培養單位執行職業教育中的具體細則和法規,難以對各地方職業教育發展進行具體安排。另一方面是職業教育經費籌措渠道不夠多元。相關數據表明,職業教育所需經費投入是普通教育的三倍,然而當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力度和數量明顯不足,雖然近幾年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的教育經費總支出分別提高了7.45%和8.42%,但是目前職業教育籌集資金的渠道和來源還比較有限。

(二)參與主體之困

1.各級職業院校發展動力不足。各層級職業院校存在不同程度的發展困境,就中等職業院校而言,存在生源數量下降且質量不高的問題。由于近年來人口結構的變化,和“兩高擴招”的影響,中等職業學校生源數量急劇下降。為了增加生源,職業院校降低門檻,又出現生源質量不高的惡性循環。就高等職業院校而言,存在辦學目標盲目與辦學理念模糊和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高職業院校辦學目標和辦學理念不明確,教學模式上大多照搬本科院校模式,在專業設置、課程安排等方面沒有職業院校特色。同時高等職業院校缺乏“雙師型”教師隊伍,院校教師大多是從本科院校畢業,沒有豐富的企業工作經驗。就職業教育本科而言,存在辦學自主能力不足的問題。本科層次職業院校主要由??聘呗氃盒*毩⑸?、獨立學院和高職院校合并轉設,或者由獨立學院轉設,自主辦學能力不存在,難以獨立獲得經費來源、項目申請、招生權限。就專業型研究生院校層次而言,研究生層次暫缺或者將專業型研究生視作職業教育的層次,尚未與高職各層次銜接。

2.企業產教融合深度不足。行業企業存在積極性不高和產教融合“合而不深”問題。一方面,雖然出臺一系列文件推動校企合作,推動產教融合進一步深化,但由于校企合作與企業經濟利益訴求不一致,職業院校價值文化與企業價值文化不一致,約束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保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的存在,致使校企合作存在“校熱企冷”、產教融合深度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產教融合平臺建設不足,合作渠道有限,校企資源共享不足,師資隊伍流動性不足,致使校企合作的覆蓋面有限,深度和廣度也達不到預期效果。

3.存在與職業院校和企業協同育人功能不強的問題。一是職業教育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尚未建立完善的資源分配制度,致使政策運行中對于職業院校和企業資源分配中產生不均的問題。二是由于不同主體存在不同利益訴求,反饋機制也各不相同,因而難以同時調動企業和職業院校參與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從而阻礙了協同育人成效。

(三)供需失衡之困

1.職業教育核心資源供給結構性失衡。從職業教育供給端來看,職業教育核心資源存在結構性失衡。新《職業教育法》指明了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和促進就業中的作用,但仍存在資源結構性失衡問題,無法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速度和規模。具體而言,其一,職業院校數量和招生人數下降,根據《2020 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主要結果》和《2021 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主要結果》顯示,全國共有中等職業學校從9865 所下降至7294 所,招生人數從627.56 萬人下降至488.99 人,在校生從1628.14 萬人下降至1311.81 萬,這些數據表明職業教育院校和招生人數等核心資源供給不足。其二,教師隊伍規模不足,“雙師型”專職教師隊伍有待健全。目前多數職業院校專職教師數量少,專業師資隊伍不足,而且由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效果不佳,滿足既有教育教學經驗,又有企業行業工作經驗的“雙師型”師資嚴重缺乏。

2.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失衡。從職業教育需求端來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長效發展機制存在失衡。一方面,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與現代化建設中市場人力資源需求存在結構性矛盾。原因在于現代產業體系和經濟結構加速變革,要求更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然后目前職業院校學生成長通道狹窄,難以靈活職業轉換,上升空間受限,致使職業發展不暢。另一方面,職業教育人才缺口大,尤其是高技術人才短缺嚴重。據人社部、工信部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2020 年的人才缺口超1900 萬人,預計2025 年這一數字將接近3000 萬人,缺口率高達48%[6]??梢钥闯?,當前和未來技能人才短缺的現狀和趨勢。進一步來說,由于當前人口結構的變化,高技術人才出現年齡斷層,進一步加大了職業人才缺口。

(四)改革不全面之困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要保障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深入到職業教育中,意味著職業教育改革要樹立系統思維,關注職業教育改革的整體效應,重視職業教育全過程,才能保證職業教育事業的長效發展。然而當前,職業教育各領域改革不徹底,導致職業教育改革存在表面化和碎片化特點。

1.職業教育招生不健全。在職業教育現代化改革進程中,存在招考生源限制和招考方式和手段不完善的問題。一方面,職業教育考生報考身份受限,鼓勵“更多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進行高職學習,但現實并非有資格參加高職院校招生考試;另一方面,當前在中高本職業教育階段存在有效銜接機制,但尚未涉及研究生層級的選拔。此外職教高考模式不健全,僅限于省域內銜接,且不同省域內標準不一致。

2.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不完善。就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而言,職業教育現代化改革中存在專業設置不合理、課程設計缺乏系統性和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一方面,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未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滯后于產業變革和技術革新對專業和人才的需求變化,導致專業設置不合理;另一方面,職業院校課程設計參與人員單一,尚未建立職業和本科院校、一線技術人員、行業專家等共同參與課程設計和教材編寫機制,導致課程內容與實踐脫節。

3.職業教育評價體系不健全。就職業教育評價體系而言,職業教育現代化改革中存在職業教育評價體系不健全,評價標準單一的問題。一方面,職業院校辦學水平有限,資金來源有限,未能形成完整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另一方面,職業院校自身定位不明確,采用傳統教育模式,缺乏品質化教育教學目標和標準,制約職業教育評價多元化發展。

三、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推進路徑

職業教育現代化能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作用?;诼殬I教育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和現實困境,應從職業教育政策機制、職業教育參與主體、職業教育供需關系、職業教育改革和職業教育社會認可等方面入手,探索契合職業教育現代化的推進路徑。

(一)堅持系統觀念,完善職業教育政策和機制體系,筑牢職業教育現代化制度之基

1.打造縱向貫通、橫向融通職業教育制度體系,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制度一體化建設。職業教育制度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具有結構性和層次性。要想實現職業教育制度現代化,就要建立涵蓋不同教育類型和不同層級的制度系統。一方面,建立健全中高本研職業教育銜接機制,實現職業教育制度體系上下貫通。具體而言,要合理布局中職、高職???、職業本科、專業碩士和專業博士規模,明確各層次職業教育的定位和功能,通過完善“職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等辦法,建立起從中職到專業博士內部有效銜接的培養制度體系,形成有效貫通的不同層級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另一方面,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建立普職融通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一是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資歷框架建設的先進經驗,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資歷框架,實現學歷、資格、學習成果和實踐活動的轉化。二是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通過積極創建校級學分銀行以及省域級學分銀行管理中心推進試點工作,完善賬戶注冊管理、課程資源導入、學分轉換標準、校際省際互認制度[7]。

2.優化職業教育外部保障機制,促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制度完整化建設。職業教育保障機制是由不同機制構成的有機整體。要想實現職業教育制度現代化,強化職業教育政策支持,優化職業教育政策環境,形成完善的職業教育外部制度保障機制。一方面健全職業教育現代化立法體系。立法機關不斷完善職業教育領域的法律法規,以新《職業教育法》為制定核心,依照法的效力層級,依法制定職業教育各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建立起涵蓋國家—省域—市域—縣域等政策體系,著力提高各級政府職業教育治理能力;另一方面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多渠道職業教育籌資政策。加大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財政部門傾斜支持力度,加強中央財政引導,強化地方財政統籌,鼓勵職業院校多渠道籌措辦學資金,形成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力量多元投入機制。

(二)堅持守正創新,促進職業教育政企校協同共治,強化職業教育現代化治理之基

1.提質培優,增強職業院校協同創新治理水平。提升各級職業院校協同創新治理能力,關鍵在于增加各級職業教育院校數量和關鍵辦學質量基礎上,將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的理念貫穿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職教本科和專業碩士職業教育院校建設全過程,健全一體化梯度人才培養體系,塑造貫通中高本碩全過程完善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首先,因地制宜,結合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模式、支柱產業特色、辦學基礎,提升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建設一批優質中等職業院校,制定優質專業,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辦學吸引力,為高等職業教育培育和輸送高質量的職業教育人才。其次,深化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對專業設置、教材設計、課程內容、教學模式和師資隊伍等方面進行系統改革,同時鼓勵“雙高”院校與本科院校開展專本碩貫通培養,打造定位科學、特色發展、高質量的高職院校。最后,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職業院校一體化設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以培養高素質、高水平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性人才為重點,發展重視實踐能力、產學研一體化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實現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等“四鏈”融合發展。

2.互促共生,構建產教聚集融合治理平臺。緊貼產業辦學是職業教育的顯著特征,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與產業能否有效對接,影響著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水平高低,也是衡量職業院校與經濟發展協調與否的重要指標。首先,各級政府通過科學部署,制定“土地+金融+財政+信用”等一攬子激勵政策,激發企業和產教融合平臺參與職業教育主動性。其次,結合各地區產業布局,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和主體,構建以省域產教聯合體為“一體”,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聯合體為“兩翼”的新型產教融合平臺,實現產教地深度融合。最后,以產教互促共生,協同育人為指導,加強校企合作,推進職業院校專業與行業動態對接,課程、教學設計與職業能力、生產過程對接,師資與行業產業對接,聚集優質產教資源,實現校企專業共建、人才共育、師資共培,著力增強產教融合深度。

3.協同共育,優化政府職業教育現代化治理能力?!罢y籌、分級管理、地方為主、行業指導、校企合作、社會參與”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治理結構。在此指導下,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化治理的實現離不開治理主體的治理職能的優化和升級。因此,政府作為重要的治理主體,一要優化職能配置,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發揮好服務、協調職能,搭建其政校企協同育人平臺,探索政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共贏的治理模式。二要通過一攬子激勵政策,鼓勵各地區的職業院校和優勢企業搭建產教融合平臺,吸引新興企業搭建特色產教聯合體,為政校企三方協同發展提供內生動力,匯聚優質資源。

(三)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補強薄弱環節,健全職業教育現代化供給之基

1.增量擴能,提升職業教育現代化核心資源供應。優化職業教育供給體系,提升職業教育關鍵資源供應能力,是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落實到現實層面,應從職業教育招生、職業教育培養和職業教育投入三方面入手,來提高職業教育供給質量。在職業教育招生方面,其一,加大政府財政投入,擴大各層級職業教育院校招生規模和數量,提升各層級職業教育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其二,政府應完善職業教育就業市場,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相關部門應加強就業引導,破除社會上唯名校、唯學歷用人導向,保障職業教育學生享有公平就業機會與權利,增強學生參與職業教育的信心。在職業教育培養方面,要執行靈活多元化的職業教育師資引進策略。一方面,依托師范教育,培育并選拔優秀師范生成為“雙師型”教師;另一方面,面向企業和社會,制定、完善和落實引進高層次人才政策,重點引進行業專業技能拔尖人才、“雙師型”專業帶頭人,壯大“雙師”骨干教師隊伍;同時加大投入,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選聘相關行業名師專家、能工巧匠,擴大兼職教師規模,提高兼職教師層次和質量。

2.暢通渠道,優化職業教育現代化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供應。著力破解職業教育人才供應與現代化市場需求矛盾的關鍵在于緊貼產業和市場,暢通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通道。首先,建立各層級職業院??v向貫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機制,讓學生享有廣泛的選擇教育類型機會,促進不同類型和不同層級間人才的轉換。其次,實現人才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實施卓越工程高層次人才、卓越工程師、卓越現場工程師全產業鏈人才等培養計劃,貫通企業研發、制造、管理、服務等全過程、各環節人才培養,推動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發展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深度融合[8]。最后,大力發展各層級職業教育,培育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高技術人才。一是可以充分利用銀發勞動力資源,發揮其在職業經驗、技能等方面的優勢,利用中國特色師徒制模式,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二是創新拔尖人才選拔機制,通過職業院校推薦制度,選拔具有企業生產一線經驗的優秀高職畢業生到具有專業學位碩士和博士高校和產業研究院所學習深造,提升職業教育學生培育質量。

(四)堅持人民至上,深化職業教育綜合性改革,優化職業教育現代化人才之基

1.緊扣需求,突破職業教育招生限制。一方面,要破除職業教育考生生源身份限制。適度降低職業教育招生門檻,放開職教高考報考限制,結合國情和教育資源分配狀況,合理分配農村學生生源比例和區域比例,促進職業教育公平。另一方面,要建立多樣化的招考方式和手段。一是建立彈性化的人才銜接培養機制。建立中高專本研一體化的職業教育培育體系,推動職教高考建設,推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辦法,鼓勵增加資格證書認定作為考核方式,推動各層級人才有效銜接。二是倡導、支持和鼓勵優質企業和職業院?;虮究圃盒B摵吓囵B職業教育本科生或專業學位研究生,用訂單式培養方式整合優勢資源,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和規模。三是政府和職業院校、普通本科院校擴大招生渠道,增加職教高考在職業本科中的入學比例,暢通職業院校優秀學生進入職教本科和研究生層級院校的渠道,進一步縮小職業教育各層級體系限制,進而擴大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和數量。

2.因材施教,完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機制。職業教育現代化要在專業建設、課程設計、師資隊伍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一方面,制定面向市場,高水平、精準化的專業,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職業教育的專業應緊密對接產業鏈和創新鏈,圍繞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的挑戰,制定滿足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需要的新興專業,對接和滿足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實際。另一方面,以實踐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一線技術產業高水平技能者、產業研究院所專家、職業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教師共同參與課程開發、設計,教材編纂,制定彰顯最新技術內涵的難度逐步升級的貫穿中高專本研的課程內容,并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學生特性實現個性化培養。

3.技術賦能,優化職業教育評價體系。職業教育評價體系是衡量人才培養成效、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指標,因此要完善職業教育評價體系,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搭建現代化的職業教育評價體系。一方面,制定多元化的評價制度,推動職教教育參與者行動質量持續提升。要匯集學生、教師、院校、企業、政府等多元參與主體,綜合運用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和增值性評價等評價方式,科學監測職業教育全過程,優化職業教育現代化未來路徑。另一方面,綜合運用信息化技術,賦能各層級職業教育招生、教學、管理和評價階段,監測學生培養全過程,制定個性化人才評價體系,以結果為依據研判職業教育培養行動計劃。

猜你喜歡
產教職業院校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