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經》的海外地理想象

2024-05-02 02:49葉葆琳
韶關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大荒四極四海

葉葆琳

(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山海經》的地理性質一直頗受學界重視,目前的研究主要分為輿地考證和想象地理兩方面。輿地考證以求在現實尋求《山海經》所載之地,以郝懿行的《山海經箋疏》等注本為代表;想象地理則以葉舒憲和劉宗迪為代表,他們視《山海經》所述地理為基于現實認知的想象,著重于背后的文化意蘊,而對于想象本身的整體呈現還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本文立足于后者的研究,聚焦《山海經》的海外地理,探討《山海經》對于異域空間的想象與描述,以期管窺早期中國文學中的異域空間的建構。

一、定“海外”之范圍

要研究《山海經》的海外地理想象,首先需要明確“海外”的范圍?!对娊洝分幸殉霈F了“海外”一詞,《商頌·長發》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1]1351,這句詩是說相土威武之盛,使四海之外都臣服。此處鄭箋解“海外”為“四海之外”。為何如此解釋?四海之外又指什么?這涉及古人的世界觀念。

顧頡剛說過:“最古的人實在是把??醋魇澜绲倪呺H的?!痹缙谥袊慕蚍秶h不如今日這般遼闊,囿于當時的交通條件,結合中國所在大陸的相對獨立性,故有此種看法。春秋時期所謂的中國大致在今天的河南、陜西、山東、山西和河北一帶,其中只有齊、魯所在的山東半島三面臨海。戰國時期中國疆域拓展到今天的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甘肅、遼寧等省,時人更清晰地了解到東部海域之遼闊。而楚王對齊桓公說“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2]時,楚國還在河南和湖北一帶①本段論述主要參考顧頡剛,童書業:《漢代以前中國人的世界觀念與域外交通的故事》,《禹貢》,1936 年第3-4 期。,稱南海只為凸顯距離之遠,且齊國的北海也只是相對于齊國所處的地理位置而言的,直到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3]282,并設置南??r,中國才濱南海。當然,在這之前,古人定是對此有所了解。既然東、南都臨海,按照古人的推論,西部和北部難以逾越的崇山峻嶺和戈壁大漠之外應該也是海,于是形成了“四?!庇^念。這在早期文獻中有多處體現,如《益稷》記載大禹“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4]162,意思是大禹治水時以小注大,將洪水引入四海。

這樣的四海觀念帶有想象色彩,而想象與現實的矛盾促使“?!币瓿鲂碌暮x,即泛指極遠荒晦之地。以“晦”釋“?!币喽嘁娪谖墨I,《釋名·釋水》曰:“海,晦也。主承穢濁,其水黑如晦也?!保?]因古人認為海是陸地的邊緣和天限,且海水晦暗不明,所以“?!币隇榻煌ú槐?、蒙昧無知的荒涼遠僻之地?!对娊洝まな挕纷ⅲ骸昂U?,晦也,地險言其去中國險遠,稟政教昏昧也?!毕掠忠龑O炎注曰:“海之言晦,晦暗于禮儀也?!保?]898在古人看來,中原地區居住著諸夏先民,四周邊遠地區是晦暗無知、不通禮儀的蠻夷戎狄,于是四海就代指后者居住的地方,即《爾雅·釋地》所言的“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保?]5690。這種觀念早已有之,《詩經·商頌·玄鳥》言:“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來假,來假祁祁?!保?]1344“四?!敝杆囊?,此句贊頌高宗開疆拓土,以四海為境域,于是四夷來朝,與“海外有截”含義相同。荀子則將四海與中國并舉,《荀子·王制篇》言:“北海則有走馬、吠犬焉,然而中國得而畜使之;南海則有羽翮、齒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國得而財之;東海則有紫紶、魚、鹽焉,然而中國得而衣食之;西海則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國得而用之?!毕掠袟铙@注曰:“海謂荒晦絕遠之地,不必至海水也?!保?]這段話所述為四方邊遠之地的物產。列四海物產異于中國者,中國得而用之,不僅表明時人對于四海的了解程度,也體現了二者的地理差異,這樣的差異為古人描述海外地理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不同的含義使得“四?!钡姆秶灿兴鶇^別,一種指天下,本于海是世界邊際的觀念,四海及海外是廣闊無邊的水域,海內就是人們所生活居住的陸地?!秴问洗呵铩び惺加[》言:“凡四海之內,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水道八千里,受水者亦八千里,通谷六,名川六百,陸注三千,小水萬數?!保?]其所述大小為海內陸地的范圍,并陸地中河道水流總數。另一種則是上文所說的四夷居處,海內則指中國或中原,此種涵義經經學的闡釋應用廣泛,如《禹貢》所言“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保?]246,禹之聲教傳于五服之外,四夷皆受其教化。鄭玄注“五流有宅,五宅三居”之文則明確表示這一含義:“三處者,自九州之外至于四海,三分其地,遠近若周之夷、鎮、蕃也?!保?]275九州為中原,中原之外至于四夷居處分為三等,類似于周制的夷服、鎮服、蕃服,而在周禮九服中,這三服總稱為四海。

觀此二義,結合《山海經》的內容,可知其所言之“?!敝刚鎸嵉拇蠛?。在《山海經》勾畫的海外世界輪廓中,“海內四經”、“海外四經”和“大荒四經”所描述的區域都是以海相隔的,文本描述中多次出現的“?!笨梢悦髯C,這一點在下文中具體展現。但由于《山海經》中的海不止一處,若僅以真實的海域來概括,所指不一,且與全書體例不合,因此兼采兩種含義,既包括沿海地區生活的四夷,也包括大海之外的廣闊世界。這是由《山海經》的文本結構和內容所決定的。就文本結構而言,《山海經》的篇目歷代書目著錄不一,今傳十八卷本,包括“五藏山經”五篇、“海外經”四篇、“海內經”四篇和“大荒經”四篇。又有《海內經》一篇,其中“山經”之外的篇目統稱為“海經”。從內容來看,“山經”則記載了中原華夏地區的山川道里、方物民俗,“海外四經”和“大荒四經”描述的是四方海域之外的山川風物,遠國異人,而被安排在“海外四經”和“大荒四經”之間的“海內四經”則體現中原與四方海之間的偏遠地區,是四夷居處。內容不同,風格上也有較大差異,“山經”是地道的山川地理志,“海經”則是荒詭奇瑰的想象地理,是陌生化想象的代表。因此,“山經”和“海經”所描述的區域分別為中原和中原以外兩個界限分明的地區,而海外世界的地理想象部分即是“海經”的內容。

總而言之,“?!庇须p重文化含義。一是實指大海、湖泊,則海內指陸地,海外即廣闊的海域;二是泛指極遠荒晦之地,海內即華夏或中原,海外指四夷所居的荒遠之地及以外。結合《山海經》的文本,應兼取二義,其海外世界包括沿海四夷所居的地區以及大海之外的廣闊世界,即除“五藏山經”以外的“海經”部分。

二、海外整體輪廓的想象

先秦文獻以《山海經》所呈現的海外世界最為完整,劉向言其“內別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紀其珍寶奇物,異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隱,即四海之外,絕域之國,殊類之人”[8]382。書中記述海外奇物,遠國異人,囊括諸多方面,并結合當時的地理認知與想象,構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異域想象空間。這一空間結構十分縝密,在地理平面上分為海內、海外、大荒三層,呈現出海繞陸地、海外有荒的海外世界布局。

“海內四經”所描述的五方山之外的地區四面環海?!逗饶辖洝纷詵|南至西:“甌居海中。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三天子鄣山在閩西海北。一曰在海中。桂林八樹在番禺東。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保?]225-226。袁珂認為甌即東甌,是今浙江省舊溫州府地,閩即秦閩中郡,今福建省福州,則甌、閩東南臨海?!逗葨|經》有三天子都在閩西北,《海內經》言其在南海之中,此山即三天子嶂山。番禺漢屬南???,顧名思義,臨南海也。郁水出湘陵南海,《海內東經》則稱“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須陵東南”[8]276。郝疏引《水經》云溫水至郁林郡廣郁縣為郁水,又南過壽泠縣注于南海,郁林郡為秦桂林郡,而伯慮四國在郁水南,當然瀕臨南海?!逗任鹘洝费浴傲魃吵鲧娚?,西行又南行昆侖之虛,西南入海黑水之山”[8]243,而位于西方的昆侖山是眾水之源,所出之水大多入海,則西方亦有海?!逗缺苯洝费粤泄蒙湓诤I系暮又葜?,射姑國西南環山,東北據海,并介紹了大蟹、陵魚等海中生物,則此處為海邊地區?!逗葨|經》有瑯邪臺,在渤海邊,海中還有都州、韓雁和始鳩等,且多條河流入東海、渤海和南海,與《海內南經》有重合部分?!昂人慕洝钡倪@些零散線索于最后一篇《海內經》中則昭然若揭?!逗冉洝分忻鞔_出現了東海、北海、西海和南海,如“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天毒”[8]355,朝鮮已見于《海內北經》,西海則在《海內西經》中的極西之地流沙外,綜合來看,“海內四經”表明了陸地被四海所環繞的“四?!毕胂?。

這樣的四海想象屢見于其他文獻?!肚f子》中有很多關于海的寓言,如北冥之鯤徙于南海,鹓從南海飛往北海,《應帝王》中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報答中央之帝混沌的故事,還有《秋水》中河伯游于北海,這北海能容納千里之大的鯤,讓河伯望洋興嘆,而那句“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9]則表明在莊子的想象中,九州在四海之內若滄海一粟,四海之外橫無際涯。屈原在《離騷》中寫過“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10],不周山是神話中的天柱,在西北之端的昆侖西北,屈原想象過不周山左行至西海,這西海便是極西之地。四海想象在渾天說中有直觀體現,張衡在《渾天儀》中總結:“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于內,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保?1]天地關系尚且不論,地載水而浮說明陸地被大海所包圍,顯然四海想象影響深遠。

海內之外是“海外四經”所述的海外,展現四方海域之中的地理情況。與“海內四經”相同,“海外四經”在描述過程中也有重合之處?!逗M饽辖洝烽_篇即言西南方有結匈國,《海外西經》則以此為參照向西北方向敘述:“滅蒙鳥在結匈國北”[8]180,并以長股國作結,《海外北經》接著言長股國東的無繼民,而《海外東經》所說的東南方有镸差丘,在堯葬之東,而堯葬于《海外南經》最后所記的狄山。這說明四經所展現的區域是連貫完整的。

大海之外是大荒?!按蠡慕洝毖裕?/p>

東海之外大壑……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大荒東經》)[8]278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獸,左右有首……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淵。(《大荒南經》)[8]296-309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樹,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后開。(《大荒西經》)[8]313-334

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間,附禺之山,帝顓頊與九嬪葬焉。(《大荒北經》)[8]338

各經開篇即從某海之外述起,四方之海皆有,某海之外即“大荒之中”或“大荒之隅”,可見四海之外是為四荒。綜合來看,“海經”所勾勒的海繞陸地,海外有荒的海外世界布局基本明晰。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海經”所描述的海外世界是方形的,這在文本中處處可以找到例證?!昂M馑慕洝焙汀昂人慕洝备髌_頭說明敘述順序時用了“陬”字,如《海外南經》言“海外自西南陬至東南陬者”[8]162,陬就是隅,即角落,八經舉了四個角落,即四隅?!盎慕洝币灿邢嚓P表述,東南隅有山名皮丘地母,東北隅有兇犁土丘,西北隅有不周負子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山,《大荒南經》中的“有淵四方,四隅皆達”[8]367,所以大荒世界是有四角的。除了四隅,《山海經》中還記有四方和四極?!昂M馑慕洝痹诟髌Y尾提到四方神,分別是南方祝融、西方蓐收、北方禺彊、東方句芒,大荒中四方海神:東海海神禺?、南海海神不廷胡余、西海海神弇茲、北海海神禺彊;有四方之風:東方曰折,來風曰俊,南方曰因乎,夸風曰乎民,西北隅有人曰石夷,來風曰韋,北方曰?,來風曰;有四極之山,東極鞠陵于天、西極日月山、去庢南極、北極天柜。由此可知,《山海經》的世界是有西北、西南、東南、東北四角和東南西北四方、四極的方形世界。這樣的世界布局或許本自于繪在方形布帛上的山海圖,也離不開自古以來就有的四方觀念和方正意識。葉舒憲在《中國神話哲學》中指出:四方空間意識起源于先民對太陽視運動的觀察,太陽的東升西落不僅分別出光明與黑暗,同時也確定了東西方向,隨后又分辨出南北,于是大地就被想象為四方形,一如《周禮·考工記》所言:“軫之方也,以象地也 ;蓋之圜也,以象天也?!保?]1977,這與實際地理不相符合,但卻在人文地理中被確定下來,并進一步成為人們賴以生存的空間秩序與觀念?!吨芏Y·天官冢宰》曰:“惟王建國,辯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保?]1733-1734建國之首要即根據日影確定四方方位,以此營造宮室,而所營造之宮城也是方形,方正觀念就這樣根植于民族意識中。這樣的觀念來源既久,影響深遠,自然融入《山海經》的文本闡釋中,于是有了上述四隅、四極、四方的相關記載。

綜上所述,《山海經》的海外世界為海繞陸地,海外有荒,由內及外呈現為中山——四方山——海內——海外——大荒的同心方布局。

三、《山海經》與其他空間認知

《山海經》的海外世界基本布局影響了此后的世界想象,這一點在鄒衍的大九州說中有所體現,而二者的關聯性也多被學界討論?!妒酚洝っ献榆髑淞袀鳌酚涊d了鄒衍的學說:

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先列中國名山大川,通谷禽獸,水土所殖,物類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其術皆此類也。[3]2344

鄒學具體內容現在已不得而知,但是可以了解的是,鄒衍對于世界地理的想象也包括名山大川、通谷禽獸、珍寶物產,而這正是《山海經》的內容。于地理布局而言,鄒衍同樣以海繞陸地為基礎,由內及外,將禹所別九州稱為赤縣神州,即中國,這是小九州,可對應“五藏山經”的內容。中國和其外差不多大的八個州組成中九州,因為中國東部和南部臨海,所以位置在中九州的東南隅,這個區域應類似于“山經”和“海內四經”所描述的區域,只是在《山海經》中,中國在世界的中心。中九州被稗海環繞,此稗?;蚣础昂M馑慕洝彼鰠^域。這樣的中九州有九個,組成大九州,又被大瀛海所環繞,此大瀛海與荒外大海一樣,充塞天地之際。因此,在世界布局方面,大九州說可與《山海經》相比較,但前者更為規整,充分利用數之極“九”來推演,海外方國也不像《山海經》零散,而是如同中國一樣,以九排列。大九州說是戰國時期齊學產物,而《山海經》與齊學的關系也耐人尋味,其中大量關于海外的想象,似乎離不開三面環海的齊國傳說,即孟子所說的齊東野人之語??梢酝茰y,大九州說正是基于山海圖和《山海經》的內容,在海陸關系的基礎上按照推演的方法規整世界地理模式,使其更具學理性。

《山海經》的想象地理進入經典文獻,則秩序化為一種人文制度,即五服制度?!队碡暋费裕?/p>

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铚,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諸侯。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禹錫玄珪,告厥成功。[4]240-247

《禹貢》以王畿所居之地為中心,五百里一服,將天下由內而外依次劃分為甸服、侯服、綏服、要服和荒服五個等級區域的同心方布局。受距離和政治控制力的影響,每服所承擔的職責和分工不同。離王城最近的甸服以田賦為主,賦稅最多,分工最細,以百里為一節貢賦,而侯服以外則不以谷為貢。侯服主役,出斥候服王事。綏服內重文教外重武事,旨在擁護天子的統治。要服已遠離政治中心,主要以文教化之。最遠之處為荒服,王肅言其政教荒忽,因俗而治,故稱之為荒服?;姆粌H不以中原之法來治之,而且沒有田賦和徭役,是時人心中的蠻荒之地。五服制是理想中的觀念制度,并非真實,與《山海經》的地理想象性質不同,但卻極其相似。首先,二者都是以中原為中心的五層同心方布局,只是五服制的中心具體為王畿附近。其次,越靠近中心的地區描述越詳?!渡胶=洝酚浿性貐^的山多且詳細,尤其是《中山經》,記有十二條山脈,各山又多記物產和祭祀之禮,對于海外各地卻大都一筆帶過,略記其狀。五服制則對越靠近王畿的地區分工越細,甸服百里一節納賦,而荒服分為兩節,不以文教約束。二者對于最遠之處均以“荒”稱之,《山海經》最遠為“大荒四經”所述地區,五服制將最遠地區劃分為荒服,《爾雅·釋言》曰:“蒙、荒,奄也?!保?]5614“奄”即掩覆,則“荒”有草掩覆地之義,二者以荒為名不僅因為其地大,也以此形容地區的原始、野蠻與落后?!队碡暋放c《山海經》的成書先后目前尚無定論,但是這樣秩序井然的五服制度并非憑空產生,很可能是在山海圖甚而依圖而釋的《山海經》文本所呈現的世界地理布局的基礎上,總結并融合政治觀念和制度而成的,因此比《山海經》更加規整有序。

《山海經》的世界地理想象經過發展演變,影響了古人的世界觀和天下觀,從而形成了由小到大的九州——四?!幕摹臉O的空間布局?!稜栄拧め尩亍吩唬骸皷|至于泰遠,西至于邠國,南至于濮鈆,北至于祝栗,謂之四極。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惫弊⒃唬骸磅裨诒?,北戶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東,皆四方荒昏之國,次四極者。九夷在東,八狄在北,七戎在西,六蠻在南,次四荒者?!保?]5690泰遠、邠國、濮鈆、祝栗是四方極遠之國,四極之內是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四方荒遠之國,四荒內是蠻夷戎狄所居的四海,四海之內為九州,指中原地區。四極、四荒其地現多不可考,可知的是西王母為西荒應出自《大荒西經》,西王母居于昆侖丘,而昆侖丘位于西荒,于是西王母成為西方荒遠之國。日下之名得于日出之下,《大荒東經》中有幾所日出之山,附近有方國,如合虛山旁有中容之國,明星山有白民之國,與日下之國同類。此四極、四荒、四海之說只是其一,典籍中還有其他的表述,多呈現為“四至”的形式,如《呂氏春秋》所言“北至大夏,南至北戶,西至三危,東至扶木”[7]532-533,其中北戶的說法與《爾雅》中的東荒相合?!端吹洹肥鏊粗儠r提到誅四罪:“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保?]270幽洲處北方,崇山為南裔,三危處西方,羽山在東海,此為《尚書》中的四極。這些散見于典籍中單獨出現的四極、四荒、四海,往往含義相近,不同于《爾雅》環環相扣的空間格局。四方后來發展為八方,這一說法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初學記》概括《淮南子·地形訓》的地理格局為:“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九州之外有八埏,八埏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極,東西二億三萬三千里,南北二億三萬一千五百里。夏禹所治四海內地,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地東西為緯,南北為經?!保?2]《地形訓》的地理想象取材于《山海經》,由內及外呈現出九州——八埏——八纮——八極的地理布局,每層地廣千里。其中九州為禹治范圍,東西和南北的距離與“山經”大小相同;八埏為八大水澤,對應于《山海經》中的四海;八纮表八維,有方國、丘野等,對應四荒;八極為八座山脈,對應四荒中的日月出入之山。此外,《地形訓》所用地名很多沿襲《山海經》,種種聯系說明這種流傳廣泛的世界地理觀念受《山海經》的影響頗深。

綜上所述,《山海經》的海外地理布局經過演化提煉,深刻影響了古人的地理空間認知,成為大九州說、五服制取材的基本模式,并形成了九州——四?!幕摹臉O的空間想象。

總而言之,《山海經》的海外地理想象是指對四夷所居及以外的遠僻之地的想象,其以當時的地理觀念為支撐,受四方說、四海說等地理想象的影響,呈現出一個海繞陸地、海外有荒的較為完整的海外世界布局,奠定了中國異域空間想象的基調,無論是大九州說、五服制等學說,還是《穆天子傳》《十洲記》等地理博物體志怪,都離不開它的影響。而從這些學說、觀念乃至于小說的演化與演繹中,隱約可見早期中國的海外地理想象從簡單粗略到擴大化、細化、豐富化的過程,為中國文學的異域空間的完善提供了奇幻的思路和豐富的素材。

猜你喜歡
大荒四極四海
情系農墾·鏡凝大荒
四海心連·云端匯聚
黃河文化龍頭城市的“四極”支撐論析
“粽”橫四海
論哪吒的“肉身成圣”與寶玉的“歸彼大荒”
秋日感懷(新韻)
歌飄四海
田幸云
一種波蕩器段間四極鐵遠程精密調節機構的研制
以壺載道 藝揚四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