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消逝了的山村》課堂實錄

2024-05-02 07:47范心怡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優質課教學設計高中語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優質課;教學設計;素養導向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1-0044-05

【作者簡介】范心怡,江蘇省丹陽高級中學(江蘇丹陽,212300)教師,一級教師。

一、教學內容分析

《一個消逝了的山村》為統編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下冊的文章,是我國著名文學家、詩人馮至的散文集《山水》里的一篇散文,語言優美,富有哲思。馮至致力于平凡的原生態描寫,用一些有生命力的風物,勾勒了一個富有張力的原始生命意境,頗有詩意。通過多種意象組合,文章講述了自然生命的生生不息。在馮至的筆下,不論是滄桑的過去,還是風雨如晦的當下,又或是一切未知的未來,歷史都不會消亡,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人類、自然都是歷史中的一個個痕跡,與之永遠有關聯。

二、教學目標設置

1.通過前置的十四行詩創作,課堂上借助分享活動,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基本理解。

2.通過研讀文章的意象、語言,充分把握馮至的哲理表達。

3.通過探討、交流,闡釋文中對人生、自然、歷史的思考和對自己的啟發。

三、學生學情分析

《一個消逝了的山村》是高二的教學內容。經過高一一學年的學習,高二年級學生的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得到提升,思維有了發展,能獨自進行審美鑒賞與創造,能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思維品質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課堂上教師應通過點撥引導,充分發揮高二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大膽地思考、充分地探討、勇敢地表達。

四、課堂實錄

【導入】

師:為了配合學?!岸湃粼娚纭标P于“人生·自然·歷史”現代哲理詩歌的征集活動,我們學習了馮至的《一個消逝了的山村》。上一節課,我們梳理了文章脈絡,找出了文中的典型風物,初步了解了這些風物的特征;通過品讀文章,我們領略了這篇散文的詩意。課后作業是讓大家各自選擇文中意象,根據自己對文意的理解,創作一首符合學校詩社要求的作品。這節課,我們就從欣賞同學們的作品開始。

【詩歌分享】

教師讓學生上臺投影展示,并朗讀自己的詩歌作品,向全班解說詩歌內容。

分享一:生1展示并朗讀自己的詩作《生命不息》,“你輾轉穿過石間罅隙,汩汩流淌銜古今愿景??皇珍浱斓氐那屐`,繁華落盡后一如往昔。你自然生長陪伴群星,因無人修理歸于沉寂。但回首歷史起源之際,身旁原本就缺少人影。你播撒歡笑連接過往,唱歲月如歌山高水遠。路的盡頭不會被埋葬,你許諾世間自然永存。任人文景觀反復變換,兩岸生命繁衍如春?!?/p>

師:請向全班解釋你從文中選擇的意象,并闡釋你想用詩歌表達什么。

生1:我選擇的意象是“石路”和“泉水”。文中說到路是我們二三十年踏出來的,路的存在昭示這個山村曾經存在,意象具有濃烈的人文色彩。文中還寫到泉水不分晝夜地奔流,這讓我想到泉水在左右的踟躕中,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并不斷奔涌下去。泉水兩岸的生命相生相息,又讓我想到人類的文明,就如泉水兩岸的生命一樣延續不斷,文明也是延續相傳的。我從石路與泉水兩個意象中,看到的是時間,時間鏈接了過去、現在還有未來。

師:這位同學從時間的角度分享了文中石路和泉水給她的啟發,還有同學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嗎?

分享二:生2展示作品《鼠麹草》并朗讀,“阿爾卑斯山巔圣潔的茸毛,那歐洲神靈般名貴的植物。而當你來到中國這片熱土,謙遜的土壤再種不出高傲。我明白蒼穹下生命之渺小,但小生靈又何妨闖出天地??茨銓⒁磺懈】渲弥焕?,最后露出一個純潔的微笑。在夕陽里稀疏的山丘頂上,有你安靜地伴在村女身旁。一定是你滋養了她的夢境,生命終將離去如山村消逝。而大自然永恒滋養著人們,去尋覓此生價值,再不迷失?!?/p>

師:你朗讀得真好,請向同學闡釋自己的理解。

生2:在課文的第六自然段,馮至先生寫到了鼠麹草。我認為他由小草的意義勾勒出一幅寧靜的村女牧羊圖,然后從中識得了山村的質樸、沉默與堅強。我理解鼠麹草身上有三個相對立的概念,分別是變與不變、名貴與質樸、渺小與偉大。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棵會思想的葦草”,我愿意做鼠麹草這樣的一棵小草,用我的生命去詮釋自己獨有的價值。這是我從馮至的筆下悟出的收獲。

師:這位同學通過幾組對比鮮明的詞語向我們全方位詮釋了鼠麹草在文中的內涵,我們接著分享。

分享三:生3朗讀自己的作品《有加利樹》,“山野間巍巍的秀樹,是生命頌歌的紀念;葉片在微風中翩舞,身披月輝如星撒人間;你每瞬都在拔節生長,以更高的姿態俯視大地;你的體內包含洪荒的力量,無畏挺起于秋風厲厲。你于異鄉生長孑然而立,卻如崇高嚴峻的圣者,低調出自然永恒的奧秘;山村或許未曾夢想到,但你于凋零中堅挺,噴薄出勃勃生機?!?/p>

生3:讀完馮至先生的這篇作品之后,我感觸最深的是有加利樹,就創作了這首詩。第一、二句是全詩的中心,說有加利樹是生命的頌歌,它高高聳立,是植物界最高的植物。我覺得馮至先生在文中用它歌頌生命和自然?!叭~片在微風中翩舞,身披月輝如星撒人間”兩句,使我仿佛看到月光把有加利樹的葉片鍍成了銀色,在表達有加利樹的純粹和溫柔。我認為有加利樹雖是強者,但并不是居高臨下的,而是用一種慈愛的光輝,以更高的姿態俯視大地,因此馮至先生在文中說它是“崇高的嚴峻的圣者”。接著,我的詩寫有加利樹體內蘊藏了洪荒的力量、蓬勃的生機。因為文中說“中間不容有妥協”,這種生命的力量給馮至先生帶來共鳴。

師:老師有一個疑惑,在馮至的筆下,有兩種植物都來自異鄉,分別是有加利樹和鼠麹草,一個嚴峻如圣者,充滿力量,存在感極強;一個質樸平凡、默默無聞,存在感較低。馮至為何將這兩個意象組合在一起?

生4:我覺得有加利樹體現的是自然的威嚴,鼠麹草則體現的是自然的柔和,這兩者組合在一起體現了自然的兩面性。

生5:鼠麹草和有加利樹都來自異鄉,這讓我想到另外一個意義,來自異鄉的它們植根于陌生的環境,卻能憑借自己的力量證明自己,這種品格格外珍貴,因此馮至先生在文中說的“感到悚然”其實是一種敬畏。有加利樹、鼠麹草都有著這樣頑強的生命力,這給馮至的啟迪是巨大的,他也想將這兩種植物帶給自己的啟迪帶給讀者。

師:你們的解讀也給了我啟發,讓我意識到消逝的村莊這片土地也是滋養了萬物的。同學們,通過作品展示,我們看到不同的意象組合到一起會給我們新的啟發,接下來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將共同喜歡的意象組合到一起,嘗試探究組合意象的內涵。

小組討論了8分鐘。

【小組展示】

生6:我們小組選擇思維導圖(如圖1)來展示所選意象間的關聯。

生7:我們選擇了“麂子”“野狗”組合。生存危機使野狗在黃昏求群求食,它們野性的、充滿威脅的聲音對于人來說是一種威脅。同時,野狗的嗥叫對麂子更是一種生存威脅。另一方面,麂子用溫柔的嘶聲呼喚自己的同伴躲避野狗的追捕,而這種友好信任的關系和行為又增加了新的危機即人的威脅。獵夫模仿麂子的嘶聲,用來捕殺麂子,以致麂子仿佛隨著山村的消逝而一同消失了,成了一個美麗的幻境、往昔的傳說。但是,就是這種雙向或者多向的聯系之間,我們同時看到了自然本身對萬物生靈的滋養,萬物生靈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人類必須敬畏自然。

師:這個小組選擇的是麂子、野狗這兩種動物,然后加上了人和自然,向我們展示了他們對萬物生靈間關系的思考。接下來,由哪一組同學來分享?

生7:我們小組也選了麂子、野狗,但比他們的思維導圖多了一個大圈。

師:那么你直接上來畫!

另一小組的學生走到白板前作畫,如圖2。

(圖2)

生7:我們想給這個大圈命一個名字——自然。前一組同學的敘述是非常具體的,我們小組討論時認為,野狗的嗥聲,也體現著自然以一種警醒者的身份出現。其實自然的警示無處不在。這種警示可大可小,小至生活方式,大至生存困境,甚至文明傳承。同時,我們討論時發現,無論是麂子的嘶聲還是鹿的傳說,都代表了自然的一種夢幻、一種撫慰,在這里大自然以撫慰者的身份出現,人與自然就這么和諧共存著。(生7用手指著畫下的大圈)我們人類與野狗的嗥叫、麂子的嘶聲都共同在這樣一個自然的大圈里,并且可以實現靈性的相通。只有知道人類屬于自然這個大圈,我們才能真正懂得,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師:謝謝這個小組的補充,這是他們閱讀的發現。剛才我看到有一組選擇得特別多,一定要請這一組來分享一下。

學生8走上講臺分享,如圖3。

(圖3)

生8:我們小組沒用行文脈絡形成一張思維導圖。既然文章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意旨多元化,那么我們就在它多元化的意旨中梳理出三條解讀走向,建立一個坐標系。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將風物按照其意旨的表現進行了分類。比方有加利樹,它在我們小組的圖上是一個點,點在了自然這條軸上,這就意味著我們小組認為這個有加利樹表現的意旨是單源的,表現了一種敬畏自然的情懷。再比如彩菌,它在與自然軸垂直的這條線上,體現的是一種自然生命鮮活美好的意蘊,與人生這條軸垂直的線則體現了它滋養身體、啟悟人生的作用。

師:在左上角這一塊畫的線條特別多,這一塊主要代表什么呢?

生8:我們組既然把這些風物寫到這里,就代表了它們的意旨既有自然方面的解讀也有人生方面的解讀。

師:那么在你看來,自然和人生應該是什么關系呢?其他同學也來思考這個問題。

生8:我們認為應該是自然滋養人生,給予人生啟發。

師:自然滋養人生,因此你在左上角體現的這些交叉點應該就是滋養。(補充“滋養”線條,如圖4)

(圖4)

師:你看箭頭,既然自然對人生是有滋養的,是不是可以再加一個箭頭形成雙向的?

生8:有道理。

師:我還有一個問題,你們小組為什么要將人生作為思維導圖的主軸呢?

生8:我們出于排版的考慮,放在這兒最清楚。(學生笑)但這也同時說明放在這兒有它的道理,因為風物在文中內容最多,所以風物所體現的人生意旨也最多。也就是說,文章在人生意旨方面占的比重比較大,將人生這條軸作為主軸似乎是必然的。

師:感謝你的分享。同學們請看黑板,這里其實有三張思維導圖,最后一張導圖與上面相比多了什么?

生:多了歷史。

師:那就從歷史層面出發,想一想這篇文章帶給你什么樣的啟示?

生9:我認為這個消逝的山村本身就是一種歷史的象征。因為山村消逝了,那就說明我們的歷史遠去了,但是它留下很多的自然風物,(學生指)就是那條自然軸,所以歷史和自然也是有關聯的。我們通過自然的存在可以看到里面消逝的歷史。馮至先生是從這些自然風物中看到了以前的村民,看到了這個山村在自然界的活動,山村是承載了歷史的。同時,我又覺得這個歷史對自然也是有反作用的,自然保存了歷史,歷史賦予了自然更多的意義。

師:你是不是覺得歷史這條軸還要再加個箭頭?

生9:對,還要返回去。歷史給自然的滋養讓它有了更多的內涵,另外我們從馮至先生的角度出發,他也是通過豐富的歷史知識、學識、情懷,把自然解讀得如此有內涵,把自然的存在和歷史的消逝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

師:其他同學接著說。

生10:誠然,歷史對自然是有反作用的,但是我認為還應該更清楚地看到自然和歷史之間存在著另外一種關系,就是自然以自己的存在啟迪人類的歷史過往,就像這個消逝了的山村,它的消逝在告訴人類,自然恒在。獵人用詭計去捕殺麂子是一個隱喻,應該適可而止,我們應該尊重自然,不要妄想去征服自然。

師:還有其他啟發嗎?

生11:我覺得除了自然對歷史,歷史對自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馮至先生把自然的精神具體地表現出來,也是希望可以以此回答時代的命題。文章最后一段有一句“在風雨如晦的時刻”,結合這篇文章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國家危難之際,馮至先生希望可以通過這些自然風物的精神來告訴人們,哪怕會有消逝,哪怕會有犧牲,我們依然可以勇敢地去抗爭。我們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除了可以感受到自然風物的精神,還應該感受到馮至先生那個時代的精神對我們的滋養。當我們在面對危難和挑戰的時候,也應該要有這種擔當精神,要有生命的韌性,頑強地向前。

師:同學們的發言都很好,老師覺得應該歸功于這張思維導圖,它激發了大家的思維活力!馮至從山水里,讀出了生命間的滋養關聯;我們從馮至的文字里,獲得了滋養。我們就以大家的最后一張思維導圖結束本節課。在“存在”與“消逝”的思維碰撞滋養中,我們獲得了精神成長(板書見圖5)。

(圖5)

師:下課,同學們再見。

猜你喜歡
優質課教學設計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大道至簡 悟在天成——我們要向優質課學什么?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優質課競賽后的三則評課妙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