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琵琶獨奏曲《狼牙山五壯士》演奏技巧的分析

2024-05-02 19:04武如玉
音樂世界 2024年2期
關鍵詞:輪指琵琶曲狼牙山

〔摘 要〕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了掩護老百姓撤離,與日偽軍在狼牙山上展開對抗,最終在彈盡糧絕之后跳下懸崖。作曲家呂紹恩以此背景為原型,于20世紀60年代前后譜寫出一首琵琶獨奏曲《狼牙山五壯士》。作曲家對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事跡進行了熱烈的謳歌,展現了激烈的戰斗場面。這首曲子既有琵琶武曲的表達方式,又有西方的創作技法,整曲結構嚴謹,形象生動,對琵琶音樂的創作與演奏技巧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關鍵詞〕《狼牙山五壯士》;琵琶曲;演奏技巧;情感表達

一、琵琶曲《狼牙山五壯士》的簡介

琵琶獨奏曲《狼牙山五壯士》的作曲呂紹恩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1935年,呂紹恩出生于山東省青島,他從小生活在充滿音樂的大環境下,加入過合唱團,學過鋼琴,又系統地學過很多樂器,對民樂充滿興趣,這些都支持著他的創作道路,為他之后的音樂發展奠定了基礎。1960年,呂紹恩在大學三年級的暑假創作出了琵琶獨奏曲《狼牙山五壯士》,樂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狼牙山五壯士》的創作不僅僅是對五壯士愛國情懷的贊歌,更表現了中國人民抗敵御侮保衛家園、萬眾一心浴血奮戰的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這首曲目描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殘酷的戰斗場面,曲目的體裁為武曲風格。

琵琶獨奏曲《狼牙山五壯士》根據狼牙山戰斗改編而成,樂曲手法大膽,敢于創新,全曲用激動人心的旋律,激烈地展開表現戰斗性的場景,謳歌了抗日英雄的英勇斗爭精神。

二、琵琶曲《狼牙山五壯士》的音樂表現手法和曲目結構分析

(一)音樂表現手法

作者在琵琶曲《狼牙山五壯士》的創作過程中,根據狼牙山五壯士的歷史背景運用大量的掃弦、拂弦、搖指、輪指、滿輪、雙彈等創作技法來充分體現琵琶武曲緊張激烈的特點。采用西洋大小調的調式調性特征并加上民族五聲音階在曲目中的使用,其中民族五聲音階的加入使得音樂更具有中國韻味。

琵琶曲《狼牙山五壯士》中還大量使用了和弦,曲目的難度也由和弦的運用而增加,主要使用的是三和弦和七和弦。開頭部分的三和弦與七和弦的使用,為樂曲營造出一種悲壯的色彩,引發聽眾的思考,并把聽眾帶到故事的場景中,更能讓聽眾感受到故事情緒的變化,為下面的故事陳述做鋪墊。緊接著樂曲中出現的三和弦與七和弦是樂曲最開頭創作形式的重復,進一步抒發強烈的情感并與后面的明朗歡快部分形成鮮明對比。中間部分的三和弦與七和弦的運用是為了描述鬼子進村的緊張場景,這一部分由單音開始,隨著和弦的逐步增加,表現出鬼子臨近時的緊張氣氛。最后的三和弦與七和弦描述了烈士們英勇對抗后寡不敵眾而毅然決然跳下懸崖的場景,呈現出莊嚴肅穆的情感色彩。

《狼牙山五壯士》這首作品采用多調式的寫作手法,樂曲先用F大調進行中板稍慢的故事陳述,之后樂曲轉入D大調明朗歡快的快板并與前一部分形成對比,樂曲再轉入E調節奏固定的快板,形象表現鬼子進村時的鬼祟與腳步臨近時的緊張,隨后樂曲轉入G大調急板把曲目引入高潮,緊接著樂曲又轉入F大調的慢板暗示故事的結局,最后樂曲轉入D大調稍慢速的中板進行主題升華。

《狼牙山五壯士》首次在琵琶左手大拇指上做出有益探索,將琵琶左手的大拇指由撫琴這一常規功能轉為在品上按弦彈奏,并且在左手的按弦上加入了大量的和弦與變化音,使用了復雜的和聲及轉位,更能表現人物豐滿的形象特征。在節奏上,《狼牙山五壯士》這首樂曲更偏向于散板,樂曲中大量運用附點節奏,這樣獨特的音樂表達方式,使得作品更具故事性和戲劇性。

(二)琵琶曲《狼牙山五壯士》的結構分析

《狼牙山五壯士》是一部極富敘事色彩和表現力的獨奏曲,全曲共分五段以及起首部分和結尾部分。樂曲采用了西方奏鳴曲的曲式結構形式,將全曲分成了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下面對這三個部分進行具體的講述。

第一部分即為呈示部,包含引子、第一段和第二段。引子由低音區的相把位進行掃拂、輪指演奏,低沉的音色發人深思、引人悲痛。在第一段中,樂曲由原先悲壯的F大調轉為明朗的D大調突出對八路軍的贊美以及對八路軍英勇矯健身姿的描繪,將老百姓對八路軍的信任與愛戴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并引出中心主題與尾段形成呼應。到第二段樂曲突然轉E大調,低音區的演奏給人一種陰森恐怖、危險將要來臨的緊張感,附點、切分以及三連音的節奏型和音樂走向逐漸加強,把日偽軍的步步逼近及其鬼祟狡詐的形象深刻地表現出來,與第一段的明朗寬廣形成鮮明反差和對比。

第二部分為展開部分,即為樂曲的第三段。該段樂曲轉到G大調且進入快板,用連續的掃拂以及附點節奏與切分節奏的運用,將樂曲一下拉入緊張的戰斗狀態,這一部分是整個樂段的核心部分,并且在這一部分中加入左手大指按和弦的演奏形式,其中不和諧和弦的運用將激烈的情感進一步沖擊碰撞,展現出八路軍浴血殺敵的場景。

第三部分為再現部分,即為樂曲的第四段、第五段、尾聲段三個部分。第四段樂曲轉回引子的F大調,用四弦緩慢的輪指貫穿全段,表現出對前線陣亡將士們的哀悼和悲痛之情,烘托出肅穆壓抑的氛圍,讓人不禁流淚。第五段樂曲又轉回D調,高音區的輪指訴說著老百姓的沉痛心情,中板稍慢的速度與中弦輪指的運用表現出人們對八路軍戰士的懷念與尊敬。尾聲由掃輪拂手法貫穿前部分旋律,表現出悲壯、莊嚴雄偉的氣勢,全段運用了大量的和弦連接,這使得樂曲音色更加豐富,彈奏難度也上升。后部分將樂曲主題進一步升華與前面的樂段形成部分呼應。

三、琵琶曲《狼牙山五壯士》的演奏分析

樂曲引子部分(1-30小節):開頭兩小節強進入,三和弦與七和弦貫穿增加段落的表達效果使音域更加寬廣,給人一種直擊心靈的感覺。第3、4小節是一個弱漸強的處理,把樂曲的情緒推了上去,演奏時要與前兩小節有一個呼吸口再進入。前四個小節都用掃拂輪的手法貫穿,要注意輪指和掃拂的力度要出來,把悲壯和憤慨的情緒貫穿全文,暗示樂曲主題,推動樂曲的發展。緊接著5-8小節,力度突然變弱,用輕緩的輪指慢慢訴說,并加上大幅度的揉弦,一種如泣如訴的情感迸發出來與前四小節形成鮮明對比。9-12小節運用了呼應的手法,四弦與一弦形成鮮明對照,一唱一和緩緩交錯如回聲蕩漾在耳邊。13-20小節運用同頭換尾的手法,前面的和弦掃拂輪要有氣勢和力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彈奏要輕巧、短小,前后的演奏形成強大反差。21-30小節,開始的21小節輪指將一個旋律時值不斷縮小,進行慢起漸快的處理,使樂曲富有動力性和推動感。

樂曲第一段(31-80小節):31-36小節運用模近與呼應的手法與前面形成呼應又為下面做鋪墊。37-62小節,樂曲由前面的四拍子轉到二拍子,強弱的規律以及附點、切分和三連音節奏型的運用使得旋律更加明朗歡快,情緒更加飽滿熱情,表現出八路軍英勇善戰、筆直挺拔的身姿。63-80小節又變成了四拍子,前十個段落先用掃弦強調音頭又接著用輪指陳述主題,緩慢而有力量的輪指使樂曲更加寬廣而具有感染力,這是老百姓對八路軍英勇善戰的贊美與歌頌。

樂曲第二段(81-109小節):開始在低音區四弦的滾奏給人一種壓迫和危險即將臨近的感覺,與上段百姓安居樂業情景形成強烈反差。附點和切分音符的使用使得節奏更加單一而機械,偏音的使用使樂曲聽起來不和諧,表現出敵軍的奸詐與狡猾。94-109小節中的跳音,在彈奏時要表現出來。104-109小節,樂曲使用了同一和弦的疊加,將樂曲音域得到擴展,由極弱到極強的旋律走向不斷增加了樂曲的緊張感,為下面樂曲的展開作鋪墊。

樂曲第三段(110-204小節):在樂曲開始運用二拍子強弱的節奏規律和附點、切分節奏型的混合,具有很強的動力感和推動性,隨著掃弦速度的逐漸變快,情緒也更加激烈。演奏時要注意強調音頭和重音,演奏的節奏要準確。在125小節中樂曲使用了左手大拇指按弦的創造性演奏方法。137-142小節,這幾小節使用旋律音程的變形,低音區與中音區交替彈奏更有呼應的意味,使得節奏更加緊湊。151-154小節中的“拍”技法的演奏,大指重重地勾弦后立即松手,像斷弦的聲音讓人肝腸寸斷,表現出雙方戰斗的激烈場面。173-185小節多用三連音和附點節奏,并運用變化重復結構,要彈奏得快速、均勻、利落。186-197小節運用了十六分音符模進上行的手法,速度越來越快,情緒也隨之越來越緊張,把樂曲的情感推入高潮。198-204小節運用八度下行的手法,表現出五壯士英勇就義的悲壯場景。

樂曲第四段(205-212小節):這一段的情緒是極為哀痛的,用緩慢的輪指貫穿。四弦低把位的輪指更能表現人民群眾的沉痛哀悼之情,段落中的多處漸強漸弱記號要求演奏者要將情感帶入到故事背景中,以演奏出肝腸寸斷的心情。

樂曲第五段(213-232小節):這一段為中板抒情性段落與上段相承接,一弦高音區明亮的音色具有歌唱性,加上泛音和大幅度揉弦的使用更能抒發飽滿的懷念之情。中弦的滾奏加上三弦四弦的裝飾音使畫面更加莊重,抒發了抗戰將士和百姓們對狼牙山五位英雄的深切緬懷與無限敬仰。此曲在彈奏中重在對情感的掌握,樂曲以語言表現為主,情感真摯細膩,旋律順暢明朗。228-232小節的十六分音符速度越來越快,推動情感的抒發為下段作鋪墊。

尾聲(233-256小節):樂曲多用輪夾掃表現七和弦,一步步將旋律與情感推向高潮,強烈的掃拂表現了對英雄的頌歌與贊美。并運用滾指、掃輪等技法,演奏出樂曲的寬廣豪邁與肅穆雄壯,表現了在狼牙山五壯士同日本侵略者作戰的英雄壯舉。而在滿輪的演奏中,更能顯示出抗戰士兵的英雄氣魄和偉大精神,因而更具感染力。在強烈的掃拂中將整首曲子又推到了高潮,使得整首曲子在結尾得到升華。

結語

琵琶獨奏曲《狼牙山五壯士》是《十面埋伏》《霸王卸甲》這些武曲體裁在近代作品中的運用。很多同學在學習該作品時,常常被其中大量和弦的轉換與指法調整、演奏力度把握和情感處理等方面所困擾。筆者認為,只有大量的練習,才能使得和弦快速轉換。因此,演奏者在平時練習基本功時要抽出大量時間去進行掃弦、輪指力度的專門訓練,演奏時要在充分了解故事背景的前提下將情感帶入故事的發展情景中。

琵琶有著豐富多樣的表演手法和獨具風格的音樂表現力,演奏者要結合作品的內容需要,運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技法,來表現不同的音樂意象與情感。琵琶的演奏技術并沒有嚴格的劃分,它們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使之所表現的情感和內容更加生動豐滿。而左手和右手兩種演奏技巧的協調是表現作品內在感情的一種重要方法。因此,演奏者必須具有較高的音樂素養,并將不同的音樂感受與表達技巧融合于琵琶的藝術表達之中,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掘出作品的內涵與意蘊。

參考文獻

①張唯一:《賞析琵琶獨奏曲〈狼牙山五壯士〉》,《樂器》,2022年,第7期。

②肖安然:《琵琶曲〈狼牙山五壯士〉藝術風格賞析》,《當代音樂》,2019年,第3期。

③王欣潔:《回弦彈出壯士情——琵琶曲〈狼牙山五壯士〉賞析》,《北方音樂》,2017年,第8期。

④桑瑞:《解析琵琶獨奏曲〈狼牙山五壯士〉》,《黃河之聲》,2010年,第8期。

作者簡介

武如玉,河南師范大學學生,研究方向為音樂表演。

責任編輯:任麗姝

猜你喜歡
輪指琵琶曲狼牙山
多元文化視閾下陜西風格琵琶曲的創作與發展
琵琶曲《天鵝》及其演奏技術研究
論20世紀琵琶“輪指”技法的演變
美麗河北之狼牙山
淺析琵琶演奏技法
從琵琶曲《思春》到粵樂《悲秋》的樂調考證與傳播變化
琵琶輪指演奏技法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
點線詩意虛實智慧
——析羅永暉琵琶曲《千章掃》兼談當代琵琶創作
巍巍狼牙山傳承紅色頌
鋼琴輪指技法在作品中的體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