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醫醫院科研管理背景、存在問題及優化策略分析

2024-05-03 17:51黃麗暉歐志斌羅立波
江蘇中醫藥 2024年3期
關鍵詞:中醫醫院中醫藥

黃麗暉 歐志斌 羅立波

(常州市中醫醫院,江蘇常州 213004)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政策支持力度和資金的投入不斷增加,中醫藥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1]。在此背景下,中醫藥科研創新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涌現出了一大批突破中醫藥發展瓶頸、開拓中醫藥新領域、推動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的標志性科技成果,如:脈絡學說、體質學說、中醫藥循證醫學等中醫原創理論成果;青蒿素制劑、口服復方砷劑、抗疫“三藥三方”等標志性成果;瀕危中藥替代與人工合成、中藥資源生態學、中藥二次開發與智能制造等突破性技術??蒲泄芾碜鳛閷蒲谢顒舆M行規劃、組織、協調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在當今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科研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浪潮下,被賦予了更高的責任與使命。它不僅對科研工作的高效開展起到了關鍵作用,更是推動中醫藥領域創新發展的強大引擎??蒲泄芾淼木毣?、系統化、科學化,為中醫藥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中醫醫院作為我國中醫藥科研體系的主體之一,其科研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中醫藥科研的發展。本文基于新時代中醫醫院科研管理背景以及存在的問題,探索優化中醫醫院科研管理之策略,以期為實現高質量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1 新時代中醫醫院科研管理背景

1.1 政策體系日趨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引領著中醫藥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施行,《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頒布實施,黨的二十大作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部署,中醫藥發展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這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政策構成了中醫藥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為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推動新時代中醫藥事業的繁榮興盛提供了根本遵循。

1.2 平臺體系逐漸完備 高端科研平臺與基地建設為全面提升中醫藥科技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撐。近年來,中醫藥領域6所中醫藥院校、11個中醫藥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了14家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成了40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新增了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建設單位30家、培育單位16家[2]?!笆濉逼陂g,遴選了全國99所高水平中醫醫院和11所高水平中醫藥科研機構,建設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全面提升學術經驗繼承、中醫臨床研究、中醫重點??圃\療能力。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從1014個增加到1482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從200個增加到902個[3]。這些優質平臺為服務科技強國建設、深化中醫藥機理研究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1.3 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十二五”“十三五”期間,中醫藥領域獲國家科技獎71項,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2023年12月,《新時代中醫藥標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發布,評選出41項成果,包括中醫藥新學說新學科形成、中醫藥臨床療效優勢發揮、中藥現代化關鍵技術突破三類,以及中醫脈絡學說構建推動微血管病變防治、分子生藥學推動中藥資源創新開發利用、青蒿素的發現開創瘧疾治療新方法、口服復方砷劑開創M3型白血病治療新方案、中藥復雜體系解析與標準化研究取得突破等15個條目[4]。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離不開明確的科研目標和方向、完善的科研策略和規劃、充足的資源和資金支持、完備的人才培養引進和激勵措施。

1.4 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為夯實中醫藥發展根基,國家近年加快了人才培養步伐,為科研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智力支持,優秀的人才需要科學的管理來激發其潛力,而高效的管理體系也需要人才的創新活力來推動其發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實施了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即岐黃工程,選拔出了10名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149名岐黃學者、100名青年岐黃學者、1000名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建設了15個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和20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5]。中國工程院在醫藥衛生學部單設中醫藥組,在院士增選中單列中醫藥組、單列計劃,2019年以來中醫藥領域新增兩院院士8名。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評選表彰調整為周期性表彰項目,累計評選表彰了120名國醫大師、201名全國名中醫、80名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

1.5 審批改革成效初顯 改革完善符合中醫藥規律的中藥審評審批制度,不斷激發科研創新活力,同時通過有效的科研管理能夠確保中藥新藥研究的規范性和科學性,提高科研效率和質量,助力中藥新藥研發。近年來,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加快了中藥新藥審評,中藥新藥臨床試驗和上市申請數量均呈現上升趨勢[6]。2021年3月,清肺排毒顆粒獲批“國藥準字號C20210001”,“C字頭第一藥”獲批生產,標志著中藥注冊審批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改革完善符合中醫藥規律的中藥審評審批制度,建立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三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打破中藥新藥審評審批“削足適履”的困局,通過政策創新激活了古代經典名方,凸顯中醫藥在疾病防治中的獨特優勢,促進中藥傳承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也激發了中藥產業發展的活力。

2 中醫醫院科研管理面臨挑戰

隨著中醫藥事業的蓬勃發展,中醫醫院的發展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為了更好地滿足患者需求,提高中醫醫院的核心競爭力,由臨床型醫院向研究型醫院轉變日益成為大型公立中醫醫院戰略發展的選擇,科研管理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2.1 科研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不完善 國內中醫藥領域科研績效評價工作開展較晚,需要考慮中醫藥自身發展的規律。近年來相關領域的研究雖不斷增加,但還存在著評價指標單一、評價標準主觀性過強、評價模型不夠成熟、過度追求短期利益等問題[7],而激勵措施主要以職稱評聘和績效考核獎勵為主,存在獎勵不足、激勵不夠等問題,且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存在不規范、不公正的問題。上述問題的存在,可能導致無法充分體現科研人員的價值,影響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此外,懲戒機制不健全也是科研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不完善的表現,它必須要和激勵機制做到雙管齊下,有些醫院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往往缺乏明確的規定和執行力度,這不僅損害了科研的公正性和誠信,也嚴重影響了整個科研環境。

2.2 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 醫學科研成果轉化是促進醫學科技進步和診療技術發展的重要途徑,它能夠提高科技成果的利用效率,促進臨床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和市場化,從而推動醫學事業發展和社會進步[8]?;谌擞媒涷炇侵嗅t藥的優勢,但中醫藥的科研成果轉化卻面臨著科學研究層面的挑戰,也面臨著產業化及臨床應用的困難[9]。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幾點:(1)臨床療效不明確。中藥新藥沒有客觀的臨床定位,無法進行科學表達。(2)臨床真實數據問題。部分中醫院存在原始數據不完整,缺乏療效評價和不良反應的監測,數據無法溯源等問題。(3)投資成本過高。中藥制劑對生產設備的要求較高,增加了成果轉化的投資成本。(4)科研人員精力不足??蒲腥藛T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去完成,獲得的收益卻不高。(5)在評價體系中的比重不高。成果轉化在科研項目評審、職稱晉升中占比過低,無法起到激勵作用。(6)醫院缺乏成果轉化管理人員??蒲腥藛T往往自身難以對接企業需求,構建定向成果,缺乏醫院科技鏈和企業產業鏈之間的轉化中介。

2.3 科研信息系統建立不夠完善 當前,智慧化建設已全面融入中醫院高質量發展中,中醫院迫切需要一個建立在整合專家、項目、成果、特色技術等信息基礎上的,服務于全院的,凸顯中醫藥特色的,具有多個業務管理子系統的綜合性科研管理系統[10]。此系統應該具有科研數據和信息的共享機制,來實現科研資源的優化配置;應可與其他系統進行數據互通,不僅可以實現科研管理和其他管理工作的無縫銜接,還可以通過科研管理系統查看和檢索存儲在其他信息系統中的海量醫療大數據信息,為科研人員提供便捷、智能的數據采集服務。但在實際工作中,信息系統建設往往比較封閉,各科室管理平臺的數據無法共通,最終使得信息資源難以實現共享。

2.4 跨學科交流與合作有所欠缺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研模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學科交叉融合已成為科研的新范式。中醫藥領域也迫切需要借助信息科學、生物醫學、社會科學等相關領域學科的力量,汲取他們的科研成果,以實現創造性的發展[11]。但由于不同學科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制度上也存在一定的障礙,導致合作缺乏深度和廣度。此外,中醫藥多學科交叉人才和高層次復合型中醫藥人才的不足也制約著中醫藥在學術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中醫醫院與高校、企業等機構的科研合作與交流較少,缺乏協同創新機制,限制了醫院科研的視野和思路,影響科研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3 中醫醫院科研管理優化措施

隨著醫院評估標準的改變,科研水平成為衡量醫院核心競爭力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12-14]。中醫醫院迫切需要全面實施科研管理改革優化,加快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以應對更大的需求與挑戰。筆者結合常州市中醫醫院科研管理工作實踐、相關調研及文獻研究,試就中醫醫院如何優化科研管理進行探討。

3.1 優化科研頂層設計,規劃科研發展方向 新形勢下中醫醫院的科技創新工作應當加強頂層設計,優化配置創新資源,發揮制度優勢,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如通過定期組織科研論壇,邀請國內外頂尖專家、名老中醫及科研機構展開論證,明確科研重點方向,重點圍繞優化中醫藥科技創新提出建議,以實現科研工作的高質量發展。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通過優化頂層設計,統籌學科建設,實行差異化發展,使醫院在學科聲譽、科學研究及社會貢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性進展[15]。

3.2 更新科研管理理念,促進學科交叉融合 科研管理在中醫醫院的運行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為了滿足科研管理創新的需求,當首先從科研管理理念的創新層面入手,以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為目標,不斷強化“以人為本、激勵創新、重視產權”的現代科研管理觀念。多學科交叉融合是中醫科研的趨勢,在明確中醫學科學定位和堅持中醫學意象思維理論為框架的基礎上,吸納最新科技成果,構建符合中醫內在規律與學術特色的科研體系勢在必行[16]。中醫醫院首先可通過組建學科交叉研究平臺、設置科研專班、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等一系列舉措,構建多學科交叉發展構架。常州市中醫醫院綜合實驗室通過開展交叉融合傳承創新科研論壇等,鼓勵和引導不同學科的科研人員自愿參加,通過學術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達到多學科交融的目的,促進學科間的科研協作。湯鴻等[17]研究表明,在協同創新理念的指導下,由多家醫院的病理科、消化內科、感染科組建的區域肝病病理中心,可發揮多學科優勢,在科研體系中的主攻方向、技術路線、新技術開展、課題、論文、專利、專著、獲獎等方面均呈現增長。

3.3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豐富科研人才儲備 科研管理工作不僅要注重提升科研質量和效率,還要致力于創新人才培養,充分發揮科研管理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價值。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通過實施科研人才攻堅計劃,在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機制方面開展了實踐探討,按照全面提高和重點培養相結合、分層次分類型培養的工作思路,制訂了針對青年人才、骨干人才和拔尖人才的“三工程一計劃”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了覆蓋人才成長全周期的培育體系[18]。常州市中醫醫院根據醫院“十四五”發展規劃,制定了科學合理的科技創新人才梯隊建設規劃,并實施了覆蓋廣、多層次的“361人才培養工程”,即培養30個領軍人才、60個杰出人才、100個優秀青年人才。重點圍繞醫療、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情況,建立了包含醫德醫風、理論水平、臨床技能、科研業績、教學培訓、成果轉化、學術影響等的動態、量化考核機制,給予不同等次的經費支持;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開展醫院領導與“361人才”結對培養;通過院內外名師帶培、科研項目帶動、國內外研修培訓和學習交流等多元化培養方式,加速推進人才培育。此外,近年來我院還不斷引進不同專業的專職科研人員以充實科研力量,并與國內知名大學、科研機構、醫院等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開展聯合培養,為醫院科研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3.4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構建科學評價體系 科研績效評價是保證科技發展和科研項目順利運行的有效措施。隨著唯SCI(科學引文索引)論越來越受到質疑,改革以往急功近利的科研績效評價方法,引導科學研究回歸本質,已成為當前科研管理學界研究的熱點[19]。為了保證評價的公平公正,可實施學科分類評價,并加入能反映中醫藥特色的科研核心績效指標體系。如江蘇省中醫院通過實施分類評價、自我評價、領導評價等方式對全院科研人員進行科研績效考核,于每年年底對考核成績突出者予以獎勵,有效激發了科研人員科研熱情,在全院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圍[20]。

科研獎勵辦法的修訂與完善是建立健全科研激勵機制的重中之重,應從實際情況出發,堅持正確的科研價值導向,不斷修訂和完善中醫醫院《科技獎勵辦法》,充分調動職工科研積極性,為推進醫教研工作持續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建議可考慮從如下五個方面進行改革:第一,降低實用新型專利的獎勵金額。防止非正常專利申請數量過高,引導專利申請向高質量方向發展。第二,獎勵項目多元化。除了傳統的科研立項獎、科技成果獎、新技術引進獎、學術論文獎、學術專著獎、發明專利獎、學科??篇劦?,針對中醫醫院的特色,還可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獎、傳統知識保護項目獎、培訓基地獎及傳承工作室獎等,涵蓋更多的科技成果。第三,鼓勵科研合作。對于發表在高質量期刊上的論著,即使非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亦給予獎勵。第四,鼓勵新藥研發。對于新藥、新院內制劑等,獲得物化成果的,予以獎勵;第五,設立非經濟性激勵。采取授予榮譽稱號、組織科研成果推廣、舉辦學術講座等提高社會知名度的方式,滿足科研人員內在的精神需求。

3.5 加強產學研合作,探索成果轉化路徑 中醫藥產學研一體化是指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在中醫藥領域的深度合作,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進中醫藥的創新發展。這種模式的意義在于:形成強大的創新合力,提升中醫藥創新能力;促進成果轉化,推動中醫藥產業的升級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為企業和科研機構輸送優秀人才。吳以嶺院士將中醫絡病理論系列研究成果轉化為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連花清瘟膠囊等多項拳頭產品,以嶺醫院、以嶺藥業院士工作站與河北醫科大學、河北中醫藥大學及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建立了碩士、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實現了中醫藥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是產學研一體化的良好典范[21]。

3.6 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推進科研平臺建設 科研平臺是匯聚和培養優秀科研人才的基地,實驗室更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撐。改變傳統的利用方式,提升實驗室效率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廣東的省部共建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多學科交叉為特色,聚焦中醫濕證的理論機制與臨床轉化;天津市中醫方證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致力于創新中藥配伍優化關鍵技術研究,構建了中藥學與組織工程學交叉研究的學科新增長點[22-23];常州市中醫醫院建成以“協同共享、交叉融合、傳承創新”為目標的醫學綜合實驗共享平臺,包含中藥質量研究實驗室、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臨床重點??茖嶒炇?、分子病理診斷實驗室、雙鏡技能培訓及動物實驗中心,積極推進中醫藥科研創新。綜上,一個理想的科研平臺應當能夠不斷追求新的增長空間、尋求新的機制、整合提升、完善發展體制和保障機制。

3.7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賦能科研創新發展 為了促進中醫藥科研的進步,加快中醫藥現代化的步伐,從多學科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全方位地對中醫藥進行研究已逐漸成為主流。作為21世紀主流科技的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與中醫藥的深度融合將極大地提升中醫藥現代化水平。例如,面對浩如煙海的古籍醫案和現代名醫驗方,傳統挖掘整理方法耗時費力,利用信息技術可建立中醫藥人用經驗數據庫,并通過知識圖譜關鍵技術,以人工智能形式將挖掘與生成的藥物組合進行推廣與應用,在更深、更廣層面上實現對古代名醫與當代名老中醫用藥規律及學術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如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通過開展名老中醫智慧傳承工作站,構建了名老中醫知識圖譜,并設計和優化了機器學習模型,不僅使寶貴的文獻資源能夠被廣泛傳播,還建立了智能診療模型,為醫生提供個性化的臨床決策支持[24]。常州市中醫醫院開展基于孟河醫派病證方藥知識圖譜的構建與應用研究,創新流派傳承模式。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醫院科研的信息化已成為大勢所趨,它不僅能夠幫助醫院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醫療質量,還能為科研人員提供更為精準的數據支持。常州市中醫醫院與企業共同開發了覆蓋科研項目申報、中期考核、經費管理、結題驗收、成果展示和績效評價等功能的全流程科研管理系統,優化了科研管理流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搭建了具有中醫特色的醫院科研管理系統,建立了中醫藥特色技術和民間方藥篩評數據庫,整合中醫藥科技資源,實現了醫院科研精細化、信息化管理[25]。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基于辦公自動化系統開發建設的全流程科研管理模塊,與辦公自動化深度整合,統一組織架構和角色管理,改善了科研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26]。

3.8 弘揚地方醫學流派,凸顯中醫研究特色 中醫學術流派是源于或成熟于某一地區,在一定的經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影響力和明確的傳承脈絡,目前仍擁有傳承人,具有獨特的學術思想與獨到的診療經驗的中醫文化和學術現象。在科研中融入流派特色研究,可豐富和創新學術思想和診療方法,助力研究型傳承人才的培養,加快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常州市中醫醫院作為孟河醫派傳承創新發展的主陣地,近幾十年來一直致力于弘揚孟河醫派學術特色,不斷開展創新研究,如開展孟河醫派人用經驗研究與新藥轉化示范研究,建成常州市孟河醫派人用經驗研究與轉化重點實驗室,應用國際前沿的“人體器官芯片”技術構建新的中醫藥健脾、燥濕和理氣等研究模型和評價系統等,突破地方醫學流派研究瓶頸,創新中藥臨床應用價值研究路徑,對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和引領作用。

4 結語

科研管理是醫院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科研管理的重要性,將其有效融入中醫醫院自身特點和創新發展中,不斷探索科學的方法來進行科研管理,并將創新理念應用于科研管理活動中。未來,中醫醫院科研管理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我們需要持續優化科研管理,激發創新活力,推動中醫醫院的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中醫醫院中醫藥
前進中的廣漢市中醫醫院
常德市第一中醫醫院 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全國示范中醫醫院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重視中醫藥發展,發揮中醫藥作用
兩會聚焦:中醫藥戰“疫”收獲何種啟示
唐縣中醫醫院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醫醫院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