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兩路”精神的弘揚路徑研究

2024-05-03 13:32胡子祥陳昱充
關鍵詞:青藏公路新時代精神

胡子祥 陳昱充

摘 要:“兩路”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弘揚“兩路”精神,不僅要注重史論結合,從內涵闡釋、根源回溯和歷史定位發軔,夯實傳承弘揚基礎,還要注重紅綠相映,從國家文化公園、協同研究中心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著手,構建教育引導體系;既要注重文工交叉,從“兩路”建設養護、進藏鐵路修建及科技攻堅克難著力,實現文化涵育功能,又要注重文旅融合,從整合文化資源、創建品牌標識、完善支撐條件入手,助推紅色經濟發展。

關鍵詞: 新時代;“兩路”精神;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基金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后期資助項目“‘兩路精神研究”(22JHQ028)

作者簡介: 胡子祥,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mail:hhzzxx@126.com;陳昱充,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引用格式: 胡子祥, 陳昱充.新時代“兩路”精神的弘揚路徑研究——紀念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70周年[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1-12.

馬克思指出:“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調個人的活動,并執行生產總體的運動?!保?]1950年,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指示入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進軍的同時進行公路勘測和施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十余萬軍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康藏公路(后稱川藏公路)筑路一線,掀起了一場搶時間、促通暢的筑路熱潮。70多年以來,在川藏、青藏公路建設、養護和改擴建過程中,錘煉和弘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它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樣同偉大建黨精神一脈相承,又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川藏、青藏公路建設、養護和改擴建過程中共同創造的集體記憶與寶貴精神財富,具有獨特的精神價值稟賦。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鐵路建設者要發揚‘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科學施工、安全施工、綠色施工,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2]。在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70周年之際,傳承和弘揚好“兩路”精神,可以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一、史論結合:夯實傳承弘揚基礎

2014年8月,在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成通車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首次提出“兩路”精神。十年來,學術界對“兩路”精神的關注和研究,相對而言是不夠的。當前要賡續弘揚好“兩路”精神,就必須進一步深化內涵闡釋、梳理生成邏輯、厘定歷史定位,夯實“兩路”精神理論基礎。

(一)深化內涵闡釋,彰顯精神偉力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新時代“兩路”精神的弘揚路徑研究——紀念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70周年

“兩路”精神突出展現了中華兒女勤勞、智慧的民族品格與民族氣節,更是鼓舞社會各界、各行各業攻堅克難,引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強大精神支柱。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關于川藏、青藏公路修建方針、實踐意義的重要論述是“兩路”精神研究宣傳的重要參照與政治遵循?!犊挡毓沸藿ㄊ妨蠀R編》《紀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車三十周年文獻集》等資料集保留了“兩路”的集體歷史記憶。但是,真正學術意義上較為集中的研究是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正式提出“兩路”精神之后興起的。就其成果來看,由于“兩路”精神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史料較難獲取、方法過于單一,不少篇目屬于宣傳性文章,學術基礎較為薄弱,內容上多從筑路英烈感人事例出發探討育人價值,或通過筑路歷程梳理,凸顯精神特質,鮮有立足時代背景從學術視角對“兩路”精神本質、根源、機理等問題進行深刻剖析。任何精神從本質上說都是歷史的具體的,所以對“兩路”精神的進一步考察,應以史實為出發點,深化其內涵闡釋。從俗沉浮,與時俯仰。隨著時代的進步,對精神弘揚的要求也是發展變化的。當前,要審視“兩路”精神對內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增進民族團結、助推民族地區發展,對外助推“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的重要價值,要以更高的格局與更博大的胸懷升華“兩路”精神的時代意蘊。因此弘揚好“兩路”精神,要不斷加強學理化研究、學術化表述、大眾化宣傳,既要以史實為基礎,對“兩路”精神生成邏輯深化闡釋,又要以目標為導向,在時代與實踐的發展中闡發內涵,將精神資源轉化為指導實踐的洪荒偉力。

(二)注重根源回溯,增強精神底蘊

就理論邏輯而言,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分析,考察了運輸經濟規律,他認為交通運輸在社會化大生產中具有獨特的作用。運輸屬于生產中的環節,在商品生產中,“生產越是以交換價值為基礎,因而越是以交換為基礎,交換的物質條件——交通運輸工具——對生產來說就越是重要”[3]。西藏擁有茂密的森林、豐富的礦藏和水力資源,這塊富饒土地上的人民卻因長期交通阻塞而過著經濟貧困、文化閉塞的生活。直到解放初期,西藏仍是中國唯一沒有近代道路與交通工具的地區。隨著西藏與祖國內地物質交換、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交通成為發展生產力的必要前提??梢哉f,川藏、青藏公路的修筑完全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是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建設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因此,“兩路”精神研究要探本窮源,從馬克思揭示的社會發展基本規律中探尋其本質和根源,從而為“兩路”精神的傳承弘揚找到原動力。

就歷史邏輯而言,70多年來,在不同歷史階段“兩路”精神弘揚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修建時期,全線共計三千多名英烈捐軀,青藏、川藏公路可謂是筑路戰士與工人們的鮮血澆筑而成。譬如在修筑波密珀龍附近的巖壁時遭遇特大暴雨,副排長鄔貴相墜落懸崖,九位同志被山洪吞噬[4];張福林在帶領全班執行雀兒山爆破任務時,因遭遇塌方以身殉職[4]。筑路難,養護亦難。高山峽谷遍布、地震滑坡頻發的惡劣條件注定了川藏、青藏公路的養護工作是長期且嚴峻的。為保證公路暢通,需要持續性的養護、搶修。自1954年通車以來,養路職工幾十年如一日,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清除積雪、改善路況的同時開荒種植,熱心幫助過往的司機、游客。改擴建也不易,需要不斷突破技術關卡。1966年在修建橫跨雅魯藏布江第一座永久性公路橋曲水大橋時,采用鉆孔灌注基礎和柱式墩臺新工藝,節約且高效地完成了橋梁修建任務[4]。精神之路沒有終點,精神之脈代代相傳?!皟陕贰本竦男纬膳c發展貫穿了筑路、養護、改擴建的全過程,同時也貫穿了我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新時代的全過程。只有全面梳理其歷史脈絡,才能更好地從歷史中透視精神的力量,以精神傳承之路助力社會發展之路。

就發展邏輯而言,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路”精神所彰顯的集體為重、忠誠擔當、無私無畏、人民至上等精神內核與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不無共通之處。同時,它也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一脈相承,這些偉大精神均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中綻放光芒,呈現出各自獨特鮮明的時代特征。因此,我們要從黨的百年流變中把握“兩路”精神與精神譜系中其他革命精神之間的關系,引導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更好掌握中國共產黨奮斗歷程的內在精神“基因鏈”,提高政治站位,用好“傳家寶”,在健康、積極的文化氛圍中共建共享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目標接續奮斗。

(三)厘定歷史定位,涵養精神血脈

從中華民族發展史來看,“兩路”精神是中華兒女無窮創造力和高度智慧的具體詮釋。擁有數千年歷史文化的中華民族曾經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創造了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中華文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勤勞勇敢且富于創造的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標志性的存在,深深熔鑄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十余萬筑路軍民在財力匱乏、技術短缺、自然環境惡劣的情況下,憑借勤奮踏實、大膽創新的干勁,短短四年便改進和創造了八十余種適合高原筑路的操作方法[5],用最原始的工具、最低的成本、最少的人力,齊心協力征服了重重天險,在“人類生命禁區”修通了川藏、青藏公路。在某種程度上,“兩路”的修建就是善于創造、甘于吃苦、勇于奮斗的民族精神的外化與表現。

從中國共產黨歷史來看,“兩路”精神是英雄血脈、英烈精神的賡續傳承。百余年來,正是一代代不懼生死、以天下為己任的中華兒女救斯民于水火之中,鑄就了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英勇無畏的民族脊梁。筑路英雄們將這一歷久彌新的革命精神熔鑄到筑路事業之中,充分展現了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與樂觀主義精神?!白尭呱降皖^,叫河水讓路”,每當出現需要爆破巖石的危險任務時,總會有成百上千的英雄們積極上前,毫不退縮[6];正值隆冬的雀兒山,寒風刺骨、冰封雪飄,戰士們即便凍裂雙手,也不曾停下施工[6];修筑怒江、牛踏溝路段的英雄們晝夜不停地在懸崖峭壁懸空作業,手中的鐵錘與腳下的江水奏出動人心魄的交響曲[6]。一代又一代的“兩路”人傳承紅色血脈,恪盡職守、無私奉獻,養路、護路、改擴建,推動西南邊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無愧于人民的豐功偉績。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來看,“兩路”精神生動再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胼手胝足創造美好生活的堅定信念。1953年開始修筑青藏公路時,正值抗美援朝結束之際,且川藏公路修建3年尚未竣工,國家經濟負擔十分沉重。即便如此,黨和全國人民依然堅定信念、萬眾一心,積極響應“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筑路”[5]的號召,將公路修到了拉薩?!皟陕贰贝滞ê蟮膸资?,國家不斷加大資金投入、攻克技術難題,改善行車條件,將全部橋梁改建為永久式鋼筋混凝土橋[5]。如今,在黨的政策扶持、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地區正在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康莊大道。新時代我們應當繼續弘揚“兩路”精神,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精神滋養。

二、紅綠相映:構建教育引導體系

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保?]西藏自治區、四川省和青海省三省區要以“紅色資源+綠色生態”的規劃格局,將紅色人文景觀融入美麗的生態自然景觀,全力打造具有紅色文化意蘊的多樣性生態環境,多載體呈現“兩路”的精神魅力,這不僅能夠傳遞黨史知識、傳承紅色基因,還能夠促進歷史、地理、地質、大氣、生物等多學科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教育價值與生態意義。

(一)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綜合開發精神資源稟賦

國家文化公園是以保護獨特自然景觀與重要歷史文物為目的的重大文化工程。紅軍長征在四川境內活動的路線與川藏公路的路段有部分重合,在精神文化上更有忠誠使命、不屈不撓等共同價值旨歸,因此將“兩路”精神資源融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可行且必要的。于生態而言,高原雖景色壯美雄奇,各類野生珍稀植物匯集,但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極易發生水土流失、凍土層變淺等災害。因此,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可以成為高原環境保護的重要載體。于文化而言,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能夠推動新時代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和利用。它將充分利用長征和“兩路”沿線紅色文化資源,發揮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資源稟賦,整合長征和“兩路”沿線的文物和文化資源,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

為此,有關部門要做到以下四點。第一,因地制宜,突出區位特點,構建好自然生態空間。以四川段為例,川西高原環境特殊、地貌多樣,自然環境作為承載物質文化的場域,應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為契機,還原真實、完整的高原生態系統,既能實現生態保護,又能找尋文化歸屬,進一步打造雪域高原生態美。第二,回溯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頭故事,打造精神文化標識。譬如,聚焦建造道孚“忠烈橋”、征服二郎山、打通雀兒山等關鍵節點,講好陳明義、張福林、楊海銀等為代表的“兩路”英雄事跡,賡續頑強拼搏、不怕犧牲、艱苦奮斗、民族團結、軍民一家等文化血脈。第三,以長征文化為底色,統籌沿線與“兩路”精神文化之間的關系。川西高原是長征精神文化集中凸顯的紅色高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兩路”精神在這片土地上續寫與傳承,為長征精神賦予了新的生命力與活力。因此,川西路段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要將長征文化與“兩路”文化資源相協同,通過一系列主題鮮明的人文歷史資源來展現長征文化公園的時代維度。第四,走向大眾,與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通過傳統文化傳播方式與新技術優勢互補,使“兩路”精神得到多元化的展示。

(二)成立協同研究中心,加強文物保護利用

革命文物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見證著中國革命偉大歷程的艱苦卓絕,承載著催人奮進的紅色傳統和紅色基因。保護革命文物,讓文物充分發揮其在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積極作用,“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8]。成立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是讓博物館或文物保護單位與高校結對,積極探索紅色資源共建共享,聚焦革命文物保護、闡釋、利用與傳播等深入合作的新模式,符合基礎研究與實際保護互相結合、相向而行的發展思路。首先,要雙管齊下,加大環保與文保力度。川藏、青藏公路建設在高原之上,加強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就是對川藏、青藏公路本身的保護。因此,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要把保護生態和挖掘資源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實現“生態保遺”的新路。就歷史文物傳承而言,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的創建為推動“兩路”沿線舊址、館藏文物、典藏文獻、檔案史料以及口述史的征集、保護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機,有利于文物搶救性保護工作扎實推進。其次,發揮高校學科優勢。高校和相關機構要在深入開展調查的基礎上,圍繞史料挖掘、生態保護、科學發展、技術創新等方面,開展基礎性工作與創新性研究。川藏、青藏公路是世界上地質結構最多樣的公路,涉及如何節約運輸成本、保護生態環境、減少災害影響等問題,只有站在地理、生態、工程技術、人文歷史等多個學科視角,對沿線進行考察,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才能真正實現高校智力資源與博物館文化資源的雙向對接。最后,要整合集成現有“兩路”文物資源,充分發揮其宣傳教育作用,傳承紅色基因。目前,川藏、青藏公路修筑的部分紀錄片影像、遺留物品及所用工具主要存放在波密紅樓、德格縣張福林烈士紀念館、江達縣崗托十八軍軍營舊址、昌都革命歷史博物館、格爾木將軍樓、成都市川藏公路博物館等單位。要通過“兩路”紅色教育基地、博物館等“兩路”文物點與高校協同研究,積極做好紅色基因的發掘弘揚工作,做好“兩路”文物保護利用的宣傳推廣工作,努力把分散在各地的“兩路”紀念館、展覽館和博物館建設成為文化殿堂、生態景區和精神家園,各紀念館、展覽館和博物館要協同發力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傳播紅色文化、弘揚“兩路”精神的工作。

(三)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助力“大思政課”教學

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實現學校和地方共建共享共贏,充分利用場館的豐富資源,助力思政課教學的一項重要舉措。將“兩路”精神相關場館建設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有助于進一步做好紅色文物的開發利用和宣傳推廣,有益于學校借助紅色場館上好思政課。學校和地方共建共享紅色教育資源能否實現預期效果,關鍵在于建設好實踐教學基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保?]。建設好實踐教學基地,并不單純指場館的建設,重要的是館校合作,積極做好文化價值、人文精神的發掘弘揚工作,傳承好、展示好、利用好寶貴的“兩路”資源,打造服務“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優質平臺,為培養青年革命理想信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同時在共建實踐教學基地過程中,還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開發系列課程。立足于西藏地區自身豐富的“紅綠”資源,著力構建具有“兩路”特色的“紅綠”兩線教學內容,以“兩路”精神的紅色基因和高原美景的綠色情懷強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打造精品路線?!皟陕贰毖鼐€省、市、地方博物館應聯袂合作,相互配合,豐富展陳內容,創新宣教形式,形成一條完整的紅色教育研學路線,打造“兩路”教育實踐基地區域版圖,實現1+1>2的合力效應。最后,創新教學載體。高校和場館要以基本陳列為陣地,創新合作模式,有組織地開展多種形式、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譬如通過開展講座、5G直播、微視頻和微信二維碼語音導覽系統平臺以及自愿服務等途徑,系統展示川藏、青藏路70余年來的修建、養護、改擴建歷史,勾勒出“兩路”對西藏地區各方面跨越式發展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決定性作用,從而使廣大學生了解“兩路”歷史,從中汲取理論力量和實踐力量。

三、文工交叉:實現文化涵育功能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歷久彌新的“兩路”精神將在加強公路養護與改擴建、加快鐵路修筑、加大工程技術突破的過程中得到傳承與發展。

(一)加強建設和養護,實現精神的活態保存

“兩路”精神是“兩路”建設者崇高品質的真實反映和高度概括,集中展現了一代又一代交通人的精神風尚和行為范式。十八軍官兵在修建川藏公路的艱苦斗爭中,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莊嚴地喊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號[10];常年駐扎在川藏線上的道路養護部隊——武警交通四支隊,擔負著川藏公路竹巴籠至東久路段最艱險的八百公里道路的養護保通任務[11];在改建風火山地段時,為攻克青藏公路熱融滑塌、排水不暢等問題,科研人員反復測量與推敲,多次更改設計、進行返工,保證公路質量,提高線型標準[5];有“天下第一道班”之稱的109道班養路工人們戰風雪、斗嚴寒,使青藏公路唐古拉山30公里國道年年保暢通[12]。70多年來,前有三千多名筑路英雄的英勇犧牲,后有一代又一代“兩路人”以路為業,在養護、改擴建的崗位上,為排除公路險情、確保公路暢通,為實現關鍵工程的重大突破,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堅持在高寒缺氧、氣候無常的環境下艱苦奮斗。因此,要真正實現“兩路”精神的時代價值,就要進一步加強公路的科學化、規范化養護,潛心鉆研、積極研發適合高原養護需要的技術措施,根據不同路段病害原因,采取最恰當的養護方式,為人民提供暢通、綠色、安全、舒適的公路環境,使行車條件與服務水平再上臺階。

(二)開展進藏鐵路修建,助推精神升級演進

“兩路”精神的傳承者,既包括為川藏、青藏公路修筑、養護和改擴建作出貢獻的“兩路人”,也包括整體意義上的交通運輸行業的從業人員。交通作為一項民生工程,與群眾日常生活、生命安全息息相關。交通現代化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的彰顯,還是以人民為中心、增進人民福祉的體現。進藏交通更是對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西藏地區經濟發展、提高藏區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戰略意義。70多年前,筑路軍民在沒有現代化的施工機械,更沒有充足物資供給和健康保障的情況下,風餐露宿,晝夜施工,運用最原始的方式與簡陋的工具,修建了難度與高度都堪稱歷史之最的川藏、青藏公路?!皟陕贰钡耐ㄜ嚍橹袊嗣裥藿ㄟM藏鐵路提供了信心與技術經驗。2006年,青藏鐵路的修建經歷了兩期工程得以全線通車,并在賡續弘揚“兩路”精神的基礎上凝結形成了“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靶轮袊闪⒁詠?,幾代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13]。目前,中國國內第二條進藏鐵路已全面開工,新一代進藏交通人員應該繼續弘揚“兩路”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強烈的使命擔當和無限的創新活力,接續創造高原交通科技新成果,繪制交通強國美好新藍圖,做新時代的高原“開路先鋒”。

(三)推進科技攻堅克難,助力精神賡續發展

“兩路”精神是拼搏在筑養路一線、將青春與智慧獻給祖國公路建設事業的英雄模范們所鑄就的寶貴精神財富,它既服務于特定的國家需求,有著特定的職業和群體的適用性,又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翱茖W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保?4]回顧歷史,1951年,余炯帶領踏勘隊步行4600余公里,車行2090公里,往返翻越60余座雪山,搜集了昌都至拉薩路段的部分資料,為選擇最佳線路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4];在跨過兇險的怒江峽谷時,崔錫明徒手攀爬800米的懸崖,探明了怒江西岸的線路,筑路戰士和工人才得以將該段修通[7]?!皟陕贰本袼咽镜牟慌缕D險、心無旁騖、孜孜不倦的科研攻關精神在工程技術領域中熠熠生輝,并在全社會形成文化與思想的共鳴,無數的余炯、崔錫明以青春和生命豐富發展了“兩路”精神,使之在不同時代、不同崗位之間薪火相傳。林俊德52年堅守羅布泊馬蘭基地,參與了中國全部45次核試驗,為中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建立了功勛;南仁東為建造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用足足11年走遍了全中國的山川盆地,在篩選了300多處符合條件的地址后才確定了最終地點,建成了FAST望遠鏡主體工程。時移世變,精神恒在?!皟陕贰本裨谥腥A大地,在筑路、養護、改擴建的長期實踐中凝練形成,又因不斷注入反映時代需求與特征的新內涵而賡續發展。當前,我國多項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甚至領先水平,但是仍有許多領域“卡脖子”技術正在或潛在地阻礙著我國經濟發展、產業升級。黨的二十大強調,“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8]。在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要弘揚“兩路”精神,在久久為功的科技攻關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敢于挑戰、勇于創新,攻克“卡脖子”核心技術,瞄準國家戰略需求,持續打造高品質工程,研究和應用新技術新材料,創造出兼具創新性和實用性的重大科學技術成果。

四、文旅融合:助推紅色經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形勢下,要繼續弘揚‘兩路精神,養好兩路,保障暢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終成為民族團結之路、西藏文明進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2]?!皟陕贰本竦暮霌P必須面向經濟建設,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整合文化資源,拓展文旅產業布局

西藏自治區、四川省和青海省要充分發揮“兩路”沿線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推動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新時代弘揚好“兩路”精神,要進一步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注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重視長期效益,做到整體規劃。首先,耦合各類資源,將人文與自然景觀結合。在保留原始生態的基礎上,以公路沿途的雅安二郎山、康定折多山、林芝波密、昌都江達縣崗托村等地為核心,協同市場、環境等要素,做好紅色旅游規劃,探索融合發展模式,體現“原始、自然、生態、文化、人文”等內涵,發展“紅色+山水”“紅色+人文”等特色鮮明、形式豐富的紅色旅游業態,提升紅色資源價值。其次,立足特色區位,打造富有趣味性、參與性的文旅項目?!皟陕贰毖鼐€地區不僅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高原自然生態和地理地質條件,還擁有與全球其他地區迥然不同的文化特性,因此可以發揮各民族同胞的智慧和特長,將“兩路”精神與少數民族文化相結合,促進民族地區區域合作,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紅色文旅產品,增強游客體驗感,助推旅游業發展。最后,輻射沿線,做到協同發展。利用“兩路”精神有效整合沿線區域文化旅游資源,聚焦川藏、青藏公路沿線旅游規劃及產業經濟發展,提升川藏、青藏公路沿線及鄰近區域旅游產業創新和發展水平,發揮旅游業關聯帶動作用。同時,串點成線,擴線成面,依托“兩路”標志工程,將沿線遺址和景點有機連接共享資源,引領西藏自治區、四川省和青海省三地區域產業協同進步,從而推動區域紅色經濟發展。

(二)創建品牌標識,提升文旅市場效應

相關部門要將“兩路”精神具象化,將其有機融入現代文化生活,并通過創新文化表現形式,提升其產業承載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具體從三方面著力:一是創作文化作品,讓“兩路”精神活起來。文旅部門要協助紅色文化協會、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促進會等社會組織全力打造“兩路”文化品牌實踐場景,用廣播影視、文化書刊等新的文化載體與表現形式講好“兩路”英雄的故事,進而講好西藏故事、講好中國故事。譬如,年過五十的慕生忠將軍領導五個工程隊在食物短缺、高寒缺氧的情況下高強度勞動,僅用短短二十多天就建成了青藏公路最高路段唐古拉山路段。我們可以通過話劇創作再現戰士們征服唐古拉山的精神力量,展現交通人昂揚奮進的精神風貌。二是打造文化地標,讓“兩路”文化實起來。昌都坐落在西藏自治區東部,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入藏門戶,也是古代“茶馬古道”的要地。利用昌都重要的政治地位、特殊的地理位置、明顯的區位優勢等特點,將文化理念深植于文化品牌創建全過程,提升“兩路”精神品牌在昌都、西藏乃至全國的知名度。三是加強交流融合,讓“兩路”文化強起來。發揮品牌影響,整合城市資源,助推文化推廣與創新,將“兩路”文化更加積極而務實地融入到“一帶一路”的文化發展之中,共謀發展,互利共贏,加強城市與城市、藏區與其他省份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傳播,在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形成“兩路”文化獨特的品牌競爭力,進而使“兩路”精神為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服務。

(三)完善支撐條件,提升文旅服務品質

西藏地區文化旅游資源豐富,自然風光優美,各類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富集,唐卡、藏戲、藏醫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享譽中外。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各民族和諧相處,孕育了優秀的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產生了豐富的人文資源。新時代弘揚“兩路”精神,應將川藏、青藏公路沿線作為世界級旅游地區,加深國內與國際對藏區的了解和關注,并建立與此相適應的公共服務體系。其一,提升交通沿線及景區旅游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建立跨?。▍^)文旅公共服務體系。其二,推動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建設好在線紅色資源平臺。其三,建立旅游聯合救援體系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合作機制。一方面要筑牢高品質生命安全屏障,由于“兩路”地處高原的特殊屬性,因而在交通沿線、景區建設醫療公共設施是不可或缺的硬件條件;另一方面應做好應急預案,在人員配置、設備配套、工作配比上做好有效的對接,提高沿線應急救援能力。

總之,七十余年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已經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等各個領域均取得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當前,我們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目標越來越近。實現這一偉大夢想,既需要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強軍民團結和民族團結,也需要號召全國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地進行偉大斗爭,克服前進中的各種困難,還需要激勵全國人民頑強拼搏、甘為路石,為實現夢想添磚加瓦。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回望和反思“兩路”修筑、養護和改擴建的偉大歷程以及這一進程中凝練升華而成的偉大精神,我們將更加堅定地確信:“兩路”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能夠有機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84.

[2]習近平對川藏鐵路開工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發揚“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 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N].人民日報,2020-11-09(1).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M].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1.

[4]紀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車三十周年籌委會辦公室、西藏自治區交通廳文獻組編.紀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車三十周年文獻集(第二卷)筑路篇(下)[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122,118,275,16.

[5]紀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車三十周年籌委會辦公室、西藏自治區交通廳文獻組編.紀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車三十周年文獻集(第一卷)文獻篇[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175,10,169,236.

[6]紀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車三十周年籌委會辦公室、西藏自治區交通廳文獻組編.紀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車三十周年文獻集(第二卷)筑路篇(上)[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29,35,32,65.

[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5,35.

[8]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03-28(3).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88.

[10]劉念光.弘揚“兩路”精神 獻身強軍實踐(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于弘揚“兩路”精神的重要論述[N].人民日報,2014-12-14(05).

[11]周東平,陳鴻圣.矗立在“世界屋脊”的豐碑——寫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車50周年前夕[N].人民日報,2004-09-12(02).

[12]馬應珊.世界屋脊護“天路”——青藏線養路工速寫[N].人民日報,1996-07-06(5).

[13]習近平.與世界相交 與時代相通 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闊步前行——在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N].人民日報,2021-10-15(2).

[14]習近平.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12(2).

A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Path of the“Two Roads” Spirit in the New Era:As a Commemoration of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Sichuan-Tibet and Qinghai-Tibet Highways

HU Zixiang, CHEN Yuchong

Abstract: The “Two Roads” Spirit of Sichuan Tibet Highway and Qinghai Tibet Highwa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PC. To let the “Two Roads” Spirit play a role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not only start from the connotation interpretation, root cause explor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position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theories, and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research and promotion.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parks, collaborative research centers and practice teaching bases,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red and green, and build an education guidance system. We should also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 Two Roa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ailway into Tibet and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in the engineering fie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section of culture and industry, and realize cultural inheritance function. More importantly, we should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Red Economy, starting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the creation of brand ident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upporting conditions.

Key words: the New Era; “Two Roads” Spirit; Sichuan-Tibet highways; Qinghai-Tibet highways; the long line of inspiring principles for the CPC

(責任編輯:陳艷艷)

①見《康藏公路修建史料匯編》,作者為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 ,由修路史料編輯委員會于1955年印刷,其注明為“內部文件”。

①見《川藏青藏公路通車十年》第68頁,作者為中國共產黨西藏自治區交通廳政治部,1965年9月于拉薩印刷,內部發行。

猜你喜歡
青藏公路新時代精神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青藏公路旅游氣象服務現狀及發展思考
拿出精神
群眾路線下的“兩路”精神分析——基于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設的認知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青藏公路對沿線生態環境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