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初西藏地方軍事檔案研究

2024-05-03 11:18侯希文石敏
檔案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史書

侯希文 石敏

關鍵詞:藏四茹兵冊;軍事檔案;兵冊;檔案匯編;史書;互鑒;文獻價值

引論

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地指出,我們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清代西藏地方軍事檔案,主要指清廷或西藏地方政府,在從事軍事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歷史記錄,是當時當地軍事活動中的原始憑證,是研究西藏地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重要歷史事件的第一手資料。西藏自治區檔案館館藏有種類繁多、形狀各異、內容豐富的軍事檔案,其典型代表當首推《藏葉、孔、運、布茹白紅黃蘭旗兵冊》(以下簡稱“《藏四茹兵冊》”)?!恫厮娜惚鴥浴肥且徊糠从城宄跷鞑氐胤杰娛率穼嵉恼滟F檔案文獻,筆者曾就其史料來源、形式特征、編排體例及其檔案價值等做過初步探索,[1]但時至今日,尚未見到任何新的研究。

本文擬以《藏四茹兵冊》為例,探析清初西藏地方軍事檔案的表征、主旨、地位,以及文檔與文化意義。

1 《藏四茹兵冊》的緣起

據當代學人西藏大學群培教授考證,《藏四茹兵冊》的作者初稿為第巴[2]桑結嘉措,后期為桑林巴·索朗多吉,成書時間為藏歷第十二繞迥的水雞年(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至鐵鼠年(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3]即康熙三十二年至五十九年。其時間下線(1720年)距離清人入關(1644年)僅有76年,據此可以推斷,《藏四茹兵冊》創作與完成的年代當為清代初期。

《藏四茹兵冊》是一部內容涉及清初西藏地方兵制沿革、軍隊管理體系和后勤軍需保障的“一級檔案文獻、藏文寫本”,[4]學界公認它是元以來,尤其是清朝初期軍事檔案的集大成者,是現存唯一一部藏文烏梅手寫體的軍事檔案匯編。

回到歷史現場,我們必然要思考,清初西藏地方政府緣何要編制這樣一部軍事檔案匯編?

1.1 緣于清初對西藏行使政治和軍事主權、鞏固國防的需要。清廷對藏區的施政方針主要是:興黃教,以安撫蒙藏;封固始汗,以北防準噶爾;大力扶持格魯派勢力,敕封達賴、班禪,確立其政治和宗教地位。

清入關前后,西藏格魯派與衛拉特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聯盟。固始汗應援率軍入藏,統一并控制衛藏,建立甘丹頗章政權,并成為西藏地方的實際統治者。1653年清朝中央政權在冊封五世達賴喇嘛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的同時,敕封固始汗為“遵行文義敏慧顧實汗”,并分別頒發金冊、金印,從而“正式確立了達賴喇嘛和固始汗各自在西藏的宗教、政治地位和權力”。[5]這一時期(1642—1720)“是在和碩特部固始汗一系統治西藏,格魯派甘丹頗章力求分享統治地方政權的時期,此時清朝通過固始汗系統間接管理西藏地方事務”,[6]也是蒙藏貴族在西藏地方爭權奪利的階段。

1701年達賴汗去世后,其子拉藏汗承襲汗位后決心恢復其先祖固始汗時的地位。于是蒙藏兩族上層人物間圍繞西藏實權的爭斗日趨白熱化。從1705年第巴桑結嘉措被殺到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以前的這12年中,清廷先后兩次下令將達賴喇嘛解送進京,三次對西藏政教領袖進行冊封(先后冊封拉藏汗、益西嘉措、五世班禪),兩度派官員進藏對新選立的達賴喇嘛進行察驗和甄別,同時清朝首次派大臣以“管理西藏事務”頭銜入藏,協同拉藏汗管理藏務。這一切都標志著清朝對西藏開始由間接統治向直接統治的發展。[7]

就地方軍事檔案管理來說,也獲得進一步發展。清朝康熙初年,利用強大的軍事實力,掃除一切不利于國家統一的勢力:康熙帝1669年智擒鰲拜,接著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和穩定,先后于1673年—1681年平定三藩、1681年—1683年收復臺灣、1683年—1689年驅逐沙俄、1688年—1698年大破準噶爾,隨之將準噶爾部的繼任統治者策妄阿拉布坦叛亂勢力趕出西藏。在清朝的系列軍事活動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軍事檔案。為了進一步加強西藏地方軍政管理,總結以往軍事活動的經驗,結合西藏實際,讓熟悉西藏地方情況的人編制一部適合西藏地方軍事管理實際之兵冊就成為必然。如是觀之,《藏四茹兵冊》的編制,絕非簡單的個人地方行為,包孕著西藏地方軍事檔案的國家認同因子,究其本質體現出清初國家意志。

1.2 基于西藏地方軍政事務發展的需要。清初設第巴一職,總攬西藏政務,受命于和碩特汗王和達賴。對于這個職位,和碩特汗王和達賴之間爭奪得很激烈。第一任第巴索南群培,是經過固始汗、四世班禪及五世達賴議定任命的。1679年,五世達賴喇嘛意欲限制和碩特汗王在西藏的權力,委任自己的親信桑結嘉措為第五任第巴,格魯派與和碩特汗王的矛盾表面化。[8]

為了提高與和碩特汗王的競爭力,在五世達賴喇嘛的支持下,第巴桑結嘉措制定頒布和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加強和鞏固西藏地方政權的措施,不僅從宗教上繼續擴大格魯派的勢力,而且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進一步增強了格魯派的實力。1682年,五世達賴喇嘛圓寂,第巴桑結嘉措秘不發喪。此后,以第巴桑結嘉措為代表的西藏僧俗、貴族與蒙古汗王之間的權力之爭愈加激烈,發生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

正是基于清初西藏地方政治、宗教、軍事的復雜背景,第巴桑結嘉措為了增強其軍事實力,才殫精竭慮而編纂了《藏四茹兵冊》。后來的歷史事實也證明,《藏四茹兵冊》的編撰與實施,對鞏固與提升其軍事地位功不可沒。

1.3 基于執掌政權的第巴桑結嘉措的智慧才能。如前所述,《藏四茹兵冊》的作者初稿為第巴桑結嘉措,他的個人地位、才干、閱歷,對其最終編撰而成也至關重要。綜合考察,第巴桑結嘉措之所以擔此重任,應當主要基于此三個方面:

一則第巴桑結嘉措智慧超群,個人具有編纂《藏四茹兵冊》能力。因為他“是一位博覽西藏傳統軍事理論與歷代軍事檔案史料群書,手中擁有大量兵冊等軍事文獻及相關史料的”,[9]同時精通歷算學,善于運用異名、辭藻等修辭手法的西藏地方政府高級官員。

二則第巴桑結嘉措得到朝廷的冊封,主管西藏地方宗教事務,擁有極高的地位與實際權力。1693年,桑結嘉措假借五世達賴喇嘛名義向康熙帝“乞封第巴”。此時,清政府尚不知五世達賴已圓寂多年,考慮到“中外黃教總司以此二人,各部蒙古一心歸之,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護之”[10]。因此,對所謂的達賴喇嘛這一要求沒有拒絕。于1694年,封第巴桑結嘉措為“掌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教弘宣佛法王布忒達阿白迪之印”(“布忒達阿白迪”是“桑結嘉措”的梵文意譯)??滴醯鄯馍=Y嘉措為王,是管理宗教事務方面的,而不是行政方面的。[11 ]印文中對桑結嘉措王的職責及性質規定得十分清楚,因為早在順治年間,清廷就承認并加封固始汗及其子孫為西藏地方的世俗統治者,汗王之外,是不能同時又封一個行政方面的王。所以,康熙帝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封桑結嘉措為專管達賴喇嘛宗教事務弘揚佛法之王,這樣既滿足了以達賴喇嘛的名義分封第巴之請求,又不悖于順治時就已制定的治藏方針,可謂明智之舉”。[12]

三則第巴桑結嘉措到任,時值西藏甘丹頗章政權建立不久,行政機構、各項制度尚待鞏固與完善之際。他在處理日常事務的同時,通過多次到前后藏和塔工等地微服私訪,對以往法律條文,尤其是第一位第巴制定的“律法十三條”,[13]進行了改訂???。又新增設了攝政、噶倫、軍官、協結瓦(即法官)、工藝管理人、司管理員及執事人、米本、各地方的宗本、本、寺廟扎倉管事等職位,以及履行職務的詳細程序,名為《明述取舍直線水晶寶鑒二十一條》。[14]并對廣大的宗及卡的屬民,清查戶籍,新編制稅賦冊籍。為防止官員中飽私囊,擾害百姓,采取了多種措施。

正是基于如此特定歷史環境,編制《藏四茹兵冊》以提升西藏地方,尤其是格魯派的軍事實力,當在情理之中。如果說清初的中央治藏方略,與西藏地方權力紛爭,只是這部軍事檔案編制的外因,那么第巴桑結嘉措的個人行為則是它得以編成的內因。追本溯源,清初西藏地方編纂《藏四茹兵冊》是必然的,而最終由第巴桑結嘉措主編也是一種必然,它凝聚著編制者的主體性。

2 《藏四茹兵冊》外觀

2.1 “藏四茹兵冊”名稱,顯示清代初期,西藏地方軍事檔案管理相對成熟。首先,考量它之所以在所述各茹名稱之前冠以“藏”,重在強調此乃西藏地方軍事專有建制。其次,書名中的藏文一詞,據藏族學者考證“是元代以后在藏區開始流行的一種著述體裁的專有名詞,來自波斯語,本意為‘卷冊'”。[15]從西藏歷代學者的傳統書寫習慣看,“卷冊”當屬于歷史著作范疇,以其命名的著作,大致有兩類,一類屬于綜合性的史書,典型如《紅史》《青史》等,另一類屬于詳盡記事的專門性史書,代表若《朗氏家族史》。以此推斷,回到歷史場域,《藏四茹兵冊》顯然屬于后者。中國古代文化非常推崇信史,《藏四茹兵冊》此一類別屬性,證明它作為軍事檔案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在《藏四茹兵冊》名稱使用上,仁蚌巴(1432—1564)與藏巴汗(1565—1642)各自編寫有“甲麻”,用來“指稱一百余支兵差軍戶作為基本單位編制”,[16]意即“百人隊”,因此引申為“兵冊”??梢姟氨鴥浴睂Ξ敃r西藏地方軍隊的建制,在數量與性質兩個方面,皆具有約定性。

2.2 《藏四茹兵冊》的外部特征,表現出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表征。從《藏四茹兵冊》的外部特征分析,清廷對軍事檔案相當重視,說明《藏四茹兵冊》是清初西藏地方“組建后藏區域藏軍情況的軍事檔案史料”,[17]是“西藏地方的專題檔案匯編”,[18]如果進一步,更確切地講,它是西藏地方軍事檔案匯編。其外部特征既是清初西藏地方軍事檔案及其管理的發展的真實再現,又是西藏地方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時代表征。

從裝幀品相審視,《藏四茹兵冊》各卷、冊書寫所用紙張都是質地上乘的白、朱紅、淡黃、藍墨色特制藏紙,是藏民族智慧的結晶;其裝訂形式均為精致的線裝書冊,與西藏地方檔案“保管形式以插袋為主”[19]形成鮮明對照。從封面設計考究,封面設計是書籍整體裝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藏四茹兵冊》各卷的版面尺寸為62厘米×25厘米;版面格式:卷首頌辭與前言一般為每頁4行、5行或7行,正文則是每頁7行或8行,與當時檔案文書的書寫格式相同。同時,《藏四茹兵冊》封面彩色絲繡有書名的梵文、轉寫文(梵文音譯)、藏文,以及封面裝飾圖案。諸如此類,無不表明,清初西藏地方的多文化交流交融史實,以及在軍事檔案類書籍的具體呈現。

從書寫字體分析,《藏四茹兵冊》各卷、各冊全部采用藏文烏梅手寫體。正如前所述,它是現存唯一一部采用藏文烏梅手寫體的軍事檔案匯編叢書。其字體美觀、工整,特別是用粗重的大字體突出重要文字。藏文烏梅手寫體,是經過多年的流傳演變才形成的,也是西藏地方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晶。

借此表明,清初民族矛盾固然有尖銳的一面,但也不可否認與忽視,多民族文化也有“互鑒”性?!恫厮娜惚鴥浴吩跈n案史、軍事史、文字史、書法史、文書史,以及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可作為原始憑證,具有極其珍貴的檔案文獻價值。遺憾的是由于主客觀諸多因素的影響,筆者只能以此管窺清初西藏地方歷史軍事檔案。

3 《藏四茹兵冊》的內容

3.1 確定兵員的來源。當時的兵源主要來自“軍戶”,即戶籍種類歸為軍籍的家庭,原則上世襲,這樣有利于保證軍隊的基本士兵的來源。以往“征調兵丁,不發糧餉武器,系由各兵丁自備,一旦用完,即行潛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二十九條》),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藏四茹兵冊》規定,以“頓”作為所能供應糧食產量的支兵差土地的基本計量單位的起征點,即“頓”是支兵差軍戶的土地面積單位。最大1頓約為播撒70克[20]種子的土地面積,一頓可出兵一人。符合條件的軍戶都必須按規定標準支兵差。如果土地確實由于被洪水沖沒,或因干旱荒廢,或喪失勞動能力無力耕種者,可據實出具證明,減免出兵人數。把土地與兵源掛鉤,《藏四茹兵冊》這一規定,在充分利用和借鑒以往軍事檔案的基礎上,根據實際予以變通,從而為清初西藏各種軍事活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并最大限度增強了它的可行性。

為了維持兵源的可持續發展,《藏四茹兵冊》也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如“森瓊巴”,[21]不能既作戰,又做后勤,所以宣布免除其烏拉。對持有“森瓊巴”生存所依差地之所有憑據執照者,更是規定免除其一切差役。

“森瓊巴”所屬差民中,除了為“定措”和指揮部支烏拉者外,剩余差民,要給他們攤派運送軍糧烏拉。若長時期遭受戰爭踐踏時,視具體情況相應地給“甲麻”和支軍營烏拉者布置運送糌粑任務。若無需動用差民來運送糌粑時,則相應減免其任務。

3.2 《藏四茹兵冊》確立了藏軍基本編制?!恫剡\茹黃旗兵冊》規定,“定措”為藏軍基本編制單位?!岸ù搿币辉~,是由“定”和“措欽”組合而成,其中“定”是基本單位,大致等同于現代軍隊中的“排”,編制為45人,含5人的后備機動兵。統一編“定”時,“采取三戶抽一兵丁,即每一百二十戶抽四十五壯丁組編為一‘定,合十五‘定為一‘措欽,共設四大措欽(指四茹或四大翼)”。[22]乾隆時組建西藏代本[23]軍的編制基本與此類似。相應地,在軍官編制上,每定設定本1人,什長4人,15定為1茹,選茹本1人,從15個定本中選出,茹本既是本定的定本又是本茹的茹本。

在拉孜和定日的地方官分別在拉堆南北、定結、果堆一帶置措欽一名,組編適當的后備定本。共設五個措欽統領(后改稱代本,前藏兩名,后藏三名)。四措各設措欽一名,后備部隊設措欽一名。各定設定本一名,定本下設四個久本(班)。這種軍事建制對清初處理西藏軍政事務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如清初在平息準噶爾之亂后,為了維護邊疆的穩定,于是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廢藏王制(第巴)設“代本”之職。在原有衛隊之中增設一名代本,并規定了代本的職責和義務,代本為從四品級武官,職級品位相當于驍騎校,護衛駐藏大臣、達賴、班禪和噶倫,及相關禮儀祭祀。這種護衛隊又叫降覺馬噶(漢人訓練的部隊),主要負責此項任務的是藏軍第一代本和藏軍第六代本。清初期衛隊分別擔任藏王、駐藏大臣、達賴喇嘛、班禪及攝政噶倫警衛,軍事指揮歸駐軍元帥,軍械糧餉隸屬中央調配。

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西藏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理的軍制——“中國西藏民族代本軍”[24]或稱“西藏地方民族軍”[25]或稱“西藏旗兵”[26]。據《清史稿》載,“當乾隆十五年,始除西藏王爵,設駐藏大臣,以達賴喇嘛統前藏,班禪統后藏。前后藏凡設四汛,游擊、都司、守備、千把總、外委十六人,兵丁六百六十人,戴琫(代本)、如琫(茹本)、甲琫(甲本)、定琫(定本)(一)百六十六人,番兵三千人,騎兵五百人,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參制之”。乾隆十六年(藏歷鐵羊年,公元1751年),駐藏大臣頒布《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條》,這是清朝政府整頓西藏軍政事務第一個系統的法規性文獻,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曉諭全藏,提出設置“代本”軍事武官,并明確規定其職責義務是“守邊關卡隘、押運糧草、軍械、擔任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及噶倫的警衛”。[27]從而為1793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二十九條》正式建立西藏代本軍提供了實踐基礎和信息準備。雖然都叫“代本軍”,所不同的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前均為世襲制,??蛋舱J為這種靠名分和富貴來承襲官位,極不利于部隊正規化建設,因此他建議,此次代本軍的成立必須規范化、正規化”,[28]代本軍邁入清朝正規軍的行列,但世兵制遺風尚在。

3.3 《藏四茹兵冊》對軍事烏拉差役頒布官方統一規定?!恫厮娜惚鴥浴犯鲀缘纳暇?、中卷前言均錄有1676年制定并頒布的統一法規,令各宗屬民官員遵照執行為今后執行中有據可依,于是“下發各宗,并務須照此部署執行”加蓋公章的明文。其要點如下:按現有“定”數,一個“定”所需物資行李合計為八十馱子(不許超出此數量),每“定”支軍營烏拉者為51戶“差崗”。據此,每戶“差崗”應支一人勞役或派出一頭半馱畜,兩者可任其自選。對那些未能完成支軍營烏拉的人,若不攤派另種相應的烏拉,有失公允,因此要求“各宗宗本要切實關心百姓疾苦,均攤烏拉差役”。[29]政府差地,寺屬莊園,貴族各自應支差役數額中要給相關宗屬“定措”支相應軍營烏拉。如果要減免差役必須“持有至高無上之仁波切閣下為首的歷任第司特賜有關減免差役之紅、黑兩種批文印信者”。[30]

這一法規的形成借鑒了以往軍事檔案,如水陽虎年(1602)編寫的《兵冊》就有類似記載,諸如長途行軍時每定需數十頭馱騾,運送武器裝備需馱騾十三頭,馱運帳篷灶具需二頭馱騾、壯牦牛五頭,運送定本之額外行李需十一頭小馱畜,仆人則八人為宜,等等。此種利用人與馱畜并重的因地制宜優長,大大提高了軍差戶的管理效率。同時說明《藏四茹兵冊》不僅僅是一個軍事檔案匯編,更是對前人軍事檔案的創新利用,當然也從側面表明當時軍事檔案的編纂已有相對成熟的制度。

減免差役需要第巴特批的批文,從而使更多的家庭成為承擔差役者,有助于軍事活動的開展和鞏固西南邊防。同時從《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二十九條》可窺見西藏地方軍事檔案管理之細致。從多個“查”字,以及“應遵照達賴喇嘛并駐藏大臣之印信文書行事”“應各予敕書一道”“查取職名,造冊送理藩院”“奏請頒發”“奏請補放”“原頒之敕書,一并撤回繳理藩院”等,可見清初西藏地方軍事檔案記載內容之詳細。足見清初西藏地方軍事檔案管理制度之完備。

從另一個角度看,正是清初西藏地方軍事檔案及其管理制度的發展,才為《酌定西藏善后章程》的形成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準備和信息支撐,從而為清朝的治藏方略的制定提供依據。[31]

4 清初西藏地方軍事檔案管理制度考釋

4.1 《藏四茹兵冊》的分類整理方法為后來軍事檔案分類提供了范式。其一,《藏四茹兵冊》分類整理方法是在借鑒西藏傳統軍事區域劃分的基礎上,結合清代統一的軍事建制而形成的,為后來建立藏軍提供了分類依據?!恫厮娜惚鴥浴返摹八娜恪笔菍λ少澑刹紩r期5個茹(衛茹、葉茹、約茹或運茹、茹拉、孫波茹)的承繼,結合清初西藏地方實際而采用“四茹”,并闡明“為區分四大措欽,需分明各茹軍旗與名號,特嘉許葉茹(右翼)為白旗威鎮魔軍;孔茹(前翼)為紅旗制伏進犯者;運茹(左翼)為黃旗威鎮三界;布茹(中央翼)為蘭旗威鎮敵軍。關于如何編纂此兵冊有關一系列要事(結構、體例、大綱)均由本政府部署制定”。[32]其中“茹”的概念及其旗幟顏色與明末清初土默特、和碩特蒙古軍四旗[33]制度所規定的顏色相同。由此可見清初西藏地方軍事檔案分類是在借鑒歷史傳統的基礎上,結合清朝西藏地方軍事活動的客觀實際而形成的,是西藏地方各民族之間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實記載,亦是習近平總書記“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的歷史映像,文化認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西藏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根源于千百年來當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所生成的深厚文化認同土壤,最終發展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國家認同“基因”,形成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其二,《藏四茹兵冊》內容的分類整理詳細而規范。其內容分門別類地詳細記載了清初西藏地方軍隊具體情況。主要有以下七大類。第一,“日喀則地區四大兵源區域軍、政建置、軍事管理體系”。第二,軍人職責,維護社會治安、防衛巡邏、對敵作戰等。第三,武器裝備,服飾、配備、供給(各自配備或部分供給)、兵役(府兵制)。第四,兵差管理,戰時與和平時期兵差、征兵機構、后備兵員,如爆發大規模戰爭,則動員全民招收民兵。第五,后勤保障,如軍隊徭役、軍需運輸、營建等。第六,軍事訓練,如考核、獎賞制度等,以及與之相配套的不同等級軍人生存所依土地面積數量,即兵差地面積、支兵差“甲措”的具體軍戶名冊等。第七,“禮儀慶典用的武器、騎兵的武器、二等禮服、白旗大隊的禮服、遠行時帶的輕便器械,還有按照分門別類集中,又可改換的黃色、紅色、深藍色軍旗”[34]等。該分類內容豐富,涉及建制、范圍、管理、后勤、禮儀等方面,成為后來制定治藏方略的重要依據和參考。

最后,與清初其他軍事檔案“互文”情況。從其他文獻所載,五世達賴于火羊年七月(1667年8月)給第巴·赤列嘉措的《武庫登記冊》撰寫前言:“過去對籌辦的武器未加遮蔽,此次第巴新建多杰林武器庫。當戰場用的軍械籌辦妥當的十九日,即火曜與類宿遇合之日,我按照第巴意見撰寫了總登記冊的前言。此外,還有禮儀慶典用的武器、騎兵的武器、二等禮服、白旗大隊的禮服、遠行時帶的輕便器械,還有按照分門別類集中,又可改換的黃色、紅色、深藍色軍旗等以及印度、漢地、霍爾蒙古、康區以及牧區的軍械等的登記注冊的烏爾都文前言,前言中還囊括了所掌握的軍隊首領的情況?!盵35]由此可知,在清代早期,西藏地方軍事檔案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分類整理方法。

4.2 《藏四茹兵冊》對傳統軍事檔案的賡續及新變。參考和借鑒已有軍事檔案,改進相關制度,使之適應西藏地方軍政發展的需要。如關于入選“森瓊巴”的兵戶,《藏四茹兵冊》中規定“各地甲本、措本、更那選派其代理人發誓立約,詳細查記其經濟狀況與應支兵差數目,并細查壯丁之健康狀況與五官是否端正等情況,凡符合條件的編入森瓊巴”。[36]《藏四茹兵冊》總結了之前“森瓊巴”承擔兵差的不合理性,并將1676年頒布的兵差法規收入其中,從此免除了森瓊巴的軍營烏拉差役,如果森瓊巴參加軍事訓練,還會“領受供養軍糧,每個森瓊巴在操練圓滿后,可領青稞5克(相當于現在的70千克糧食)”,[37]此后為鼓勵差巴人入選森瓊巴,還采取了其他優厚措施。這是《藏四茹兵冊》對以往軍事制度的補充和發揚,對1751年清朝籌建西藏代本制軍隊產生了積極影響,也是軍事檔案的參考價值的主要體現,對研究森瓊巴的來源、支差、身份等有一定的借鑒價值?!恫厮娜惚鴥浴房偨Y以往軍事檔案所記載的軍事管理的經驗,繼承和創新了藏軍承擔兵差民戶的土地配給與劃分辦法,以適應西藏地方軍事發展的需要。

《藏四茹兵冊》參照以往檔案,制定了劃分土地、差役的新標準。古代軍隊中的騎兵裝備均需要自備,而騎兵的裝備最花錢?!恫厮娜惚鴥浴穮⒄栈鸸纺辏?646年)和鐵兔年(1651年)支應騎兵差與其他兵種兵差的不同方法,制定了一套以騎兵裝備為標準來劃分土地、差役的辦法,即以所存歷代軍事檔案中關于上等與中等騎兵差戶所分配的差地數量作為基本劃分依據,即“以同時支兵役、差役、租稅三者的一壯丁良馬之騎兵分其兵差地三十克至十八克,步兵分十五克至八克不等,其數目相差較大情況可表明,以往歷代官員(指:拉堆降、仁蚌巴、藏巴汗)分配兵差地時,都依據其所擁有屬民與土地面積來進行分配的。因各地區土質與生活環境優劣等具體情況各異而難以確定統一之兵差土地標準?,F以歷代前、后兵冊中所載上、中等‘騎兵'差戶所分享之土地數量作為基本依據”[38]。

新增條例既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又拓展了激勵機制,能夠更好地為當時當地的軍事活動提供足夠的準備。如,第一,在各類舊兵冊中分軍人、差巴、俗人(貴族所屬百姓)、佃戶、寺屬莊園等分法相同。依據藏巴汗時期各類舊兵冊,對人戶、土地進行清查統計后,于土虎年(1638年)編寫的《土地大冊》中規定兵役差與對應分享之土地面積,覺得順理成章無可辯駁。第二,“甲麻”已獻給寺廟的地產無論其過去收入多少,要照常服兵役,照常履行派發戰時運送糌粑與軍營仆人之義務。第三,過去不知哪個“甲、措”或哪家貴族的,迄今從未支應過公差的“肉差”戶(放牧之差役)自稱其歸屬于某某寺廟的,或因破產者無役而故意讓其土地成荒廢的也有之。從今起為認真分明其歸屬叫其書立契據。第四,除此其他人戶未確定其屬歸之前無論其土地是否耕種,讓其最低則支應六分之一“崗”之差役。[39]

5 結語

《藏四茹兵冊》所見,清初西藏地方格外重視軍事檔案及其管理,有相對完善的軍事檔案管理制度,這些軍事檔案在清朝治藏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在清朝治藏的重要法規中得以體現,如《善后章程十三條》、《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二十九條》等。軍事檔案與中央治藏政策形成了良性互動,因此有大量軍事檔案保留至今,如《西藏古近代軍事史研究資料選輯》中,清代資料占比高達56%?!恫厮娜惚鴥浴穼笫烙绊懮钸h,它昭示后世,只有切合中央治藏方略的地方軍事制度,才能有效運作起來,尤其是“相關的兵差管理制度,一直持續執行并發揮其應有的能效”。[40]正因為如此,有清一代西藏邊陲才得以長期保持相對穩定。

本文僅以《藏四茹兵冊》為考察中心,探析它作為清初西藏地方軍事檔案范本,其中所蘊含的政治、軍事、經濟、管理、文化價值。值得指出的是,西藏地方歷史檔案源遠流長,內容豐富,載體紛繁,具有異常珍貴的文獻價值。故而如何使《藏四茹兵冊》這類古代檔案,永遠“活在當下”,賦能當代社會,需要學界諸位專家從觀念、理論、方法等方面,進一步給予卓有成效的探索。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學 侯希文,教授;石敏,博士,講師 來稿日期:2023-10-20)

猜你喜歡
史書
曬譜護家乘 讀譜知族史——讓孩子讀點家譜“史書”
師生共讀,提升高中生歷史認知能力
從文綜第42題到錢穆的《國史大綱》
“汗青”原來是史書
“立體史書”古牌坊 歷史風塵的符號
為小人物喝彩
藏譯本《唐書·吐蕃傳》對傳統藏文史書的影響
淺析中國古代史書的懲勸功能
歷代遺忘
“善史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