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學校體育思政“一三五”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2024-05-04 02:10王亞達孫立
職業 2024年5期
關鍵詞:模式

王亞達 孫立

摘 要:本研究基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立足中職體育學科特色和學生特點,結合已有的相關思政素材和“體育+思政”創新素材,探索構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科屬性為引導、以學校特色為依托”的中職學?!绑w育+思政”協同育人“一三五”模式。為構建中職學校的體育課程思政體系提供論據和積累素材,為探索中職體育課程思政資源提供研究思路及實踐經驗。

關鍵詞:體育思政;以體育人;模式;實踐

課 題:本研究為《中職學?!绑w育+思政”協同育人“一三五”模式的構建與實踐》課題。

一、研究背景

當前,中職體育課堂存在教學目標窄化、運動量少和運動強度低現象,學生喜歡體育運動而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提升課程運動密度和運動強度,創設學以致用的學練賽情境,基于運動能力基礎進行分層教學,堅持求知立德、學以進德的課程思政觀,實現知識技能與“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尤為重要。此外,學校體育工作更需要深度挖掘體育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用好體育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創設生動形象的體育“教學情景”;促使“體育大思政”課堂真正大起來、視野真正寬起來、內容真正活起來、為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堅實支撐?;诖?,寧波市中職體育思政課題組進行了體育思政“一三五”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經過數年的創新探索,取得了相關的實踐成果。

二、研究內容

(一)概念界定

本研究課題《中職學?!绑w育+思政”協同育人“一三五”模式的構建與實踐》中設計的“一三五”是指,“一”是指向一個目標:提升中職學生體育核心素養;“三”是指構建“課堂教學、課外鍛煉、體育社團”三大平臺,通過“學、練、賽、評”一體化實現體育增值;“五”是指實踐“五”項舉措,實現“五”個融合,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進而探索制度化聯通、信息化貫通、思政化融通的體育育人新路徑。

(二)基本思路

立足“跳出體育看體育、用好體育抓思政”,深挖體育課程本身蘊含的豐富思政元素,統籌中職學生參與意識、學習態度、團隊協作、進取精神、意志品質等,積極推動體育鍛煉與體育競技、體育素養和體育精神的對接融合,深化體育元素與思政元素的融合對接,切實提升中職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三、研究實踐

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是當前中職學校體育課程建設過程中新的改革探索,是著眼立德樹人目標要求推動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必由之路?!皩W、練、賽、評”一體化模式實踐改革是全面推動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關鍵,為了充分調動和發揮師生各自在課堂中的自主性,引導學生把體育鍛煉的理論與體育實踐相結合,學校構建“課堂教學、課外鍛煉、體育社團”三大平臺,通過“學、練、賽、評”一體化實現體育增值。

(一)搭建“雙育”工作平臺,推行“聯合備課”

學校從制度以及組織建設方面著手。實現體育教學資源以及思政授課優勢方面的交叉互補,構建體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體制機制,把思想政治教育納入體育課程評價體系。

為此,學校建設了一個新的“雙育工作平臺”,囊括思政教學組和教學部,以平臺為基礎制定行之有效的體育思政合作教學方案,為后續協同育人教學模式推廣創造條件。課堂教學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踐行“體育+思政”的教學融合,促使更多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中了解并掌握更多的傳統文化以及專業、德育、道義精神。在講授體育學科知識的過程中,積極挖掘學科課程中的思政資源,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在塑造學生品德、人格方面發揮思政功能。

搭建了與教學需求相匹配的“聯合備課平臺”,通過這一平臺,體育教師和思政課教師可實現面對面的知識學習和交流,且可以相互為對方在專業領域建設方面提供理論及技術支持。教師可以從備課這一環節開始,全面綜合本專業的課程特征,促使體育課程的理論知識與思政課程理論知識的交叉與融合。

(二)以“課內外一體化”模式引導學生自主鍛煉

學校把培養學生興趣愛好、促進學生自主鍛煉列入學期工作計劃當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1~2個自主鍛煉項目,主要鍛煉內容以課堂傳授的體育技能為主,學校制定、出臺相應場館、運動器材的管理措施,將運動場館、運動器械科學對學生進行最大限度的開放,同時學校每天安排4名教師到相應的訓練場地進行指導,鼓勵學生進行以“自我為主”的自學、自練、自控、自評的體育鍛煉,讓自主鍛煉成為一種新的時尚,打造濃厚的學校體育文化氛圍。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社團活動

學校開展了籃球、武術、舞龍、舞獅、毽球、木球等10余種學生體育社團,為加速學生體育社團的發展,學校體育教研組與校團委安排了1名專業指導教師及4名骨干學生到體育社團進行科學指導;與此同時,建立體育社團學生檔案,定期對學生社團運作情況及時進行反饋總結,引導各個社團健康運行。在每年舉辦秋季校運動會以及單項比賽時,增加各社團成團參與名額,鼓勵和支持各社團、各專業及各個班之間的學習與交流。

四、研究成效

(一)實踐“五”項舉措,實現“五”個融合

1.傳統項目“融”課程,傳承優秀文化

進一步挖掘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融合性等突出特點的傳統體育項目,將其納入中職體育課程。提高對實施優秀傳統體育文化融合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在開展體育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加以科學設計,努力使其呈現良好的課堂效果。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嘗試按照單元設計具體教學計劃,其中穿插體育傳統文化主題,用以幫助學生啟發心智。另外,項目設計課堂實現“雙師”指導,將思政教師也納入體育課堂活動中,積極探索實踐體育與思政教師“雙師”協同指導的課堂教學新模式。近年來,積極推進傳統體育項目進中職校園,如跳繩、傳統武術、舞龍等項目,上述項目目前已成為各自學校的體育特色項目。學生在學習體驗傳統體育項目的同時,對傳統項目的來源、發展、背景等方面的知曉率大大提升,進而傳承發揚了傳統文化精神。

2.紅色精神“融”課堂,錘煉意志品質

創建多元化運動機制,傳承紅色精神。積極挖掘校內紅色教育基地,開展基地專項訓練活動,在現有的運動機制引導下,結合實際,重新調整運動方式,以多元化訓練機制加快紅色精神與課堂教學之間的融合,在強身健體的基礎上實現思想的升華。

3.思政元素“融”社團,培養規則意識

一是以學生體育社團為載體平臺,積極打造“思政社團+社團思政”的體育特色社團,通過聚焦建設中職學生體育社團的思政內容、實踐活動的思政元素、文化建設的思政方向、考核評價的思政要求等,凸顯社團組織的育人功能和思政文化導向。二是積極落實思政與專業同步教育、思想與技能同步提升,最終打造學生體育社團育人的思政名片,全面落實“三全育人”工作。三是培育、打造具有時代特征、學校特質和文化傳承性的典型體育社團2~3個,使其成為德技雙馨技能人才“孕育孵化”基地、“社團思政”的建設標桿、“精準思政”的典范。目前,寧波錦堂職高的舞龍、舞獅社團被評為2022年浙江省中職學校體育優秀案例,而鄞州職教中心的太極社團則獲評寧波市中小學精品社團。

4.拓展游戲“融”教學,培養團隊精神

本研究創新設計的400例體育拓展游戲以體育課堂輔助教學為支點,以體驗活動為主要表現形式,從適合中職學生的實際出發,設定拓展游戲的編排原則、目標理念、內容要求、拓展延伸將凸顯思政理念,不斷探索體育拓展游戲對發展中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技能形成的相關手段、方法的同時,讓學生在激烈的拓展游戲競爭中凝聚團隊合作精神、挖掘個人潛能和提升自我,為日后的上崗就業奠定基礎。

通過體育拓展游戲的創編與教學實施,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合作共處意識和能力,無論在課堂學練、游戲活動中還是在趣味運動會上,班級學生都精誠團結、默契配合,在賽場內外表現出了強烈的自律自覺、互幫互助、愉快合作精神,充分展現出新時代中職學生的精神風貌。3年多來,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與教師自身發展需求,積極發動、組織本校及寧波市中職學校進行游戲創編與實踐研究,精心組成游戲教材編寫團隊,關注拓展游戲的應用研究,積累創編游戲經驗與材料。最終,形成了地方特色鮮明的《中職陽光體育拓展游戲》一書。

5.思政評價“融”德育,提升核心素養水平

對目前已有的中職體育課程評價體系進行完善、改革,探索建立中職體育課程思政的科學評價標準和可行性的評價指標,形成體育課程思政目標制定、內容選擇和融入方法,強化體育課程思政的實效性。一是在評價指標體系中融入思政評價指標。具體可向著“身心人格素質水平、社會適應程度”等有效性的評價指標延伸。二是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第一主體”作用。三是堅持發展性的評價原則。注重過程評價而非結果評價,記錄中職學生每個階段的思想變化,并形成評價體例。

同時,積極推進“體育+思政”教學相融合的育人模式創新,將信息化教育教學技術手段貫穿到整個教學環節及不同流程中,對現有教學資源與課程思政資源充分地加以整合,對課堂教學的授課形式以及協同育人成效的優化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促進了以課程開發為核心的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

1.轉變了教師傳統體育教學思維

傳統的游戲教學,基本由教師為主導完成游戲的全過程。在這種教學思維下,部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得不到有效利用,學生進入游戲狀態較慢,完成效果不甚理想。而實施拓展游戲教學以來,教師們轉變了教學思路,紛紛以平等的心態,通過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逐步放開了手腳,他們在“體育+思政”教學活動中自主探索,大膽想象,求異創新,學習方式不拘一格。開放的體育思政課堂倡導教學民主,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辯、敢做,真正成了體育課堂的主人。

2. 打通了中職體育教師合作瓶頸

自本課題提出并立項后,寧波市的廣大中職學校體育教師被廣泛發動起來,10余所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師紛紛投入到體育思政的研究及實踐中來。近年來,課題組聯合寧波市中職學校組織了多次體育思政研討及相關教學觀摩、聽課活動,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結束語

本研究充分遵循中職體育教學特點,將思政資源有機融合到體育教育中,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創新體育思政活動及內容設計,加強體育教學課程思政團隊建設,以課程質量標準為指引,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探討課程思政內涵和實現方式,促進中職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引發思考,實現認知、情感、理性和行為認同,全面提升了體育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初步達成了體育教學改革與課程思政建設同向同行,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王亞達.體育與健康[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9.

[2]楊洪亮,周晨,陳顯建,等.高職體育課程同向開展“課程思政”路徑探究[J].體育教學,2020(11).

[3]莊立為.高職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課程思政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31).

[4]吳麗霞.探析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J].教育教學論壇,2020(26).

[5]易鵬,石定芳.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困境、特性與實踐探索[J].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

(作者:王亞達,寧波市鄞州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校辦主任;孫立,寧波慈溪市滸山街道社區教育學院院長)

猜你喜歡
模式
紅十字騎士的死亡與再生
關于師幼互動的文獻綜述
從《后窗》看希區柯克作品的人性懷疑論
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管理模式轉變分析
基于產業需求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高端飯店業產學研模式研究
永續債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